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谷的蝉鸣裹着蜜香,漫过竹篱笆上的牵牛花。
阿月踮着脚往陶瓮里添蜂蜜,发梢沾着的晨露滴在瓮沿,溅起细小的金珠。她望着瓮中浮着的“九窍石”——那是昨日木守愚从后山溪涧里捡的,说是能“引蜜入药”——忽然听见院外传来铃铛响。
“叮铃——叮铃——”
声音清脆得像山雀啄果,阿月扒着竹篱笆探头,只见个穿靛蓝粗布衫的老者挑着担子站在院门口。担子两头挂着竹筐,筐里堆着半干的“蜜泉草”,草叶上凝着层琥珀色的蜜,风一吹,甜香裹着草叶的清苦,直往人鼻子里钻。
“阿月丫头!”老者眯眼笑,眼角的皱纹像晒干的橘子皮,“我是万药楼的周老掌柜,木守愚老哥让我给你送蜜泉草来啦!”
阿月蹦跳着跑过去,接过老者递来的草筐:“周爷爷!您怎么来了?”
“你木爷爷说你要学炼蜜丹。”周老掌柜把担子搁在院门口,掀开另一头的盖布,露出个黑黢黢的陶炉,“这炉子是我年轻时用的‘玄铁丹炉’,烤过三百炉蜜丹,火候稳得很。”他又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这是‘雪蜜’,采自昆仑雪顶的野蜂巢,比普通蜜稠三倍,最能润丹。”
木守愚拄着拐杖从竹屋里出来,枯瘦的手搭在周老掌柜肩上:“老周,你这担子可沉得很。”
“不沉。”周老掌柜笑得露出豁了口的牙,“当年我师父教我炼蜜丹时,说‘蜜要甜,心要沉’。我挑了三十年蜜,肩上的茧子都比这担子重。”他将油纸包递给萧月,“丫头,把雪蜜熬成蜜膏,要熬到‘挂勺不滴’才行。”
萧月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到油纸的温度——是温的,像揣在怀里的暖炉。“周爷爷,您怎么知道我要学蜜丹?”
“你木爷爷说的。”周老掌柜从担子里掏出个青瓷罐,罐里装着半罐金黄色的蜜,“他说你最近总盯着药圃里的蜜泉草发呆,连采药都要多摘两把。”他掀开瓷罐盖子,蜜香混着草叶的清苦涌出来,“蜜泉草要配雪蜜,再加点‘九窍石’的粉末,才能炼出‘润心蜜丹’。这丹不是治病的,是……”他顿了顿,“是给心里有火的人吃的。”
灶间的炭火烧得噼啪响。
萧月将雪蜜倒进铜锅,用木勺慢慢搅动。蜜在锅中渐渐融化,泛着琥珀色的光,像流动的夕阳。周老掌柜蹲在灶前,用枯树枝拨弄炭火:“火要小,要匀。蜜怕急,急了就焦;心怕躁,躁了就偏。”
阿月趴在灶台边,盯着锅里的蜜:“周爷爷,您说这蜜丹是给心里有火的人吃的,那我……我心里有火吗?”
周老掌柜摸了摸她的头:“你呀,心里有团小火焰,是热的,是亮的。可有时候,小火焰也会烧着自己。”他从怀里摸出块黑黢黢的药饼,“这是我年轻时炼废的蜜丹,焦了,苦了。后来我才懂,炼蜜丹不是要压灭火焰,是要让火焰更温柔。”
木守愚坐在竹椅上打盹,手里还攥着半块蜜饼——那是周老掌柜特意留的,“要留着做‘引子’,等丹成了,掺着吃,能尝出两种滋味。”
午后的风卷着蜜香,吹得竹篱笆上的牵牛花轻轻摇晃。清风从外面跑进来,手里举着根“雷击木”:“周爷爷!我在火山岩边捡的,说是能引雷火,给蜜丹‘提香’!”
