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江家姐妹与赵来弟断亲!-《穿到荒年,我只想摆烂,非逼我造反》

  江芷嗦了两根冰棍,心情总算平静下来。

  解决县里的问题,得先考虑县令的为人。

  如果县令为人正直,那么确实得帮他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寻求他的庇佑。

  如果县令是个贪官,那他也不会在意乡民如何,只需喂钱或者喂粮即可。

  可这样的后果只会让槐树村成为他的钱袋子,与虎谋皮,最终的下场一定很惨淡。

  江芷希望他是个好官。

  绞尽脑汁帮他想解决方案,总归是利于乡民,比单纯的与虎谋皮强。

  静下心来,江芷认真思索。

  大荒年,荒的是粮食和水源。

  水源相对来说还算好解决。

  槐树村都能从山上找到水源,其他背靠大山的村镇找到的几率也很大。

  至于粮。

  她可以提供高产农作物,如今是七月,等跟县令谈好,再等各村找到水源播种,可能要到八月份才能种完。

  玉米的成熟期为100天,那么到十一月中才能成熟。

  虽然有些晚,但肯定有点收成,比将地荒在那里强。

  可整个义县还有第三个问题,那便是小说原著中所说的雪灾。

  小说中没有写具体时间,但十一月份才收玉米,很有可能来不及将玉米换成钱,大雪就降了下来。

  那么造成的后果便是,村民们抱着粮食被冻死,等于白忙一场。

  这不是江芷想要的结果。

  可若参考槐树村的方式。

  先做营生赚钱,赚到的钱买粮买冬衣造房子,等雪灾结束再种田。

  可她又上哪去找能让整个县都富起来的项目?

  江芷抓了一把头发,没有头绪,便从商城买了几本书。

  知识储备不够,就临时抱佛脚吧。

  很快,床边桌上便摆上了这么几本书。

  《县域发展与共同富裕》

  《农业圣典》

  《大国之基:乡村振兴诸问题》

  《新农经济》

  又买了台灯连夜拜读。

  事后想想,若是当初上学时有这股子钻研劲儿,何愁考不上清北。

  清北毕业,工作后的格子间肯定比现在大...

  钻研了两天。

  江芷肉眼可见的暴躁起来。

  没有人熬夜学习是不疯的,除非她本来就是疯子。

  江芷不是,所以她不爱学习,她活该考不上清北,活该无法拥有超大格子间!

  江芷又气又烦。

  叉着腰在院门口站了会儿,发现没人经过被她碰瓷而后大吵一架,又灰溜溜的回到房间。

  陆禾眼看着江芷焦虑,自个儿也急的团团转。

  可他抓破脑袋也想不到怎么办,只能在江芷屁股后面跟着,只要发现江芷有什么需要,就赶紧搭手。

  俗称,最忠实的仆人。

  江芷这会儿没有这方面的心思,所以没注意到陆禾。

  想来想去,她还是决定先会一会县令。

  是好是坏,先见了才能分晓。

  分晓之后,才能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

  打算好,江芷马不停蹄的招呼里正往县里赶。

  坐的还是赵叔的牛车。

  工坊刚起步,里正不舍得买牛或者骡子,所以一天让赵叔跑两趟送货。

  好在隔壁县离得也不远,否则赶不上人家中午营业。

  江芷仍旧背了个打掩护的背篓,路上她半躺在牛车上整理思路,没有搭理里正。

  里正张了几回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算了。

  老二家是有成算的。

  如果她的成算在县令那都不顶用,那村里没人能想到更好的办法,左右都得让她试试。

  七月的天,越发热了。

  江芷盖着草帽,整张脸仍是晒的红扑扑。

  等到了县城,她跟里正一人交了三文钱入城,并直接到了县衙。

  县衙门前清冷的很。

  值班的衙役也因为天气太热,躲在门后用扇子扇风。

  江芷矮着身子独自过去,在衙役打算驱赶她时,往其中一个衙役手中塞了一块碎银。

  大概有一两。

  不多不少刚好能让对方给个好脸色。

  多的话,反而会让对方觉得她意图不轨,没什么大用。

  果然,衙役捏了捏碎银,烦躁的脸上平和许多,但仍是驱赶:“府衙重地,你个村妇没事别往这边凑。”

  “大人,民妇是青山镇槐树村的村妇,夫家姓陆,过来是想跟大人打听点事。”

  见对方自报家门,张衙役倒是没再驱赶,而是想到另外一事反问道:“城门口做豆腐脑的那个槐树村?”

  “对对,就是做豆腐脑的槐树村。”

  她猜这位衙役应该是去喝过,喝过就好办了,她从背篓中掏出两个竹筒,竹筒里是她刚从商城买的冰豆浆。

  这么热的天,喝口冰豆浆魂儿都能给他爽没。

  吃人手短,更好办事。

  “这是我们村研究出的新饮品,两位大人赏脸帮忙拿拿味儿?”

  正当值,照理说他们不该接陌生人的东西,更别说是入口的东西。

  但在府衙门口,对方又自爆家门,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她还能毒害他们不成?

  她没那个胆。

  更何况,隔得老远都能看到竹筒外面凝结的水珠,以及若有似无的凉意。

  诱惑太大。

  两个衙役对视一眼,纷纷接过竹筒开盖,小尝了一口。

  嘶。

  冰凉醇香。

  半口下去,燥意都褪了几分。

  两人不再纠结,接二连三地灌,刚灌上瘾就见了底,着实扫兴。

  江芷等他们喝完,赶紧开口:“这叫冰豆浆,我们村新想出来的营生,两位大人觉着这营生能做吗?”

  “当然能做。”张衙役脱口而出,他还没喝过瘾。

  江芷听了衙役的话立刻高兴起来,眼睛都变得亮晶晶,跟小学生得到称赞一样。

  颠了颠重新背上的背篓,江芷高兴道:“那县令大人一定也觉得能做,我们村已经有别的营生,如果能持续下去,肯定不缺吃喝了,我们打算将这个营生让给县里其他村镇,大家都有事做,就不会砸我们的摊子了。”

  衙役听了这话的第一反应。

  这婆娘说话算不算啊,村里的营生她说给就给?

  给了的话,他们家里是不是也能有额外收入了?

  别想骗老实人哈。

  老实人可是会当真的。

  高兴一半,张衙又寻摸出不同意味。

  这婆娘其实是想告状有人给她摊子砸了吧!

  沉默间。

  一声嗤笑从三人身后传来,又很快飘走。

  江芷回头,只看到一个清瘦的身影跨过府衙大门缓缓走开,青衫浮起又跌落,荡起一阵青色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