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李白杜甫谁更好?
“感觉这篇小说快要完结了……”
“老杜已经这样了,怕是没多久可活了。希望,复来大神能让老杜有一个体面的、幸福的结局吧。”
“是啊,这次回家乡,希望再不要出什么幺蛾子了。”
“就像苏轼那样,不管怎么样,让他回到家乡,回到父亲母亲的坟边,然后笑着闭上眼睛吧。”
“你们都很喜欢这篇小说吗?为什么我感觉,这篇小说复来大神的水准下降的厉害啊!”
“其实,我也感觉有点……大家都这么热烈的讨论老杜,我都不敢说。”
“这篇小说,从情节,到写的诗词,都没有之前两篇小说好,差太多了!”
“???”
“虽说,老杜确实没什么爽的情节,或者高光的时刻,但在人生这个命题下,老杜的人生,才是最深刻的。”
“深刻不深刻我也不懂,我之前一直爱看番茄的爽文,很多文学名著根本看不下去。但老杜这个故事,我竟然一直追着看完了,看到现在,还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在期待着老杜能一鸣惊人,封侯拜将,装逼打脸。但到了现在,我竟然有种沉稳的感觉,说沉稳不准确,应该说是,心静下来了。”
“是的,我也有种心静下来的感觉。以前看网文,都是一目十行,后面的情节其实自已也能想到,就想看作者写出来,然后爽一下。老杜的故事,很平淡,但又很揪心。现在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老杜能回到家乡。”
“这种文,也说不上好坏,只能说是各有所爱吧。”
“杜甫的诗又怎么说?”
京大认证教授:“关于杜甫的诗,我先说两句。从开始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后面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再到后面的《怀李白》、《石壕吏》等诗,再到最近的这几首诗……怎么说呢,我只说自已的观点啊,我其实觉得以杜甫的口吻写出来的这些诗,比诗仙李白的那些诗,更加精彩,更加像一个有深度的诗人所作,也更加值得学习。这应该也是复来大神在进步的表现。”
“啊?教授,你说错了还是我听错了?”
“你说杜甫的这些诗比李白还牛?教授,你不会是被绑架了吧?如果是的话你眨眨右眼,眨三十八万五千七百下,我就会去救你了。”
“教授半天没见,是睡觉去了,现在还没睡醒?”
“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李白比杜甫的诗好太多了好吧!教授这话是为了显得自已与众不同吗?”
京大认证教授:“大家不要激动,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既然大家这么激动,那我解释一下我的这个观点吧——杜甫和李白这两个角色的诗歌做对比,就得先分析一下这两个角色的特性。”
“杜甫的诗比李白的诗好?你说出花来我也不信,不听不听,走了!”
京大认证教授:“大家觉得写诗,写出好诗,靠的是什么呢?最基本的,是基础专业知识。你要明白什么是平仄,什么是押韵,什么是对仗。当然还有换韵、意象,还有更细致的上声、入声、去声等。这个想必没人反对吧?”
“你继续,我倒要听听你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京大认证教授:“其次呢,就是才华。你知道押韵对仗,但你没有才华,没办法把那些词,那些意象组合到一起。也没有把山高写成‘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想象,更没有把壮士重诺写成‘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思维。这就是才华,有才华的人,平常的一句话,一件事,从他们口中换几个词说出来,就能让人有种就该如此优美或者如此气概的感觉。而李白这个角色,就是才华最巅峰的代表,他的才华比天还高。”
“这倒是没错……李白才华都比天高了,杜甫有什么,能比李白还厉害?”
京大认证教授:“杜甫有的,是情感,是胸怀,是大爱。”
“大哥,我跟你说地球是圆的,你和我说爱无限???”
京大认证教授:“虽然……但是写诗,最重要的确实是情感。李白的情感是豪迈,苏轼的情感是深情或者豁达,而杜甫,却是最伟大无私的大爱,对世人的悲悯,当然也有对自已的悲愤的情感。同时,杜甫在基础的专业方面,也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比李白要强很多。”
“该说不说,李白最好的几首诗歌,确实都是古体诗。”
京大认证教授:“就比如说最近的这两首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就是写景的巅峰之一了吧?‘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大家能感觉到这种真实的孤寂吗?更不要说那一首《登高》了。”
“能感受到,我好几朋友都已经换了个性签名了……”
“教授的意思是,登高这一首算是最好的?”
“今天更新的这两首诗,确实是比较好,回到复来大神应有的水准了。”
“教授讲讲登高这首诗呗!”
京大认证教授:“请允许我先把《登高》这首诗再重新抄录一遍: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京大认证教授:“这首诗先从写作的基础方面说:首先,它的格律绝对完美。全诗四联皆对仗,且对仗精工自然,突破律诗常规。一般律诗只需颔联、颈联对仗。并且平仄完全符合七言律诗最严整的
"仄起式
"规范,无一字出律。其次则是意象的密集凝练。八句诗包含‘风急天高’‘渚清沙白’‘落木长江’等12个意象,构成苍茫厚重的立体画卷。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锤炼。”
京大认证教授:“这首诗更是情感表达的典范。是个人与时代的双重悲歌。表层写杜甫的晚年漂泊,深层则是折射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衰败。悲而不弱,哀而不伤,气象雄浑。如果让我评价,我愿称这首诗为古往今来,凡我读过的所有七律诗中的第一,毫无疑问的第一。”
“额额,这么厉害的吗?难道真是我没文化?”
