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好风凭借力!-《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杨天兴从弯河回去后的第二天,

  省里就来人了,西北省计划委员会主任李邦彦亲自带队,随行的有省农业厅、省宣传厅、省革委会等一众大佬,足足十几辆车组成了一个车队,浩浩荡荡开进了弯河大队。

  地区那边也没有闲着,地委副主任李义也带了一群人及时赶到。

  弯河的社员们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大官!

  这下子算是真开眼了!

  当知道这些大官来他们这里是为了看这次的收成,社员们就不怯场了,这是现在他们最骄傲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当即,

  就一个个主动说起今年自家打了多少斤粮食,去年一年自己家分了多少斤粮食……

  还有人从家里端来蒸好的白面馍馍让大家吃……

  其实不用他们说,

  各个生产队晒谷场上那些堆积如山的麦子,就是最好的回答!

  李邦彦等人挨个生产队走了一遍,看到晒谷厂上的麦子一个比一个多,他简直是心花怒放,热血澎湃。

  “都如实的记下来,实事求是!”

  “要将弯河大队的改革成果告诉大家,这是天大的好事情呀!”

  “农民的出路……这就是农民的出路啊……”

  “谁说种地吃不饱肚子?”

  “那是没找对方法啊,哈哈哈哈!”

  不但他高兴,地委的李义也非常高兴。

  要知道当初杨天兴拿弯河搞试点,可是他批准的,这次改革可不是一般的小事。

  批准就意味着要承担责任!

  如果这个改革施行之后,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是引发了什么乱子,他都难辞其咎!

  可相对的,

  风险与机遇并存!

  现在改革很成功,那他就收获了一份大功!

  “快快快!”

  “多去采访一些老乡,和大家多聊聊,要多掌握一些详实的数据,这样才有说服力。”

  李义也兴冲冲的吩咐道,随后他又看向李邦彦,恭敬笑道:“李主任,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啊!我代表整个渭南地区的人民,感谢李主任的大力支持!”

  李邦彦笑呵呵的摆了摆手,“不用谢我,真要谢的话,就谢弯河大队的这些乡亲吧!”

  “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肯干的人,那始终都是镜花水月……”

  “弯河能有如今的大丰收,这是每一个弯河乡亲辛勤付出,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李义连连点头,“对对对,李主任说的是,确实如此。”

  旁边的弯河社员们听到连省里的大官都夸自己,那一个个心里美得很,成就感满满,甚至有些人觉得这辈子都知足了!

  李邦彦又笑道:“渭南地区是准备全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李主任意下如何?”李义急忙问道。

  李邦彦看了他一眼,“你是渭南地区的领导,怎么反倒问起我来了?”

  “李主任高瞻远瞩,经验丰富,多听听意见总没错。”

  “哈哈哈……”

  李邦彦大笑,但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弯河的这次改革成果非常显着,值得大力推广!等这次回去,杨主任随我一起,到省里给同志们好好讲讲,给他们上上课!”

  “讲课不敢当,给领导们汇报工作这是应该的。”杨天兴说。

  ……

  检验完弯河大队的改革成果,一众大佬们心情愉快,就想起了弯河还有位名动全国的天才作家。

  于是,就都去了刘青山家里。

  “青山啊,高考马上就来了,准备的怎么样?”

  “谢谢领导关心,我准备好了,时刻可以上阵。”

  “好!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长征这次……”

  “他比起你可是差远了,还是留在省里吧。”

  刘青山就懂了,十有八九,李长征应该是去西北大学。

  这其实也不错了,西北大学也是国内老牌高校之一,科研实力就算是在后世都很厉害。

  “青山,我听说你们生产队搞了一个企业?”

  “嗯,响应中央号召,大力发展社员副业,共同致富嘛!”

  “好!那你带我去看看。”

  “没问题,咱喝完茶就去。”

  李邦彦去看厂子,其他人自然坐不住,便也纷纷跟了过去。

  起初他们以为所谓的企业,只是一个简陋的厂子,里面几个人养点鸡鸭,或者是加点什么农产品之类的。

  可当看到那别具一格、气势雄浑的大门,还有那两句大气磅礴、意境悠远的标语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怔怔的看着,皆感觉有些违和。

  他们万万没想到,

  在这偏僻落后的小山沟里,竟然会有这么一家……‘很有格局很不一般’的厂子。

  这种厂子,就算是在长安也难以找到!

  李邦彦失神片刻,随即哈哈大笑,还鼓起掌,他大声道:“好!华山公司!这名字有气势!不过要我说啊,最好的还是这两句标语,青山,这你写的吧?”

  “写的好!”

  “养猪也是干革命!话糙理不糙,希望我在长安能早点吃到你们养的猪啊……”

  刘青山笑着说:“我们尽量两年内完成这个任务。”

  “两年就能完成?”李邦彦有些惊讶。

  别看长安距离华阳只有一百多公里,可要将猪卖到长安去,这可不容易。

  光这运输成本就很高!

  除了运输成本,还得有销售渠道,黑龙潭这厂子养的猪,最佳销售区域其实就是向阳公社、华阳县以内。

  李邦彦说想在长安吃到刘青山养的猪,很大程度上是在说笑话。

  “青山,我说的是正常商业发展,遵循市场规律。”

  “我明白,请领导拭目以待。”

  “那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看看你们这个厂子未来能发展到什么地步。”

  李邦彦笑了起来,“走,咱们进去看看。”

  进入厂区,

  看到那些独特豪华的……猪舍,饶是沉稳如李邦彦,都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

  “这……这是给猪睡的?”

  “这怎么一间窑里,才关着一头猪啊?是不是现在你们这里的猪比较少的缘故?”

  刘青山笑道:“不是,这就是正常标准,每头猪都是单独圈养的。”

  “嘶——”

  人群中响起一阵倒吸凉气之声。

  紧跟着,又有人惊呼出声。

  “哎?这些猪咋都是白色的?咋会有白猪哩?你们看那几头猪,这个头也太大了,得有三四百斤吧这?”

  咔嚓——

  咔嚓咔嚓——

  镁光灯闪烁,胶卷在燃烧。

  记者及宣传部的人纷纷又开始工作,如此“稀奇”“独特”的养猪场,可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是个宣传的好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