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益此时正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他此刻无比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这几天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那点子威信,在他同意苏老头所有条件的那一刻,轰然崩塌!
大家对他只剩下了鄙夷和压抑的怨气。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陈广益所料,甚至是更糟。
隔天,来上工的人一个不少,但整个工地的气氛却彻底变了。
吆喝声稀稀拉拉,有气无力。
搬砖砌墙的动作明显拖沓,大家一下子都开始在这里磨洋工。
陈广益强打起精神,几次三番提高嗓门催促,让大家抓紧时间,月底要完工。
可是回应他的,只有几张木然的脸和更加拖拉的动作。
大家心里都清楚,陈广益自己都不按规矩办事,连自己的老丈人偷东西、吃白食都不管,又凭什么要他们对他言听计从?
你自己都没理,又凭什么要求我们为你卖力?
更让陈广益焦头烂额的是,钱杏花也带着儿子过来了。
她带着大儿子陈光耀理直气壮出现在了工地做饭的地方。
她拉着孩子就往打饭的队伍里挤,“让开点!没看到有孩子啊!”
她的嗓门不小,众人都吃惊地往她身上看来,在看到她是沈家人之后,心中了然。
陈广益这是要将家里人都带到工地上吃饭啊!
钱杏花其实还真不是陈广益叫来的,她是看到了苏家人来工地上吃饭。
既然连苏家那帮无赖都能天天过来白吃白喝,凭什么她这个本家人不能来?
她的心里一直窝着火,她的小儿子眼看着一天天不好,陈广益却始终不肯拿出银子来救命,心肠简直是烂透了!
既然他无情无义,他做初一,就别怪她做十五!
有便宜不占才是傻子!
她恨恨地想着,他们不给她银子给孩子看病,却有银子天天给苏晚棠开小灶!
谁还没怀过孩子,难道苏晚棠肚子里的是个金疙瘩不成?
钱杏花已经打定了主意,她不仅要吃,还要敞开肚皮了吃,反正丢的是陈广益对脸!
陈广德也在工地上干活,看到老婆孩子过来吃饭,什么话也没说。
他觉得媳妇做得没错,大哥让老丈人一家又吃又拿,那自己家吃点工地的饭怎么了?
钱杏花吃完了饭,和陈光耀两人,搬了好多青砖回家,他们拿青砖可不是为了盖房子,她要拿去卖,能卖一点是一点!
转眼中秋到了,陈家村的工地上愁云惨淡。
陈广益看着进度明显滞后、人心涣散的工地,只觉得嘴里一阵阵发苦,一点过节的心思都没有。
徐东家给的完工期限是在月底,可照眼下这磨洋工的状态,月底怎么可能完工?
巨大的压力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
那轮圆满的明月挂在天上,在他眼里没有任何喜气,反而像是在嘲笑他的无能。
与陈广益的愁云惨淡截然相反,沈家小院里,此刻正洋溢着浓浓的中秋喜庆。
沈安安的心情极好,她提前好几天就去采买了中秋节的美食。
一筐肥美的河蟹,还有县城老字号的板鸭、各色精致的月饼点心、时令瓜果也买了不少,最后还买了几坛子醇香的老酒。
家里多了下人,沈安安这次彻底当了甩手掌柜。
张氏也只是笑呵呵地指挥着下人洗切烹炸,灶房里热气腾腾,锅铲叮当,浓郁的香气顺着门缝飘散出来,勾得人食指大动。
沈家大房和二房的人也都早早过来了,小院里摆了两张八仙桌,才勉强坐得下满满当当一大家子人。
李采霞今日穿了件崭新的湖蓝色细棉布长裙,衬得她肤色都白皙了几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挽了个利落的圆髻,斜插一支样式简洁的素银簪子。手腕上一只分量不轻的银镯随着她的走动偶尔露了出来。
她想上去帮忙做饭,被张氏笑着拦了下来,“今儿说好了,咱们都不用动手,坐着等吃就行!”
