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诚背起书画包走进隔壁的一个办公室,里面空无一人。画轴还未打开,而心潮澎湃,这绝对不是潘兰珍的作品。忽然想起在日本东北大学附近的小木屋,难道送他《兰亭序》的人让他梦魂牵绕要找的人就是陈仲甫?
王至诚把门关好,拿出鉴别情报的几种方法,然而没有发现字里行间隐藏着的任何秘密,就是一幅普通的《兰亭序》临摹。
王至诚很失望地走了回去,“大家来看!”张景城拿一份册页站了起来。这份册页是本次邀请展的唯一一份,署名令人惊叹,是杨开慧的作品,不过落款是1920年。
王至诚看过,和大家一起诵读:“天阴起溯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田园用甜美幽怨的声音诵读:“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翅,飞去见兹人……”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王至诚诵起1921年毛先生的《虞美人.枕上》,从书法角度评价:“杨开慧运用娟秀平缓的小行楷书写,整体作品淡定从容,气韵流畅,章法和布白恰到好处,其书卷味竟然与声名鹊起的鲁迅笔迹有着某种暗合。归纳一句话:清秀如同行云流水。”
店小二问:“她不是在监狱吗?怎么搞到她的作品?而且是九年前的。”
“这是她的好友李一纯推荐的。还有李一纯、李立三、蔡和森的书法作品,也带过来了。”张景城说着去找他们的书法。
谈起李一纯,王至诚向大家介绍:“李一纯经历了三次令人惊叹的婚姻:1918年,20岁的她与杨开慧的胞弟杨开智在北京结为夫妇,两年后生下女儿杨展。1922年,李立三来京暂住湖南同乡杨开智的家中。次年,李立三启程回湘,杨开智让妻子跟随李立三先回长沙老家。不料途中二人擦出爱情的火花,李一纯干脆跟李立三到了江西,给杨开智安排了七妹李崇德做了妻子。李一纯跟李立三生下李人俊,跟随到了莫斯科,照顾刚与向警予分手又正卧病在床的蔡和森。一年后李一纯与蔡和森走进了婚姻殿堂。”
田园望着王至诚开着玩笑,问道:“当李一纯遇到王老师,这第三次婚姻又会怎样呢?”
田园何止是开玩笑,她在试探王至诚:“我羡慕李一纯有一个较为宽松、开明的家庭教育,更羡慕她挣脱一切束缚、拥抱新思想的强烈愿望和勇气。”
王至诚望着田园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再一次提醒她:“李一纯丢掉的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而杨开慧身上体现的是对事业、对家庭的忠贞不二,彰显得是伟大的女性之光。所以,李一纯、李立三和林和森的作品,不适宜展出。”
田园的泪水含在眼里了,她背转身去。
张景城将李一纯等三人的作品收起来,又取出吴稚晖的书法作品。
“吴的也收起来!”王至诚命令。
“是吴稚晖先生的大作吗?”话音刚落,只见进来的人一张秀美的瓜子脸,一汪清泉般的明眸。
大家都认得于凤至。自从来到学校做了插班生,常住在女生宿舍里,还喜欢像女生一般的穿着,她的到来立即给屋子里增添了几分温暖。
田园跑过去搭讪:“夫人,您怎么来了?”
于凤至笑道:“您张校长不在,我来看着你这些馋猫般的同学!”
王至诚见于凤至和蔼可亲,把刚才的理由说了:“这吴先生也是校长推荐被邀请的人选,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所以……”
于凤至说出自己的意见:“吴稚晖民国四大书家之一,一生十分简朴,却喜欢接济别人。他身边唯一珍贵的东西,就是他2 万多册的藏书,还有从21岁开始日积月累而成的二三十箱文稿、信件、剪报。他的书法和文才需要我们尊重。”
王至诚说道:“汪兆铭尊重他,蒋司令对他毕生待之以师礼,蒋经国则称他是‘生平最钦佩的人’,但我不是,就从陈仲甫之子陈延年的被捕,应该追认他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颗耀眼的彗星,更为合适吧。”
于凤至提醒王至诚说:“吴先生,早年参加康梁‘公车上书’,后参加孙中山同盟会,是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和见证人之一。”王至诚摆明自己的观点:“于夫人,您的意见和校长一样,偏重过去和艺术。而我看重的是吴的做人、吴的今天和未来。”
于凤至坐在桌子前,很不高兴地回应:“我不代表张校长,我只是东北大学政治系的一名插班生。我是王先生的书画追慕者,敬重您才对您谈这些。如果在吴稚晖的收藏中有《兰亭序》,王先生还会对吴有偏见吗?”
