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里的冰雪世界,张学良被这一场雪搁在关内了。为了超越北大、清华,建设一所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和美国东北地区大学相匹敌的世界一流大学,张学良一个电话打到校长办公室,委托章士钊校长邀请冯庸、梁思成和王至诚商讨东北大学十年规划。
王至诚连午饭没顾得上吃一口,田园带王至诚来到文学院长办公室,田园退出办公室。章士钊简单说了一下张学良电话里的意思,说要待贵宾的最高级别邀请冯庸大学的冯庸、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梁思成来东北大学商讨。
“冯庸耗资创办冯庸大学,哪在乎一顿贵宾的盛情款待啊!”王至诚非常了解冯庸办学上可以挥金如土,而饭菜上比较随便。想了想张学良在东北大学就职以前就在东北大学的师生餐厅里,说,“当年,我、冯庸、梁思成和张学良就在东北大学师生餐厅里。”
章士钊也不是奢侈的主,想了想说:“那梁思成是我们本校的教授……”然后给冯庸打电话。
王至诚看着章士钊满脸的愁云,走过去,要过电话,听冯庸说雪大铁路受阻。“冯兄骑马过来!”王至诚撂下了电话。
梁思成是建筑系主任,他的办公室离文学院不远,听到消息就进来了。梁思成也不用客气坐在王至诚的身边。
“二位是东北大学的着名教授,您觉得东北大学怎样?”章士钊每人倒了一杯热茶。
王至诚翻阅自带的《东北大学概览》说:“去年统计的结果是:东北大学已有六个学院二十四个系八个专修科,在校学生三千多人,超过北大一千人,教职员工四百余人。其中含硕士、博士在内的教授近百人。校舍壮丽,设备先进、经费充足,良师荟萃,学风淳朴,各项指标均在国内称冠要想东北大学真正成为东北人民乃至中国人民的希望之所。必须扩大现用的规模。”
章士钊说:“张校长刚刚任命卑职文学院长不久,怎样扩大规模?我想听听二位的高见。”
王至诚双手握着热杯子,说:“张校长任职不久,就着手于大学的改革与扩充,在原有的文、法、理、工四个学科的基础上,将文科改为文学院,法科改为法学院,新成立教育学院和农学院,收购英国教会设立的盛京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改为东北大学医学院,把东北大学办成为八大学院综合的标准大学。目前来看,都达不到预期目标,东北大学的发展进入瓶颈时期。要获得新的突破,必须有新的大胆的思路。”
“你说说看。”章士钊说。
王至诚说:“为了增补、扩大科系,广纳贤才提高师资力量,须聘请文学名誉主席。这位名誉主席应该是--”突感到脚被梁思成的脚碰了一下,王至诚没有领会或者没有在乎章士钊的感受,接着说:“中国经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国字号当局对共字号的抵制就没有停止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的发展……”
“免谈政治,多做文化教育。”章士钊提醒王至诚。
王至诚说:“东北大学文学院要崛起于中国高校之林,走上世界高校文学巅峰,要聘请处在文化巅峰的鲁迅、郭沫若为我们文学院的名誉主席,更好。”
“我们是办教育,还是少一些麻烦得好。”章士钊并不支持。
王至诚说:“别忘了,鲁迅先生兼职国民政府教育部,蒋司令都敬他三分……”
梁思成又在桌子地下踹了王至诚一脚,提示他少谈政治。
要聘请鲁迅是不可能的了,王至诚转向对郭沫若的介绍:“郭沫若是左联49位发起人之一。当时由于被国府通缉而流亡日本,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郭沫若完全可以就文学、历史、书法多个方面管理或指导我们文学院的发展。”
郭沫若能不能回国,会不会接受名誉主席的邀请,章士钊没有表态,他也没有这个权利。
“我可以去邀请鲁迅,或请郭沫若回国”王至诚还是要讲,被站起来的梁思成一把按住了,“大言不惭,你谁啊!”