周老掌柜接过雷击木,用袖口擦了擦表面的焦痕:“好东西。雷火属阳,蜜属阴,阴阳相济,蜜丹才更润。”他将雷击木插在丹炉旁,“等会儿收丹时,用雷火烤三息,能把蜜里的‘燥气’逼出来。”
叶寒拎着寒冰长剑从井边回来,剑身上的水珠滴在青石板上,洇出个小圆圈:“井里的水凉了,给你们冰镇蜜膏用。”他将剑往井沿一插,剑身上的冰晶凝成薄雾,瞬间将陶瓮里的蜜膏裹上一层白霜。
“叶寒哥!”阿月欢呼着跑过去,踮脚摸了摸剑穗上的冰晶,“凉丝丝的,像冬天吃的冰酪!”
叶寒低头笑了,眼尾的冰晶跟着颤:“小心别沾到舌头,化了要疼。”
蜜膏熬到第三遍时,萧月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她盯着锅中的蜜,只见原本清亮的蜜液渐渐变得浓稠,像化不开的琥珀。周老掌柜用木勺舀起一点,对着光看:“成了。这蜜膏能拉成丝,挂在勺上三寸不滴,是顶好的蜜基。”
他将蜜膏倒进另一个陶瓮,又取出九窍石的粉末:“现在加九窍石。”
九窍石是溪涧里的石头,表面有九个小孔,据说能“吸尽蜜中杂质”。萧月将粉末一点点撒进蜜膏,用木勺轻轻搅动。奇的是,每当粉末触到蜜膏,就会“滋”地一声轻响,像小气泡破灭,蜜膏的颜色却更透亮了。
“这是九窍石在‘吃’蜜里的燥气。”周老掌柜解释道,“蜜里有蜜泉草的苦,有雪蜜的甜,还有雷击木的燥。九窍石能把苦涩吸走,把甜和润留下。”
收丹的时辰到了。
周老掌柜将玄铁丹炉搬到院中央,炉底铺着层干松针。他将蜜膏倒进炉里,又撒上最后一把九窍石粉末。木守愚颤巍巍地站起来,将星核残片放在炉顶——这是秦夜的主意:“星核能引动天地灵气,让蜜丹更‘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火!”周老掌柜喊。
清风甩了甩雷剑,剑身上的电弧“噼啪”窜起,点燃了松针。火焰腾地窜起半尺高,映得众人的脸都泛着暖光。阿月抱着布偶兔,蹲在炉边数秒:“一、二、三……”
“撤火!”周老掌柜和木守愚同时开口。
清风迅速收回雷剑,火焰“呼”地一矮,炉中的蜜膏开始冒泡。萧月紧张地盯着炉口,只见蜜液表面渐渐浮起层金色的膜,像层凝固的蜜蜡。
“成了!”周老掌柜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这丹……成了!”
众人凑过去,只见炉底躺着七枚丹丸,每枚都裹着层透亮的蜜蜡,像七颗凝固的蜜橘。萧月小心翼翼地捏起一枚,放在鼻端轻嗅——没有浓烈的药香,只有一股清甜的蜜香,混着松针的清新,像咬开一颗刚摘的野蜜橘。
“尝尝。”周老掌柜掰下半颗丹丸,用温水化开,“甜的,像你去年偷吃的蜜饯。”
阿月舔了舔嘴唇,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清甜的滋味在舌尖炸开,顺着喉咙流进胃里,连从前总疼的膝盖都暖烘烘的。“比蜜饯还甜!”她眼睛亮晶晶的,“周爷爷,这丹能给王阿婆吃吗?”
