林昭在市委大楼电梯里攥紧西装袖口,指关节微微泛白。
电梯镜面映照出他紧绷的下颌线——陈正平的电话是昨晚十点打来的,来自青阳区政府的红色专线,当铃声在沙滩上炸响时,沈清欢刚帮他整理好被江风吹乱的刘海。
“叮”的一声,电梯门打开了。
市委副书记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林昭敲了三下门,听到里面传来轻轻放下茶杯的清脆声响。
推开门时,陈正平正站在窗前看着云州地图,银灰色的领带松了半寸,显得比白天在常委会上更加和蔼可亲。
“坐。”陈正平指了指沙发,自己却没有坐下,而是绕到林昭身后,手指点在地图上“云州新区”的位置,“小林,你牵头开展的开发区烂尾楼整治工作,干得很漂亮。”
林昭脊背挺直——这是他第一次单独与市委副书记对话。
系统在他的脑海中安静无声,“城市发展”模块的提示仍萦绕在记忆中,像一根细针刺着他的神经。
他动了动喉结:“这都是区里领导的指导和群众的配合。”
“别谦虚。”陈正平突然转过身,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他的眼底,“我问你,对于云州新区的发展规划,你有什么看法?”
问题来得太突然了。
林昭想起昨夜沙滩上那些等待回迁的拆迁户,想起开发区工地上通宵劳作的小老板,喉咙一阵发紧:“新区规划……应该先夯实产业基础。云州现有的制造业集群在东部,贸然向西扩张,土地成本和配套设施都跟不上。”他顿了顿,系统“政策推演”的残影在脑海中闪现——这是他上周为区长准备汇报材料时反复验证过的结论。
陈正平盯着他看了足足十秒钟,突然笑了:“和我想的一样。”他从茶几底下抽出一个牛皮纸袋推了过去,“里面是省发改委刚下发的内部报告,你看看。”
林昭翻开报告的瞬间,心跳漏了一拍——报告里夹着一张便签,上面用红笔圈着“城投系”三个字。
“有人想对付你。”陈正平突然压低声音,背对着窗户,影子投在林昭的脸上,“开发区的案子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他又补充道,“也有人想利用你。”
林昭紧紧攥着纸袋,手背上青筋暴起。
离开办公室时,走廊里的穿堂风灌进领口,他这才发现后背全湿透了。
区政府办公室的日光灯刺得人眼睛发酸。
林昭推开门,沈清欢正抱着一摞文件从茶水间出来,白色衬衫的袖口挽到了小臂,发梢上沾着一点水蒸气。
她看到他,脚步顿了顿,手指敲了敲怀里的蓝色文件夹:“明远新能源的举报信,刚转过来的。”
林昭接过文件的手很稳,展开文件的瞬间,瞳孔微微一缩——举报信详细列出了明远在郊区光伏基地的废水排放数据,连监测日期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谁递交的?”他问道。
沈清欢把保温杯递了过去,水温刚好能压制住他嗓子里的火气:“匿名的,寄到市生态局,然后转下来的。”她的手指点了点文件右下角的红章,“章是新盖的,油墨还没干透。”
林昭闭上了眼睛。
系统的机械音突然在脑海中响起:“检测到危机事件,是否启动‘政策推演’?”
“是。”他默念道。
眼前浮现出淡蓝色的光屏,三套方案像弹幕一样闪过:A方案是公开调查,可能会引发股价震荡;B方案是秘密核查,需要协调环保、税务等多个部门;C方案是联系明远内部,获取原始监测记录。
他的指甲掐进了掌心——陆明鸢昨天还在沙滩上说“别一个人扛”,今天就出了这种事。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苏绾的微信:“在你办公室楼下,给你带了冰美式。”
林昭把文件塞进沈清欢怀里:“帮我标注三个重点:举报信的邮戳、附件里的监测设备编号、寄件人的指纹。”转身下楼时,他看到苏绾靠在玻璃门前,酒红色的大衣敞开着,里面露出黑色的真丝衬衫,脚踩着十厘米的细高跟鞋——和昨晚在沙滩上光脚踩贝壳的模样判若两人。
“查举报信的来源。”他把文件递给她,“要快。”
苏绾接过文件时,指尖擦过他的手背,带着香奈儿可可小姐香水的甜腻味道:“周宏的会所会员卡寄到省纪委后,他老婆昨天去寺庙烧了三炷高香。”她翻动文件的动作像翻扑克牌一样,“这封信……邮戳是青阳区邮局的,设备编号是明远去年淘汰的旧型号。”
林昭的瞳孔骤然一缩——这说明举报信里的数据根本不可能是近期监测的。
“我让人调监控。”苏绾把文件塞进鳄鱼皮手包,转身时大衣扫过他的裤腿,“晚上来我律所,我让助理煮了姜茶。”
她踩着高跟鞋走远了,脚步声在走廊里敲出有节奏的声响。
林昭抬头,正好看见顾轻语举着相机从楼梯口探出头来,镜头上还沾着雨珠——今天早上下了一场太阳雨。
“昭哥。”顾轻语晃了晃手里的牛皮纸信封,发梢滴着水,“刚在传达室拿的,没写寄件人。”
信封封口处贴着一张便签:“林昭若想破局,可从‘城投系’入手。”里面是一份《云州资本圈层结构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着政商关联,最中央的红圈里,“城投集团”四个字被画了三道横线。
“这人知道你的布局。”顾轻语凑近他耳边,声音轻得像怕惊飞蝴蝶,“图里标注了开发区烂尾楼的债权方,是城投旗下的置业公司。”
