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君宴散尽臣子愧,民心似火待风雷-《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申时末,日头西斜,光线变得愈发柔和,却也带走了白日里最后一丝暖意。

  午门广场之上,这场史无前例的“君民之宴”已近尾声。

  大部分百姓已经心满意足地喝完了碗里的热粥,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一种此前从未有过的、发自肺腑的安宁与喜悦。

  他们没有立刻散去,仿佛想将这梦幻般的一天,尽可能地延长一些。

  空气中,浓郁的米粥香气混杂着柴火的烟火气,形成一种独有的、名为“温饱”的味道。

  而在广场的另一侧,那数百名身着各色官服的文武百官,则像是被无形地圈禁在了一片独立的、充满了屈辱气息的区域里。他们或蹲或站,手中都端着那只缺了口的粗陶碗,里面盛着同样粘稠的米粥。

  只是,这碗在百姓眼中如同琼浆玉液的吃食,在他们口中,却比黄连还要苦涩。

  粥是温的,可他们的心是凉的。

  户部侍郎张柬之,用两根手指嫌恶地捏着碗沿,仿佛那上面沾染了什么不治的瘟疫。他低着头,用眼角的余光看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正蹲在不远处,将碗底最后一粒米都舔舐干净,然后满足地打了个饱嗝。

  那声饱嗝,在此刻听来,竟是如此的刺耳。

  他只觉得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再也吃不下一口。

  他不是唯一一个。几乎所有的旧勋贵官员,都是这般模样。他们平生第一次,与自己口中的“贱民”同席,吃着同样的食物,呼吸着同样混杂着汗臭与尘土的空气。

  这种剥离了所有身份与地位的“平等”,对他们而言,是比任何酷刑都更加残忍的折磨。

  百姓们也渐渐发现了这有趣的一幕。他们不再交谈,只是默默地看着,那一道道目光,不再是往日里的敬畏与恐惧,而是充满了好奇、怜悯,甚至是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

  这无声的注视,比千万句恶毒的咒骂,还要来得伤人。

  粥棚下已经清洁溜溜的粥桶旁,余瑾依旧静静地站着,仿佛一尊不知疲倦的雕像。他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了远处那座茶楼的雅间之上。

  他知道,卢颂正在那里看着。

  而午门城楼之上,皇帝赵汝安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

  时间,就在这奇异的氛围中,一点一滴地流逝。

  终于,当最后一桶皇粮发放完毕,一个颤巍巍的老者,拄着拐杖,走到了余瑾的面前。

  他没有说话,只是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深深的忧虑与不安。

  “余大人……”老者张了张嘴,声音沙哑,“这粥……明日,可还有吗?”

  这个问题一出口,周围刚刚还沉浸在满足中的百姓们,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再一次聚焦在了余疹的身上。

  是啊,今日的恩典,是圣上给的。可明日呢?后日呢?

  余瑾看着眼前的老人,看着那一张张重新染上忧虑的脸,他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摇了摇头。

  随即,他发出一声充满了疲惫与无奈的叹息。

  “老人家,”余瑾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萧索“陛下的三十万石粮食,已经尽数散尽。而我……也已经……尽力了。”

  他指了指自己身上那件单薄的布衣。

  “从今日起,京城,再无平价之粮。”

  轰——!

  人群中,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失望的嗡鸣。

  那刚刚才升起的希望,那刚刚才感受到的安稳,在这一刻,仿佛又变得遥不可及。

  “那……那我们以后,可怎么办啊?!”一个妇人带着哭腔喊道。

  “是啊!没了您的平价粮,那些天杀的粮商,还不得把价格抬到天上去!”

  “我们……我们又要挨饿了吗?”

  恐慌,如同无形的瘟疫,迅速地在人群中蔓延。

  失魂落魄,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

  余瑾看着眼前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的决绝。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余某……无能。愧对诸位。”

  说完,他便不再言语,只是用那双清澈而又带着无尽歉意的眼睛,无声地安抚着众人。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愤怒的声音,如同惊雷般炸响。

  “这不怪余大人!”

  是孙敬才。

  他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双目赤红,指着那些依旧跪在远处,如坐针毡的官员,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

  “你们都忘了?!是谁,把余大人逼到这一步的?!”

  “是他们!是那些囤积居奇,视我等性命如草芥的勋贵!是那些尸餐素位,只会打压忠良的国贼!”

  “陛下心善,余大人仁德!可他们呢?!”

  “他们在我们挨饿的时候,倾倒米粮作乐!在我们快要冻死的时候,夜夜笙歌!”

  “现在,他们又逼得陛下耗尽了国库!逼得余大人散尽了家财!”

  孙敬才越说越激动,他猛地一指皇宫的方向。

  “他们这是要断了我们的活路!更是要让咱们的陛下,成为一个被架空的孤家寡人啊!”

  这番话,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所有百姓心中那早已积压的,愤怒的闸门!

  是啊!

  我们的苦难,根源在哪里?

  不是陛下,也不是余大人!

  而是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世家门阀!

  “打倒他们!”

  “不能让他们得逞!”

  “跟他们拼了!”

  刚刚还沉浸在失落中的百姓,在这一刻,那份失落,尽数转化为了对旧勋贵的,滔天恨意!

  那股被暂时安抚下去的民怨,在这一刻,以一种更猛烈,也更具目标性的方式,重新燃烧了起来!

  就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时刻,午门城楼之上,那个明黄色的身影,再一次,出现了。

  皇帝赵汝安,去而复返。

  他没有再穿那身素色的冕服,而是换上了一身更加寻常的青色常服,头上甚至连冠冕都未曾佩戴,只是用一根玉簪,简单地束着发。

  他的脸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与……悲怆。

  “诸位子民。”

  皇帝的声音,通过扩音器,缓缓响起。

  “你们的话,朕……都听到了。”

  “你们的苦,朕……感同身受。”

  皇帝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的哽咽。

  “是朕,无能。是朕,没有治理好这个国家,才让尔等,受了这么多的苦。”

  “朕答应你们,”赵汝安的声音,陡然变得坚定,“自今日起,朕,会努力。”

  “朕会努力,做一个更好的皇帝。”

  “朕会努力,让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

  “朕会努力,将那些盘踞在社稷之上的蛀虫,一个个地,都揪出来!”

  说完,他对着下方那数万名百姓,再一次,深深地,鞠了一躬。

  “朕……累了。”

  皇帝的声音里,透着一股令人心碎的疲惫。

  “朕,要回宫歇息了。”

  他转过身,那背影,在高大的午门城楼映衬下,显得如此的单薄,如此的……孤单。

  就在这时,一直侍立在旁的大内总管梁宇,忽然上前一步。

  他对着下方,用他那特有的,尖利而又充满了悲怆的嗓音,泣声喊道:

  “诸位……有所不知……”

  “为了凑足今日这顿君民之宴……”

  梁宇的声音,哽咽了。

  “陛下……连御膳房……都快空了啊!”

  这句话,成了压垮所有人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陛下!!”

  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响彻云霄。

  无数的百姓,再一次,朝着那个即将消失的背影,疯狂地磕着头。

  他们哭着,喊着,用最质朴,也最真诚的方式,宣泄着心中的感动与孺慕。

  而赵汝安,没有回头。

  他只是在那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中,一步一步,走进了那座深沉的,属于他的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