“能。”周老掌柜摸摸她的头,“等明日,咱们给全谷的人都分两颗。三年了,青鸾谷的人,该好好补补了。”
傍晚的风卷着蜜香,吹得竹屋前的灯笼轻轻摇晃。秦夜坐在丹炉边,用星核残片擦拭着最后一枚丹丸。萧月凑过来,看他指尖的星核泛着柔和的光:“今天炼丹时,我好像懂了周爷爷说的‘阴阳相济’。”
“哦?”秦夜抬眼。
“蜜是阴,雷火是阳;苦是阴,甜是阳;燥是阴,润是阳。”萧月低头拨弄着药粉,“炼蜜丹不是要消灭哪一方,是要让它们好好相处。”
秦夜笑了:“这就是‘丹道’。”
“丹道?”
“嗯。”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丹道不是技法,是平衡。对药材平衡,对火候平衡,对人心平衡。”
夜渐深时,阿月抱着她的布偶兔,蜷在竹席上打哈欠。清风和叶寒在院子里练剑,剑身上跃动的光映得他们的影子忽长忽短。慕清雪坐在廊下,用月魄玉佩逗着一只迷路的萤火虫,玉佩的光和萤火虫的光缠在一起,像串流动的星子。
木守愚靠在竹椅上打盹,手里还攥着半块丹丸——那是他特意留的,“要留着做纪念,等咱们老了,坐在摇椅上慢慢说。”
萧月收拾完药具,走到院子里。她望着天上的月亮,忽然想起雪芽镇的师父。当年师父总说:“小月啊,炼丹要耐得住性子,就像等花开,就像等雪化。”那时她不懂,现在却懂了——最好的丹,从来不是急出来的,是时光慢慢养出来的。
远处传来阿月的梦呓:“周爷爷……蜜丹……甜……”
木守愚在睡梦中笑了,皱纹里都是满足。
这一夜,青鸾谷的星光特别亮,蜜香特别浓,连风里都裹着暖。
因为有些东西,正在悄悄生长——不是灵脉,不是丹术,是人心。
就像周老掌柜说的:“炼了一辈子蜜丹,才明白最好的丹,是让人心里甜滋滋的。”
而此刻的青鸾谷,正用最温柔的方式,诠释着这句话。
喜欢太古丹尊
阿月踮着脚往陶瓮里添蜂蜜,发梢沾着的晨露滴在瓮沿,溅起细小的金珠。她望着瓮中浮着的“九窍石”——那是昨日木守愚从后山溪涧里捡的,说是能“引蜜入药”——忽然听见院外传来铃铛响。
“叮铃——叮铃——”
声音清脆得像山雀啄果,阿月扒着竹篱笆探头,只见个穿靛蓝粗布衫的老者挑着担子站在院门口。担子两头挂着竹筐,筐里堆着半干的“蜜泉草”,草叶上凝着层琥珀色的蜜,风一吹,甜香裹着草叶的清苦,直往人鼻子里钻。
“阿月丫头!”老者眯眼笑,眼角的皱纹像晒干的橘子皮,“我是万药楼的周老掌柜,木守愚老哥让我给你送蜜泉草来啦!”
阿月蹦跳着跑过去,接过老者递来的草筐:“周爷爷!您怎么来了?”
“你木爷爷说你要学炼蜜丹。”周老掌柜把担子搁在院门口,掀开另一头的盖布,露出个黑黢黢的陶炉,“这炉子是我年轻时用的‘玄铁丹炉’,烤过三百炉蜜丹,火候稳得很。”他又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这是‘雪蜜’,采自昆仑雪顶的野蜂巢,比普通蜜稠三倍,最能润丹。”
木守愚拄着拐杖从竹屋里出来,枯瘦的手搭在周老掌柜肩上:“老周,你这担子可沉得很。”
“不沉。”周老掌柜笑得露出豁了口的牙,“当年我师父教我炼蜜丹时,说‘蜜要甜,心要沉’。我挑了三十年蜜,肩上的茧子都比这担子重。”他将油纸包递给萧月,“丫头,把雪蜜熬成蜜膏,要熬到‘挂勺不滴’才行。”
萧月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到油纸的温度——是温的,像揣在怀里的暖炉。“周爷爷,您怎么知道我要学蜜丹?”
