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幽灵
林夏的指尖悬在“确认注销”按钮上方,虚拟屏幕的蓝光映在她疲惫的脸上。元宇宙平台“星穹”的注销界面设计得格外繁琐,像一张不情愿放手的网——弹出的确认框叠着确认框,每一层都用柔和却固执的语气提醒她:注销后,三年来在星穹世界积累的虚拟资产、社交关系、甚至她亲手设计的虚拟家园“雾岛”,都将永久消失。
“最后一次确认,”系统的电子音带着模拟的温情,“林夏女士,您的虚拟身份‘雾岛’在星穹累计活跃1247天,好友列表包含237人,持有虚拟资产折合现实货币约1.8万元。确定要放弃这一切吗?”
林夏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那点莫名的留恋。三个月前,她的母亲确诊阿尔茨海默症,记忆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医生说,多陪伴、多进行现实互动或许能延缓进程。而她过去三年几乎把一半的生活搬进了星穹——在那里,她是小有名气的虚拟建筑设计师,用代码和想象力堆砌出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奇幻岛屿,却在母亲反复问“你昨天去哪了”时,才惊觉自己早已把现实过成了虚拟的注脚。
“确认注销。”她的声音有些干涩。
屏幕闪过一道白光,像某种仪式性的告别。系统提示“注销流程已启动,预计24小时内完成”,随后跳转到一个简洁的页面,显示她的虚拟形象“雾岛”变成了半透明的灰色。
林夏关掉终端,看向窗外。现实世界的阳光有些刺眼,母亲正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对着一盆绿萝喃喃自语。她走过去,轻轻握住母亲布满皱纹的手。
“妈,我陪你去公园走走吧。”
一、消失的“雾岛”
注销后的第三天,林夏接到了大学同学周明的电话。周明是她在星穹的第一批好友,两人曾在虚拟世界里合作设计过一个获奖的生态主题园区。
“夏夏,你真把号销了?”周明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急切,“我昨天在‘旧梦市集’看到一个虚拟建筑师的作品,风格跟你太像了——尤其是那种用荧光藤蔓缠绕几何体的设计,连光影角度都一模一样!”
林夏的心猛地一沉。她注销“雾岛”时,特意勾选了“禁止任何形式的数据复用”选项。星穹平台的用户协议里写得清清楚楚:“注销后,用户所有创作内容将转为匿名存档,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或二次创作。”
“会不会是巧合?”她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巧合到连你独创的‘动态天气适配系统’都用上了?”周明的语气更肯定了,“那个建筑师叫‘回声’,三天前刚注册,一上线就接了好几个大单,用的全是你以前没公开过的设计思路。夏夏,你注销的时候,平台是不是真的删干净了?”
挂了电话,林夏立刻打开电脑,下载了星穹的客户端。她用游客身份登录,搜索到了“回声”的作品集。点开第一个方案的瞬间,她的血液几乎凝固——那是她为母亲设计的虚拟疗养院,融合了母亲最喜欢的江南园林元素,因为母亲生病,这个方案永远停留在了草稿阶段,她甚至没给任何人看过。
而现在,它成了“回声”的代表作,标注着“原创设计”。
林夏颤抖着手点开星穹的客服界面,输入了长长的投诉内容。半小时后,收到了自动回复:“尊敬的用户,经核查,‘回声’的作品均为其独立创作,未涉及任何侵权行为。您的虚拟身份‘雾岛’已完成注销,相关数据已按规定处理。感谢您的理解。”
“按规定处理?”林夏盯着屏幕上冰冷的文字,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她突然想起注销前弹出的最后一个提示框,当时因为心急,她没细看就点了确认——那里会不会藏着什么陷阱?
