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穿越者,又拥有玄宇系统这样的大bug,最让曾子轩苦恼的就是该如何把自己拥有的先进知识透露出来。 每当在课堂上看到老师讲到津津有味 、绘声绘色时,曾子轩就有一种冲上讲台,向大家讲述更先进的知识的冲动。
可理智告诉他,这样是不行的。虽然他几年以前借着梦境预言了一些场景,比如今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世界格局的变幻等。这样的预测是有先例可循的。一些大能者在机缘巧合之下,游敞在时空长厂中,他们有机会看到未来的一角。也有一些有宿慧的修者,他们可能带着前世时的记忆。可还没有过带着未来时代记忆的人。 曾子轩觉得自己还是要想个稳妥妥的方法才行。
今天是上机实践课。帝都的秋天,带着特有的干燥与尘土气息,从敞开的窗户涌入水木大学计算机系这间老旧的机房。空气里漂浮着细小的浮尘,在几缕斜射进来的阳光里翻滚、旋转。三十台386主机箱风扇的嗡鸣,混杂着CRT显示器工作时特有的高频嘶嘶声,像一层无形的、略带焦糊味的毯子,笼罩着整个空间。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笨拙而执着。空气微凉,但机箱散发的微弱热量和年轻躯体呼出的气息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闷闷的暖意。
曾子轩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下的键盘老旧,空格键有点涩。他面前那台386的14英寸球面CRT显示器,正发出单调的绿色荧光,上面是Turbo C 2.0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蓝底黄字编辑界面。他编译运行了一个简单的链表操作程序,DOS窗口里字符缓慢地向上滚动,如同迟暮的老人。
脑中那无形的系统界面却截然不同:光流构成的三维数据模型无声旋转,一行行代表未来并行计算范式的核心算法代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高效、优雅,带着一种冰冷的美感。1993年的单线程世界,与意识中那并行宇宙般的算力,隔着令人绝望的鸿沟。
“成了!兄弟们,快看!”
一声带着亢奋的呼喊刺破了机房沉闷的键盘声。是张涛,一班的学习委员,正坐在曾子轩斜后方,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震得桌上的软驱盒都跳了一下。他得意地指着自己那台屏幕稍大的显示器,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炫耀。
屏幕上,一个极其简陋的图形界面正在运行:几个粗糙的灰色矩形框,一个用ASCII字符拼凑出来的、歪歪扭扭的按钮,光标移上去时,按钮区域的背景色会笨拙地变成浅蓝色。这简陋的“GUI”在DOS字符界面的海洋里,像一块突兀的礁石。
“看见没?点按效果!图形用户界面雏形!”张涛的声音拔高了八度,带着一种开疆拓土的豪迈,“就这玩意儿,不敢说全国,放咱水木大学,绝对是独一份!纯C写的,调用BIOS中断直接操作显存!牛不牛?”
呼啦一下,周围几个埋头啃代码或对着满屏编译错误发愁的同学立刻围了过去。惊叹声、询问声此起彼伏。
“涛哥牛逼啊!”
“真能点?怎么实现的?”
“这……这算不算咱班第一个图形程序?”
张涛享受着众星捧月的感觉,志得意满地晃着脑袋,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他的“核心技术”——如何定位显存地址,如何直接写入字符和颜色属性来模拟“按钮”。围观的同学们伸长了脖子,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技术的敬畏和向往。在1993年这个时代,对于处于象牙塔里的学子们来说,这的确是他们能接触到的、了不起的“前沿”。
曾子轩的目光也投了过去。那简陋的“按钮”,那原始粗暴的显存操作方式……他意识深处,系统无声地流淌过一行冰冷的评估:【技术层级:原始。效率:低下。可用性:无。存在致命内存泄漏点:0x0F2A。】。一股难以言喻的荒谬感涌上心头,混杂着深深的无力。他们眼中璀璨的星火,在他这里,不过是早已熄灭的灰烬。龙国科学院报告厅里那些白发苍苍、眼神殷切的老者面孔,幻灯片上那些因基础薄弱而进展缓慢的国产芯片项目,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手稿……那些他反复修改、刻意加入一些“错误”推导以显得更“合理”的并行算法手稿,正静静躺在他书包最内层的夹袋里。他需要一个完美的时机,一个能让人震惊却又不会立刻联想到“非人”的时机。
就在这时——
张涛那台刚刚还闪烁着“领先”光芒的显示器,屏幕猛地一跳!所有的图形瞬间扭曲、撕裂,紧接着,彻底陷入一片深邃、令人心悸的、毫无生机的深蓝!
