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芷怕雨天泥泞,又购了一批青砖给新房的院子里全都铺上了砖。
铺完砖,新房这边就齐活,可以上家具了。
江芷让江春生帮忙赶车,亲自来了一趟家具铺,得知家具已经全部打好,便付了尾款让他们送货。
这次来,除了家具,还要买些布。
家里的窗帘,桌布,床品都要用到布,而且她还想给家人再做几身衣裳。
进了卖布的铺子,江芷看到了周锦绣。
这一看不打紧,记起周锦绣就是靠织布发家,后来赶制了一批冬衣送给叛军得了青睐,最后青云直上。
周锦绣若有所感,回头对上江芷。
江芷意味不明笑笑。
那么...
既然已经知道叛军得胜,冬衣是青云直上的敲门砖,那得到青睐的为什么不是她?
与其到时候费劲巴拉地破坏女主机缘,为什么不抢走机缘,为她所用?
周锦绣被江芷笑得后背发凉,总感觉有什么东西要离她而去。
她不愿与江芷在外面起争执,恰好手头上的事也已经处理完,扭身出了铺子。
江芷随便买了点东西也立即回村。
这些天针对自己被觊觎的事,江芷没什么动作,但心里却想了很多。
周老太跟栓子之所以敢动她的心思,说明她站得还不够高。
县令虽然是整个义县的老大,但他管不了百姓的婚丧嫁娶,想要杀死比赛,得她本身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人。
造反,很合适。
回到家,江芷让陆母自行分配那些布匹,自己则是一头扎进房间。
织布这玩意她不懂,村里或许有懂的,但织布机那些估计也不太懂,她便没找人问而是从商城买了几本书。
有织布技巧方面的。
也有织布机方面的。
她看得认真,如饥似渴,到了饭点都没出门。
如此恶补几日,她已经初步有了章程。
织布主要使用天然纤维(如棉、麻、丝、毛)和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丙纶等)作为原料。
化学纤维就不说了,这时代没有。
有的部分其中棉麻最常见。
蚕丝贵重,也不保暖,不是首选,动物毛倒是保暖但太稀缺,也不适合量产。
最终江芷将原材料定在了棉上。
棉衣穿着柔软也柔软,即便不给叛军,自己穿着也舒服。
只是现在再种棉花肯定不现实,江芷打算去找贺景洲问问。
如果宋少谦采购的棉花还有剩,可以先匀点给她。
其次就是织布机的问题,刚开始工坊不会太大,五台织布机应该就差不多了,而且他们即将入住新家,老宅这边当做工坊,也不用另起房子,很快就能开工。
江芷盘算好,打算找个时间去找贺景洲,却没想贺景洲先带着人来了槐树村。
是帮村民打火炕的那批人。
找水源和打火炕的队伍虽然是同时组建的,但找水源明显比打火炕速度快,于是两批队伍便分开行动了。
这会儿刚好打到槐树村。
贺景洲平时是不露面的,但宋少谦托人买的棉花回来了,他想跟江芷商量一下分配问题,所以就一起过来了。
算是赶巧,江芷少跑一趟,脸上的笑也真心不少。
将人迎进屋,看到后面跟着的大胖,忍不住调侃:“大胖你咋晒成黑蛋了!”
大胖腼腆笑笑。
他最近的确黑了不少,每天顶着日头往返于各家各户,自然不比从前在家。
柳婶看着大孙子,忍不住抹泪。
大胖长高也长壮了,虽然走起路来还有些跛,但腰板挺得很直,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极好。
再不是那个为了残疾而自怨自艾的小少年。
大胖看到厨房门口的阿奶和妹妹,呲着大白牙笑得人晃眼。
江芷也就这么调侃一句,很快跟贺景洲切入正题。
他本不是为了打火炕的事来的,这事全权交给了大胖和里正,他则是跟江芷商量棉花的事。
“咱们这棉花是按人头分下去,还是怎么弄?”贺景洲问。
“咱们将棉花分下去,转头乡民就能给卖出去。”江芷道:“咱们可以做成棉衣,雪灾不可能突然就来,肯定会有个缓冲,等天气变冷再让里正到县衙领棉衣跟棉被,转卖出去的乡民就会大幅度减少,至于那种犟种,咱们就不管了,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贺景洲点头。
自从县里开启‘神女救世’计划后,他是完全见识到了物种的多样性。
若是每个人都方方面面的顾及到,那计划根本执行不下去,他早打算掌控大方向,那些刀架在脖子上都不同意签契约的人,他不会再管。
可...