她翻出注册时保存的用户协议电子版,在密密麻麻的条款里找到了第17条第3款:“用户注销账号后,平台有权保留其匿名化数据用于技术优化,该行为不视为侵犯用户权益。”
“匿名化数据?”林夏冷笑一声。所谓的匿名,不过是擦掉了“雾岛”这个名字,却把她的创意、风格、甚至未完成的构想,都变成了喂养新账号的养料。
她尝试联系其他注销过账号的用户,发现这并非个例。有人发现自己的虚拟角色台词出现在新剧情里,有人的商业模式被平台“借鉴”给了付费用户。大家都以为注销就是终点,却没想到自己的数字灵魂,正被悄无声息地拆解、贩卖。
“我们得做点什么。”林夏在一个受害者互助群里敲下这句话。屏幕那头,无数个“ 1”像星火一样亮起。
二、隐秘的数据库
“注销不是删除,只是隐藏。”陈默把一杯热咖啡推到林夏面前,他的眼镜片反射着电脑屏幕的蓝光。作为前星穹平台的算法工程师,他是团队里唯一知道平台数据架构的人。
三个月前,陈默因为拒绝参与“用户行为数据二次开发”项目被辞退。“他们说这是‘技术创新’,其实就是把注销用户的行为模式、偏好数据打包卖给第三方,或者用来训练新的AI角色。”他的语气带着一丝自嘲,“我当初设计数据存储系统时,特意留了‘彻底删除’的后门,没想到他们直接绕过了那个程序,把数据转移到了加密服务器。”
林夏看着陈默调出的星穹数据流程图。注销用户的数据被标记为“休眠资源”,存放在一个名为“冥河”的隐秘数据库里。这个数据库不接入公开网络,却通过内部接口与内容创作、AI训练系统相连。
“‘冥河’里有多少用户的数据?”团队里的律师张薇问道,她正忙着梳理相关的法律条文。
“保守估计,超过500万。”陈默调出一组数据,“活跃用户注销后,数据会被保留7年;付费用户则是永久保留。他们美其名曰‘方便用户随时回归’,实际上就是把数据当成了永久资产。”
张薇皱起眉头:“目前的法律对虚拟身份数据的保护几乎是空白。《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提到了‘删除权’,但没明确虚拟世界的数据是否适用,更没规定‘彻底删除’的标准。”
“所以我们需要自己制定标准。”林夏打开文档,里面是她连夜草拟的《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框架,“不只是法律层面,更要从伦理上明确:用户对自己的虚拟存在拥有最终控制权,注销就意味着彻底告别,而不是成为平台的‘数据幽灵’。”
团队成员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补充着。
“必须有‘彻底注销’的选项,不光删账号,还要删干净所有关联数据——创作、聊天记录、行为轨迹,一点都不能剩。”
“注销过程得全程可追溯,用户能看到每一步操作,平台不能偷偷备份。”
“绝对不能用已注销用户的数据训练算法,这跟‘借尸还魂’没区别。”
“还要有第三方监督机制,不能让平台自己说了算。”
讨论持续了整整两天,协议从最初的三条扩展到了十七条,涵盖了数据删除的技术标准、注销流程的透明度、违规处罚等具体内容。其中最核心的是三条原则:
1. 完全删除权:用户选择“彻底注销”后,平台必须删除所有与该虚拟身份相关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创作内容、社交关系、行为记录,且不得保留任何形式的备份。
2. 过程可追溯:注销过程需生成不可篡改的日志,用户可随时查询删除进度,第三方机构有权进行审计。
3. 数据禁用原则:已注销用户的数据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开发、AI训练或内容生成,违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星穹这样的大平台接受这个协议?”实习生小杨看着协议,语气里带着担忧,“他们每年靠‘休眠数据’能赚不少钱,肯定不会轻易妥协。”
林夏看向陈默:“你说的那个‘后门’,还能用吗?”