“你木爷爷说的。”周老掌柜从担子里掏出个青瓷罐,罐里装着半罐金黄色的蜜,“他说你最近总盯着药圃里的蜜泉草发呆,连采药都要多摘两把。”他掀开瓷罐盖子,蜜香混着草叶的清苦涌出来,“蜜泉草要配雪蜜,再加点‘九窍石’的粉末,才能炼出‘润心蜜丹’。这丹不是治病的,是……”他顿了顿,“是给心里有火的人吃的。”
灶间的炭火烧得噼啪响。
萧月将雪蜜倒进铜锅,用木勺慢慢搅动。蜜在锅中渐渐融化,泛着琥珀色的光,像流动的夕阳。周老掌柜蹲在灶前,用枯树枝拨弄炭火:“火要小,要匀。蜜怕急,急了就焦;心怕躁,躁了就偏。”
阿月趴在灶台边,盯着锅里的蜜:“周爷爷,您说这蜜丹是给心里有火的人吃的,那我……我心里有火吗?”
周老掌柜摸了摸她的头:“你呀,心里有团小火焰,是热的,是亮的。可有时候,小火焰也会烧着自己。”他从怀里摸出块黑黢黢的药饼,“这是我年轻时炼废的蜜丹,焦了,苦了。后来我才懂,炼蜜丹不是要压灭火焰,是要让火焰更温柔。”
木守愚坐在竹椅上打盹,手里还攥着半块蜜饼——那是周老掌柜特意留的,“要留着做‘引子’,等丹成了,掺着吃,能尝出两种滋味。”
午后的风卷着蜜香,吹得竹篱笆上的牵牛花轻轻摇晃。清风从外面跑进来,手里举着根“雷击木”:“周爷爷!我在火山岩边捡的,说是能引雷火,给蜜丹‘提香’!”
周老掌柜接过雷击木,用袖口擦了擦表面的焦痕:“好东西。雷火属阳,蜜属阴,阴阳相济,蜜丹才更润。”他将雷击木插在丹炉旁,“等会儿收丹时,用雷火烤三息,能把蜜里的‘燥气’逼出来。”
叶寒拎着寒冰长剑从井边回来,剑身上的水珠滴在青石板上,洇出个小圆圈:“井里的水凉了,给你们冰镇蜜膏用。”他将剑往井沿一插,剑身上的冰晶凝成薄雾,瞬间将陶瓮里的蜜膏裹上一层白霜。
“叶寒哥!”阿月欢呼着跑过去,踮脚摸了摸剑穗上的冰晶,“凉丝丝的,像冬天吃的冰酪!”
叶寒低头笑了,眼尾的冰晶跟着颤:“小心别沾到舌头,化了要疼。”
蜜膏熬到第三遍时,萧月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她盯着锅中的蜜,只见原本清亮的蜜液渐渐变得浓稠,像化不开的琥珀。周老掌柜用木勺舀起一点,对着光看:“成了。这蜜膏能拉成丝,挂在勺上三寸不滴,是顶好的蜜基。”
他将蜜膏倒进另一个陶瓮,又取出九窍石的粉末:“现在加九窍石。”
九窍石是溪涧里的石头,表面有九个小孔,据说能“吸尽蜜中杂质”。萧月将粉末一点点撒进蜜膏,用木勺轻轻搅动。奇的是,每当粉末触到蜜膏,就会“滋”地一声轻响,像小气泡破灭,蜜膏的颜色却更透亮了。
“这是九窍石在‘吃’蜜里的燥气。”周老掌柜解释道,“蜜里有蜜泉草的苦,有雪蜜的甜,还有雷击木的燥。九窍石能把苦涩吸走,把甜和润留下。”
收丹的时辰到了。
周老掌柜将玄铁丹炉搬到院中央,炉底铺着层干松针。他将蜜膏倒进炉里,又撒上最后一把九窍石粉末。木守愚颤巍巍地站起来,将星核残片放在炉顶——这是秦夜的主意:“星核能引动天地灵气,让蜜丹更‘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火!”周老掌柜喊。
清风甩了甩雷剑,剑身上的电弧“噼啪”窜起,点燃了松针。火焰腾地窜起半尺高,映得众人的脸都泛着暖光。阿月抱着布偶兔,蹲在炉边数秒:“一、二、三……”
“撤火!”周老掌柜和木守愚同时开口。
清风迅速收回雷剑,火焰“呼”地一矮,炉中的蜜膏开始冒泡。萧月紧张地盯着炉口,只见蜜液表面渐渐浮起层金色的膜,像层凝固的蜜蜡。
“成了!”周老掌柜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这丹……成了!”
