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婚-《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丁未日,黄昏。

  只见不远处一行巨大的车队正在前进,一队由近百辆牛车组成的队伍正敲敲打打,热热闹闹的奔向吴府。

  队伍前方有百余名士兵手提灯笼,为车队开道,两旁还有近千名士兵作为仪仗跟随在车队两侧。

  牛车上装载着各种聘礼以及六礼文,上面绑缚着黑色的丝绸,看上去气派非凡。为首一人身着一身黑色喜袍,骑着一匹高俊的黑马,向着四周的民众挥手施礼,同时缓缓地向前走去。

  刘瑁此时的兴致并不高,因为他至今还无法想象古代居然是在晚上结婚,而且颜色是黑色!

  在他的印象中,都是在大白天,迎亲队伍身着红袍,浩浩荡荡的去娶亲,结果这下倒好,整的自己像出殡的,一想到这里,他就一阵的郁闷。

  原来,在汉代,男家去女家迎亲时,都在夜间。

  而古代的迎亲仪式也就因此被称为昏礼,而且颜色必须是玄色(赤黑色),以此表示喜庆。

  这一习俗一直到唐代,才将迎亲时间改到白天,直到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了我们在影视剧中所见到的婚礼。

  在太阳余辉的照映下,刘瑁一行人来到了吴家的祠堂。

  在这里,刘瑁需要见拜行礼,告及吴府先祖后才能去吴府带走吴家的姑娘。

  刘瑁一脸的严肃,恭敬地走到了吴家祖庙前,行礼跪拜。

  只见刘瑁大声的说道:“请吴家各位先人放心,我刘瑁定会好好对待吴苋,相敬如宾…”

  城南,吴府。

  这是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院,此时也挂上了灯笼和黑色的绸缎准备迎接未来姑爷的到来。

  一家人喜气洋洋的讨论着这次婚事,等待着刘瑁前来迎亲。

  吴苋房。

  此时的吴苋已经更衣沐浴完毕,正在静静地等候着刘瑁的迎亲。

  她梳着高髻,头上缀着珠翠金饰,额前的流苏垂饰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她红红的小脸微施薄粉,红红的小嘴显得极为诱人。

  整个人看起来既端庄又妩媚,一双黑亮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充满了紧张与期待。

  她身着一身玄色长裙,袖口缝绣着红色的百鸟图案。

  长裙上金线绣制的凤凰图案显得格外华丽,腰间系着一条红色的腰带。

  她的手腕上戴着一对金镯,手指上戴着镶有宝石的戒指,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奢华与精致。

  她的外面披了一件黑色的披风,在无形中将她的美貌再度向上提升了一个等次,简直是我见犹怜,让人望了就不忍离开目光。

  今天是她的大喜日子,昨天晚上,她的嫂子已经将一些春宫画卷和闺房中事告诉了吴苋。

  结果导致的后果就是吴苋的一张俏脸从今天早上起来就一直是通红的,连粉都不用擦了。

  吴苋本来就害羞,从昨天听到了房中事后每次一想到母亲说的就面红耳赤,浑身躁动不已,无形中又让她显得极为可爱。

  在嫂子为她开面后,她此刻正在静静等候着自己最后的命运,心中充满了忐忑与激动,

  就在此时,侍女连忙跑过来,激动道:“小姐,来了来了!”

  随着鼓乐的奏响,刘瑁大踏步的走进了吴府。

  而吴苋则在吴懿夫人的带领下,脸上蒙着一层纱制的盖头,缓缓地走了出来。

  刘瑁望着这个羞羞答答,看不见容貌的小姑娘,嘴角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吴懿夫人对刘瑁道:“苋儿从小就乖巧,不过这孩子年少懵懂,不懂人情世故,希望叔圭能够多多照顾她,患难与共。”

  吴懿此时插嘴道:“叔圭,你我从小关系就好,我当你是我自己的弟弟一样看待,我也希望你能够好好地待苋儿,不要辜负了我吴家的一番好意!

