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收支-《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与技术三人组谈完事后,萧云骧走出会议室,前往同在重庆府衙内的林绍璋办公室。

  当前西王府对关乎百姓衣食住行的商品,实行国有经营制。

  西王府整合散乱资源,引入新技术,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管理以压低价格,让百姓消费得起。

  但又不完全禁止私人资本参与。

  以食用盐为例。

  往昔清廷在四川产盐区,推行“引岸专商”制度。

  “引”是官府核发的盐业经营凭证,对应一定重量(如400斤);

  “岸”是官府指定专属销售区域,严禁跨区销售;

  “专商”是经官府特许、世袭垄断,特定引岸经营的盐商群体。

  当时盐井手工汲卤,效率低下,加上苛捐杂税、沿路关卡及运输损耗,购买食用盐成为底层百姓的沉重负担。

  四川井盐出厂价每斤约12文。

  但在四川当地,零售价就飙升至80文/斤;两湖地区120文/斤;贵州和滇东北等偏远山区,盐价高达250文/斤,出现“斗米斤盐”现象。

  导致底层百姓盐分摄入量严重不足,引发婴儿夭折率大幅上升与其他病症。

  如今,西王府将盐井收归国有,通过资源整合、优化管理和工序,大规模引进蒸汽机等,使食盐出厂价降至每斤四文钱。

  同时,西王府旗下三个盐业公司组织庞大销售网络,开展规模化运输,让四川本地食盐价格不超过8文/斤,两湖地区不超过12文/斤。

  仅为清廷时期的1/10,百姓皆能消费。

  不同盐业公司之间可相互竞争,只要售价不超西王府定价即可,且西王府并不禁止某个公司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此外,西王府也不禁止私人资本介入销售阶段,只是通过压低官盐价格,让私盐无利可图。

  凭借规模、技术和管理革新,以及近乎专卖的方式,西王府控制的川盐销量巨大,虽价格低,但利润丰厚。

  煤炭运营模式大抵相同。

  如今重庆机械局研制出蜂窝煤和煤炉子,提高了煤的燃烧利用率,百姓不再完全依赖柴火,利于植被保护。

  其他关乎百姓衣食住行的商品,西王府大多采取类似模式,既提供低价商品,为百姓的生活托底,又不完全禁止私人资本进入。

  如此既给百姓可消费的选择,又防止因长期垄断专营,导致国有公司腐败横行、管理混乱等问题。

  当然,对于军火、钢铁等关乎军力提升的物品,西王府严格管控,禁止外流。

  萧云骧走到林绍璋办公室门口,见他正在房间内,和几个官吏围在墙上的一张报表前讨论。

  看到萧云骧进来,林绍璋匆匆结束谈话,让官吏们离开。

  萧云骧见墙壁挂满各种报表,粗略浏览,发现是关于四川省和陕南汉中府、兴安府的物产、商品数据,上面还有涂改订正痕迹。

  “绍璋,感觉如何?”萧云骧微笑问道。

  林绍璋摇头:“累啊,以前见曾长史处理得井井有条,以为不难。如今后方内政担子全压我身上,才知事情繁杂辛苦。”

  萧云骧又问:“你就在重庆主持四川全省和陕南内政,不去成都了?”

  林绍璋答道:“不去了。重庆虽位置偏,但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地方官吏可顺水路前来,更加便捷。”

  “况且,重庆与武昌联系,比成都方便些,遇到不能决断之事,向大王您和曾长史请示也快些。”

  萧云骧看到墙上一张关于叙州府盐井产量、销路、价格等数据的报表,近两个月销量和利润明显上升。

  “绍璋,这两个月是井盐能出川,所以销量大增吧。”他指着报表问道。

  林绍璋点头笑答:“正是如此。”

  萧云骧在房中寻得一张椅子坐下,看向林绍璋:“说说我们的收支状况吧?”

  林绍璋转身从房中的书架里,抽出一本记满数据的笔记本。

  萧云骧连忙摆手:“说个大概就行,具体数据,你和曾长史汇报。我只想知道收支是否平衡,能否扩军?”

  林绍璋坐在萧云骧旁边的椅子,略微思索:“大王,以去年为例,收入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农业公粮,约占总收入的四成;二是官府直营企业利润,约占三成五;三是商业税,约占二成五。加上钱庄利息等其他收入,去年总收入两亿银元出头。”

  “今年地盘扩大、商路打通,收入还会增加。”

  萧云骧又问:“支出呢?”

  “支出大头是军费,包括军饷、装备武器采购、战场消耗等,约一亿元。”

  萧云骧暗惊,军费占政府总收入的五成,可谓穷兵黩武。但在当前大争之世,军队是一切基础,这笔费用省不得。

  好在西王府的军费,大多投入自身的工厂和人员,极少对外采购。

  只要继续完善军工产业、多占地盘、扩大市场,也是盘活经济的手段,战时经济嘛。

  见萧云骧思索不语,林绍璋继续汇报:“其他如官吏俸禄、教育投入、科技研发、建设工厂、开设矿场等支出,共六千余万。”

  “算下来,盈余不到四千万,若再保持前番全军出击的强度,年底就很难有盈余了。”

  萧云骧思忖片刻,摇头道:“不会有这么大阵仗了。但仗还要打,军也要扩。”

  林绍璋面露忧色,劝谏道:“大王,还需谨慎。要留些钱在手上,万一遭遇天灾或突发事件,也有转圜余地。”

  萧云骧笑道:“放心吧,林巡抚,我们还能收一笔税费。”

  林绍璋以为萧云骧要加税,继续劝谏:“大王,现在很多工坊刚起步,不能杀鸡取卵。”

  萧云骧摆摆手:“不是给企业加税,而是收洋人的海关税。”

  “不能让他们的商品在我们地盘内自由流通而不交税,况且我们也要保护自己的企业。”

  “这又是一笔收入,待我回武昌和曾兄长商议后,再给你具体操作方案。”

  -------------------------------------------------------------------

  (注:前面有小伙伴说我写内政都不写数字。这一章,我便借鉴清末清廷的收入情况,结合主角推行的各种政策,进行一番推测后,得出的数据。但毕竟我不是财务专家,大家将就看看。)

  喜欢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