陈默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冥河’数据库有个漏洞,我离职前没来得及修复。如果我们能拿到里面的部分数据,作为证据……”
“这会不会违法?”张薇立刻警觉起来。
“我们只需要证明他们在偷偷保留数据,不需要窃取具体内容。”陈默调出一个程序,“这个脚本可以扫描‘冥河’的存储路径,生成数据存在的证明,但不会读取任何用户信息。”
林夏深吸一口气:“就这么办。但我们不是要搞垮平台,而是要推动他们改变。”她看向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像星穹里的虚拟光点,“虚拟世界本应是现实的延伸,而不是掠夺的战场。”
三、协议之战
星穹平台的总部位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里。当林夏带着团队成员和《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出现在前台时,接待员的表情像看到了某种虚拟bug。
“我们需要见你们的法务总监。”林夏递过协议,封面上的“伦理”两个字格外醒目。
一小时后,他们坐在了法务总监的会议室里。对方是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手指在平板上滑动着协议,嘴角带着一丝不以为然。
“林女士,你们的想法很美好,但不切实际。”他放下平板,“彻底删除数据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而且会影响平台的运营——很多用户注销后还会回归,我们需要保留他们的数据。”
“所以就可以未经允许使用他们的创意?”林夏拿出“回声”盗用设计的证据,“这位用户的所有作品,都能在‘雾岛’的草稿箱里找到原型。”
法务总监的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这只是个例,可能是设计师的灵感巧合。而且用户协议里已经明确,平台有权使用匿名化数据。”
“匿名化不代表可以被掠夺!”张薇拿出准备好的法律条文,“《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虚拟身份数据属于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你们的‘匿名化’只是规避了法律条文,却违背了伦理底线。”
“伦理不能当饭吃。”总监的语气强硬起来,“平台维护需要成本,数据是我们的核心资产。如果按照你们的协议,每年至少损失上亿收入,这不可能接受。”
谈判陷入僵局。林夏知道,仅凭几句话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离开星穹总部时,她看到大楼外的广告牌上,星穹的 slogan 写着:“你的世界,由你创造。”
“创造的前提是拥有。”陈默低声说。
团队决定换一种方式——他们把协议和星穹保留数据的证据发布到了网上。一夜之间,#虚拟身份注销权# 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无数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人发现注销后的社交账号被用来发广告,有人的游戏角色技能被“复刻”成了新英雄,有人的虚拟形象甚至出现在了平台的宣传片里。
“我以为注销了就是结束,没想到成了平台的免费劳动力。”
“我的虚拟人生,凭什么成了别人的摇钱树?”
“支持《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我们需要真正的删除权!”
舆论的压力像潮水一样涌向星穹平台。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约谈了平台负责人。更重要的是,一些中小平台开始主动联系林夏的团队,表示愿意试行这份协议。
“我们平台虽然小,但不想赚这种昧良心的钱。”一家社交类元宇宙平台的创始人说,“用户的信任才是最珍贵的资产。”
星穹的股价开始下跌。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他们终于再次联系了林夏的团队,这一次,态度软化了许多。
“我们可以谈谈协议的细节。”法务总监的语气不再强硬,“但‘彻底删除’在技术上确实有难度,比如备份服务器的数据同步需要时间。”
“我们可以接受合理的技术缓冲期,但必须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监督机制。”林夏拿出修改后的协议,“比如,彻底删除的过程不得超过72小时,每一步都要向用户和第三方监督机构公开。”
陈默补充道:“我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设计一套‘不可篡改删除日志’系统,确保数据真正被清除,而不是转移到其他地方。”
张薇则提出了违规处罚条款:“如果发现平台偷偷保留数据,需要向用户支付十倍于其在平台消费金额的赔偿,同时公开道歉。”
