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方对聚光灯影业极尽嘲讽的时候。
米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率剧增。
大概类似于,大家都在讥讽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却没发现整艘船正在缓缓下沉。
不过这都要沉底了。
再傻的人,也应该知道情况不对。
率先反应过来的,自然是华尔街的各位专家高管。
“不可能!怎么会这样?”
“杠杆爆了!股市全线暴跌!”
“救市啊!快点救市啊!怎么没人出头呀!”
“我手里还有债券,谁要?我低价出!很有诚意!一折!我打一折!实在不行,0.5折也可以啊!”
全美相关机构全都疯了,不相关的机构同样惊掉了下巴。
因为股市震荡太过严重,可以说已经到二十年间的最低点。
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同样大幅跳水。
这是一场连锁反应。
即便再有信心的人,现在脑海中也不禁浮现出一个想法。
金融危机,真的要降临了!
《大空头》是真的!
转瞬间,影片舆论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这……”索尼影业的艾米·帕斯卡尔傻眼。
什么情况?
这才多长时间?
为何突然变化这么大?
股市崩盘了?
金融危机真的要来了?
你们这群专家之前明明不是这么说的!
艾米·帕斯卡尔满心悲愤,感觉自已上了个大当!
就在这时,几通电话打来。
“奥伦·艾维夫先生,什么?你说不准备进行那个计划了?可是……”
“喂,凯文·辻原,我就知道你肯定……啊?就连你也……”
“派拉蒙,你们可不能这样,我们之前明明说好的!你……喂?喂!”
艾米·帕斯卡尔呆呆地坐在椅子上,看着自已的手机,整个人仿佛失去梦想的咸鱼。
之前,她找到其他几家好莱坞巨头,说服他们调整新片档期,夹击聚光灯影业。
但现在,这些人翻脸不认人,纷纷拒绝。
可问题关键在于,你们能放弃,我不能啊!
《生化危机3:灭绝》明天就要上映了,电影拷贝都已经发往各家院线,档期已经改不掉了!
而《大空头》和索尼影业新片,只相隔了不到三天。
现在这种情况,不是送上去找死吗?
艾米·帕斯卡尔默然无语,忽然有些想辞职了。
这行水太深,真让人把握不住呀!
……
“骗子!全都是骗子!”
华尔街投行高管,丹尼尔大骂无良同行,心中涌现出一股深深的溺水感。
老话说得好,善泳者善溺。
丹尼尔无论如何也没能想到,房地产市场竟然还真能崩盘!
而且是大崩特崩!
原来,之前那些小道消息,都是真的。
《大空头》同样是真的。
此刻,丹尼尔看着电脑屏幕里,自已的推特评论区下,来自粉丝的无尽谩骂与诅咒。
他眼中透露出一丝深深的绝望。
因为,他之前为了能拥有更多粉丝和热度,直接将自已的积蓄,全部投入到股市。
他想着,就算股市会有波动和技术性调整,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可谁能想到,竟然连大机构都跑路了。
而且不止一个!
其中有些机构,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没救了,已经没救了。”丹尼尔口中喃喃自语。
忽然,窗外一道身影快速坠落,随即啪的一声巨响,传进他耳朵。
丹尼尔仿佛看见了自已的结局。
乘坐电梯前往楼顶,做出跟同行相似的选择。
因为,他之前的投资,为了说服粉丝,大胆做了杠杆。
这笔钱,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他还不起。
所以,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
而丹尼尔的选择,如今在华尔街层出不穷。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即便是再厉害的操盘老手,都无法准确预料到,这次危机会如此汹涌。
他们或许有小道消息,有做好应对准备以防万一。
可当这个万一真的到来。
比他们想象中更加迅猛且超出预料。
现在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割肉的割肉,跑路的跑路。
同时,《大空头》变得万众瞩目。
许多网友都在之前的评论区底下道歉,并表示等电影上映后一定会去看看。
因为许多普通人,同样遭受到次贷危机波及。
他们想通过电影瞧瞧,聚光灯影业究竟在电影里预言了什么。
“老板,门外有很多媒体想要采访你。”
“那就安排一间会议室,让他们进来吧。”
“行!我马上就去!”