整个机房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风扇的嗡鸣和显示器的嘶嘶声陡然变得刺耳。
张涛脸上的得意笑容瞬间冻结,像一张被骤然撕破的面具,只剩下惊恐和难以置信。他猛地扑到键盘前,手指像抽筋一样疯狂地敲击着ESC键、回车键、Ctrl Alt Del组合键……屏幕依旧顽固地蓝着,像一潭凝固的死水。
“我艹!不!不可能!”张涛的声音带着哭腔,绝望地砸了一下键盘,“代码!我还没保存啊!一下午的心血!”
围观的同学们也炸开了锅。
“涛哥,冷静!再试试!”
“是不是内存不够了?”
“强行重启吧?只能这样了?”
“别啊!代码没了可咋整?”
哀嚎声、七嘴八舌的出主意声在小小的空间里回荡。张涛像一头困兽,徒劳地对着那深蓝的屏幕发泄着绝望。他猛地回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围观的众人,目光里充满了求助的渴望,最终,那目光像溺水者抓住稻草一样,死死地钉在了曾子轩身上。
“曾哥!曾哥救命啊!”张涛几乎是扑了过来,抓住曾子轩的胳膊,力气大得惊人,“轩哥!你点子多,快帮我看看!代码……代码全在里面啊!求你!”
曾子轩的心跳,在张涛扑过来抓住他胳膊的瞬间,漏跳了一拍。不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求助,而是因为那个瞬间——那个他潜意识里或许一直在等待、却又本能抗拒的“契机”,竟以如此戏剧化、如此“合理”的方式,硬生生砸到了他面前!
周围的目光,同情、焦急、好奇,全都聚焦在他身上。张涛抓着他胳膊的手还在微微发抖,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我……”曾子轩的声音有些干涩,他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显得只是同学间常见的为难,“试试吧,不一定行。”
他站起身,走到张涛那台“死亡深蓝”的机器前。手指搭上冰冷的键盘,触感粗糙。他没有像其他人预料的那样去按重启键,或者尝试进入古老的DEBUG工具。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缓缓地,从自己洗得发白的帆布外套口袋里,摸出了一张3.5英寸软盘。
这张软盘与机房公用软盘毫无二致,唯一的区别是贴在标签纸上那一行细小的手写字迹,用的是这个时代极其罕见的超细针管笔:
**DEBUG UTILITY v2024**
字迹冷静得近乎冷酷。
“这……这是什么盘?”旁边的郭大勇探过头,好奇地问,“没见过这工具啊?”
曾子轩没有回答,只是动作沉稳地将这张散发着未来气息的软盘,推入了那台386饱经沧桑的软驱。软驱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比平时读盘更响更急促的“咔哒…吱嘎…”声,仿佛内部精密的磁头正在与一种超出其理解范畴的力量进行着某种艰难对话。
几秒令人窒息的读盘声后,那顽固的深蓝屏幕,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粗暴地抹去,瞬间清空!取而代之的,是如瀑布般疯狂向下刷新的、密密麻麻的白色字符流!那不是DOS时代缓慢的DEBUG输出,那速度之快,字符之密集,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填满了整个屏幕!绿色的英文字符和十六进制数字构成的信息洪流,以一种完全超越1993年人机交互认知极限的速度奔涌、冲刷。
【MEM DUMP ANALYSIS... 0x0000 - 0xFFFF】
【STACK TRACE INITIATED...】
【CRITICAL FAULT LOCATED: 0x0F2A - MEM_OVERWRITE】
【AUTO-PATCHING...】
【PATCH VERIFIED. SYSTEM STABILITY RESTORED.】
机房里的空气凝固了。所有的目光,从好奇到焦急再到此刻的纯粹震惊,死死地黏在那块疯狂刷新的屏幕上。张涛张着嘴,下巴几乎要掉到键盘上,眼睛瞪得像铜铃,完全忘记了哭泣。其他同学更是鸦雀无声,只有风扇的嗡鸣和显示器的高频嘶嘶声,在这片死寂中显得格外喧嚣。
三秒。
仅仅三秒。
那令人目眩的字符瀑布骤然停止。屏幕干净利落地一闪,重新回到了DOS那朴实无华、令人倍感亲切的“C:\>”提示符下。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崩溃与拯救,只是一场集体幻觉。
“好……好了?”张涛的声音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和难以置信的茫然。他试探着,像触碰一件易碎的稀世珍宝一样,轻轻敲了一下回车键。光标在提示符后稳稳地跳动了一下,系统响应迅速而正常。
“神了!曾子轩你怎么办到的?”一个同学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激动地喊道。
“刚才那是什么东西?刷屏刷得我眼都花了!”
