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交流道法-《山乡轶事》

  曾子轩流连在坊市之间。每一间店铺他都要进去瞧一瞧,仔细观察各个店铺出售的不同种类的修真资源,了解其价值。碰到一些确实心动的东西,他会和店主讨价还价,觉得价格合适时就会买下来。

  逛了一圈,他的乾坤袋中多了一沓空白符纸、一支符笔、一些上好的朱砂和几瓶妖兽精血。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玩意。

  这坊市中卖的符纸有许多不同种类。低端的符纸是用一些特殊的树皮或竹子捣碎用秘法加工而成的。这类低端的符纸都比曾子轩以前在市俗中买的黄裱纸要强上不少。无论是纸张的坚韧性还是平整程度都远超市俗间的黄裱纸一大截。高级一些的符纸则是用妖兽皮精制而成。根据妖兽等级高低,这类符纸价格也相应不同。曾子轩买了一百张低端植物纤维符纸和一百张纸等妖兽皮制成的符纸。店主要了他三块下品灵石。其中植物纤维纸一下品灵石,妖兽皮符纸两下品灵石。曾子轩看向曲大师,见他没有异议,爽快的付了款。

  曾子轩发现坊市中的成品符箓售价都很高。低等的平安符就要卖一下品灵石三张。一些攻击性符箓,如火球符、水箭符则是两张一下品灵石。这么美丽的价格让曾子轩有点咋舌。据老板说,因为符箓的成符率太低了。就以平安符为例,画一百张能成符的就只有四五张而已。这让曾子轩有点觉得不可思议。他平时画符,成符率可没这么低!他画十张符,一般只废掉一两张,成符率在八成以上。

  找了个无人的角落,曾子轩问曲大师这是怎么回事。曲大师轻飘飘的一句:“世界上有几个你这样的妖孽?别人苦苦修炼一辈子,都半截身子快埋入黄土了还在练气期。你倒好,吊儿郎当的,十几岁就到了筑基期!”曾子轩仔细一回忆,在坊市间碰到的修真者真还没几个年轻的,大部分都胡子一大把了。

  曾子轩瞬间就觉得成堆的灵石在向自己招手了。曲大师好像是明白他心思似的。他郑重地说:“你最好别想着大量出售符箓这条路子!”

  曾子轩不解的望着他。曲大师只好耐心地为他讲解。曾子轩所在地区古称梅山区。修真界称这一地区的修真者为“梅山派”。其道家文化渊源可追溯至远古的蚩尤苗裔时期。梅山道教既传承了远古苗裔的巫蛊之术,也继承吸收了该地区的武术流派。开始时,梅山派走的是炼体流派。后来在不断的发展中又吸收“正一道教”、佛家、儒家的先进思想和修炼法门,才形成炼体、炼气兼具,精于符箓、咒语,崇尚自然的修炼体系。其内部又分为了不同的派系。有的派系长于炼体,有的长于符箓,有的长于咒术,有的长于与自然沟通。

  曲大师所在的道观,其原名乃是“都天观”。这座道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宋神宗时期,那时候,它刚刚破土动工,便已注定要成为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圣地。

  道观的首代观主玄元子,乃是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道家高人。他对于道家的五术——山、医、命、相、卜,都有着极深的造诣,可谓是登峰造极。在他的悉心经营下,道观刚刚建成不久,便已经香火鼎盛,信众成群。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座道观历经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改建。然而,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它始终坚守着道家的传统和信仰,从未断绝过传承。一代又一代的道士们在这里修行、传道,将道家的智慧和精神传递下去。

  新朝建立后,百废俱兴,道观也迎来了新发展。可是,在众所周知的那段时期,举国上下都经历了一场浩劫。在那个特殊年代,“打、砸、抢”成风,“破四旧”风盛行。一小撮人假借革命的名义大肆为所欲为。

  即便跳出红尘,“都天观”也未能幸免。一群小年轻手持“红宝书”,口中喊着口号,来到道观。他们将所有道士召集起来,对他们宣传革命理论,要将这些道士们重新改造。在此过程中,道观的扁额被“红小兵”砸了。这些革命小将还想将藏书楼中的书籍都烧掉;将道观中供奉的神像诸如三清真人、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张天师等都砸掉。道士们阻止不了这群热情高涨的革命小将。因为修真界有规定,不得对不懂道法的尘俗之人使用道法。亏得一些山下的一些老人们及时赶到。在他们的极力阻挡之下,才使得道观免于浩劫。而有的道家流派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那段荒唐岁月,他们的山门被砸、藏书被焚、门人被批斗、容身之处被摧毁。有许多流派因此而传承中断。

  曲大师告诉曾子轩,浩劫结束后,为了振兴道教,梅山地区的各个道门流派都同气连枝,互为倚仗。如他们这些传承未曾断绝的门派,家底殷实,不需要为修炼资源发愁。可有的流派因为种种原因,断了传承,后继者只能靠自己的能力挣修炼资源了。他们有的靠卖符箓、炼器、制药赚些灵石,有一部分靠采摘药物赚取灵石,还有的靠猎杀妖兽赚取灵石。其生活之艰难困顿,那是可想而知。

  最后,曲大师告诫曾子轩:“以你现在的制符水平,如果你大量的制造和出售符箓的话,将会让许多人失业的。断人钱财,尤如杀人父母。你不要为了一丁点利益招惹众怒!再说,我们又不缺那点灵石!”至此,曾子轩才明白其中的问题。看了看自己乾坤袋中装着的灵石,曾子轩决定只将符箓之术做为修炼的手段,为自己和亲戚朋友提供一些必备的符箓之外,只偶尔出售一些符箓,以保持收支平衡,而不是坐吃山空。