谈判持续了整整一周。从数据删除的技术标准到第三方监督的组成,每一条都经过了反复拉锯。最终,在监管部门的见证下,星穹平台宣布接受《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并承诺在三个月内完成系统改造。
协议签订的那天,林夏特意去了母亲的疗养院。母亲虽然还是认不出她,但看到她手里的协议时,突然笑了起来,像看到了什么熟悉的东西。
“这字……好看。”母亲指着“伦理”两个字,含糊地说。
林夏握住母亲的手,眼眶有些湿润。她想起在星穹里为母亲设计的虚拟疗养院,虽然那个方案被偷走了,但此刻,她在现实世界里,为更多人守住了一份重要的东西。
四、最后的注销
三个月后,星穹平台正式上线了“彻底注销”功能。林夏收到了平台的通知,邀请她作为首位用户体验新的注销流程。
她再次登录“雾岛”的账号。这个虚拟形象已经恢复了色彩,但不再有任何新的动态。系统提示她:“您可以选择‘普通注销’(保留匿名数据,可随时恢复)或‘彻底注销’(删除所有数据,不可恢复)。”
林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彻底注销”。
接下来的界面和之前完全不同。每一步操作都有清晰的提示:“正在删除您的创作内容(1/124)”“正在清除您的社交关系(237/237)”“正在删除您的行为记录(预计剩余时间:45分钟)”。屏幕右侧有一个实时更新的删除日志,记录着每一个文件的删除时间和路径,底部还有第三方监督机构的在线标识。
陈默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冥河’数据库里属于‘雾岛’的数据正在被永久删除,同步清除所有备份,不用担心留下痕迹。”
林夏看着进度条一点点走完。当最后一个文件被删除时,屏幕上弹出一行字:“您的虚拟身份‘雾岛’已彻底注销,所有相关数据已永久删除。感谢您曾在星穹世界留下的足迹。”
没有华丽的动画,没有煽情的音乐,只有简单而郑重的告别。
她退出客户端,卸载了程序。电脑屏幕恢复了平静,像从未有过那个叫“雾岛”的虚拟存在。
“结束了?”张薇发来消息。
“结束了。”林夏回复,“也开始了。”
她起身走到窗边,阳光正好。母亲在楼下的花园里,由护工陪着慢慢散步。林夏拿起外套,准备下去陪她。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默发来的截图——星穹平台的公告里,《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下面还有其他几家大型元宇宙平台的联合签名。
林夏笑了笑,把手机揣进口袋,快步走向电梯。虚拟世界的硝烟已经散去,但现实里的生活,才刚刚迎来新的一天。
或许未来还会有新的技术、新的争议,但只要人们记得,虚拟存在的本质是人的延伸,而不是被异化的工具,那么每一次注销,都能成为一场真正体面的告别。
林夏的指尖悬在“确认注销”按钮上方,虚拟屏幕的蓝光映在她疲惫的脸上。元宇宙平台“星穹”的注销界面设计得格外繁琐,像一张不情愿放手的网——弹出的确认框叠着确认框,每一层都用柔和却固执的语气提醒她:注销后,三年来在星穹世界积累的虚拟资产、社交关系、甚至她亲手设计的虚拟家园“雾岛”,都将永久消失。
“最后一次确认,”系统的电子音带着模拟的温情,“林夏女士,您的虚拟身份‘雾岛’在星穹累计活跃1247天,好友列表包含237人,持有虚拟资产折合现实货币约1.8万元。确定要放弃这一切吗?”
林夏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那点莫名的留恋。三个月前,她的母亲确诊阿尔茨海默症,记忆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医生说,多陪伴、多进行现实互动或许能延缓进程。而她过去三年几乎把一半的生活搬进了星穹——在那里,她是小有名气的虚拟建筑设计师,用代码和想象力堆砌出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奇幻岛屿,却在母亲反复问“你昨天去哪了”时,才惊觉自己早已把现实过成了虚拟的注脚。
“确认注销。”她的声音有些干涩。
屏幕闪过一道白光,像某种仪式性的告别。系统提示“注销流程已启动,预计24小时内完成”,随后跳转到一个简洁的页面,显示她的虚拟形象“雾岛”变成了半透明的灰色。
林夏关掉终端,看向窗外。现实世界的阳光有些刺眼,母亲正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对着一盆绿萝喃喃自语。她走过去,轻轻握住母亲布满皱纹的手。
“妈,我陪你去公园走走吧。”
一、消失的“雾岛”
注销后的第三天,林夏接到了大学同学周明的电话。周明是她在星穹的第一批好友,两人曾在虚拟世界里合作设计过一个获奖的生态主题园区。
“夏夏,你真把号销了?”周明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急切,“我昨天在‘旧梦市集’看到一个虚拟建筑师的作品,风格跟你太像了——尤其是那种用荧光藤蔓缠绕几何体的设计,连光影角度都一模一样!”