“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教授说古往今来七律诗第一,嗯,我赞同。”
“别的不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绝对是要出现在语文课文上的,或者高考试卷上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真是太对仗了,并且万里对百年,有种很震撼的感觉。”
“我还是觉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最好,我似乎能听到远远地传来一声沉重的叹息,令人动容。”
“感觉这篇小说快要完结了……”
“老杜已经这样了,怕是没多久可活了。希望,复来大神能让老杜有一个体面的、幸福的结局吧。”
“是啊,这次回家乡,希望再不要出什么幺蛾子了。”
“就像苏轼那样,不管怎么样,让他回到家乡,回到父亲母亲的坟边,然后笑着闭上眼睛吧。”
“你们都很喜欢这篇小说吗?为什么我感觉,这篇小说复来大神的水准下降的厉害啊!”
“其实,我也感觉有点……大家都这么热烈的讨论老杜,我都不敢说。”
“这篇小说,从情节,到写的诗词,都没有之前两篇小说好,差太多了!”
“???”
“虽说,老杜确实没什么爽的情节,或者高光的时刻,但在人生这个命题下,老杜的人生,才是最深刻的。”
“深刻不深刻我也不懂,我之前一直爱看番茄的爽文,很多文学名著根本看不下去。但老杜这个故事,我竟然一直追着看完了,看到现在,还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在期待着老杜能一鸣惊人,封侯拜将,装逼打脸。但到了现在,我竟然有种沉稳的感觉,说沉稳不准确,应该说是,心静下来了。”
“是的,我也有种心静下来的感觉。以前看网文,都是一目十行,后面的情节其实自已也能想到,就想看作者写出来,然后爽一下。老杜的故事,很平淡,但又很揪心。现在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老杜能回到家乡。”
“这种文,也说不上好坏,只能说是各有所爱吧。”
“杜甫的诗又怎么说?”
京大认证教授:“关于杜甫的诗,我先说两句。从开始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后面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再到后面的《怀李白》、《石壕吏》等诗,再到最近的这几首诗……怎么说呢,我只说自已的观点啊,我其实觉得以杜甫的口吻写出来的这些诗,比诗仙李白的那些诗,更加精彩,更加像一个有深度的诗人所作,也更加值得学习。这应该也是复来大神在进步的表现。”
“啊?教授,你说错了还是我听错了?”
“你说杜甫的这些诗比李白还牛?教授,你不会是被绑架了吧?如果是的话你眨眨右眼,眨三十八万五千七百下,我就会去救你了。”
“教授半天没见,是睡觉去了,现在还没睡醒?”
“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李白比杜甫的诗好太多了好吧!教授这话是为了显得自已与众不同吗?”
京大认证教授:“大家不要激动,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既然大家这么激动,那我解释一下我的这个观点吧——杜甫和李白这两个角色的诗歌做对比,就得先分析一下这两个角色的特性。”
“杜甫的诗比李白的诗好?你说出花来我也不信,不听不听,走了!”
京大认证教授:“大家觉得写诗,写出好诗,靠的是什么呢?最基本的,是基础专业知识。你要明白什么是平仄,什么是押韵,什么是对仗。当然还有换韵、意象,还有更细致的上声、入声、去声等。这个想必没人反对吧?”
“你继续,我倒要听听你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京大认证教授:“其次呢,就是才华。你知道押韵对仗,但你没有才华,没办法把那些词,那些意象组合到一起。也没有把山高写成‘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想象,更没有把壮士重诺写成‘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思维。这就是才华,有才华的人,平常的一句话,一件事,从他们口中换几个词说出来,就能让人有种就该如此优美或者如此气概的感觉。而李白这个角色,就是才华最巅峰的代表,他的才华比天还高。”
“这倒是没错……李白才华都比天高了,杜甫有什么,能比李白还厉害?”
京大认证教授:“杜甫有的,是情感,是胸怀,是大爱。”
“大哥,我跟你说地球是圆的,你和我说爱无限???”
京大认证教授:“虽然……但是写诗,最重要的确实是情感。李白的情感是豪迈,苏轼的情感是深情或者豁达,而杜甫,却是最伟大无私的大爱,对世人的悲悯,当然也有对自已的悲愤的情感。同时,杜甫在基础的专业方面,也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比李白要强很多。”
“该说不说,李白最好的几首诗歌,确实都是古体诗。”
京大认证教授:“就比如说最近的这两首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就是写景的巅峰之一了吧?‘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大家能感觉到这种真实的孤寂吗?更不要说那一首《登高》了。”
“能感受到,我好几朋友都已经换了个性签名了……”
“教授的意思是,登高这一首算是最好的?”
“今天更新的这两首诗,确实是比较好,回到复来大神应有的水准了。”
“教授讲讲登高这首诗呗!”
京大认证教授:“请允许我先把《登高》这首诗再重新抄录一遍: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京大认证教授:“这首诗先从写作的基础方面说:首先,它的格律绝对完美。全诗四联皆对仗,且对仗精工自然,突破律诗常规。一般律诗只需颔联、颈联对仗。并且平仄完全符合七言律诗最严整的
"仄起式
"规范,无一字出律。其次则是意象的密集凝练。八句诗包含‘风急天高’‘渚清沙白’‘落木长江’等12个意象,构成苍茫厚重的立体画卷。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锤炼。”
京大认证教授:“这首诗更是情感表达的典范。是个人与时代的双重悲歌。表层写杜甫的晚年漂泊,深层则是折射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衰败。悲而不弱,哀而不伤,气象雄浑。如果让我评价,我愿称这首诗为古往今来,凡我读过的所有七律诗中的第一,毫无疑问的第一。”
“额额,这么厉害的吗?难道真是我没文化?”
“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教授说古往今来七律诗第一,嗯,我赞同。”
“别的不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绝对是要出现在语文课文上的,或者高考试卷上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真是太对仗了,并且万里对百年,有种很震撼的感觉。”
“我还是觉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最好,我似乎能听到远远地传来一声沉重的叹息,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