  和曾子轩说清了其间缘由,曲大师带着曾子轩走进了一间装潢得富丽堂皇的木楼。这就是今天的道法交流之处。

  当曾子轩慢慢靠近这栋楼时,他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这栋楼竟然完全是由珍贵的檀木建造而成!每一块木材都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它的高贵与稀有。

  抬头望去,画梁朱栋交相辉映,色彩鲜艳而不失庄重。尤其是那屋檐上雕刻的飞龙走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腾空而起。它们或张牙舞爪,或威风凛凛,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气势。

  再看那窗沿上的雕刻,更是令人惊叹不已。各种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形象跃然其上,有的手持法器,有的脚踩祥云,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极其精致。这些神仙们或慈祥,或威严,或飘逸,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整栋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的中式元素,透露出一种独特的威严与肃穆。站在它面前,曾子轩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走进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宽敞无比的大厅。大厅的地面铺着纯天然的橡木地木及,天花板上吊着华丽的水晶吊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使得整个大厅显得明亮而庄重。

  大厅的上首墙壁中央,悬挂着一幅巨大的三清画像,画中的三清天尊神态庄重,宝相庄严,仿佛正在俯瞰着世间万物。在三清画像的下方,还挂着梅山祖师法祖张五郎的画像,张五郎身着道袍,手持宝剑,英姿飒爽,令人心生敬畏。

  与上首墙壁相对的墙壁上,则悬挂着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和张天师的画像。玉皇大帝端坐于云端,威严无比;太上老君手持拂尘,仙风道骨;张天师则手持法印,降妖除魔。这三幅画像栩栩如生,仿佛能够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神圣气息。

  在大厅的两侧墙壁上,还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神像。有城隍土地,他们负责守护一方土地,保佑百姓平安;有三峒祖师,他们是当地的守护神,深受人们的敬仰;还有许多自然精灵的画像,如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这些神像都代表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在上首的供桌上,摆放着一只精致的香炉,炉内燃烧着三枝檀木香,烟雾缭绕,仿佛能将人的思绪带入一个神秘而宁静的世界。香炉旁边,整齐地摆放着三牲,分别是一只宰杀好的雄鸡、一条处理的鱼和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这三牛生都用开水烫了一下。它们代表着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供桌的中央,摆放着一盘盘新鲜的果品,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香蕉、水灵灵的葡萄等等,色彩斑斓,香气扑鼻。这些果品不仅是供奉的一部分,更是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祝福。

  在供桌上,还摆放着一杯杯热气腾腾的香茗,茶香袅袅,与檀木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一种清新和宁静。

  厅中央摆放着一排排的蒲团。有的蒲团上已经有人在上面打坐。还有许多蒲团是空着的。

  曲大师和曾子轩刚一进门,本次交流大会的组织者鹤真真人就迎了上来。他打了个揖手,说:“欢迎玄宇师兄光临!当真是蓬壁生辉!”玄宇是曲大师道号,曲大师是世俗称呼。曲大师和他见礼寒暄了几句后,拉着曾子轩对鹤真真人说:“这是敝徒曾子轩,他还在世俗行走,暂时还没有道号。”又转头对曾子轩说:“这是鹤真真人!你可以叫他鹤真师叔。”

  鹤真真人热情的拉着曾子轩双手,仔细端详了一番,说:“真是名师出高徒啊!玄宇真人的高徒端的一表人才,玉树临风!更可贵的道法已经登堂入室。小哥怕是已经晋升到筑基期了吧?”

  曾子轩行了个礼说:“当不得鹤真师叔如此谬赞!您真是太提携晚辈了!前段日子刚筑基。”

  鹤真真人从手腕上褪下一串菩提子做的串珠,递给曾子轩,说:“这串珠子我戴了近一个甲子了,这东西能使人宁神静气,送给师侄!”曾子轩连连推辞,说:“当不得师叔如此厚赐!”鹤真真人执意要给。曲大师说:“你师叔不是外人,你就收下吧。”曾子轩才收下珠串,戴到左手手腕。

  又过了好一会儿,原本空荡荡的交流大会现场逐渐变得热闹起来,参加交流大会的人们陆陆续续地到来,现场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终于,当最后一个人走进会场后,鹤真真人站起身来,他面带微笑,环顾四周,然后高声宣布:“交流大会正式开始!”

  鹤真真人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宽敞的会场上回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他先是说了几句客套话,欢迎大家来到这个交流大会,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参与等等。这些话虽然简短,但却充满了热情和诚意,让在场的人们感受到了他的友好和亲切。

  紧接着,鹤真真人话锋一转,开始谈论起炼气圆满突破到筑基期的话题。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地分享了一些心得体会。他的讲述生动有趣,不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修炼的原理和方法,还穿插了一些自己在修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它们的经验。

  鹤真真人在上面讲得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流淌进下面各炼气期修炼者的心田。这些修炼者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他们时而点头表示赞同,时而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仿佛在这一刻,他们对修炼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即使曾子轩如今已经成功突破到了筑基期这个境界,但他对待知识的态度依然十分谦逊和专注。当他聆听鹤真真人的讲解时,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的声音。

  老一辈修真者的经验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财富,他们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曾子轩在倾听的过程中,不禁对他们的智慧和见识深感钦佩。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技巧,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曾子轩心中一扇扇紧闭的门。那些曾经让他困惑不解的问题,在这一刻突然变得清晰明了起来。他如醍醐灌顶一般,恍然大悟,之前的迷茫和疑惑瞬间烟消云散。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了许久,终于找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曾子轩心中充满了对这些前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为自己能够有机会聆听他们的教诲而感到无比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