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中兴大明的科举(二)-《挽天倾:李世民魂穿煤山崇祯》

  第三个大的方面,就是军事和战略层面。

  崇祯皇帝给出第一方面的现状便是:“建虏,如今已破边墙,窃据神京;流寇闯逆李自成、大西贼张献忠蹂躏中原,沦陷河山。我大明朝廷兵力、财力无法支撑两线全力作战。

  第一道题目便是:详析当前应该先解决流贼,还是建奴?提出明确的战略优先级,是先安内或是先攘外或是其他办法,提出并详细阐述令人信服的理由。

  基于尔等的战略优先策略,提出具体的兵力部署调整方案。及粮饷辎重的分配计划。

  如何应对因战略调整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比如面对一方时,另一方战线压力骤增?该如何应对?”

  第二方面的现状便是“如今我大明卫所兵制败坏,营兵缺饷少训,将帅克扣成风,战力堪忧。

  第一道题目:提出一套精简、重组现有军队的方案。以唐朝的“府兵制”为例,详细阐述如何汰弱留强?如何整编军队?。

  第二道题目便是:设计一套确保粮饷直达士卒、激励士气、严明军纪的制度,可参考戚继光所着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的成功经验,结合“府兵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整军方案来。

  第三道题目便是:如何有效整合、利用地方乡勇、土司兵力等力量?并如何有效防止其失控?”

  第三方面的论述,便是具体的战术层面的题目。崇祯皇帝给出了几道战术层面的试题,考生可以任选一道进行作答。

  第一道题目:针对顺军李自成,大西军张献忠等流寇作战“以走致敌”、“就食于敌”的特点,设计一套在河南,陕西或四川,有效限制其流动、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迫其决战的清剿方略。包含情报、行军、补给、决战等要点。

  第二道题目:分析建虏八旗军野战攻坚之优势及明军之短板,提出能在野战中有效抵御甚至击败其主力的具体战术,包括武器、阵型、指挥、士气维系等。

  第三道题目:针对城池防守,如何有效抵抗其攻城部队的进攻,组织城内军民统一布防,可运用各种方法,提升城防的防御能力,如何针对有内奸里应外合,私自献城而降的情况出现,请做出具体安排。

  第四个大的层面便是吏治和外交层面的题目。

  崇祯皇帝针对目前大明糜烂的吏治情况,先作了阐述,他说道:“如今胥吏贪墨腐败之风盛行,士绅包揽,中枢政令不出皇城,地方官员多怠惰因循或贪酷虐民。”

  第一道题目便是:令尔等考生设计一套针对中层各府、州、县及基层衙门内胥吏的,可操作性强的监察、考核、奖惩制度。其中主要内容为如何获取真实信息?并如何有效的执行?

  第二道题目便是:如何处置例如东林、阉党余孽及地方豪强和其他各党派对大明朝廷政务的干扰?

  而崇祯皇帝给出的第二个关于外交层面的第一道题目称:“如今我大明,北境万里疆域,国土沦丧,被满清八旗和李闯流贼分别窃取。已知建虏与流寇亦有矛盾。我大明朝廷如何在目前自身极度弱势下,运用外交手腕破局,或是延缓局势进一步恶化?”

  第二道题目为:分析与满清建奴或与李闯流贼议和,或是暂时议和的可能性、条件、利弊及巨大风险。注意,如何说服朝野上下?如何防止养虎遗患?如何对沦陷区的百姓解释我大明联合敌对势力,而却对沦陷区原我大明的子民不管不顾?

  第三道题目为:有无可能离间满清建奴或利用流寇内部矛盾,让他们先自相残杀,削弱他们的实力?如李自成与张献忠之间的旧怨,满清八旗与草原蒙古诸部的矛盾等?

  从外交层面,对蒙古诸部、朝鲜等国家,有何可用的外交策略以牵制建虏?或给出一些利益,让其帮我大明,南北夹击建奴和李闯?详细说明其做法的可行性!”

  第五个大的方面便是从先进技术层面,全面提高大明的综合实力。

  崇祯皇帝提出的第一道题目便是:“如何看待如今大明工匠的地位,工匠地位的提升会给国家带来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因素,请详细说明!”

  第二道题目是:“若夷人的某项技术优于我大明,这时候尔为朝廷工部的一门官员,如何说服朝中以天朝上国自诩的诸多大臣们,放下身段,谦虚的学习夷人的高超技艺?请详细摆明论点论据,且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

  第三道题目为:“论我大明匠人技艺的提升,对我大明的国力有何正面的影响,请详细举出历史实例来证明!”

  至此为止,崇祯十七年恩科考试的所有题目全部已经出题完毕!

  崇祯皇帝此次出题,根本就不同于之前大明朝廷任何一次的八股取士。

  八股文里面的什么“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道规范,通通都没有,直接让这些士子考生们按照题目作答。

  这可谓是在明朝的科举考试中,石破天惊的存在了。

  而且这还没完,崇祯皇帝还准备了几道更加惊世骇俗的殿试题目,等着这一轮士子们海选结束后,他自己亲自在奉天殿内,进行殿试,决出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来,加以重点培养。

  崇祯皇帝身后的王承恩手中捧着一卷写满试题的宣纸跟在他身后,开口说道:“皇爷,您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如今试题已经出完,您快去寝宫歇息吧!”

  崇祯皇帝闻言,转头看着陪了自己几天的老太监,开口说道:“王大伴,这几日你也辛苦了!但是,朕现在还不能休息,你立马去将宫内所有会写字的太监都叫过来,让他们在殿内将朕所出的题目都誊写下来,密封好,让东厂的锦衣卫立马送往各省的贡院内,以防泄密,要亲自监督,按照各省考生人数,将其印制出来,在考试当天,给考生们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