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即将劈开时代阴霾的惊雷!-《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这场雪,

  远比所有人想的都要大,都要更持久!

  断断续续,竟是下了七八天!!

  好在,除了前两天雪势很大之外,后面的几天就明显变小了,有时候一天只飘一两个小时的雪花。

  可是即使这样,也让很多人都只能待在家里,没法干活。

  在农村就更是这样了。

  一下雪,地里就干不成活了,这也是一年中难得的清闲时光。

  以往这时候,刘茂财、王凤仪他们就经常和邻居们坐一起侃大山,或者是打牌。

  可今年不行了,他们得喂猪。

  猪场储备的饲料很足,足够目前这十头猪吃的。

  外面虽然冰天雪地,猪舍倒是一点不冷,十头猪各个吃的膘肥体壮,肥头大脑,走起路来身上的肉都乱晃。

  昨天刘兆丰领着人将那头月龄最大的猪给过了过秤,足足有180斤!

  这让所有人都喜出望外,一头11月龄的猪长到180斤!

  在众人的认知中,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赵黑牛也是喂了一辈子猪的人,他说他见过最大的猪也才160斤,而且那猪还养了将近一年半。

  “这猪可以出栏了!”刘福来也说。

  出栏,就是可以赶出猪圈。

  嗯,可以杀了。

  刘兆丰点头,“这也到年关了,要不然咱就先杀一头?”

  “额看可以,前两天就有人问咱这猪卖不卖……”刘茂财说。

  最后,

  众人一致同意,再过半个月,杀猪。

  值得一提的是那头野猪。

  这头野猪虽然是从小圈养,可随着逐渐长大,温顺褪去。

  如今那叫一个凶相毕露!

  浑身密布黑亮亮如钢针般的鬃毛,两颗半尺长的獠牙如弯刀般突出,暴躁双蹄会使劲刨地。

  那通红的眼睛更是透着凶性,低沉的咆哮声令人胆寒。

  定下那头大猪的宿命后,众人的目光就纷纷看向这头野猪……

  “这猪不能留了!”刘兆丰说。

  刘福来道:“看它这体型,估摸着得有100斤。”

  “不止!”

  刘兆丰以前打过野猪,对这玩意儿他很了解,“野猪的肉沉,咱这猪场就它吃的多,额估摸它得有130斤!”

  顿了顿,他转头看向刘青山,“青山,这畜生是越长越野!”

  昨天,这野猪竟然冲开了栅栏,差点伤到在猪场铡草料的王二妮、刘劲草。

  幸亏刘兆丰来了,这才没有酿成祸事。

  刘青山默然片刻,最终还是点头,“那到时候连它一起杀了吧。”

  刘树德吸了两口烟,“将这栅栏再加固两层,下次小心点。”

  “爷爷,算了,还是杀了吧。”

  刘青山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是我之前想岔了,想着能驯化,没想到这畜生野性难驯,杂交的事儿,我再想想吧。”

  “行。”刘树德点头。

  于是,这头从林子里捡回来的野猪宿命也定了下来。

  ……

  从猪场回来时,天空中终于不飘雪花了。

  更难得的是,失去踪影好几天的太阳竟然慢慢从云层中钻了出来,看这样子,天是要晴了,这场连绵几天的雪应该要停。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就阳光明媚,气温也开始回升。

  半晌的时候高红军又推着自行车来了,车后座上驮着一麻袋信。

  刘青山赶忙回家取来早已经写好,却迟迟没有寄出去的给李长征,还有《延河》副主编秦汉的回信。

  还有给一些读者的回信!

  在给李长征的回信中,

  刘青山没有承认‘青山’就是自己,他说看了这几首诗之后,大受感染,大为振奋,没想到这天下竟然有人能写出这么惊艳,这么富有哲理,如此引人深思,令人震撼。

  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不知道究竟是何方神人,哪位大才?

  哈哈哈,刘青山很期待李长征有朝一日知道真相后的反应……

  给秦汉的回信则就要正式很多,先是表达一番感谢,人家堂堂《延河》副主编亲自写信约稿,这态度很低很真诚,不管你给不给人家稿子,都要先表示一下感谢。

  感谢完了之后,

  刘青山就问秦汉,请问你是咋知道我的地址的?

  刘青山猜测,可能是对方和《人民文学》那边联系了,毕竟都是同行嘛,彼此认识倒也正常。

  随后,

  刘青山就明确答应,可以给《延河》供稿。

  不过,他又问秦汉,是想要诗歌稿子,还是想要小说稿子?