“他倒是想呢,但没有王羲之的骨气。”王至诚话说出去了,又觉得不妥,因为吴稚晖的篆文远远在王至诚之上,他没有资格这样评价。
田园跑过来喊道:“中共南方局的信。”
王至诚纳闷地问:“你怎么知道南方局的信?”却见田园微红着脸蛋一时答不出话来,又仔细地正反前后观察了一遍,未见信有动手的迹象,正要再问。田园说:“你看那邮票里画的什么。”
王至诚找个地方坐下,打开信封一看,果然是南方局罗登贤的亲笔信:“欣闻贵校主办书画展,未能厚礼表示祝贺,只以文字表示最大的支持。”
“今年10月,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上,决定南方局由罗登贤等七人组成,并由罗登贤任书记。因罗登贤参加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尚未回,我们指定卢永炽暂时代理。故,林徽因寄来的信由卢永炽签收,卢永炽与蔡和森、李立三、杨开慧、李一纯、潘兰珍等联系,希望拿出最好的作品参加贵校的书画展。我想你们或许收到?”
“至于贵校让我们帮你们找几位书画兼职教师,我让卢永炽帮你们留意一些,请不要着急。”
“转眼到了12月底,中央临时政治局第19次常委会会议讨论全国组织问题,决定恢复两广省委,取消南方局。南方局不止为党为民做了几件有意义的大事,我作为南方局第一负责人深感惭愧。等收到我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踏上新的征途。后祝东北大学书画展圆满成功!”
罗登贤写完此信,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担任中央担任全总工作。
王至诚把门关好,拿出鉴别情报的几种方法,然而没有发现字里行间隐藏着的任何秘密,就是一幅普通的《兰亭序》临摹。
王至诚很失望地走了回去,“大家来看!”张景城拿一份册页站了起来。这份册页是本次邀请展的唯一一份,署名令人惊叹,是杨开慧的作品,不过落款是1920年。
王至诚看过,和大家一起诵读:“天阴起溯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田园用甜美幽怨的声音诵读:“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翅,飞去见兹人……”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王至诚诵起1921年毛先生的《虞美人.枕上》,从书法角度评价:“杨开慧运用娟秀平缓的小行楷书写,整体作品淡定从容,气韵流畅,章法和布白恰到好处,其书卷味竟然与声名鹊起的鲁迅笔迹有着某种暗合。归纳一句话:清秀如同行云流水。”
店小二问:“她不是在监狱吗?怎么搞到她的作品?而且是九年前的。”
“这是她的好友李一纯推荐的。还有李一纯、李立三、蔡和森的书法作品,也带过来了。”张景城说着去找他们的书法。
谈起李一纯,王至诚向大家介绍:“李一纯经历了三次令人惊叹的婚姻:1918年,20岁的她与杨开慧的胞弟杨开智在北京结为夫妇,两年后生下女儿杨展。1922年,李立三来京暂住湖南同乡杨开智的家中。次年,李立三启程回湘,杨开智让妻子跟随李立三先回长沙老家。不料途中二人擦出爱情的火花,李一纯干脆跟李立三到了江西,给杨开智安排了七妹李崇德做了妻子。李一纯跟李立三生下李人俊,跟随到了莫斯科,照顾刚与向警予分手又正卧病在床的蔡和森。一年后李一纯与蔡和森走进了婚姻殿堂。”
田园望着王至诚开着玩笑,问道:“当李一纯遇到王老师,这第三次婚姻又会怎样呢?”