“做成棉衣和棉被,需要大量的人和时间,这部分...”
“我已经打算在村里开工坊了,这方面大人不用忧心,您只需将棉花分批次地运到槐树村,我这边负责将其制成棉衣和棉被。”
“那行。”
贺景洲虽然觉得江芷这个工坊开得太及时,可能有其他打算。
但棉花是她花钱买的,工坊也没让县衙出什么力,他乐意之至。
“有什么困难,找人到县衙通知我一声,能办的我尽量都给你办妥。”
“那我就不客气了。”江芷嘻嘻笑着让贺景洲帮她搞十台织布机。
之前五台只是考虑到叛军那边的货,如今要做整个县的棉衣棉被,织布机自然也要多一些。
听说江芷居然要从织布开始,觉得有些麻烦,但现在才八月,到十一月还有三个月。
义县人口虽然多,但并不是每家每户都需要新的棉衣棉被,三个月的时间应该赶得及,便没多问。
县衙还有一堆事,贺景洲没有多留,承诺织布机和第一批棉花会在三天后送过来便乘马车走了。
里正这边跟大胖也商量得差不多,打算下午召开村民大会,开始立契打火炕。
至于还在山脚下住的村民,里正打算挨家挨户去走访。
因为山脚下的乡民很少有愿意借贷盖房的,毕竟家里房子好好的,突然要借那么多钱去盖新房,他们接受不了,县令便想了其他方式——
在村里的空地建起一排新房。
有点像客栈里的大通铺,也是后世那种集体宿舍,等真遭遇雪灾或者泥石流的时候,让他们提前迁出来住进大通铺,能救一命是一命。
至于说灾情过后,房子还能住便住,不能住他们再想其他办法,这就不是县衙需要考虑的事了。
铺完砖,新房这边就齐活,可以上家具了。
江芷让江春生帮忙赶车,亲自来了一趟家具铺,得知家具已经全部打好,便付了尾款让他们送货。
这次来,除了家具,还要买些布。
家里的窗帘,桌布,床品都要用到布,而且她还想给家人再做几身衣裳。
进了卖布的铺子,江芷看到了周锦绣。
这一看不打紧,记起周锦绣就是靠织布发家,后来赶制了一批冬衣送给叛军得了青睐,最后青云直上。
周锦绣若有所感,回头对上江芷。
江芷意味不明笑笑。
那么...
既然已经知道叛军得胜,冬衣是青云直上的敲门砖,那得到青睐的为什么不是她?
与其到时候费劲巴拉地破坏女主机缘,为什么不抢走机缘,为她所用?
周锦绣被江芷笑得后背发凉,总感觉有什么东西要离她而去。
她不愿与江芷在外面起争执,恰好手头上的事也已经处理完,扭身出了铺子。
江芷随便买了点东西也立即回村。
这些天针对自己被觊觎的事,江芷没什么动作,但心里却想了很多。
周老太跟栓子之所以敢动她的心思,说明她站得还不够高。
县令虽然是整个义县的老大,但他管不了百姓的婚丧嫁娶,想要杀死比赛,得她本身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人。
造反,很合适。
回到家,江芷让陆母自行分配那些布匹,自己则是一头扎进房间。
织布这玩意她不懂,村里或许有懂的,但织布机那些估计也不太懂,她便没找人问而是从商城买了几本书。
有织布技巧方面的。
也有织布机方面的。
她看得认真,如饥似渴,到了饭点都没出门。
如此恶补几日,她已经初步有了章程。
织布主要使用天然纤维(如棉、麻、丝、毛)和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丙纶等)作为原料。
化学纤维就不说了,这时代没有。
有的部分其中棉麻最常见。
蚕丝贵重,也不保暖,不是首选,动物毛倒是保暖但太稀缺,也不适合量产。
最终江芷将原材料定在了棉上。
棉衣穿着柔软也柔软,即便不给叛军,自己穿着也舒服。
只是现在再种棉花肯定不现实,江芷打算去找贺景洲问问。
如果宋少谦采购的棉花还有剩,可以先匀点给她。
其次就是织布机的问题,刚开始工坊不会太大,五台织布机应该就差不多了,而且他们即将入住新家,老宅这边当做工坊,也不用另起房子,很快就能开工。
江芷盘算好,打算找个时间去找贺景洲,却没想贺景洲先带着人来了槐树村。
是帮村民打火炕的那批人。
找水源和打火炕的队伍虽然是同时组建的,但找水源明显比打火炕速度快,于是两批队伍便分开行动了。
这会儿刚好打到槐树村。
贺景洲平时是不露面的,但宋少谦托人买的棉花回来了,他想跟江芷商量一下分配问题,所以就一起过来了。
算是赶巧,江芷少跑一趟,脸上的笑也真心不少。
将人迎进屋,看到后面跟着的大胖,忍不住调侃:“大胖你咋晒成黑蛋了!”