“那软盘!那软盘里是什么神器?”
惊叹和询问如同潮水般涌向曾子轩。他感到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手心也变得滑腻。他强迫自己扯出一个极其勉强的笑容,一边伸手去退那张惹祸的软盘,一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随意:“没…没什么,就…一个偶然得到的国外调试工具,可能…可能兼容性碰巧好……”
他的手指刚刚触碰到那微微发热的软盘外壳——
一个清晰、冷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意味的女声,在他身后很近的地方响起,不高,却像一根针,瞬间刺破了所有的喧哗。
“曾子轩。”
曾子轩的身体猛地一僵,退盘的动作停滞在半空。他缓缓转过身。
是苏凌云。她不知何时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悄无声息地站到了他身后,距离近得能看清她镜片后那双异常专注的眼睛。她没有看那神奇的屏幕,也没有看那张引人注目的软盘,她的目光,像精准的探针,牢牢锁定在曾子轩还搭在键盘上的右手。
苏凌云推了推鼻梁上的细框眼镜,镜片反射着CRT屏幕的微光,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杂音的清晰质感,每个字都像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
“刚才修复程序的时候,”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精确回忆那个短暂得令人窒息的瞬间,“你的手指在键盘上移动的速度…还有击键的频率…”她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曾子轩瞬间绷紧的指关节,“…绝对超过了正常人类生理极限的五倍以上。”
“你是…怎么做到的?”最后这句疑问,轻飘飘的,却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悬在了曾子轩紧绷的神经上。
整个机房彻底安静下来。连风扇的嗡鸣似乎都低了几分。所有同学的目光,从对工具的惊叹,瞬间转变为对曾子轩本人的、更加赤裸和惊疑的审视。张涛也忘了他的程序,嘴巴微张,看看苏凌云,又看看曾子轩,眼神里充满了茫然和困惑。
五倍?
曾子轩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头顶,耳膜里嗡嗡作响,血液似乎都涌向了脸颊,烧得滚烫。苏凌云的目光像手术台上的无影灯,精准地解剖着他试图掩藏的一切。大脑在疯狂运转,寻找一个合理的、符合1993年认知的解释——超常的手速?天赋异禀?长期练习打字?每一个借口在对方那冷静到可怕的观察力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漏洞百出。
冷汗沿着他的鬓角滑落,滴在洗得发白的衣领上,晕开一小片深色。他张了张嘴,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扼住,只能发出几个破碎的音节:“我……那个工具……它……”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千钧一发的时刻——
“嘟——嘟——嘟——”
机房墙壁高处那个老旧的黑色方形喇叭,突然毫无征兆地发出了刺耳的电流啸叫,紧接着,一个毫无感情、略带失真的中年男声,通过广播系统响彻整个房间:
“注意!注意!计算机系九三级一班,曾子轩同学!曾子轩同学!听到广播后,请立即到学院主楼三层,院长办公室!重复一遍,曾子轩同学,请立即到院长办公室!”