林夏的心猛地一沉。她注销“雾岛”时,特意勾选了“禁止任何形式的数据复用”选项。星穹平台的用户协议里写得清清楚楚:“注销后,用户所有创作内容将转为匿名存档,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或二次创作。”
“会不会是巧合?”她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巧合到连你独创的‘动态天气适配系统’都用上了?”周明的语气更肯定了,“那个建筑师叫‘回声’,三天前刚注册,一上线就接了好几个大单,用的全是你以前没公开过的设计思路。夏夏,你注销的时候,平台是不是真的删干净了?”
挂了电话,林夏立刻打开电脑,下载了星穹的客户端。她用游客身份登录,搜索到了“回声”的作品集。点开第一个方案的瞬间,她的血液几乎凝固——那是她为母亲设计的虚拟疗养院,融合了母亲最喜欢的江南园林元素,因为母亲生病,这个方案永远停留在了草稿阶段,她甚至没给任何人看过。
而现在,它成了“回声”的代表作,标注着“原创设计”。
林夏颤抖着手点开星穹的客服界面,输入了长长的投诉内容。半小时后,收到了自动回复:“尊敬的用户,经核查,‘回声’的作品均为其独立创作,未涉及任何侵权行为。您的虚拟身份‘雾岛’已完成注销,相关数据已按规定处理。感谢您的理解。”
“按规定处理?”林夏盯着屏幕上冰冷的文字,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她突然想起注销前弹出的最后一个提示框,当时因为心急,她没细看就点了确认——那里会不会藏着什么陷阱?
她翻出注册时保存的用户协议电子版,在密密麻麻的条款里找到了第17条第3款:“用户注销账号后,平台有权保留其匿名化数据用于技术优化,该行为不视为侵犯用户权益。”
“匿名化数据?”林夏冷笑一声。所谓的匿名,不过是擦掉了“雾岛”这个名字,却把她的创意、风格、甚至未完成的构想,都变成了喂养新账号的养料。
她尝试联系其他注销过账号的用户,发现这并非个例。有人发现自己的虚拟角色台词出现在新剧情里,有人的商业模式被平台“借鉴”给了付费用户。大家都以为注销就是终点,却没想到自己的数字灵魂,正被悄无声息地拆解、贩卖。
“我们得做点什么。”林夏在一个受害者互助群里敲下这句话。屏幕那头,无数个“ 1”像星火一样亮起。
二、隐秘的数据库
“注销不是删除,只是隐藏。”陈默把一杯热咖啡推到林夏面前,他的眼镜片反射着电脑屏幕的蓝光。作为前星穹平台的算法工程师,他是团队里唯一知道平台数据架构的人。
三个月前,陈默因为拒绝参与“用户行为数据二次开发”项目被辞退。“他们说这是‘技术创新’,其实就是把注销用户的行为模式、偏好数据打包卖给第三方,或者用来训练新的AI角色。”他的语气带着一丝自嘲,“我当初设计数据存储系统时,特意留了‘彻底删除’的后门,没想到他们直接绕过了那个程序,把数据转移到了加密服务器。”
林夏看着陈默调出的星穹数据流程图。注销用户的数据被标记为“休眠资源”,存放在一个名为“冥河”的隐秘数据库里。这个数据库不接入公开网络,却通过内部接口与内容创作、AI训练系统相连。
“‘冥河’里有多少用户的数据?”团队里的律师张薇问道,她正忙着梳理相关的法律条文。
“保守估计,超过500万。”陈默调出一组数据,“活跃用户注销后,数据会被保留7年;付费用户则是永久保留。他们美其名曰‘方便用户随时回归’,实际上就是把数据当成了永久资产。”
张薇皱起眉头:“目前的法律对虚拟身份数据的保护几乎是空白。《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提到了‘删除权’,但没明确虚拟世界的数据是否适用,更没规定‘彻底删除’的标准。”
“所以我们需要自己制定标准。”林夏打开文档,里面是她连夜草拟的《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框架,“不只是法律层面,更要从伦理上明确:用户对自己的虚拟存在拥有最终控制权,注销就意味着彻底告别,而不是成为平台的‘数据幽灵’。”
团队成员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补充着。
“必须有‘彻底注销’的选项,不光删账号,还要删干净所有关联数据——创作、聊天记录、行为轨迹,一点都不能剩。”
“注销过程得全程可追溯,用户能看到每一步操作,平台不能偷偷备份。”
“绝对不能用已注销用户的数据训练算法,这跟‘借尸还魂’没区别。”
“还要有第三方监督机制,不能让平台自己说了算。”
讨论持续了整整两天,协议从最初的三条扩展到了十七条,涵盖了数据删除的技术标准、注销流程的透明度、违规处罚等具体内容。其中最核心的是三条原则:
1. 完全删除权:用户选择“彻底注销”后,平台必须删除所有与该虚拟身份相关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创作内容、社交关系、行为记录,且不得保留任何形式的备份。
2. 过程可追溯:注销过程需生成不可篡改的日志,用户可随时查询删除进度,第三方机构有权进行审计。
3. 数据禁用原则:已注销用户的数据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开发、AI训练或内容生成,违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星穹这样的大平台接受这个协议?”实习生小杨看着协议,语气里带着担忧,“他们每年靠‘休眠数据’能赚不少钱,肯定不会轻易妥协。”
林夏看向陈默:“你说的那个‘后门’,还能用吗?”
陈默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冥河’数据库有个漏洞,我离职前没来得及修复。如果我们能拿到里面的部分数据,作为证据……”
“这会不会违法?”张薇立刻警觉起来。
“我们只需要证明他们在偷偷保留数据,不需要窃取具体内容。”陈默调出一个程序,“这个脚本可以扫描‘冥河’的存储路径,生成数据存在的证明,但不会读取任何用户信息。”
林夏深吸一口气:“就这么办。但我们不是要搞垮平台,而是要推动他们改变。”她看向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像星穹里的虚拟光点,“虚拟世界本应是现实的延伸,而不是掠夺的战场。”
三、协议之战
星穹平台的总部位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里。当林夏带着团队成员和《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出现在前台时,接待员的表情像看到了某种虚拟bug。
“我们需要见你们的法务总监。”林夏递过协议,封面上的“伦理”两个字格外醒目。
一小时后,他们坐在了法务总监的会议室里。对方是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手指在平板上滑动着协议,嘴角带着一丝不以为然。
“林女士,你们的想法很美好,但不切实际。”他放下平板,“彻底删除数据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而且会影响平台的运营——很多用户注销后还会回归,我们需要保留他们的数据。”
“所以就可以未经允许使用他们的创意?”林夏拿出“回声”盗用设计的证据,“这位用户的所有作品,都能在‘雾岛’的草稿箱里找到原型。”
法务总监的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这只是个例,可能是设计师的灵感巧合。而且用户协议里已经明确,平台有权使用匿名化数据。”
“匿名化不代表可以被掠夺!”张薇拿出准备好的法律条文,“《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虚拟身份数据属于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你们的‘匿名化’只是规避了法律条文,却违背了伦理底线。”
“伦理不能当饭吃。”总监的语气强硬起来,“平台维护需要成本,数据是我们的核心资产。如果按照你们的协议,每年至少损失上亿收入,这不可能接受。”
谈判陷入僵局。林夏知道,仅凭几句话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离开星穹总部时,她看到大楼外的广告牌上,星穹的 slogan 写着:“你的世界,由你创造。”
“创造的前提是拥有。”陈默低声说。
团队决定换一种方式——他们把协议和星穹保留数据的证据发布到了网上。一夜之间,#虚拟身份注销权# 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无数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人发现注销后的社交账号被用来发广告,有人的游戏角色技能被“复刻”成了新英雄,有人的虚拟形象甚至出现在了平台的宣传片里。
“我以为注销了就是结束,没想到成了平台的免费劳动力。”
“我的虚拟人生,凭什么成了别人的摇钱树?”