员工向方元投去崇拜的目光,随即赶忙转身让大家准备起来。
方元整理了一下衣服,心想时机到来,可以再给《大空头》增添热度。
虽然现在,《大空头》的热度已经爆炸。
但如此好的机会,怎么能不蹭呢?
方元一路走过办公区,公司员工看见他, 纷纷起身鼓掌。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项目是老板力排众议,最终促成。
而《大空头》里对次贷危机的爆发预言,堪称惊艳。
现在,已经无人担心《大空头》会不会亏损。
唯一剩下的悬念只有,票房究竟会达到怎样的程度。
会议室,采访开始。
记者:“方元先生,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危言耸听’的电影,请问您此刻有什么感想?”
方元:“现实远比电影更加残酷,说实话,我宁愿自已错了。这不是一部我们‘希望’成真的电影。我们只是把那些被忽视的风险拍了出来,但可惜在事情真正发生前,没人愿意相信。”
记者:“华尔街和主流媒体都认为你们的预测毫无依据,现在危机爆发,您是不是感到窃喜?”
方元:“我们不是在证明自已有多聪明,而是想让大家看到,金融体系的问题早就有迹可循,只是没人愿意正视。华尔街的傲慢、监管的失职、众人的盲目乐观,共同促成了这场灾难。”
记者:“请问在此之前,您是否收到来自华尔街的威胁或压力?似乎很多专业人士都认为您是在制造不必要的恐慌。”
方元:“我确实在网上看到了来自许多人的建议,比如‘别把金融业拍得太黑暗’、‘市场会自我修正’。现在回头看,这些‘建议’恰恰证明了问题所在。”
记者:“现在危机爆发了,您觉得这部电影能改变什么?大家会因此反思吗?”
方元:“我希望它能让大家更警惕,但说实话,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泡沫,关键不是会不会再发生,而是我们能不能记住教训……”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现在最想对那些之前质疑该影片的人说什么?”
方元停顿片刻,面对摄影机露出微笑:“我想说,现在你们信了吗?”
全场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掌声。
此时此刻,艺术已成。
……
当天采访结束,记者会内容被广泛报道。
聚光灯影业即将上映的电影《大空头》,从“危言耸听的虚构作品”变成“预言现实的警世之作”。
华尔街部分人士开始公开承认“电影确实揭露了问题”,但更多人选择沉默。
虽然该影片还未上映,但已经有成为文化符号的趋势。
不过让方元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的影响力,远比他自已想象中还要更大。
首先是有经济论坛向他发出邀请,讨论金融监管改革。
方元人都麻了。
我一个拍电影的,懂什么金融啊。
甚至于,就连国内都给他打来电话。
这天,韩三石韩董无比感叹地说:“方导,我知道你是个天才,但没想到你对金融方面的见解也如此厉害。”
方元:“……”
我说自已只是碰巧预见,你们信吗?
好吧,我也不行。
那就随你们怎么想,反正只要对电影票房有利就行。
不过……
“韩董,你今天打来电话,应该不是只想夸夸我吧?”
“哈,你果然聪明,其实是这样的,上面想听听你有什么想法。”
“想法?”
“没错,这次米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已经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剧烈动荡,你觉得接下来还会如此发展,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啊!”
方元傻眼了。
不是,这么重要的事,你来问我?
我算哪根葱啊!
方元感觉自已额头上的冷汗都要流下来了。
没办法,他只能聊聊米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存在的问题。
这家创立上百年的全球性投资银行,几年前还曾被授予最佳投行。
不过在金融海啸中……
嗯,死得很惨。
韩三石听完方元的预测,整个人都懵了。
“不是,方导,真的假的?那可是雷曼兄弟啊。”
方元破罐子破摔:“反正在我看来,作为这场次贷危机中主力券商的他们风险很大,你随便听听就行了。”
说完,方元挂断电话。
他实在不敢再说太多。
主要是事情太大。
他一个小小的导演,还是不要牵扯过多为好。
然而在几天后,《大空头》首映礼上。
放映厅内出现很多不请自来的金融界大佬,个个资产破亿的那种,同时手中还管着几十上百亿美元的业务。
他们看起来样子非常认真,甚至随身带着移动笔记本。
不像是来看电影的,反倒像是来学习的。
方元:“……”
米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率剧增。
大概类似于,大家都在讥讽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却没发现整艘船正在缓缓下沉。
不过这都要沉底了。
再傻的人,也应该知道情况不对。
率先反应过来的,自然是华尔街的各位专家高管。
“不可能!怎么会这样?”