  这是因为秦汉在信中,只是大加称赞刘青山的那几首诗,说这几首诗写的怎么怎么样,意义多么多么深远等等……

  全程没有写任何关于《伤痕》《乔厂长上任记》的东西。

  刘青山觉得秦汉要么是没看过这两篇小说,毕竟《收获》和《人民文学》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发行量更是不如后者。暂时没看过,也很正常,西北省还是比较偏僻的。

  再或者就是,秦汉不知道《收获》上的那个‘青山’,其实就是《人民文学》上的那个‘青山’。

  反正,无论是哪种情况。

  刘青山都觉得无所谓,他直接就把实情都说了出来。

  他说自己除了写了几首诗投稿《人民文学》之外,还写了两篇短篇小说也发表在了《收获》上面,最近的四期《收获》都有自己的作品,名字分别是《伤痕》《乔厂长上任记》。

  信的最后,刘青山为了表达秦汉约稿的谢意,特意又附诗一首。

  ——《光的赞歌》

  “每个人的一生”

  “不论聪明还是愚蠢”

  “不论幸福还是不幸”

  “只要他一离开母体”

  “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

  “……”

  “…………”

  这次高红军送的一麻袋信里只有一封是认识的,其余都是读者来信。

  朱霖来信说收到了刘青山的照片,称赞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还说她正跟舍友学习织手套,已经织好了一只,过两天就给他寄过来。又说临近考试,这些天她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到很晚。

  可即使睡的很晚,还是会做梦梦到刘青山……

  说完生活中的琐事后,朱霖的情绪就变的有些低落。

  她说:眼看就到了年关,可爸妈却仍然在农场受苦,归来之时遥遥无期,这种没有尽头的等待实在是令人煎熬,令人痛苦!不知道,爸妈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看完信后,

  刘青山不禁叹了口气,他看了眼日历,今天是1978年12月11日。

  已经到了年底……

  快了,真的快了!

  再过7天,中央就会召开一场关乎全国、关于全民、关于国运的重大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究竟有多么重要?

  政治书上是这么写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那实际上有多么重要?

  这场会议,将如惊雷般劈开时代的阴霾!

  那些在田间地头偷偷抹泪的农民,那些在车间里唉声叹气的工人,那些在牛棚中苦熬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命运,都将在这场会议后迎来转机。

  刘青山在回信中对朱霖说:“快了,真的快了!再耐心等等,光明终将会到来!”

  他又说让朱霖有空的时候,不妨去父母的原工作单位找找领导询问一下情况,多去,多问,多说,要让领导知道有她这么一个人,想起来朱中华、白婉茹这夫妻俩。

  说白了,

  这和当初他让李长征回城找领导哭诉是一个道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你哭的越早,那就吃的越早,也就能吃的越饱。

  这种时候,可不是讲究谦让的时候,就是要争,要抢,容不得一点犹豫。

  ……

  除了给朱霖写了一封信之外,

  刘青山又给周水波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除了问候之外,他向周水波询问西北大学里,是否有种猪培育项目。

  这是刘青山思量好几天后,才想到的唯一比较可行的办法。

  野猪本土猪杂交改良品种这个计划,目前看来是不太行的,倒不是说这个想法不行,而是目前的条件不达标。野猪太凶猛,想将它身上的野性驯化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投入。

  就第一关,

  野猪和家猪目前都无法和谐共存。

  更更别提让他们交配了,母猪恐怕得被野猪那两根獠牙给顶死……

  刘青山经过一番思索,最终还是将目光投向了西北大学,这是目前本省科研实力最强、技术积累最丰富的地方了。

  在90年代以前,农村养的猪绝大多数都是黑毛猪。

  可90年代以后,这些黑毛猪就渐渐销声匿迹,猪圈里养的猪都变成了白毛猪。

  再后来,

  国内基本上就没有黑猪了。

  这自然是有原因的,黑猪属于本土品种,白猪属于外来引进品种。

  黑猪繁殖率高,但生长速度低,且脂肪多、瘦肉少。

  白猪则不同,它的繁殖率虽然不如黑猪那么高,但也不算很低,尤其是它的生长速度很快,几乎是黑猪的一倍。

  比如黑猪需要12个月才出栏,白猪只需要6个月,有的甚至是5个月就能出栏。

  这就导致它的养殖成本很低!!

  另外就是白猪的体型修长,脂肪少,瘦肉多。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后,很多人就不再喜欢吃肥肉,反而对瘦肉很青睐。

  于是,

  黑猪被白猪替代,就成了必然之结局!!

  刘青山觉得既然不搞野猪杂交了,那不如直接养白猪,养白猪的话能进一步提高猪场收益,半年就能出栏卖钱,一年能卖两波猪,相当于能赚两波钱。

  这无论怎么算,都要比养黑猪赚钱!

  可这年头根本就没有白猪,得想办法找到白猪崽才行,他觉得最可能有的地方,应该就是西北大学了。

  正好他认识周水波这个西北大学的教授,干脆就问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