“支持《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我们需要真正的删除权!”
舆论的压力像潮水一样涌向星穹平台。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约谈了平台负责人。更重要的是,一些中小平台开始主动联系林夏的团队,表示愿意试行这份协议。
“我们平台虽然小,但不想赚这种昧良心的钱。”一家社交类元宇宙平台的创始人说,“用户的信任才是最珍贵的资产。”
星穹的股价开始下跌。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他们终于再次联系了林夏的团队,这一次,态度软化了许多。
“我们可以谈谈协议的细节。”法务总监的语气不再强硬,“但‘彻底删除’在技术上确实有难度,比如备份服务器的数据同步需要时间。”
“我们可以接受合理的技术缓冲期,但必须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监督机制。”林夏拿出修改后的协议,“比如,彻底删除的过程不得超过72小时,每一步都要向用户和第三方监督机构公开。”
陈默补充道:“我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设计一套‘不可篡改删除日志’系统,确保数据真正被清除,而不是转移到其他地方。”
张薇则提出了违规处罚条款:“如果发现平台偷偷保留数据,需要向用户支付十倍于其在平台消费金额的赔偿,同时公开道歉。”
谈判持续了整整一周。从数据删除的技术标准到第三方监督的组成,每一条都经过了反复拉锯。最终,在监管部门的见证下,星穹平台宣布接受《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并承诺在三个月内完成系统改造。
协议签订的那天,林夏特意去了母亲的疗养院。母亲虽然还是认不出她,但看到她手里的协议时,突然笑了起来,像看到了什么熟悉的东西。
“这字……好看。”母亲指着“伦理”两个字,含糊地说。
林夏握住母亲的手,眼眶有些湿润。她想起在星穹里为母亲设计的虚拟疗养院,虽然那个方案被偷走了,但此刻,她在现实世界里,为更多人守住了一份重要的东西。
四、最后的注销
三个月后,星穹平台正式上线了“彻底注销”功能。林夏收到了平台的通知,邀请她作为首位用户体验新的注销流程。
她再次登录“雾岛”的账号。这个虚拟形象已经恢复了色彩,但不再有任何新的动态。系统提示她:“您可以选择‘普通注销’(保留匿名数据,可随时恢复)或‘彻底注销’(删除所有数据,不可恢复)。”
林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彻底注销”。
接下来的界面和之前完全不同。每一步操作都有清晰的提示:“正在删除您的创作内容(1/124)”“正在清除您的社交关系(237/237)”“正在删除您的行为记录(预计剩余时间:45分钟)”。屏幕右侧有一个实时更新的删除日志,记录着每一个文件的删除时间和路径,底部还有第三方监督机构的在线标识。
陈默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冥河’数据库里属于‘雾岛’的数据正在被永久删除,同步清除所有备份,不用担心留下痕迹。”
林夏看着进度条一点点走完。当最后一个文件被删除时,屏幕上弹出一行字:“您的虚拟身份‘雾岛’已彻底注销,所有相关数据已永久删除。感谢您曾在星穹世界留下的足迹。”
没有华丽的动画,没有煽情的音乐,只有简单而郑重的告别。
她退出客户端,卸载了程序。电脑屏幕恢复了平静,像从未有过那个叫“雾岛”的虚拟存在。
“结束了?”张薇发来消息。
“结束了。”林夏回复,“也开始了。”
她起身走到窗边,阳光正好。母亲在楼下的花园里,由护工陪着慢慢散步。林夏拿起外套,准备下去陪她。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默发来的截图——星穹平台的公告里,《虚拟身份伦理注销协议》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下面还有其他几家大型元宇宙平台的联合签名。
林夏笑了笑,把手机揣进口袋,快步走向电梯。虚拟世界的硝烟已经散去,但现实里的生活,才刚刚迎来新的一天。
或许未来还会有新的技术、新的争议,但只要人们记得,虚拟存在的本质是人的延伸,而不是被异化的工具,那么每一次注销,都能成为一场真正体面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