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轧钢厂革新,技术员上位-《四合院:逆袭人生,从种田开始》

  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随后便是工人们压抑不住的惊呼和咒骂。

  轧钢车间里,那台饱经风霜的一号轧机又一次趴窝了,巨大的飞轮卡在半途,几根传动轴因为巨大的扭力而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形变,整个车间弥漫着一股焦糊味。

  杨厂长铁青着脸,快步从办公室赶来,看着这堆动弹不得的废铁,气得胸口剧烈起伏。

  “又是它!又是这台破机器!”杨厂长指着轧机,声音都在发抖,“上个月刚从苏联请专家大修过,这才几天,又坏了!李工,王工,你们几个技术科的,给我个说法!”

  几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技术员围着机器,满头大汗,拿着扳手敲敲打打,却束手无策。为首的李工程师擦了把汗,苦着脸说:“厂长,这台机器的底子太老了,核心零件磨损严重,我们只能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啊。除非能从国外进口新的,不然……”

  进口?杨厂长一听这话,火气更大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国家外汇多紧张,哪有钱去进口这种大家伙。

  就在整个车间都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时,一个平静的声音在人群后响起。

  “厂长,或许不用进口,这台机器,我能修,而且还能让它的效率,比新机器更高。”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罗晓军不知何时已经站在那里,神情淡然,眼神里充满了自信。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罗晓-军身上。

  杨厂长愣了一下,随即皱起了眉头:“晓军同志,这不是开玩笑的时候。这可是厂里的核心设备,不是你那个小小的实验室。”

  技术科的李工程师更是直接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前辈对后辈的轻视:“罗晓军同志,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这轧钢机的技术含量很高,涉及到材料学、机械动力学等多个领域,不是懂点草药培育就能解决的。你还是别跟着添乱了。”

  另一个老技术员王工也附和道:“是啊,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但不能好高骛远。这机器的图纸我们研究了几十年,都没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你一个刚进厂没多久的学徒工,怎么可能……”

  面对众人的质疑,罗晓军没有丝毫动摇。

  罗晓军走到杨厂长面前,递上了一叠连夜准备好的图纸和报告。

  “厂长,请您看看这个。”

  杨厂长将信将疑地接过那叠纸,只看了一眼,瞳孔便猛地一缩。那上面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用极其专业规范的绘图手法,绘制出的一套完整的设备改造方案。从核心的轧辊材质配比,到传动系统的优化,甚至还涉及到一个他闻所未闻的“闭环式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每一张图纸旁边,都附有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和详尽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数据之精准,逻辑之严密,让杨厂长这个老工业人都感到心惊。

  “这……这是你做的?”杨厂长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罗晓军。

  “纸上谈兵谁不会。”李工程师凑过来看了一眼,撇了撇嘴,“画得再好看,不切实际有什么用。什么自动化控制,简直是异想天开。”

  罗晓军没有理会李工程师的嘲讽,而是直接走到那台趴窝的机器前,指着其中一根传动轴的连接处,朗声说道:“这台机器的根本问题,不在于零件老化,而在于设计本身就有缺陷。比如这个二级传动齿轮箱,它的扭矩分配从理论上就存在一个致命的波动峰值。平时磨损看不出来,一旦满负荷运转超过两个小时,这个连接点就会因为金属疲劳而产生细微裂纹,最终导致整个传动系统崩溃。李工,我说的对不对?”

  李工程师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嘴巴张了张,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因为罗晓军指出的那个问题,正是他们技术科内部讨论过无数次,却始终无法解决的核心难题,属于绝密的技术瓶颈。这个年轻人,怎么会知道得如此清楚。

  罗晓军又指向另一处:“还有这里的冷却系统,管道布局不合理,导致轧辊受热不均,这才是我们厂生产的钢材良品率一直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只要把管道改成我图纸上的环形交叉式布局,良品率至少能提升五个百分点。”

  一番话,说得在场所有技术人员哑口无言,冷汗直流。罗晓军所指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切中了要害,仿佛一个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在给一群学徒上课。

  杨厂长看着罗晓军,眼神彻底变了。那不再是看一个后辈,而是看一个深不可测的技术巨擘。他深吸一口气,心中那股求贤若渴的豪情被彻底点燃。

  杨厂长猛地一拍大腿,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宣布。

  “好!我相信你!罗晓军同志,从现在起,我破格任命你为轧钢厂技术部副主任,专门负责一号轧机的改造项目!厂里的人员、物资,你拥有最高调动权限!需要谁,你就点谁!需要什么,仓库里只要有,你随便拿!我只要一个结果,一个月内,让这台机器,给我重新转起来!”