“杠杆爆了!股市全线暴跌!”
“救市啊!快点救市啊!怎么没人出头呀!”
“我手里还有债券,谁要?我低价出!很有诚意!一折!我打一折!实在不行,0.5折也可以啊!”
全美相关机构全都疯了,不相关的机构同样惊掉了下巴。
因为股市震荡太过严重,可以说已经到二十年间的最低点。
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同样大幅跳水。
这是一场连锁反应。
即便再有信心的人,现在脑海中也不禁浮现出一个想法。
金融危机,真的要降临了!
《大空头》是真的!
转瞬间,影片舆论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这……”索尼影业的艾米·帕斯卡尔傻眼。
什么情况?
这才多长时间?
为何突然变化这么大?
股市崩盘了?
金融危机真的要来了?
你们这群专家之前明明不是这么说的!
艾米·帕斯卡尔满心悲愤,感觉自已上了个大当!
就在这时,几通电话打来。
“奥伦·艾维夫先生,什么?你说不准备进行那个计划了?可是……”
“喂,凯文·辻原,我就知道你肯定……啊?就连你也……”
“派拉蒙,你们可不能这样,我们之前明明说好的!你……喂?喂!”
艾米·帕斯卡尔呆呆地坐在椅子上,看着自已的手机,整个人仿佛失去梦想的咸鱼。
之前,她找到其他几家好莱坞巨头,说服他们调整新片档期,夹击聚光灯影业。
但现在,这些人翻脸不认人,纷纷拒绝。
可问题关键在于,你们能放弃,我不能啊!
《生化危机3:灭绝》明天就要上映了,电影拷贝都已经发往各家院线,档期已经改不掉了!
而《大空头》和索尼影业新片,只相隔了不到三天。
现在这种情况,不是送上去找死吗?
艾米·帕斯卡尔默然无语,忽然有些想辞职了。
这行水太深,真让人把握不住呀!
……
“骗子!全都是骗子!”
华尔街投行高管,丹尼尔大骂无良同行,心中涌现出一股深深的溺水感。
老话说得好,善泳者善溺。
丹尼尔无论如何也没能想到,房地产市场竟然还真能崩盘!
而且是大崩特崩!
原来,之前那些小道消息,都是真的。
《大空头》同样是真的。
此刻,丹尼尔看着电脑屏幕里,自已的推特评论区下,来自粉丝的无尽谩骂与诅咒。
他眼中透露出一丝深深的绝望。
因为,他之前为了能拥有更多粉丝和热度,直接将自已的积蓄,全部投入到股市。
他想着,就算股市会有波动和技术性调整,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可谁能想到,竟然连大机构都跑路了。
而且不止一个!
其中有些机构,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没救了,已经没救了。”丹尼尔口中喃喃自语。
忽然,窗外一道身影快速坠落,随即啪的一声巨响,传进他耳朵。
丹尼尔仿佛看见了自已的结局。
乘坐电梯前往楼顶,做出跟同行相似的选择。
因为,他之前的投资,为了说服粉丝,大胆做了杠杆。
这笔钱,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他还不起。
所以,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
而丹尼尔的选择,如今在华尔街层出不穷。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即便是再厉害的操盘老手,都无法准确预料到,这次危机会如此汹涌。
他们或许有小道消息,有做好应对准备以防万一。
可当这个万一真的到来。
比他们想象中更加迅猛且超出预料。
现在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割肉的割肉,跑路的跑路。
同时,《大空头》变得万众瞩目。
许多网友都在之前的评论区底下道歉,并表示等电影上映后一定会去看看。
因为许多普通人,同样遭受到次贷危机波及。
他们想通过电影瞧瞧,聚光灯影业究竟在电影里预言了什么。
“老板,门外有很多媒体想要采访你。”
“那就安排一间会议室,让他们进来吧。”
“行!我马上就去!”