冰冷的广播声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在寂静的空气中。
所有投向曾子轩的目光,瞬间从惊疑变成了愕然,继而掺杂了更多复杂的猜测和一丝隐隐的敬畏。院长办公室?这个时间点?这突如其来的召唤,与他刚刚那不可思议的“表演”之间,似乎被一条无形的、令人不安的线串联了起来。
苏凌云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了一下,那锐利的探究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广播打断,暂时凝滞,但更深沉的疑虑如同墨滴入水,悄然晕开。
曾子轩却像是溺水者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广播声如同赦令,让他从苏凌云那近乎实质的目光压力下获得了一丝喘息。他几乎是带着一种逃离的狼狈,飞快地将那张写着“DEBUG v2024”的软盘从驱动器中抽出,紧紧攥在手心,那塑料外壳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他甚至来不及看周围同学一眼,含糊地应了一声“知道了”,便低着头,像一颗被发射出去的子弹,猛地推开椅子,脚步有些踉跄地冲出了弥漫着灰尘、汗味和机器焦糊气息的机房大门。
可理智告诉他,这样是不行的。虽然他几年以前借着梦境预言了一些场景,比如今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世界格局的变幻等。这样的预测是有先例可循的。一些大能者在机缘巧合之下,游敞在时空长厂中,他们有机会看到未来的一角。也有一些有宿慧的修者,他们可能带着前世时的记忆。可还没有过带着未来时代记忆的人。 曾子轩觉得自己还是要想个稳妥妥的方法才行。
今天是上机实践课。帝都的秋天,带着特有的干燥与尘土气息,从敞开的窗户涌入水木大学计算机系这间老旧的机房。空气里漂浮着细小的浮尘,在几缕斜射进来的阳光里翻滚、旋转。三十台386主机箱风扇的嗡鸣,混杂着CRT显示器工作时特有的高频嘶嘶声,像一层无形的、略带焦糊味的毯子,笼罩着整个空间。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笨拙而执着。空气微凉,但机箱散发的微弱热量和年轻躯体呼出的气息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闷闷的暖意。
曾子轩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下的键盘老旧,空格键有点涩。他面前那台386的14英寸球面CRT显示器,正发出单调的绿色荧光,上面是Turbo C 2.0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蓝底黄字编辑界面。他编译运行了一个简单的链表操作程序,DOS窗口里字符缓慢地向上滚动,如同迟暮的老人。
脑中那无形的系统界面却截然不同:光流构成的三维数据模型无声旋转,一行行代表未来并行计算范式的核心算法代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高效、优雅,带着一种冰冷的美感。1993年的单线程世界,与意识中那并行宇宙般的算力,隔着令人绝望的鸿沟。
“成了!兄弟们,快看!”
一声带着亢奋的呼喊刺破了机房沉闷的键盘声。是张涛,一班的学习委员,正坐在曾子轩斜后方,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震得桌上的软驱盒都跳了一下。他得意地指着自己那台屏幕稍大的显示器,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炫耀。
屏幕上,一个极其简陋的图形界面正在运行:几个粗糙的灰色矩形框,一个用ASCII字符拼凑出来的、歪歪扭扭的按钮,光标移上去时,按钮区域的背景色会笨拙地变成浅蓝色。这简陋的“GUI”在DOS字符界面的海洋里,像一块突兀的礁石。
“看见没?点按效果!图形用户界面雏形!”张涛的声音拔高了八度,带着一种开疆拓土的豪迈,“就这玩意儿,不敢说全国,放咱水木大学,绝对是独一份!纯C写的,调用BIOS中断直接操作显存!牛不牛?”
呼啦一下,周围几个埋头啃代码或对着满屏编译错误发愁的同学立刻围了过去。惊叹声、询问声此起彼伏。
“涛哥牛逼啊!”
“真能点?怎么实现的?”
“这……这算不算咱班第一个图形程序?”
张涛享受着众星捧月的感觉,志得意满地晃着脑袋,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他的“核心技术”——如何定位显存地址,如何直接写入字符和颜色属性来模拟“按钮”。围观的同学们伸长了脖子,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技术的敬畏和向往。在1993年这个时代,对于处于象牙塔里的学子们来说,这的确是他们能接触到的、了不起的“前沿”。
曾子轩的目光也投了过去。那简陋的“按钮”,那原始粗暴的显存操作方式……他意识深处,系统无声地流淌过一行冰冷的评估:【技术层级:原始。效率:低下。可用性:无。存在致命内存泄漏点:0x0F2A。】。一股难以言喻的荒谬感涌上心头,混杂着深深的无力。他们眼中璀璨的星火,在他这里,不过是早已熄灭的灰烬。龙国科学院报告厅里那些白发苍苍、眼神殷切的老者面孔,幻灯片上那些因基础薄弱而进展缓慢的国产芯片项目,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手稿……那些他反复修改、刻意加入一些“错误”推导以显得更“合理”的并行算法手稿,正静静躺在他书包最内层的夹袋里。他需要一个完美的时机,一个能让人震惊却又不会立刻联想到“非人”的时机。
就在这时——
张涛那台刚刚还闪烁着“领先”光芒的显示器,屏幕猛地一跳!所有的图形瞬间扭曲、撕裂,紧接着,彻底陷入一片深邃、令人心悸的、毫无生机的深蓝!
