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个小巧精致、绿意盎然的庭院,三人来到主楼那扇厚重的雕花木门前。
陈秘书轻轻推开大门,一股混合着食物香气、淡淡烟草味和高级香水味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
门内灯火通明,宽敞的客厅布置得典雅大气,深色的实木家具、厚实的地毯、墙上挂着几幅装裱精美的水墨画,处处彰显着客人的身份和品味。
客厅里,已经有七八个人在低声交谈。
看到他们进来,交谈声停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门口,聚焦在刘青山身上。
屠岸脸上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快走几步,迎向客厅中央一位身材高大、头发花白、穿着深灰色中山装、不怒自威的老者:“王社长!您好您好!让您久等了!这位就是刘青山同志!”
王社长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主动伸出手:“青山同志,欢迎你来沪上!你的《一代人》诗集,我可是拜读了好几遍啊!写得好啊!写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和风骨!尤其是那首《回答》,振聋发聩!令人热血沸腾!哈哈!”
刘青山连忙伸出双手,恭敬地握住王社长宽厚的手掌,微笑道:“您过奖了!能得您赏识,是我的荣幸!您是老前辈,革命家,我写的这点东西,在您面前实在是班门弄斧了。”
他的态度谦逊有礼,话语真诚。
“诶!年轻人不必过分谦虚!才华就是才华!好就是好!”王社长爽朗地笑着,用力拍了拍刘青山的肩膀。
他随即转向旁边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约莫五十岁出头的男子:“老李啊,来来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人民社的骄傲,刘青山同志。青山,这位是我们沪上文宣部的李部长。”
“李部长您好!”刘青山再次恭敬问好。
李部长微笑着伸出手,微微点头道:“青山同志你好。你的名字现在可是如雷贯耳啊。这次外媒采访,意义重大。你代表的不仅是你自己,更是我们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好好准备,不要有压力,我们都是你的坚强后盾。”
他的话语温和,但眼神锐利。
最重要的是对方身上有骨子气势,那股气势很强,比王社长身上的还要强一些。
“谢谢李部长鼓励,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负领导期望!”刘青山郑重地回答。
接着,
王社长的目光转向旁边一位身材精干、目光炯炯有神、约莫五十岁左右的男子。
这位男子脸上带着温和但不失威严的笑容,眼神在刘青山身上停留时,带着一种明显的欣赏和探究。
“青山,这位是外部的于司长。”王社长介绍道。
刘青山心中了然,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伸出手微笑道:“于司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对《一代人》诗集英文版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屠主编刚才在车上还特意提起您,说您是这次出版的关键人物,对出版非常支持!实在是太感谢您了!”
于司长伸出手,与刘青山有力地握了握。
他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刘青山:“青山同志你好。”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亲切感,“不必客气。你的诗集英文版出版,是我们文化外交的一次重要突破,意义重大!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亲切的笑容,眼神中的欣赏更加明显:“说起来,咱们也算是早都认识了……”
“啊?”刘青山愣在当场,一脸狐疑。
“哈哈哈。”
于司长笑了起来,又道:“我家姑娘也在燕京大学读书,她之前在电话里提起过你,对你的才华和见解赞不绝口啊!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气度不凡!难怪她对你推崇备至!”
这话一出,周围几位领导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刘青山心中猛地一跳!
于司长?
于?
姑娘?
燕京大学读书?
几乎是下意识的,他脑海中就蹦出来一个人。
他瞬间想起了火车上那位明媚聪慧、家世显赫的沪上姑娘。
原来……
她父亲竟然是外部的司长!
而且还主管对外宣传!
这可真是……太巧了!
难怪于曼妮对西方文化如此了解,气质如此出众。
他脸上不由地泛起一丝谦逊的笑意,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和荣幸:“于司长您过奖了,敢问令千金……是曼妮同学?”
“哈哈哈哈……”
于司长顿时大笑起来,他点了点头,“就知道瞒不过你。”
旁边的屠岸顿时面露惊讶之色,心说原来是于同学,怪不得看那姑娘的气质长相都如此出挑。
刘青山对周围几人解释道:“我这趟来沪上,正好和曼妮同学同乘一趟火车,在火车上我们有过交流,她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对西方文化非常了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能在燕大成为校友,也是我的荣幸。”
说着,他看向于司长,笑道:“只是没想到……她竟然是您的千金。”
他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外和对于曼妮的印象。
于司长哈哈一笑,显得很是高兴:“那丫头从小就喜欢看书,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你们年轻人多交流,互相学习,很好!很好!”
