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部长谈话-《开局副镇长:我一路进部》

  徐致远的个子并不高,因为体型偏瘦,整个人看起来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很干练的做派。

  作为江南省委组织部长,尽管籍贯在江南,徐致远却并非生在江南,长在江南,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江南本土干部。

  但是不能否认,不管是当初的刘文正还是现在的钟贵恒,在很多问题上都得到了徐致远的大力支持。

  眼下陈正清之所以能够在淮阳市稳坐钓鱼台,未必就没有这位徐部长的作用。

  黎卫彬并不是第一次见徐致远,只是相比于此前,这一次他的心情明显更为复杂。

  “小黎来了,坐吧。”

  部长办公室里。

  招呼黎卫彬坐下来,徐致远脸上自始至终都挂着笑意。

  然而跟着一位打完招呼坐下来后,黎卫彬心底不仅仅没有平静下来,心跳反而越发有些加快。

  他当然知道,自己这种级别的干部调整,以徐致远的身份,需要这一位亲自出面谈话的时候应该不多。

  因为按照组织提任干部的标准流程,往往都是先对提任的干部人选进行干部考察,考察的结果出来之后才会进行谈话,而谈话的目的也主要是征求候选人的个人意见,也就是所谓的组织考察谈话。

  在组织考察谈话结束后,才会进行公示,随后才是正式任命。

  在这个流程里面其实还有一次谈话被称作是任职前谈话,跟考察谈话不同,任职前谈话的负责人通常是主管领导。

  也就是说。

  这一次跟他谈话的原本应该是一位副部长才对。

  可结果却成了部长徐致远。

  出现这种情况,黎卫彬自然有些不解,与此同时也难免有些紧张。

  片刻后。

  办公室的门被敲开,进来的是那位刘主任。

  “黎书记,喝口茶。”

  “谢谢刘主任。”

  把手里的茶杯放在黎卫彬面前之后,刘刚也没多说什么,不过也没有离开,而是站在徐致远的办公室边上。

  又过了好一会儿,面前的徐致远这才拿起手边的签字笔刷刷签了几分文件,从徐致远手里接过文件,刘刚这才拉上门离开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

  等刘刚一走,黎卫彬也知道今天的谈话要进入正题了。

  果不其然。

  上一刻那位刘主任刚刚离开,下一刻他的耳侧就听到了徐致远的声音。

  “小黎啊,这次叫你过来谈话,具体是因为什么事情,你心里应该已经猜到了吧?”

  很普通的谈话开场白。

  黎卫彬仅仅只是略作沉吟就点了点头。

  “大概能猜到一些,应该是跟我个人的任职安排有关系。”

  闻言徐致远呵呵笑了笑,倒是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较真继续给黎卫彬设置难题,但是紧接着一个问题,黎卫彬却不得不慎重思考怎么回答了。

  “确实是跟你的任职安排有关系,如果我判断的没有错误的话,你黎卫彬应该还是想留在松和任职吧?”

  对黎卫彬而言,这个看似十分平常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那么好回答。

  在他看来,既然这一次是徐致远亲自代表组织跟他进行组织的考察谈话,那就足以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于自己的任职安排,省委组织部这边很有可能在组织考察阶段就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分歧。

  而这个分歧最终拍板做决定的权利大概率就掌握在面前的这位徐部长手中。

  也就是说,自己这一次谈话的表现,在极大的程度上会决定徐致远到底偏向于哪一种决定。

  “徐部长,从个人的意愿上来讲,松和市刚刚完成产业调整和布局,我的确不想这个时候离开松和市。”

  “但是从组织原则上来讲,我愿意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办公室里。

  随着黎卫彬的话说完,徐致远明显皱了皱眉头。

  实际上黎卫彬猜的很对。

  这次他之所以决定亲自跟黎卫彬谈话,完全是因为关于黎卫彬的任职问题,省委组织部这边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此前淮阳市委的推荐上来之后,副部长林清泉不仅仅肯定了淮阳市委的意见,同意黎卫彬继续留任松和市委书记,而且明确建议增补黎卫彬为淮阳市委常委。

  林清泉有这种提议随即也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目前持反对意见的几个副部长观点也十分明确。

  一是黎卫彬的年龄太小。

  满打满算29周岁的地级市委常委,不说惊世骇俗,肯定也是极其罕见,如果真的做出这种决定,那到时候其他省市,乃至上级组织部门必然会有所争议。

  第二个观点则涉及到了提任和考察干部的风险问题。

  黎卫彬在松和历任多个职务,任职时间长,如果继续留任松和,并且提任淮阳市委常委,在权利滥用和搞一言堂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

  所以其他几位副部长的意思是将黎卫彬调离松和甚至淮阳市。

  尽管最终这个分歧在他这里有了一个结果。

  但是分歧的存在也成了他徐致远要亲自跟黎卫彬谈一谈的原因。

  而刚才的那个问题则是对黎卫彬的一个考验。

  但是很显然,黎卫彬这种官面上的回答并没有让他觉得满意。

  所以当即话锋一转问道:“既然个人意愿和组织原则相违背,那你怎么保证你留在松和能做好的好工作?”

  听到徐致远的这个问题,黎卫彬明显愣了一下。

  他确实没想到徐致远会抓住自己话里面的漏洞,并且扔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不过下一刻他立马就明白了徐致远的意思。

  这一位抓住他话里面的漏洞发难是假,恐怕不满意自己的回答才是真啊。

  但是事已至此。

  黎卫彬自然也清楚,眼下肯定不是他冒小心思的好时候。

  所以不假思索立马就说道:“徐部长,您批评的是,是我的想法过于简单了。”

  闻言徐致远翻了翻眼皮,但是并没有开口说什么。

  他并不是第一次认识黎卫彬,当年这小子还在省委党校学习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他就认真查看过黎卫彬的材料。

  这几年黎卫彬在松和,虽然担任的职务不高,搅动的风波却不小。

  以他对黎卫彬的了解,这小子年纪虽然不大,但是胆子很大,眼下这种服软的态度,与其说是黎卫彬在接受批评,恐怕下面的话才是他真正要说的。

  而另一侧,瞥了眼徐致远脸上的表情。

  见这位徐部长仍然不动声色,黎卫彬深吸了口气,果然直接开口道:“但是您的观点我不认同。”

  “留在松和,这是出于我个人对阶段性发展的考虑,服从组织安排是长远发展的考虑。”

  “松和市没有我黎卫彬仍然会继续前进,但是我黎卫彬不在松和市,也不代表工作就会陷入被动之中。”

  “我们江南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靠的不是一个松和市,也不是一个黎卫彬,但是我有信心能做好工作,再造一个松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