沈巧月亭亭玉立站在李采霞身边,她也出落得越发水灵标致。一身鹅黄色新衣,衬得小脸白皙红润,气色极好。头上还戴了朵新鲜的粉色绒花,眉眼弯弯,带着少女特有的明媚,看上去很是讨喜。
这幅景象落在王春丽的眼里,只觉得格外刺眼。
她身上还是穿着那身半旧的细布衣裳,虽然没有补丁,却也洗得有些泛白,袖口和领口处磨损的痕迹清晰可见。手腕上空荡荡的,别说银镯,连根红绳都没有。全身上下,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无。
再看看大嫂身上那崭新的衣裳,手腕上晃得人眼晕的大银镯子,心里那股酸水就止不住往上冒。
这就是差距,他们两家的差距现在是越来越大了!
她甚至会觉得,自己站在这娘俩旁边,就像个伺候人都粗使婆子!
同样是沈家人,他们当初难道没有出手帮过她吗?
为什么现在要这么区别对待他们?!
沈安安对大房简直是有求必应,想要什么活计就给什么活计,连沈巧月那个丫头片子,都能进霓裳坊!
可是她是怎么对他们二房的?
想进作坊都进不去,霓裳坊那样干净体面的活计更是不可能给!就只给了自己家一个种地的活计,怎么着,就这么看不起他们二房?
觉得他们只配当一辈子泥腿子,不配上桌吃饭是吧?
大房的人吃香喝辣穿金戴银,他们就活该土里刨食?
王春丽越想越憋屈,嘴角勉强向上扯着,眼底却是一片冰凉。
长平长顺和常乐兄弟几个也都放了假,穿着干净的学子衫,言谈举止间多了几分书卷气。
常欢、常喜、巧月姐妹几个围着几个男孩问东问西,女孩们清脆的笑声和男孩们爽朗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给这团圆的节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最高兴的莫过于沈大山了。
他端坐在主位上,看着满院的人,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闺女也在身边,脸上是藏不住的欣慰笑容。
他端起手里的酒杯,感慨万千,“真好!以前啊,是穷,大家伙儿都在一个锅里搅勺子,可心里也发愁,没个盼头。“
大家对他只剩下了鄙夷和压抑的怨气。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陈广益所料,甚至是更糟。
隔天,来上工的人一个不少,但整个工地的气氛却彻底变了。
吆喝声稀稀拉拉,有气无力。
搬砖砌墙的动作明显拖沓,大家一下子都开始在这里磨洋工。
陈广益强打起精神,几次三番提高嗓门催促,让大家抓紧时间,月底要完工。
可是回应他的,只有几张木然的脸和更加拖拉的动作。
大家心里都清楚,陈广益自己都不按规矩办事,连自己的老丈人偷东西、吃白食都不管,又凭什么要他们对他言听计从?
你自己都没理,又凭什么要求我们为你卖力?
更让陈广益焦头烂额的是,钱杏花也带着儿子过来了。
她带着大儿子陈光耀理直气壮出现在了工地做饭的地方。
她拉着孩子就往打饭的队伍里挤,“让开点!没看到有孩子啊!”
她的嗓门不小,众人都吃惊地往她身上看来,在看到她是沈家人之后,心中了然。
陈广益这是要将家里人都带到工地上吃饭啊!
钱杏花其实还真不是陈广益叫来的,她是看到了苏家人来工地上吃饭。
既然连苏家那帮无赖都能天天过来白吃白喝,凭什么她这个本家人不能来?
她的心里一直窝着火,她的小儿子眼看着一天天不好,陈广益却始终不肯拿出银子来救命,心肠简直是烂透了!
既然他无情无义,他做初一,就别怪她做十五!
有便宜不占才是傻子!
她恨恨地想着,他们不给她银子给孩子看病,却有银子天天给苏晚棠开小灶!
谁还没怀过孩子,难道苏晚棠肚子里的是个金疙瘩不成?
钱杏花已经打定了主意,她不仅要吃,还要敞开肚皮了吃,反正丢的是陈广益对脸!
