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阴谋阳谋连环计,雷霆一击为儆猴-《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余……余相爷!”

  石头抬起头,那张年轻的脸上满是泪水与汗水,声音嘶哑得几乎不成调,“求……求您……为我们做主啊!!”

  他身旁的二狗,更是早已泣不成声,只是拼命地,对着那张摆着“百姓伸冤处”牌子的矮桌,一下一下地磕着头,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余瑾缓缓地从那张孤零零的太师椅上站起了身。

  他没有立刻去扶那两个战战兢兢的年轻人,只是平静地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足以安定人心的力量。

  “别急。”

  “起来说话,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清楚。”

  石头和二狗被他这平静的语气所感染,那股子惊惶失措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两人互相搀扶着,颤颤巍巍地从地上站了起来。

  “是……是安国公府的二公子,赵瑞!”

  石头抹了一把脸上的泪,也顾不上什么条理,将安然坊后巷发生的一切,连同赵瑞等人那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竹筒倒豆子一般,全都说了出来。

  “……我们的人,只是走路不小心,撞了他一下,他就……他就要收了那个兄弟的命!”

  “他还骂我们是‘不长眼的狗东西’,说我们这些贱民,就该扔到乱葬岗去喂狗!”

  二狗说到最后,再也忍不住,蹲在地上,放声大哭。

  “他们还说……说就算打死了我们,也没人敢管!说您……说您余相爷,就是一条失了势的丧家之犬……”

  随着两人的哭诉,整个中书省衙门前,那本就清冷萧索的气氛,仿佛又下降了好几度。

  一直静立于余瑾身后的贾诩,那双总是半阖着的浑浊老眼,不知何时,已经悄然睁开。

  那眼底深处,没有半分波澜,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冰冷的死寂。

  余瑾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自始至终都没有半分变化。

  但若是有人此刻能凑近了看,便会发现,他那双总是平静如渊的眸子里,正有一丝骇人的寒芒,一闪而过。

  好。

  好一个安国公府。

  好一个赵瑞。

  这京城里,总有些蠢货,喜欢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候,跳出来,争着抢着……当那只用来儆猴的鸡。

  贾诩默不作声地,对着余瑾,微微颔首。

  一个眼神的交汇,便已胜过千言万语。

  实际上,今夜这场看似偶然的街头冲突,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早已布置好的,请君入瓮的阳谋。

  那个带头反抗的络腮胡子壮汉“大牛”,那个被打伤的“受害者”,甚至包括此刻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的“石头”和“二狗”……

  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普通的走夫。

  他们,是余瑾动用系统之力,从那秘密藏于京畿农庄的数千精锐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顶尖的……演员。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

  用自己的“弱小”与“无助”,去精准地钓出勋贵集团里,那条最肥,也最愚蠢的鱼。

  然后,再用自己的“冤屈”与“血泪”,为余瑾手中那把早已饥渴难耐的刀,献上最完美的,开刃的理由。

  “主公。”

  贾诩上前一步,附在余瑾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缓缓开口。

  “鱼,已经上钩了。”

  余瑾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这一切,都在他们的计划之中。

  陛下半月不上朝,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旧勋贵集团,就像一群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焦躁,愤怒,却又不敢轻易出手。

  他们需要一个宣泄口。

  也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祭品”。

  一个能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在这半个月里,时代,已经变了。

  一个能让他们明白,就算没有朝堂,就算没有陛下。这京城里,他们,也再不能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

  这个祭品,就是安国公府。

  就是那个蠢到还在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赵瑞。

  ……

  “说完了?”

  余瑾的声音,将还在哭诉的石头和二狗的思绪,拉了回来。

  两人茫然地抬起头,点了点头。

  余瑾没有再多问一个字。

  他只是转过头,看了一眼身旁那个仿佛与黑夜融为一体的,瘦削的身影。

  “文和。”

  “属下在。”

  贾诩那沙哑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听完了石头和二狗的讲述,贾诩缓缓地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他没有去看那两个还在抽泣的年轻人,也没有去看余瑾。

  只是抬起眼,看了一眼安然坊的方向,那双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毒蛇般的冰冷与……兴奋。

  “好戏,该开场了。”

  贾诩喃喃自语了一句。

  随即,他站直了那略显佝偻的身子,对着身后那几名同样如同鬼魅般,不知何时已经出现的,身着从龙密卫黑色劲装的身影,轻轻地,招了招手。

  “走。”

  贾诩的声音,古井无波。

  “跟我……去安然坊,办案。”

  那几个从龙密卫的番子,没有多问一句,只是无声地对着贾诩躬身一礼,然后,便如同几道黑色的闪电,瞬间消失在了长街的尽头。

  贾诩也没有再停留片刻,他甚至没有再跟余瑾打一声招呼。

  只是理了理自己那身并不算合体的官服,将双手拢在袖中,迈开那不紧不慢的步子,一步一步地,朝着安然坊的方向,踱了过去。

  背影,在昏黄的灯笼光晕映衬下,显得如此的瘦削,如此的……令人不寒而栗。

  中书省衙门前,再次恢复了宁静。

  只剩下那面孤零零的登闻鼓,和那两个早已被这雷霆手段惊得目瞪口呆的年轻人,在这萧瑟的夜风中,久久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