整个机房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风扇的嗡鸣和显示器的嘶嘶声陡然变得刺耳。
张涛脸上的得意笑容瞬间冻结,像一张被骤然撕破的面具,只剩下惊恐和难以置信。他猛地扑到键盘前,手指像抽筋一样疯狂地敲击着ESC键、回车键、Ctrl Alt Del组合键……屏幕依旧顽固地蓝着,像一潭凝固的死水。
“我艹!不!不可能!”张涛的声音带着哭腔,绝望地砸了一下键盘,“代码!我还没保存啊!一下午的心血!”
围观的同学们也炸开了锅。
“涛哥,冷静!再试试!”
“是不是内存不够了?”
“强行重启吧?只能这样了?”
“别啊!代码没了可咋整?”
哀嚎声、七嘴八舌的出主意声在小小的空间里回荡。张涛像一头困兽,徒劳地对着那深蓝的屏幕发泄着绝望。他猛地回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围观的众人,目光里充满了求助的渴望,最终,那目光像溺水者抓住稻草一样,死死地钉在了曾子轩身上。
“曾哥!曾哥救命啊!”张涛几乎是扑了过来,抓住曾子轩的胳膊,力气大得惊人,“轩哥!你点子多,快帮我看看!代码……代码全在里面啊!求你!”
曾子轩的心跳,在张涛扑过来抓住他胳膊的瞬间,漏跳了一拍。不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求助,而是因为那个瞬间——那个他潜意识里或许一直在等待、却又本能抗拒的“契机”,竟以如此戏剧化、如此“合理”的方式,硬生生砸到了他面前!
周围的目光,同情、焦急、好奇,全都聚焦在他身上。张涛抓着他胳膊的手还在微微发抖,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我……”曾子轩的声音有些干涩,他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显得只是同学间常见的为难,“试试吧,不一定行。”
他站起身,走到张涛那台“死亡深蓝”的机器前。手指搭上冰冷的键盘,触感粗糙。他没有像其他人预料的那样去按重启键,或者尝试进入古老的DEBUG工具。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缓缓地,从自己洗得发白的帆布外套口袋里,摸出了一张3.5英寸软盘。
这张软盘与机房公用软盘毫无二致,唯一的区别是贴在标签纸上那一行细小的手写字迹,用的是这个时代极其罕见的超细针管笔:
**DEBUG UTILITY v2024**
字迹冷静得近乎冷酷。
“这……这是什么盘?”旁边的郭大勇探过头,好奇地问,“没见过这工具啊?”
曾子轩没有回答,只是动作沉稳地将这张散发着未来气息的软盘,推入了那台386饱经沧桑的软驱。软驱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比平时读盘更响更急促的“咔哒…吱嘎…”声,仿佛内部精密的磁头正在与一种超出其理解范畴的力量进行着某种艰难对话。
几秒令人窒息的读盘声后,那顽固的深蓝屏幕,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粗暴地抹去,瞬间清空!取而代之的,是如瀑布般疯狂向下刷新的、密密麻麻的白色字符流!那不是DOS时代缓慢的DEBUG输出,那速度之快,字符之密集,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填满了整个屏幕!绿色的英文字符和十六进制数字构成的信息洪流,以一种完全超越1993年人机交互认知极限的速度奔涌、冲刷。
【MEM DUMP ANALYSIS... 0x0000 - 0xFFFF】
【STACK TRACE INITIATED...】
【CRITICAL FAULT LOCATED: 0x0F2A - MEM_OVERWRITE】
【AUTO-PATCHING...】
【PATCH VERIFIED. SYSTEM STABILITY RESTORED.】
机房里的空气凝固了。所有的目光,从好奇到焦急再到此刻的纯粹震惊,死死地黏在那块疯狂刷新的屏幕上。张涛张着嘴,下巴几乎要掉到键盘上,眼睛瞪得像铜铃,完全忘记了哭泣。其他同学更是鸦雀无声,只有风扇的嗡鸣和显示器的高频嘶嘶声,在这片死寂中显得格外喧嚣。
三秒。
仅仅三秒。
那令人目眩的字符瀑布骤然停止。屏幕干净利落地一闪,重新回到了DOS那朴实无华、令人倍感亲切的“C:\>”提示符下。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崩溃与拯救,只是一场集体幻觉。
“好……好了?”张涛的声音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和难以置信的茫然。他试探着,像触碰一件易碎的稀世珍宝一样,轻轻敲了一下回车键。光标在提示符后稳稳地跳动了一下,系统响应迅速而正常。
“神了!曾子轩你怎么办到的?”一个同学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激动地喊道。
“刚才那是什么东西?刷屏刷得我眼都花了!”