田园何止是开玩笑,她在试探王至诚:“我羡慕李一纯有一个较为宽松、开明的家庭教育,更羡慕她挣脱一切束缚、拥抱新思想的强烈愿望和勇气。”
王至诚望着田园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再一次提醒她:“李一纯丢掉的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而杨开慧身上体现的是对事业、对家庭的忠贞不二,彰显得是伟大的女性之光。所以,李一纯、李立三和林和森的作品,不适宜展出。”
田园的泪水含在眼里了,她背转身去。
张景城将李一纯等三人的作品收起来,又取出吴稚晖的书法作品。
“吴的也收起来!”王至诚命令。
“是吴稚晖先生的大作吗?”话音刚落,只见进来的人一张秀美的瓜子脸,一汪清泉般的明眸。
大家都认得于凤至。自从来到学校做了插班生,常住在女生宿舍里,还喜欢像女生一般的穿着,她的到来立即给屋子里增添了几分温暖。
田园跑过去搭讪:“夫人,您怎么来了?”
于凤至笑道:“您张校长不在,我来看着你这些馋猫般的同学!”
王至诚见于凤至和蔼可亲,把刚才的理由说了:“这吴先生也是校长推荐被邀请的人选,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所以……”
于凤至说出自己的意见:“吴稚晖民国四大书家之一,一生十分简朴,却喜欢接济别人。他身边唯一珍贵的东西,就是他2 万多册的藏书,还有从21岁开始日积月累而成的二三十箱文稿、信件、剪报。他的书法和文才需要我们尊重。”
王至诚说道:“汪兆铭尊重他,蒋司令对他毕生待之以师礼,蒋经国则称他是‘生平最钦佩的人’,但我不是,就从陈仲甫之子陈延年的被捕,应该追认他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颗耀眼的彗星,更为合适吧。”
于凤至提醒王至诚说:“吴先生,早年参加康梁‘公车上书’,后参加孙中山同盟会,是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和见证人之一。”王至诚摆明自己的观点:“于夫人,您的意见和校长一样,偏重过去和艺术。而我看重的是吴的做人、吴的今天和未来。”
于凤至坐在桌子前,很不高兴地回应:“我不代表张校长,我只是东北大学政治系的一名插班生。我是王先生的书画追慕者,敬重您才对您谈这些。如果在吴稚晖的收藏中有《兰亭序》,王先生还会对吴有偏见吗?”
“他倒是想呢,但没有王羲之的骨气。”王至诚话说出去了,又觉得不妥,因为吴稚晖的篆文远远在王至诚之上,他没有资格这样评价。
田园跑过来喊道:“中共南方局的信。”
王至诚纳闷地问:“你怎么知道南方局的信?”却见田园微红着脸蛋一时答不出话来,又仔细地正反前后观察了一遍,未见信有动手的迹象,正要再问。田园说:“你看那邮票里画的什么。”
王至诚找个地方坐下,打开信封一看,果然是南方局罗登贤的亲笔信:“欣闻贵校主办书画展,未能厚礼表示祝贺,只以文字表示最大的支持。”
“今年10月,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上,决定南方局由罗登贤等七人组成,并由罗登贤任书记。因罗登贤参加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尚未回,我们指定卢永炽暂时代理。故,林徽因寄来的信由卢永炽签收,卢永炽与蔡和森、李立三、杨开慧、李一纯、潘兰珍等联系,希望拿出最好的作品参加贵校的书画展。我想你们或许收到?”
“至于贵校让我们帮你们找几位书画兼职教师,我让卢永炽帮你们留意一些,请不要着急。”
“转眼到了12月底,中央临时政治局第19次常委会会议讨论全国组织问题,决定恢复两广省委,取消南方局。南方局不止为党为民做了几件有意义的大事,我作为南方局第一负责人深感惭愧。等收到我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踏上新的征途。后祝东北大学书画展圆满成功!”
罗登贤写完此信,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担任中央担任全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