他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这次外媒采访,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新气象、中国青年新面貌的绝佳窗口。青山同志,希望你能抓住机会,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外部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请于司长放心!”
刘青山挺直腰板,语气坚定地表态:“我一定认真准备,谨慎应对,不负国家和领导的信任与重托!”
于司长赞许地点了点头,眼神中的欣赏更浓了。
随后,
屠岸又介绍了在座的其他几位分社领导和作协的负责同志。
刘青山一一礼貌地握手、问好。
他表现得落落大方,言谈举止谦逊得体,既没有初入高门的局促不安,也没有少年得志的轻狂傲慢,给在座的领导们留下了相当不错的第一印象。
尤其是于司长那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提及女儿时流露的亲切,更是让现场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寒暄过后,陈秘书走过来,低声对王社长说了几句。
王社长笑着招呼大家:“各位,时间差不多了,我们移步餐厅吧?边吃边聊!今天特意请了锦江饭店的大厨来掌勺,让大家尝尝地道的本帮菜!青山同志第一次来沪上,更要好好品尝品尝!哈哈!”
众人笑着附和,在王社长的引领下,穿过客厅,走向旁边宽敞明亮、布置考究的餐厅。
长长的红木餐桌上,已经摆好了精致的餐具和琳琅满目的冷盘,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食物香气。
刘青山走在人群稍后的位置,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这奢华而充满权力气息的环境,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沪上,不愧是沪上啊!
这个近百年来中国最风流繁华之地,底蕴终究深厚,哪怕是在物质贫瘠的七十年代,也有如此奢华景象,这在内地可是绝无仅有的。
感叹之余,
刘青山摇了摇头,内心保持着高度的清醒和警惕。
他知道,这场名为“欢迎会”的晚宴,既是接风洗尘,也是一次重要的“面试”和“考验”。
他必须打起精神,小心应对接下来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话题。
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人脉的建立,更关系到《一代人》英文版的推广和明天外媒采访能否顺利进行。
他深吸了一口气,调整好脸上的表情,带着从容的微笑,迈步走进了那间灯火辉煌的餐厅。
……
陈秘书轻轻推开大门,一股混合着食物香气、淡淡烟草味和高级香水味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
门内灯火通明,宽敞的客厅布置得典雅大气,深色的实木家具、厚实的地毯、墙上挂着几幅装裱精美的水墨画,处处彰显着客人的身份和品味。
客厅里,已经有七八个人在低声交谈。
看到他们进来,交谈声停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门口,聚焦在刘青山身上。
屠岸脸上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快走几步,迎向客厅中央一位身材高大、头发花白、穿着深灰色中山装、不怒自威的老者:“王社长!您好您好!让您久等了!这位就是刘青山同志!”
王社长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主动伸出手:“青山同志,欢迎你来沪上!你的《一代人》诗集,我可是拜读了好几遍啊!写得好啊!写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和风骨!尤其是那首《回答》,振聋发聩!令人热血沸腾!哈哈!”
刘青山连忙伸出双手,恭敬地握住王社长宽厚的手掌,微笑道:“您过奖了!能得您赏识,是我的荣幸!您是老前辈,革命家,我写的这点东西,在您面前实在是班门弄斧了。”
他的态度谦逊有礼,话语真诚。
“诶!年轻人不必过分谦虚!才华就是才华!好就是好!”王社长爽朗地笑着,用力拍了拍刘青山的肩膀。
他随即转向旁边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约莫五十岁出头的男子:“老李啊,来来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人民社的骄傲,刘青山同志。青山,这位是我们沪上文宣部的李部长。”
“李部长您好!”刘青山再次恭敬问好。
李部长微笑着伸出手,微微点头道:“青山同志你好。你的名字现在可是如雷贯耳啊。这次外媒采访,意义重大。你代表的不仅是你自己,更是我们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好好准备,不要有压力,我们都是你的坚强后盾。”
他的话语温和,但眼神锐利。
最重要的是对方身上有骨子气势,那股气势很强,比王社长身上的还要强一些。
“谢谢李部长鼓励,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负领导期望!”刘青山郑重地回答。
接着,
王社长的目光转向旁边一位身材精干、目光炯炯有神、约莫五十岁左右的男子。
这位男子脸上带着温和但不失威严的笑容,眼神在刘青山身上停留时,带着一种明显的欣赏和探究。
“青山,这位是外部的于司长。”王社长介绍道。
刘青山心中了然,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伸出手微笑道:“于司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对《一代人》诗集英文版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屠主编刚才在车上还特意提起您,说您是这次出版的关键人物,对出版非常支持!实在是太感谢您了!”