章士钊往梁思成面前凑了凑说:“新成立的教育学院需要扩班,而目前的科系办公室和实验室、图书室都用上了。梁主任,要不工学的建筑系精简班数,增加班级人数。”
“不行!每个班的学生桌都排到教桌左右了。”梁思成不会拐弯抹角,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般不轻易说话,说了不能再改。
“也是。”章士钊想了想说,“明年春季开学时,你看事务所能不能暂时撤了,回到办公室啊!”
王至诚看梁思成不愿说话,就替他说了:“位于清华大学第一教室楼北端后山之麓的王国维纪念碑,和位于北平植物园梁启超墓,都是梁思成在这个事物所里完成的。”
“这是去年。去年我们还有闲置的教室。可现在不同了。”章士钊说。
王至诚说:“1930年,是东北大学建筑系意气风发的一年。梁思成完成了吉林省立大学礼堂和图书馆的设计,与张锐合作完成了天津城市发展史上第一个涵盖全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还独自撰写了中国人最早写成的一部《中国雕塑史》。”
章士钊说:“我们没有否定梁思成建筑系的重大贡献。我们只是为了年后的发展,暂时调整班级数。”
梁思成说:“以我看农学院可以腾出两间教室。”
“农业、农村、农民富有了,农国必然富强。选举、总统、国会、政党……通通不要。我们不能不要农国啊!”其实章士钊进东北大学之前撰文,反复演讲,“一言以蔽之,吾为农国,不能妄采工业国之制度。”
章士钊提出的“农国”论,几乎全盘否定了自己过去的社会政治理念。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反对现代化的理论。其要点是:中国一贯以农立国,必须坚持这个传统。抛弃一切与工商立国相关联的追求与制度。
王至诚说:“农学院必须发展,但不是院长的‘农国’论。不是对总统、国会、政党等等与工商国有关的一切制度的全盘否定,而要改革或完善。”
冯庸站起来:“依我旁观者说,为了农学院限定了工学院特别是建筑系的发展。绝对不能杀鸡取卵,文学院是你们东大的核心院校。必须加强,发展。”
王至诚连午饭没顾得上吃一口,田园带王至诚来到文学院长办公室,田园退出办公室。章士钊简单说了一下张学良电话里的意思,说要待贵宾的最高级别邀请冯庸大学的冯庸、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梁思成来东北大学商讨。
“冯庸耗资创办冯庸大学,哪在乎一顿贵宾的盛情款待啊!”王至诚非常了解冯庸办学上可以挥金如土,而饭菜上比较随便。想了想张学良在东北大学就职以前就在东北大学的师生餐厅里,说,“当年,我、冯庸、梁思成和张学良就在东北大学师生餐厅里。”
章士钊也不是奢侈的主,想了想说:“那梁思成是我们本校的教授……”然后给冯庸打电话。
王至诚看着章士钊满脸的愁云,走过去,要过电话,听冯庸说雪大铁路受阻。“冯兄骑马过来!”王至诚撂下了电话。
梁思成是建筑系主任,他的办公室离文学院不远,听到消息就进来了。梁思成也不用客气坐在王至诚的身边。
“二位是东北大学的着名教授,您觉得东北大学怎样?”章士钊每人倒了一杯热茶。
王至诚翻阅自带的《东北大学概览》说:“去年统计的结果是:东北大学已有六个学院二十四个系八个专修科,在校学生三千多人,超过北大一千人,教职员工四百余人。其中含硕士、博士在内的教授近百人。校舍壮丽,设备先进、经费充足,良师荟萃,学风淳朴,各项指标均在国内称冠要想东北大学真正成为东北人民乃至中国人民的希望之所。必须扩大现用的规模。”
章士钊说:“张校长刚刚任命卑职文学院长不久,怎样扩大规模?我想听听二位的高见。”
王至诚双手握着热杯子,说:“张校长任职不久,就着手于大学的改革与扩充,在原有的文、法、理、工四个学科的基础上,将文科改为文学院,法科改为法学院,新成立教育学院和农学院,收购英国教会设立的盛京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改为东北大学医学院,把东北大学办成为八大学院综合的标准大学。目前来看,都达不到预期目标,东北大学的发展进入瓶颈时期。要获得新的突破,必须有新的大胆的思路。”
