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储君为敌,拂逆圣意-《大唐仵作笔记》

  裴东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带来的消息却让屋内的暖意骤然冷却。

  风雪穿透了墙壁,钻入骨缝。

  狄莺的心跳漏了一拍。

  陛下的介入,意味着这盘棋的棋手,从林琛和太子,变成了狄公与那位高居九重之上的帝王。

  棋盘,瞬间扩大了无数倍。

  任何一步走错,都可能粉身碎骨。

  “慌什么。”林琛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他挣扎着想坐直一些,胸口的伤让他闷哼了一声。

  狄莺快步上前,扶住他,在他背后垫了一个软枕。

  “狄公入宫,是意料之中的事。”林琛喘匀了气,脸上那阵病态的潮红反而更深了,“陛下要的,是一个解释。朱雀大街的乱子,必须有人负责。”

  “王甫会去负责。”狄莺顺着他的话说下去。

  “对,他会去负责。但他的‘负责’,是太子想给陛下的解释。”林琛的指节轻轻敲击着床沿,“我们不能让陛下只听到这一种声音。”

  他看向门外的裴东。

  “裴评事。”

  “下官在。”裴东立刻应声。

  “派人盯紧大理寺。王甫一到,立刻回报。”林琛吩咐道,“另外,把我们抓到的那个活口,严加看管,送到皇城司南衙的地牢去。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提审,包括狄公。”

  裴东愣住了。

  连狄公也不能?

  狄莺却瞬间领会了林琛的意图。

  这是要将这张牌,死死攥在自己手里,在最关键的时刻,由最合适的人,递到陛下的面前。

  “去吧。”狄莺替林琛下了命令。

  裴东不再多问,躬身领命而去。

  屋子里又只剩下他们两人。

  “林琛,你这是在教狄公如何向陛下奏对?”狄莺的声音里有一丝复杂的情绪。

  “我不敢。”林琛摇摇头,又是一阵低咳,“我只是在为狄公准备一颗足够分量的炮弹。至于何时开炮,如何开炮,狄公的火候,比我深得多。”

  他闭上眼,似乎在积蓄着所剩不多的精力。

  神都的棋局,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关头。

  ……

  大理寺。

  庄严肃穆的衙门前,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王甫从一辆不起眼的马车上下来,他摘掉了头上的总管帽,换上了一身素色的常服,脸色灰败,仿佛一夜之间老了二十岁。

  他没有走侧门,而是径直走向大理寺的正门。

  门口的守卫一见是他,大惊失色,想要阻拦,又不敢上前。

  王甫没有理会他们,一步步踏上石阶,走入那座象征着大唐法度威严的公堂。

  大理寺卿张文瓘正在堂上处理公务,见到王甫这副模样闯进来,眉头紧紧皱起。

  “王总管,你……”

  “噗通”一声。

  王甫直挺挺地跪在了冰冷的金砖地上。

  “罪官王甫,前来……自首。”

  张文瓘心中巨震,他挥手屏退了左右闲杂人等,只留下几名心腹。

  “自首?你何罪之有?”

  “朱雀大街行刺要犯一案,乃罪官一人所为。”王甫垂着头,将太子教他的那套说辞,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

  “被毒杀的钱富,是罪官的远亲。罪官听信谗言,以为大理寺屈打成招,欲草菅人命,一时糊涂,便联络了早年豢养的一些江湖匪徒,想……想劫囚问个究竟,没曾想酿成大祸。”

  “那些刺客,都是罪官多年来贪墨宫中用度,私下豢养的。与东宫无关,与太子殿下……更无半点干系!”