  刘瑁向吴懿夫妻磕头道:“叔圭记住了。”

  刘瑁在向吴懿夫妻行礼后,随即带着吴苋离开了吴府,吹吹打打的向着自己的府内行去了。

  从新娘进门到拜堂成亲,礼仪繁杂,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就不水文了)。

  一对新人在这里拜堂,喝下了合卺酒,随后就将新娘送入了洞房,而刘瑁也将第一次正式与全益州的诸多权贵打一个交道。

  今天包括刘瑁的父亲刘焉、吴苋的兄长吴懿在内,几乎全益州所有派系的人都到了这里。

  本土派张裕、严颜;亲信派赵韪以及媒人董扶等。

  目前各派系的头脑已经都聚集在了这里向刘瑁表示庆贺,就连自己的大哥和二哥也从长安派人送来了礼物,昨日已送到府内。

  而刘瑁的老班底,典韦、赵云、田丰、毛玠、卫兹等人作为刘瑁的家臣,纷纷坐于次席之下,典韦那大嗓门更是吵得整个州牧府都能听到……

  正席之上,位于正座的是刘焉,而在他的左手边则是与他结亲的吴懿。

  两人正哈哈大笑,互相劝酒。

  而在他右手边的则是媒人董扶,笑眯眯的望着酒筵,时不时的喝上一口小酒,再望一眼在他下首的赵韪,怡然自得。

  此时的赵韪却是不太开心,他是接刘焉入川的主要将领。

  在董扶退隐后,他更是独享尊崇,与吴懿并称为益州的擎天双柱。

  可是现在呢?吴懿已经与刘焉结亲,从此之后地位必然要高自己一等。

  他年州牧百年之后,吴懿也能凭借这个身份不升不降,而他赵韪呢?

  如今坐在次席那一票人马不就是刘瑁的未来班底吗?

  一旦州牧百年之后,谁能保证自己还能受到尊崇,搞不好就此默默无闻,这是曾经享受过权力巅峰的赵韪所不能容忍。

  一想到这里,他的内心就一阵苦涩,只得再饮一杯闷酒…

  在赵韪之后的是张裕,张裕正是成都张家的族长,善于相面,是成都势力的领头人,而且与樊敏、严颜关系不错。

  在张裕之后的是严颜,他是益州巴郡人。

  在刘瑁平叛马相时就在樊敏麾下,担任巴郡的兵曹,此次严颜也是代表着樊敏来到绵竹,向刘焉表示自己的敬意。

  樊敏、严颜二人为人正直,向来不阿谀奉承,没有依附任何一人,自成一派,属于中立。

  不过与张家家主张裕的关系不错,两人年岁相差十岁,却性情相投。

  张裕也经常给严颜相面,给了他一些帮助。

  因此在平常一些事情上,樊敏严颜支持张裕,算是张裕一派的人。

  不过严颜对于刘焉却是最没有私心的,此时也是哈哈大笑,为州牧高兴。

  在严颜之后的是王商作为绵竹王氏一族的族长,又担任着蜀郡太守。

  王商在整个益州自然地位不俗,而且王商学问广博,见多识广,又与赵韪关系莫逆。

  王商是郪县人,因此不仅是绵竹势力的首脑,在蜀郡的能力同样不小。

  不过正由于他还兼任着蜀郡太守,也因此还没有获得绵竹势力的全部认同。

  在王商之后的是董和,董和作为今年刚刚进入益州的新兴士族,是东州士们的代表之一。

  在益州诸多势力豪强中,最为弱小,被其余各派排挤。

  董和尽管博学多才,却因为其余几派的排挤而默默无闻,很不得志,此时也在喝着闷酒,不言不语。

  刘瑁此时刚刚将新娘送入洞房,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幕后,他明白,现在这里,就是他刘瑁的交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