员工向方元投去崇拜的目光,随即赶忙转身让大家准备起来。
方元整理了一下衣服,心想时机到来,可以再给《大空头》增添热度。
虽然现在,《大空头》的热度已经爆炸。
但如此好的机会,怎么能不蹭呢?
方元一路走过办公区,公司员工看见他, 纷纷起身鼓掌。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项目是老板力排众议,最终促成。
而《大空头》里对次贷危机的爆发预言,堪称惊艳。
现在,已经无人担心《大空头》会不会亏损。
唯一剩下的悬念只有,票房究竟会达到怎样的程度。
会议室,采访开始。
记者:“方元先生,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危言耸听’的电影,请问您此刻有什么感想?”
方元:“现实远比电影更加残酷,说实话,我宁愿自已错了。这不是一部我们‘希望’成真的电影。我们只是把那些被忽视的风险拍了出来,但可惜在事情真正发生前,没人愿意相信。”
记者:“华尔街和主流媒体都认为你们的预测毫无依据,现在危机爆发,您是不是感到窃喜?”
方元:“我们不是在证明自已有多聪明,而是想让大家看到,金融体系的问题早就有迹可循,只是没人愿意正视。华尔街的傲慢、监管的失职、众人的盲目乐观,共同促成了这场灾难。”
记者:“请问在此之前,您是否收到来自华尔街的威胁或压力?似乎很多专业人士都认为您是在制造不必要的恐慌。”
方元:“我确实在网上看到了来自许多人的建议,比如‘别把金融业拍得太黑暗’、‘市场会自我修正’。现在回头看,这些‘建议’恰恰证明了问题所在。”
记者:“现在危机爆发了,您觉得这部电影能改变什么?大家会因此反思吗?”
方元:“我希望它能让大家更警惕,但说实话,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泡沫,关键不是会不会再发生,而是我们能不能记住教训……”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现在最想对那些之前质疑该影片的人说什么?”
方元停顿片刻,面对摄影机露出微笑:“我想说,现在你们信了吗?”
全场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掌声。
此时此刻,艺术已成。
……
当天采访结束,记者会内容被广泛报道。
聚光灯影业即将上映的电影《大空头》,从“危言耸听的虚构作品”变成“预言现实的警世之作”。
华尔街部分人士开始公开承认“电影确实揭露了问题”,但更多人选择沉默。
虽然该影片还未上映,但已经有成为文化符号的趋势。
不过让方元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的影响力,远比他自已想象中还要更大。
首先是有经济论坛向他发出邀请,讨论金融监管改革。
方元人都麻了。
我一个拍电影的,懂什么金融啊。
甚至于,就连国内都给他打来电话。
这天,韩三石韩董无比感叹地说:“方导,我知道你是个天才,但没想到你对金融方面的见解也如此厉害。”
方元:“……”
我说自已只是碰巧预见,你们信吗?
好吧,我也不行。
那就随你们怎么想,反正只要对电影票房有利就行。
不过……
“韩董,你今天打来电话,应该不是只想夸夸我吧?”
“哈,你果然聪明,其实是这样的,上面想听听你有什么想法。”
“想法?”
“没错,这次米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已经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剧烈动荡,你觉得接下来还会如此发展,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啊!”
方元傻眼了。
不是,这么重要的事,你来问我?
我算哪根葱啊!
方元感觉自已额头上的冷汗都要流下来了。
没办法,他只能聊聊米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存在的问题。
这家创立上百年的全球性投资银行,几年前还曾被授予最佳投行。
不过在金融海啸中……
嗯,死得很惨。
韩三石听完方元的预测,整个人都懵了。
“不是,方导,真的假的?那可是雷曼兄弟啊。”
方元破罐子破摔:“反正在我看来,作为这场次贷危机中主力券商的他们风险很大,你随便听听就行了。”
说完,方元挂断电话。
他实在不敢再说太多。
主要是事情太大。
他一个小小的导演,还是不要牵扯过多为好。
然而在几天后,《大空头》首映礼上。
放映厅内出现很多不请自来的金融界大佬,个个资产破亿的那种,同时手中还管着几十上百亿美元的业务。
他们看起来样子非常认真,甚至随身带着移动笔记本。
不像是来看电影的,反倒像是来学习的。
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