大胖腼腆笑笑。
他最近的确黑了不少,每天顶着日头往返于各家各户,自然不比从前在家。
柳婶看着大孙子,忍不住抹泪。
大胖长高也长壮了,虽然走起路来还有些跛,但腰板挺得很直,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极好。
再不是那个为了残疾而自怨自艾的小少年。
大胖看到厨房门口的阿奶和妹妹,呲着大白牙笑得人晃眼。
江芷也就这么调侃一句,很快跟贺景洲切入正题。
他本不是为了打火炕的事来的,这事全权交给了大胖和里正,他则是跟江芷商量棉花的事。
“咱们这棉花是按人头分下去,还是怎么弄?”贺景洲问。
“咱们将棉花分下去,转头乡民就能给卖出去。”江芷道:“咱们可以做成棉衣,雪灾不可能突然就来,肯定会有个缓冲,等天气变冷再让里正到县衙领棉衣跟棉被,转卖出去的乡民就会大幅度减少,至于那种犟种,咱们就不管了,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贺景洲点头。
自从县里开启‘神女救世’计划后,他是完全见识到了物种的多样性。
若是每个人都方方面面的顾及到,那计划根本执行不下去,他早打算掌控大方向,那些刀架在脖子上都不同意签契约的人,他不会再管。
可...
“做成棉衣和棉被,需要大量的人和时间,这部分...”
“我已经打算在村里开工坊了,这方面大人不用忧心,您只需将棉花分批次地运到槐树村,我这边负责将其制成棉衣和棉被。”
“那行。”
贺景洲虽然觉得江芷这个工坊开得太及时,可能有其他打算。
但棉花是她花钱买的,工坊也没让县衙出什么力,他乐意之至。
“有什么困难,找人到县衙通知我一声,能办的我尽量都给你办妥。”
“那我就不客气了。”江芷嘻嘻笑着让贺景洲帮她搞十台织布机。
之前五台只是考虑到叛军那边的货,如今要做整个县的棉衣棉被,织布机自然也要多一些。
听说江芷居然要从织布开始,觉得有些麻烦,但现在才八月,到十一月还有三个月。
义县人口虽然多,但并不是每家每户都需要新的棉衣棉被,三个月的时间应该赶得及,便没多问。
县衙还有一堆事,贺景洲没有多留,承诺织布机和第一批棉花会在三天后送过来便乘马车走了。
里正这边跟大胖也商量得差不多,打算下午召开村民大会,开始立契打火炕。
至于还在山脚下住的村民,里正打算挨家挨户去走访。
因为山脚下的乡民很少有愿意借贷盖房的,毕竟家里房子好好的,突然要借那么多钱去盖新房,他们接受不了,县令便想了其他方式——
在村里的空地建起一排新房。
有点像客栈里的大通铺,也是后世那种集体宿舍,等真遭遇雪灾或者泥石流的时候,让他们提前迁出来住进大通铺,能救一命是一命。
至于说灾情过后,房子还能住便住,不能住他们再想其他办法,这就不是县衙需要考虑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