  说完最后一句,他重重地将头磕在地上。

  “砰”的一声闷响,额头见了血。

  张文瓘久久没有说话。

  他看着跪在地上,将所有罪责都揽于一身的王甫,心中一片雪亮。

  这番说辞,天衣无缝。

  既解释了动机,也解释了那些死士的来历,最重要的是,将东宫撇得干干净净。

  一个忠心耿耿的奴才,用自己的命,为主人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来人。”张文瓘的声音透着一股疲惫,“将王甫……收押。即刻将供状整理成文,呈报宫中。”

  “是。”

  王甫被两名差役架了起来,他没有反抗,整个人像一滩烂泥。

  被拖出大堂的那一刻,他最后回头看了一眼东宫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解脱。

  殿下,奴婢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

  甘露殿。

  殿内熏香袅袅,气氛却冷得像冰。

  武后坐在御案之后,面沉似水。

  地上,跪着的是风尘仆仆的狄仁杰。

  “狄怀英!你给朕的好差事。查一个商路,查到朕的朱雀大街上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神都的百姓,看了一场好大的热闹。”

  “臣,有罪。”狄仁杰俯首。

  “罪?你何罪之有?”武后冷哼一声,“你查出了乱党,剿灭了刺客,是大功一件。朕是不是还要赏你?”

  这番话,比直接的斥责,更让人心头发寒。

  狄仁杰知道,陛下真正动怒的,不是朱雀大街的厮杀,而是这件事,已经隐隐触碰到了她最敏感的神经——储君。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快步走入殿内,跪倒在地。

  “启禀陛下,大理寺急报。”

  “念。”

  “东宫总管王甫,已于半个时辰前,前往大理寺自首。他招认,朱雀大街一案,乃他私自所为,意图劫囚,与东宫无关……”

  宦官将王甫的供词一五一十地念了出来。

  殿内的空气,愈发凝滞。

  武后听完,没有说话,只是拿起御案上的一份奏折,看了许久。

  良久,她才缓缓开口。

  “怀英,你听见了?”

  “一个为远亲复仇,一时糊涂的奴才。”

  “人证物证俱全,供认不讳。”

  “此案,可以结了。”

  她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狄仁杰的后背,已经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明白,陛下这是在给他一个台阶,一个将此事就此打住,不再深究下去的机会。

  接下这个台阶,皆大欢喜。

  不接,便是与储君为敌,更是拂逆了圣意。

  狄仁杰深深吸了一口气,再次叩首。

  “陛下圣明。”

  他先顺着武后的话说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

  “王甫虽已招供,但臣,尚有一事不明。”

  武后的手指,在奏折上轻轻敲了一下。

  “说。”

  “王甫一介内侍,即便贪墨,豢养的也不过是些江湖草莽。而朱雀大街的刺客,进退有据,悍不畏死,更像是训练有素的死士。这,不合常理。”

  “其二,臣在大理寺,提审过那名被毒杀的钱富身边的伙计。据他所言,钱富背后,另有其主,似乎与一个名为‘天蝎’的组织有关。”

  “天蝎?”武后终于抬起了眼。

  “是。”狄仁杰沉声回答,“巧的是,朱雀大街一场乱战,神都卫虽当场格杀大部分刺客,却也侥幸,留下了一个活口。”

  “而这个活口,嘴里也提到了‘天蝎’。”

  甘露殿内,落针可闻。

  王甫的供词,将一切都推给了他自己。

  而狄仁杰口中的“天蝎”,却像一根看不见的线,将这盘看似已经了结的棋局,重新牵连起来。

  一个王甫,可以死。

  一个神秘的“天蝎”组织,却不能就这么被掩盖过去。

  武后凝视着狄仁杰,久久不语。

  “这个活口,在何处?”

  “为防意外,臣已命人将其押送至皇城司南衙。”

  “林琛?”

  “是。”

  武后忽然笑了。

  “好,好一个皇城司。”

  她站起身,缓缓踱步到殿前。

  “传朕旨意。”

  “召皇城司指挥使林琛,带人犯,于三日后,在含元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与王甫,当堂对质!”

  旨意一出,狄仁杰心中猛地一跳。

  含元殿,百官面前,当堂对质!

  陛下,这是要将此事,彻底摆在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