林昭的手指在“城投系”三个字上停住了。
系统突然发出蜂鸣声,他这才想起今天是系统提示“城市发展”模块激活的日子。
明远集团的会议室里,陆明鸢把钢笔往桌上一摔。
红木长桌对面,财务总监张叔推了推金丝眼镜:“二小姐,审计权向来是董事长直管,您这……”
“我父亲今早签了授权书。”陆明鸢抽出压在文件夹底下的文件,红色公章在投影仪灯光下泛着光,“从今天起,新能源项目的每一笔支出,都要经过合规顾问团队审核。”她扫视了一圈在场的董事,目光在张叔脸上多停留了两秒——这个跟了父亲二十年的老臣,上个月刚为周宏的会所拉过投资。
“这是为了明远的未来。”她起身时,香奈儿山茶花胸针闪了闪,“散会。”
走出会议室时,手机屏幕亮起,是林昭的消息:“举报信有问题,等我。”她对着玻璃幕墙整理了一下头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这个总说“别一个人扛”的男人,原来也会需要她。
深夜十点,林昭办公室的台灯还亮着。
沈清欢给他留的保温杯里,姜茶早就凉了。
他坐在转椅上,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云州东部产业带调研报告》,系统的机械音突然响起:“检测到‘城市发展’模块加载条件满足,是否确认激活?”
“确认。”
剧痛从太阳穴炸开。
林昭捂住额头,眼前浮现出无数光点——云州的高楼变成了数据洪流,人口流动趋势像金色的河流,权力网络是暗红色的蛛网,资本脉络则是银色的线条,在“城投系”的位置拧成了一个死结。
他猛地站起身来,撞得椅子向后滑出了半米。
窗外夜色浓稠,远处新区的工地还亮着灯,像撒在黑布上的星星。
原来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林昭拿出手机,新建了一份文档,在标题栏打下《云州东部新区发展构想》几个字。
光标在“产城融合 绿色金融”的备注前闪烁,他望着窗外渐起的风,突然笑了——这一次,他要让所有的棋子都跟着他的节奏走。
电梯镜面映照出他紧绷的下颌线——陈正平的电话是昨晚十点打来的,来自青阳区政府的红色专线,当铃声在沙滩上炸响时,沈清欢刚帮他整理好被江风吹乱的刘海。
“叮”的一声,电梯门打开了。
市委副书记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林昭敲了三下门,听到里面传来轻轻放下茶杯的清脆声响。
推开门时,陈正平正站在窗前看着云州地图,银灰色的领带松了半寸,显得比白天在常委会上更加和蔼可亲。
“坐。”陈正平指了指沙发,自己却没有坐下,而是绕到林昭身后,手指点在地图上“云州新区”的位置,“小林,你牵头开展的开发区烂尾楼整治工作,干得很漂亮。”
林昭脊背挺直——这是他第一次单独与市委副书记对话。
系统在他的脑海中安静无声,“城市发展”模块的提示仍萦绕在记忆中,像一根细针刺着他的神经。
他动了动喉结:“这都是区里领导的指导和群众的配合。”
“别谦虚。”陈正平突然转过身,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他的眼底,“我问你,对于云州新区的发展规划,你有什么看法?”
问题来得太突然了。
林昭想起昨夜沙滩上那些等待回迁的拆迁户,想起开发区工地上通宵劳作的小老板,喉咙一阵发紧:“新区规划……应该先夯实产业基础。云州现有的制造业集群在东部,贸然向西扩张,土地成本和配套设施都跟不上。”他顿了顿,系统“政策推演”的残影在脑海中闪现——这是他上周为区长准备汇报材料时反复验证过的结论。
陈正平盯着他看了足足十秒钟,突然笑了:“和我想的一样。”他从茶几底下抽出一个牛皮纸袋推了过去,“里面是省发改委刚下发的内部报告,你看看。”
林昭翻开报告的瞬间,心跳漏了一拍——报告里夹着一张便签,上面用红笔圈着“城投系”三个字。
“有人想对付你。”陈正平突然压低声音,背对着窗户,影子投在林昭的脸上,“开发区的案子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他又补充道,“也有人想利用你。”
林昭紧紧攥着纸袋,手背上青筋暴起。
离开办公室时,走廊里的穿堂风灌进领口,他这才发现后背全湿透了。
区政府办公室的日光灯刺得人眼睛发酸。
林昭推开门,沈清欢正抱着一摞文件从茶水间出来,白色衬衫的袖口挽到了小臂,发梢上沾着一点水蒸气。
她看到他,脚步顿了顿,手指敲了敲怀里的蓝色文件夹:“明远新能源的举报信,刚转过来的。”
林昭接过文件的手很稳,展开文件的瞬间,瞳孔微微一缩——举报信详细列出了明远在郊区光伏基地的废水排放数据,连监测日期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谁递交的?”他问道。
沈清欢把保温杯递了过去,水温刚好能压制住他嗓子里的火气:“匿名的,寄到市生态局,然后转下来的。”她的手指点了点文件右下角的红章,“章是新盖的,油墨还没干透。”
林昭闭上了眼睛。
系统的机械音突然在脑海中响起:“检测到危机事件,是否启动‘政策推演’?”