“你说说看。”章士钊说。
王至诚说:“为了增补、扩大科系,广纳贤才提高师资力量,须聘请文学名誉主席。这位名誉主席应该是--”突感到脚被梁思成的脚碰了一下,王至诚没有领会或者没有在乎章士钊的感受,接着说:“中国经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国字号当局对共字号的抵制就没有停止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的发展……”
“免谈政治,多做文化教育。”章士钊提醒王至诚。
王至诚说:“东北大学文学院要崛起于中国高校之林,走上世界高校文学巅峰,要聘请处在文化巅峰的鲁迅、郭沫若为我们文学院的名誉主席,更好。”
“我们是办教育,还是少一些麻烦得好。”章士钊并不支持。
王至诚说:“别忘了,鲁迅先生兼职国民政府教育部,蒋司令都敬他三分……”
梁思成又在桌子地下踹了王至诚一脚,提示他少谈政治。
要聘请鲁迅是不可能的了,王至诚转向对郭沫若的介绍:“郭沫若是左联49位发起人之一。当时由于被国府通缉而流亡日本,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郭沫若完全可以就文学、历史、书法多个方面管理或指导我们文学院的发展。”
郭沫若能不能回国,会不会接受名誉主席的邀请,章士钊没有表态,他也没有这个权利。
“我可以去邀请鲁迅,或请郭沫若回国”王至诚还是要讲,被站起来的梁思成一把按住了,“大言不惭,你谁啊!”
章士钊往梁思成面前凑了凑说:“新成立的教育学院需要扩班,而目前的科系办公室和实验室、图书室都用上了。梁主任,要不工学的建筑系精简班数,增加班级人数。”
“不行!每个班的学生桌都排到教桌左右了。”梁思成不会拐弯抹角,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般不轻易说话,说了不能再改。
“也是。”章士钊想了想说,“明年春季开学时,你看事务所能不能暂时撤了,回到办公室啊!”
王至诚看梁思成不愿说话,就替他说了:“位于清华大学第一教室楼北端后山之麓的王国维纪念碑,和位于北平植物园梁启超墓,都是梁思成在这个事物所里完成的。”
“这是去年。去年我们还有闲置的教室。可现在不同了。”章士钊说。
王至诚说:“1930年,是东北大学建筑系意气风发的一年。梁思成完成了吉林省立大学礼堂和图书馆的设计,与张锐合作完成了天津城市发展史上第一个涵盖全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还独自撰写了中国人最早写成的一部《中国雕塑史》。”
章士钊说:“我们没有否定梁思成建筑系的重大贡献。我们只是为了年后的发展,暂时调整班级数。”
梁思成说:“以我看农学院可以腾出两间教室。”
“农业、农村、农民富有了,农国必然富强。选举、总统、国会、政党……通通不要。我们不能不要农国啊!”其实章士钊进东北大学之前撰文,反复演讲,“一言以蔽之,吾为农国,不能妄采工业国之制度。”
章士钊提出的“农国”论,几乎全盘否定了自己过去的社会政治理念。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反对现代化的理论。其要点是:中国一贯以农立国,必须坚持这个传统。抛弃一切与工商立国相关联的追求与制度。
王至诚说:“农学院必须发展,但不是院长的‘农国’论。不是对总统、国会、政党等等与工商国有关的一切制度的全盘否定,而要改革或完善。”
冯庸站起来:“依我旁观者说,为了农学院限定了工学院特别是建筑系的发展。绝对不能杀鸡取卵,文学院是你们东大的核心院校。必须加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