于司长伸出手,与刘青山有力地握了握。
他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刘青山:“青山同志你好。”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亲切感,“不必客气。你的诗集英文版出版,是我们文化外交的一次重要突破,意义重大!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亲切的笑容,眼神中的欣赏更加明显:“说起来,咱们也算是早都认识了……”
“啊?”刘青山愣在当场,一脸狐疑。
“哈哈哈。”
于司长笑了起来,又道:“我家姑娘也在燕京大学读书,她之前在电话里提起过你,对你的才华和见解赞不绝口啊!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气度不凡!难怪她对你推崇备至!”
这话一出,周围几位领导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刘青山心中猛地一跳!
于司长?
于?
姑娘?
燕京大学读书?
几乎是下意识的,他脑海中就蹦出来一个人。
他瞬间想起了火车上那位明媚聪慧、家世显赫的沪上姑娘。
原来……
她父亲竟然是外部的司长!
而且还主管对外宣传!
这可真是……太巧了!
难怪于曼妮对西方文化如此了解,气质如此出众。
他脸上不由地泛起一丝谦逊的笑意,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和荣幸:“于司长您过奖了,敢问令千金……是曼妮同学?”
“哈哈哈哈……”
于司长顿时大笑起来,他点了点头,“就知道瞒不过你。”
旁边的屠岸顿时面露惊讶之色,心说原来是于同学,怪不得看那姑娘的气质长相都如此出挑。
刘青山对周围几人解释道:“我这趟来沪上,正好和曼妮同学同乘一趟火车,在火车上我们有过交流,她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对西方文化非常了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能在燕大成为校友,也是我的荣幸。”
说着,他看向于司长,笑道:“只是没想到……她竟然是您的千金。”
他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外和对于曼妮的印象。
于司长哈哈一笑,显得很是高兴:“那丫头从小就喜欢看书,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你们年轻人多交流,互相学习,很好!很好!”
他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这次外媒采访,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新气象、中国青年新面貌的绝佳窗口。青山同志,希望你能抓住机会,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外部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请于司长放心!”
刘青山挺直腰板,语气坚定地表态:“我一定认真准备,谨慎应对,不负国家和领导的信任与重托!”
于司长赞许地点了点头,眼神中的欣赏更浓了。
随后,
屠岸又介绍了在座的其他几位分社领导和作协的负责同志。
刘青山一一礼貌地握手、问好。
他表现得落落大方,言谈举止谦逊得体,既没有初入高门的局促不安,也没有少年得志的轻狂傲慢,给在座的领导们留下了相当不错的第一印象。
尤其是于司长那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提及女儿时流露的亲切,更是让现场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寒暄过后,陈秘书走过来,低声对王社长说了几句。
王社长笑着招呼大家:“各位,时间差不多了,我们移步餐厅吧?边吃边聊!今天特意请了锦江饭店的大厨来掌勺,让大家尝尝地道的本帮菜!青山同志第一次来沪上,更要好好品尝品尝!哈哈!”
众人笑着附和,在王社长的引领下,穿过客厅,走向旁边宽敞明亮、布置考究的餐厅。
长长的红木餐桌上,已经摆好了精致的餐具和琳琅满目的冷盘,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食物香气。
刘青山走在人群稍后的位置,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这奢华而充满权力气息的环境,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沪上,不愧是沪上啊!
这个近百年来中国最风流繁华之地,底蕴终究深厚,哪怕是在物质贫瘠的七十年代,也有如此奢华景象,这在内地可是绝无仅有的。
感叹之余,
刘青山摇了摇头,内心保持着高度的清醒和警惕。
他知道,这场名为“欢迎会”的晚宴,既是接风洗尘,也是一次重要的“面试”和“考验”。
他必须打起精神,小心应对接下来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话题。
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人脉的建立,更关系到《一代人》英文版的推广和明天外媒采访能否顺利进行。
他深吸了一口气,调整好脸上的表情,带着从容的微笑,迈步走进了那间灯火辉煌的餐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