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7章 全搭进去了-《睁开眼,回到老婆怀三胎的那一天》

  “什么?!”

  赵月、赵东和阮宁、唐怡惊呼出声。

  近期是有不少苏联那边的新闻,也知道发生了很多事,但没人能想到,苏联会解体。

  金美妍小声问了唐怡,等弄清楚阮老二说了什么后,也是极为震惊。

  至于张建豪、宋仁、上野俊一、木村聪也四人,则是蹭地的一下站起,有的紧急问阮老二消息真假,有的掏出大哥大不知给谁打电话,还有跟个没头苍蝇一般,急得原地乱转的……

  但这四人无一例外,都跟阮老二那样,仿若天塌了下来!

  当初龙久集团要组团去苏联投资,本没有联荣份的。

  是张建豪耍了点小花招,又用荣星工业园的合作为筹码,这才挤掉百安,好不容易登上了苏联投资团这艘大船。

  去了苏联后,投资团也不负众望,在刚放开业商业经济的市场,等同一张白纸任意挥洒的地方,每个成员都赚得富满流油。

  短短数月,收益翻个几倍,那都是少的。

  有些是直接翻了十多倍,乃至更多。

  这情况,无疑更加刺激到了众人。

  当听代表投资团的龙久集团和苏联方面商量,说放开口子让大家追加投资,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谁愿意错过。

  以张建豪为例,若不是龙久集团对成员追投做了限制,他都想将联荣集团所有可调动资金全砸进去的。

  就这,联荣户头上的流动资金,也基本都汇去了苏联。

  这些天来。

  看着那边资产极速增长,照他所想,若有龙久集团在苏联投资的份额,若不是顾忌海外辛苦建立起的渠道,他甚至都不想管长荣了。

  因为,纯以长荣的海外盈利而言,这金额是大的难以想象。

  但若和苏联的投资收益相比,就有点不够看了。

  当然,前提是能像龙久集团投资那么大。

  也是这样,金星虽然那有点岌岌可危,但李有君仍是坐镇苏联,而把这边相关工作,全交给了木村聪也。

  从中就可以看出,龙久集团对金星和苏联投资两者间的态度。

  张建豪没李有君那么有底气,却也没多慌。

  不就是被坑专利费和芯片钱吗。

  别家能出这笔钱,他也可以,而且,长荣转做VCD机后,有着别家不可比拟的海外渠道优势。

  关键,还比其他公司,多了一份苏联投资团,不仅能消化长荣的录像机库存,还能在VCD机竞争时,提供海量资金支持。

  而现在。

  苏联竟然解体了,简直跟做梦一样。

  这样一个实力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怎么可能就这样没了!

  最关键的。

  出了这种大事,联荣在苏联的那些投资项目怎么办。

  这事对投资团来说,绝不是个好消息,说糟糕至极都不为过!

  作为苏联投资团的当事人,张建豪有这种反应,理所应当。

  至于宋仁和上野俊一、木村聪也,以及仍呆愣愣站在电视机下的阮老二,也如此。

  则是因为,靠着与长荣、金星的良好合作关系,虽然胜华电子,以及富通、富通,没资格跟去苏联投资。

  可有张建豪和李有君两人在,大家便能以私人名义,附带的投些钱过去。相对公司而言,这钱不多,可对个人来说,很大一笔了。

  “这点钱”搭着长荣和金星的顺风船,随便投哪个项目上,是只占着边边角角,但却实实在在给自已谋了福利。

  事实也确是如此。

  一分投资可是换来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回报。

  听到能追加投资时,几人还不砸锅卖铁的往里加码。

  尤其是山野俊一和木村聪也,公司是公司,个人是个人,公司再好再挣钱,那也不可能全给个人。

  所以,按照比例算的话,这两人也是将家当投的最彻底的。

  原以为,稳稳当当的躺赚生意,也曾设想过糟糕情况,可,最差的,也就是少挣点的离场。

  谁能想得到,偌大苏联,突然就解体了。

  要是投过去钱有什么意外,两人都不敢想象今后的生活。

  这消息太让人震惊了。

  如同在包厢里投掷了一枚炸弹,所有人,都久久难以回神。

  可若这时候有人去观察秦向河的话。

  就会发现,他除了满脸惊讶外,上扬的嘴角,是怎么都压不下去!

  前不久巴巴的跑去苏联,就是想去见证这大事件的。

  没想,到了前世的那个时间点,什么都没有发生。

  紧接着,就是难以控制的焦虑和焦躁,以至接连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按照身边人的说法,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今天早上,好不容易说服自已,不再焦躁,安生的睡了个饱觉。

  没想,到中午就给了他一个大大惊喜。

  延迟了几天之后,“苏联解体”还是到来了。

  而他从苏联借的那笔巨额贷款,很快,就能落袋为安。

  此外。

  看张建豪表现,虽不知道联荣具体投了多少过去,但这次想必会损失惨重。

  倒是上野俊一等人的表情,让他有点琢磨不透。

  苏联解体对这些人而言,不该表现的像阮宁和唐怡那样,纯粹做个吃瓜群众吗!

  当然了。

  受影响最大的,是此次在苏联投资团上押了重注的龙久集团。

  可以说,龙久集团看到投资团的前期表现后,几乎将未来都压到了上面!

  据他所知。

  李有君在后来的追投期间,不仅将公司资金都转了过去,还为了筹更多钱,以旗下部分资产为抵押,各方筹措。

  若是后续无法及时撤出,他觉得,都有可能动摇龙久集团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