众人凑过去,只见炉底躺着七枚丹丸,每枚都裹着层透亮的蜜蜡,像七颗凝固的蜜橘。萧月小心翼翼地捏起一枚,放在鼻端轻嗅——没有浓烈的药香,只有一股清甜的蜜香,混着松针的清新,像咬开一颗刚摘的野蜜橘。
“尝尝。”周老掌柜掰下半颗丹丸,用温水化开,“甜的,像你去年偷吃的蜜饯。”
阿月舔了舔嘴唇,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清甜的滋味在舌尖炸开,顺着喉咙流进胃里,连从前总疼的膝盖都暖烘烘的。“比蜜饯还甜!”她眼睛亮晶晶的,“周爷爷,这丹能给王阿婆吃吗?”
“能。”周老掌柜摸摸她的头,“等明日,咱们给全谷的人都分两颗。三年了,青鸾谷的人,该好好补补了。”
傍晚的风卷着蜜香,吹得竹屋前的灯笼轻轻摇晃。秦夜坐在丹炉边,用星核残片擦拭着最后一枚丹丸。萧月凑过来,看他指尖的星核泛着柔和的光:“今天炼丹时,我好像懂了周爷爷说的‘阴阳相济’。”
“哦?”秦夜抬眼。
“蜜是阴,雷火是阳;苦是阴,甜是阳;燥是阴,润是阳。”萧月低头拨弄着药粉,“炼蜜丹不是要消灭哪一方,是要让它们好好相处。”
秦夜笑了:“这就是‘丹道’。”
“丹道?”
“嗯。”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丹道不是技法,是平衡。对药材平衡,对火候平衡,对人心平衡。”
夜渐深时,阿月抱着她的布偶兔,蜷在竹席上打哈欠。清风和叶寒在院子里练剑,剑身上跃动的光映得他们的影子忽长忽短。慕清雪坐在廊下,用月魄玉佩逗着一只迷路的萤火虫,玉佩的光和萤火虫的光缠在一起,像串流动的星子。
木守愚靠在竹椅上打盹,手里还攥着半块丹丸——那是他特意留的,“要留着做纪念,等咱们老了,坐在摇椅上慢慢说。”
萧月收拾完药具,走到院子里。她望着天上的月亮,忽然想起雪芽镇的师父。当年师父总说:“小月啊,炼丹要耐得住性子,就像等花开,就像等雪化。”那时她不懂,现在却懂了——最好的丹,从来不是急出来的,是时光慢慢养出来的。
远处传来阿月的梦呓:“周爷爷……蜜丹……甜……”
木守愚在睡梦中笑了,皱纹里都是满足。
这一夜,青鸾谷的星光特别亮,蜜香特别浓,连风里都裹着暖。
因为有些东西,正在悄悄生长——不是灵脉,不是丹术,是人心。
就像周老掌柜说的:“炼了一辈子蜜丹,才明白最好的丹,是让人心里甜滋滋的。”
而此刻的青鸾谷,正用最温柔的方式,诠释着这句话。
喜欢太古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