“那软盘!那软盘里是什么神器?”
惊叹和询问如同潮水般涌向曾子轩。他感到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手心也变得滑腻。他强迫自己扯出一个极其勉强的笑容,一边伸手去退那张惹祸的软盘,一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随意:“没…没什么,就…一个偶然得到的国外调试工具,可能…可能兼容性碰巧好……”
他的手指刚刚触碰到那微微发热的软盘外壳——
一个清晰、冷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意味的女声,在他身后很近的地方响起,不高,却像一根针,瞬间刺破了所有的喧哗。
“曾子轩。”
曾子轩的身体猛地一僵,退盘的动作停滞在半空。他缓缓转过身。
是苏凌云。她不知何时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悄无声息地站到了他身后,距离近得能看清她镜片后那双异常专注的眼睛。她没有看那神奇的屏幕,也没有看那张引人注目的软盘,她的目光,像精准的探针,牢牢锁定在曾子轩还搭在键盘上的右手。
苏凌云推了推鼻梁上的细框眼镜,镜片反射着CRT屏幕的微光,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杂音的清晰质感,每个字都像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
“刚才修复程序的时候,”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精确回忆那个短暂得令人窒息的瞬间,“你的手指在键盘上移动的速度…还有击键的频率…”她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曾子轩瞬间绷紧的指关节,“…绝对超过了正常人类生理极限的五倍以上。”
“你是…怎么做到的?”最后这句疑问,轻飘飘的,却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悬在了曾子轩紧绷的神经上。
整个机房彻底安静下来。连风扇的嗡鸣似乎都低了几分。所有同学的目光,从对工具的惊叹,瞬间转变为对曾子轩本人的、更加赤裸和惊疑的审视。张涛也忘了他的程序,嘴巴微张,看看苏凌云,又看看曾子轩,眼神里充满了茫然和困惑。
五倍?
曾子轩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头顶,耳膜里嗡嗡作响,血液似乎都涌向了脸颊,烧得滚烫。苏凌云的目光像手术台上的无影灯,精准地解剖着他试图掩藏的一切。大脑在疯狂运转,寻找一个合理的、符合1993年认知的解释——超常的手速?天赋异禀?长期练习打字?每一个借口在对方那冷静到可怕的观察力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漏洞百出。
冷汗沿着他的鬓角滑落,滴在洗得发白的衣领上,晕开一小片深色。他张了张嘴,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扼住,只能发出几个破碎的音节:“我……那个工具……它……”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千钧一发的时刻——
“嘟——嘟——嘟——”
机房墙壁高处那个老旧的黑色方形喇叭,突然毫无征兆地发出了刺耳的电流啸叫,紧接着,一个毫无感情、略带失真的中年男声,通过广播系统响彻整个房间:
“注意!注意!计算机系九三级一班,曾子轩同学!曾子轩同学!听到广播后,请立即到学院主楼三层,院长办公室!重复一遍,曾子轩同学,请立即到院长办公室!”
冰冷的广播声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在寂静的空气中。
所有投向曾子轩的目光,瞬间从惊疑变成了愕然,继而掺杂了更多复杂的猜测和一丝隐隐的敬畏。院长办公室?这个时间点?这突如其来的召唤,与他刚刚那不可思议的“表演”之间,似乎被一条无形的、令人不安的线串联了起来。
苏凌云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了一下,那锐利的探究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广播打断,暂时凝滞,但更深沉的疑虑如同墨滴入水,悄然晕开。
曾子轩却像是溺水者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广播声如同赦令,让他从苏凌云那近乎实质的目光压力下获得了一丝喘息。他几乎是带着一种逃离的狼狈,飞快地将那张写着“DEBUG v2024”的软盘从驱动器中抽出,紧紧攥在手心,那塑料外壳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他甚至来不及看周围同学一眼,含糊地应了一声“知道了”,便低着头,像一颗被发射出去的子弹,猛地推开椅子,脚步有些踉跄地冲出了弥漫着灰尘、汗味和机器焦糊气息的机房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