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寂寞城公告:过马路还是淋雨-《职场小聪明》

  给你一个思想实验。

  你现在马路旁等待过马路,有车穿行,但不多。

  天很快就要下雨了,一点点的雨滴落下,过了马路就有店铺可以躲雨,阴云密布。

  你该怎么办。

  第一,下雨,会满身湿漉漉,可能会感冒。

  第二,穿过马路而没有红绿灯有可能被撞。

  你怎么选。

  根据知行合一,你知道很多道理,但都不一定有相同的权重。

  你淋过雨,很难受,你感过冒,很难受,这你是经历过的。

  但撞车这种事你没经历过,虽然看了很多视频和警告。但你没有亲身经历过,也就是说你的知仅限于想象。

  不过马路肯定淋雨,但过马路有一定几率被撞。其实天下雨也有利率,小雨滴不代表大雨磅礴。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就是看好车,然后安全的过马路。

  实际上你的安全也是有几率的。

  你之所以这样选,是因为你对淋雨有感知,而撞车没有,所以古人一听说草丛里有狮子,立马就跑了,听说有蛇,跑的慢一点。就是认知对事物的权重不一样,狮子很可怕,只要有一定可能,都是致命的。蛇有毒,但很多蛇也没毒。

  大胆的人就去寻找,现代人对于狮子肯定是觉得无稽之谈。

  但对于古代狩猎时代,就认为是真的。

  恐惧会限制想象力,对一个事物的恐惧来自于认知,孩童什么都不懂,就什么都不怕。

  成人怕,但有权重。

  权重不来自真正的危险程度,而在于个人认知。

  所以很多人犯罪就是这个原因。

  知随着阅历增加,而阅历可以用阅读来提高,但没有真正体验过,大多数都是浮云。

  这也就是一样米养百样人,大家在一个科室听了,听到的东西其实是不一样的。

  这也就可以引入快乐教育的原因。

  既然爱听的听到了,不爱听的听不到,不如喜欢听什么就听什么。

  发挥个人特长。

  喜欢干嘛就干嘛,当然一切都有规则,不懂规则老是讲经验肯定是没人听。

  这就是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的原因。

  道理懂了一大堆,却不知道原理。

  人云亦云,人家做什么就跟着,不去认真研究原理。

  或者原理研究深了得罪人,怕人家恼了,违抗了老师的权威。

  告诉你1加1等于2,你非要问为什么,这是常识啊,不懂人情世故,不解风情。

  然后有人真的去证明1加1等于2,然后成了一个案例,成了数学家。

  这就是每件事的表面都隐藏着很深刻的理论。

  不是一句懂了就完了,研究万物太辛苦,不如给个道理解决所有问题。

  这就是浅显的知,而不是真知,王阳明生于明朝,也就是1472年,这个时候有什么。

  亚里士多德死了1600年,欧几里得死了1600年,哥白尼死了1600年,亚当斯密还没出生,他是1776年出生。

  我们用表面的认知去理解王阳明,现在也一样,但亚当斯密已经死了300年,经济学这个大厦很多人还以为是搞钱的东西。哈哈

  喜欢职场小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