  这个任命,如同一声惊雷,炸翻了整个车间。

  一个学徒工,一步登天,成了技术部的领导。这在轧钢厂的历史上,是前所未闻的。

  许大茂正在放映室里打瞌睡,听到这个消息,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凭什么!凭什么那个泥腿子出身的罗晓军能爬到自己头上去。他立刻开始在厂里四处散播谣言,说罗晓军肯定是走了什么歪门邪道,给厂长灌了迷魂汤,甚至说罗晓军是想趁机捞钱,把厂里的设备搞垮。

  然而,罗晓军根本没空理会这些跳梁小丑。

  成为技术部副主任后,罗晓军立刻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傻柱被他要了过来,负责后勤保障,保证项目组的伙食。他又从车间里挑选了几个手艺最好,最踏实肯干的老师傅。

  项目开始了。罗晓军展现出了惊人的领导能力和技术水平。

  他没有直接让工人们制造那些超越时代的零件,而是利用农场的能力,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用特殊材料悄悄培育出几个关键零件的微缩模型。然后,他拿着这些完美的模型,手把手地指导工人们如何改进工艺,如何调整参数。

  那些原本在图纸上看起来无比复杂的结构,在罗晓军的拆解和指导下,变得清晰明了。工人们的疑虑,在一次次亲手操作的成功中,化为了由衷的敬佩。

  许大茂贼心不死,想趁着夜里项目组下班,偷偷溜进车间搞破坏,弄坏几个关键零件。可他刚一靠近,就被负责安保的傻柱和几个工人当场抓住。原来罗晓军早就料到他会来这一手,提前做了安排。

  人证物证俱在,许大茂百口莫辩。

  项目进展神速。仅仅二十天,一号轧机就以全新的面貌,重新矗立在车间中央。

  试运行那天,杨厂长和全厂的中层干部都来了。

  随着罗晓军一声令下,电闸合上。

  没有预想中的巨大轰鸣,只有一阵平稳而有力的嗡嗡声。巨大的轧机流畅地运转起来,烧红的钢坯被送入轧口,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一卷卷闪着金属光泽的优质钢材。

  控制室的仪表盘上,各项数据稳定得惊人。产量监测器上的数字,更是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向上攀升。

  一个小时后,数据统计出来。

  改造后的一号轧机,生产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七十,能耗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产品良品率,更是从百分之八十五,直接飙升到了百分之九十八!

  全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数据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杨厂长拿着报表,双手都在颤抖,他看着罗晓军,激动得热泪盈眶:“人才啊!晓军同志,你是我厂的宝贝,是国家的栋梁啊!”

  第二天,全厂通报大会上,杨厂长将罗晓军树立为全厂学习的榜样,并当场宣布,给予罗晓军个人一千元的巨额奖金。同时,对于许大茂这种心胸狭隘,嫉妒贤能,甚至试图破坏生产的小人,给予开除留厂察看的处分,降为普通清洁工,彻底打入了谷底。

  许大茂的谣言,不攻自破,成了全厂最大的笑话。

  罗晓军在厂里的地位,从此稳如泰山。他不仅是技术权威,更成了厂里实际上的二号人物,可以直接参与所有重大决策。

  巨大的成功,为农场带来了海量的功德之力。

  当晚,罗晓军的意识海中,农场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地再次扩张,一片被浓郁生命气息笼罩的新区域缓缓浮现。

  【高级药材种植区】解锁。

  同时,未来种子库光芒大盛,两份全新的图纸信息涌入罗晓军的脑海。

  【高产农作物育种器(改良版)图纸】。

  【复合型土壤高效改良剂配方】。

  罗晓军心中一阵狂喜。如果说轧机改造是牛刀小试,那这两样东西,才是真正能改变国运的重器。

  就在罗晓-军沉浸在喜悦中时,杨厂长急匆匆地找上了门,脸上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晓军!大好事!天大的好事!”杨厂长抓住罗晓军的胳膊,激动地说道,“咱们厂的成绩,惊动了市里!主管工业的张副市长,明天要亲自带队来视察!而且他点名要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