陈广德也在工地上干活,看到老婆孩子过来吃饭,什么话也没说。
他觉得媳妇做得没错,大哥让老丈人一家又吃又拿,那自己家吃点工地的饭怎么了?
钱杏花吃完了饭,和陈光耀两人,搬了好多青砖回家,他们拿青砖可不是为了盖房子,她要拿去卖,能卖一点是一点!
转眼中秋到了,陈家村的工地上愁云惨淡。
陈广益看着进度明显滞后、人心涣散的工地,只觉得嘴里一阵阵发苦,一点过节的心思都没有。
徐东家给的完工期限是在月底,可照眼下这磨洋工的状态,月底怎么可能完工?
巨大的压力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
那轮圆满的明月挂在天上,在他眼里没有任何喜气,反而像是在嘲笑他的无能。
与陈广益的愁云惨淡截然相反,沈家小院里,此刻正洋溢着浓浓的中秋喜庆。
沈安安的心情极好,她提前好几天就去采买了中秋节的美食。
一筐肥美的河蟹,还有县城老字号的板鸭、各色精致的月饼点心、时令瓜果也买了不少,最后还买了几坛子醇香的老酒。
家里多了下人,沈安安这次彻底当了甩手掌柜。
张氏也只是笑呵呵地指挥着下人洗切烹炸,灶房里热气腾腾,锅铲叮当,浓郁的香气顺着门缝飘散出来,勾得人食指大动。
沈家大房和二房的人也都早早过来了,小院里摆了两张八仙桌,才勉强坐得下满满当当一大家子人。
李采霞今日穿了件崭新的湖蓝色细棉布长裙,衬得她肤色都白皙了几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挽了个利落的圆髻,斜插一支样式简洁的素银簪子。手腕上一只分量不轻的银镯随着她的走动偶尔露了出来。
她想上去帮忙做饭,被张氏笑着拦了下来,“今儿说好了,咱们都不用动手,坐着等吃就行!”
沈巧月亭亭玉立站在李采霞身边,她也出落得越发水灵标致。一身鹅黄色新衣,衬得小脸白皙红润,气色极好。头上还戴了朵新鲜的粉色绒花,眉眼弯弯,带着少女特有的明媚,看上去很是讨喜。
这幅景象落在王春丽的眼里,只觉得格外刺眼。
她身上还是穿着那身半旧的细布衣裳,虽然没有补丁,却也洗得有些泛白,袖口和领口处磨损的痕迹清晰可见。手腕上空荡荡的,别说银镯,连根红绳都没有。全身上下,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无。
再看看大嫂身上那崭新的衣裳,手腕上晃得人眼晕的大银镯子,心里那股酸水就止不住往上冒。
这就是差距,他们两家的差距现在是越来越大了!
她甚至会觉得,自己站在这娘俩旁边,就像个伺候人都粗使婆子!
同样是沈家人,他们当初难道没有出手帮过她吗?
为什么现在要这么区别对待他们?!
沈安安对大房简直是有求必应,想要什么活计就给什么活计,连沈巧月那个丫头片子,都能进霓裳坊!
可是她是怎么对他们二房的?
想进作坊都进不去,霓裳坊那样干净体面的活计更是不可能给!就只给了自己家一个种地的活计,怎么着,就这么看不起他们二房?
觉得他们只配当一辈子泥腿子,不配上桌吃饭是吧?
大房的人吃香喝辣穿金戴银,他们就活该土里刨食?
王春丽越想越憋屈,嘴角勉强向上扯着,眼底却是一片冰凉。
长平长顺和常乐兄弟几个也都放了假,穿着干净的学子衫,言谈举止间多了几分书卷气。
常欢、常喜、巧月姐妹几个围着几个男孩问东问西,女孩们清脆的笑声和男孩们爽朗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给这团圆的节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最高兴的莫过于沈大山了。
他端坐在主位上,看着满院的人,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闺女也在身边,脸上是藏不住的欣慰笑容。
他端起手里的酒杯,感慨万千,“真好!以前啊,是穷,大家伙儿都在一个锅里搅勺子,可心里也发愁,没个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