“是。”他默念道。
眼前浮现出淡蓝色的光屏,三套方案像弹幕一样闪过:A方案是公开调查,可能会引发股价震荡;B方案是秘密核查,需要协调环保、税务等多个部门;C方案是联系明远内部,获取原始监测记录。
他的指甲掐进了掌心——陆明鸢昨天还在沙滩上说“别一个人扛”,今天就出了这种事。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苏绾的微信:“在你办公室楼下,给你带了冰美式。”
林昭把文件塞进沈清欢怀里:“帮我标注三个重点:举报信的邮戳、附件里的监测设备编号、寄件人的指纹。”转身下楼时,他看到苏绾靠在玻璃门前,酒红色的大衣敞开着,里面露出黑色的真丝衬衫,脚踩着十厘米的细高跟鞋——和昨晚在沙滩上光脚踩贝壳的模样判若两人。
“查举报信的来源。”他把文件递给她,“要快。”
苏绾接过文件时,指尖擦过他的手背,带着香奈儿可可小姐香水的甜腻味道:“周宏的会所会员卡寄到省纪委后,他老婆昨天去寺庙烧了三炷高香。”她翻动文件的动作像翻扑克牌一样,“这封信……邮戳是青阳区邮局的,设备编号是明远去年淘汰的旧型号。”
林昭的瞳孔骤然一缩——这说明举报信里的数据根本不可能是近期监测的。
“我让人调监控。”苏绾把文件塞进鳄鱼皮手包,转身时大衣扫过他的裤腿,“晚上来我律所,我让助理煮了姜茶。”
她踩着高跟鞋走远了,脚步声在走廊里敲出有节奏的声响。
林昭抬头,正好看见顾轻语举着相机从楼梯口探出头来,镜头上还沾着雨珠——今天早上下了一场太阳雨。
“昭哥。”顾轻语晃了晃手里的牛皮纸信封,发梢滴着水,“刚在传达室拿的,没写寄件人。”
信封封口处贴着一张便签:“林昭若想破局,可从‘城投系’入手。”里面是一份《云州资本圈层结构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着政商关联,最中央的红圈里,“城投集团”四个字被画了三道横线。
“这人知道你的布局。”顾轻语凑近他耳边,声音轻得像怕惊飞蝴蝶,“图里标注了开发区烂尾楼的债权方,是城投旗下的置业公司。”
林昭的手指在“城投系”三个字上停住了。
系统突然发出蜂鸣声,他这才想起今天是系统提示“城市发展”模块激活的日子。
明远集团的会议室里,陆明鸢把钢笔往桌上一摔。
红木长桌对面,财务总监张叔推了推金丝眼镜:“二小姐,审计权向来是董事长直管,您这……”
“我父亲今早签了授权书。”陆明鸢抽出压在文件夹底下的文件,红色公章在投影仪灯光下泛着光,“从今天起,新能源项目的每一笔支出,都要经过合规顾问团队审核。”她扫视了一圈在场的董事,目光在张叔脸上多停留了两秒——这个跟了父亲二十年的老臣,上个月刚为周宏的会所拉过投资。
“这是为了明远的未来。”她起身时,香奈儿山茶花胸针闪了闪,“散会。”
走出会议室时,手机屏幕亮起,是林昭的消息:“举报信有问题,等我。”她对着玻璃幕墙整理了一下头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这个总说“别一个人扛”的男人,原来也会需要她。
深夜十点,林昭办公室的台灯还亮着。
沈清欢给他留的保温杯里,姜茶早就凉了。
他坐在转椅上,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云州东部产业带调研报告》,系统的机械音突然响起:“检测到‘城市发展’模块加载条件满足,是否确认激活?”
“确认。”
剧痛从太阳穴炸开。
林昭捂住额头,眼前浮现出无数光点——云州的高楼变成了数据洪流,人口流动趋势像金色的河流,权力网络是暗红色的蛛网,资本脉络则是银色的线条,在“城投系”的位置拧成了一个死结。
他猛地站起身来,撞得椅子向后滑出了半米。
窗外夜色浓稠,远处新区的工地还亮着灯,像撒在黑布上的星星。
原来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林昭拿出手机,新建了一份文档,在标题栏打下《云州东部新区发展构想》几个字。
光标在“产城融合 绿色金融”的备注前闪烁,他望着窗外渐起的风,突然笑了——这一次,他要让所有的棋子都跟着他的节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