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司令看完,当即叫来通讯兵:“立刻把电文转给林家栋,让他务必照办,有任何需求,直接向支队报备。” 通讯兵应声而去,他望着窗外,眉头紧锁,深知这场仗的后续并不轻松。
而林家栋收到五支队转来老将的电报时,正蹲在医务所外的石阶上抽着烟。当看清电文里 “击沉驱逐舰两艘、炮舰两艘、运输舰十二艘,毙敌六千余人” 那串数字,手里的烟 “啪嗒” 掉在地上,他瞪圆了眼睛,半天没回过神来。
“六千多?” 他喃喃自语,使劲揉了揉眼睛,仿佛要把那行字看穿。出发前只想着能袭扰一下就好,哪敢奢望这样的战果?那些匆忙间发射的鱼雷,竟然真的命中了?混乱中交火的几轮炮击,竟造成了这么大杀伤?
其实大多数的情报人员都没有注意到的是日军的大多数损失都是自己造成的,而看到过实际情况的渔民有没弄看明白,其实很多运输舰都是慌乱之间很多船互相撞击造成的沉没。毕竟八路军的四艘鱼雷艇也只发射了八枚鱼雷而已。八枚鱼雷击沉十六艘军舰?想想就行了。 愣了半晌,林家栋猛地站起身,拍了拍沾满尘土的裤腿,大步往战士们休整的营房走。此刻夕阳正透过窗户斜照进来,映着战士们脸上的疲惫和愁云 —— 几个重伤员还在抢救,牺牲的战友遗体就停在隔壁空房,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
“都打起精神来!” 林家栋站在屋子中央,嗓音因激动有些发颤。“弟兄们,咱们干成了一件大事!咱们在长江上发射的炮弹和鱼雷总共击沉日军驱逐舰两艘、炮舰两艘、运输舰十二艘,毙敌六千余人””
战士们起初只是茫然地抬头,当听清林家栋宣布的消息后,有人猛地站起来,带翻了身后的木凳:“队长,您说啥?那几艘铁家伙真沉了?”
“不光沉了,” 林家栋提高了声音,又大声说着,“两艘驱逐舰,两艘炮舰,还有十二艘运输舰!干掉小鬼子六千多人!”
屋子里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一个胳膊缠着绷带的年轻战士忘了疼,挥舞着拳头蹦起来:“我就说那枚鱼雷没白放!看见水花了!”
另一个脸上带伤的老兵抹了把眼泪,咧嘴笑着:“咱这几条小船,愣是啃下了块硬骨头!”
有人想起牺牲的战友,眼眶红了,却用力挺直了腰板:“他们没白死!这仗打得值!”
林家栋看着眼前这群瞬间沸腾的汉子,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他大声说道:“对!这只是开始!等有机会,咱们再给小鬼子来一下狠的!”
林家栋抬手往下按了按,喧闹的营房渐渐安静下来:“弟兄们,高兴归高兴,硬仗还在后面。现在咱们得干三件事 —— 休整、修船、补弹药。”
“休整不是让你们睡大觉,” 林家栋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带伤的脸,“炊事班多煮一些有营养的饭菜给伤员们补补。其他人除了吃饭睡觉外轮流去湖边洗个澡,换身干净衣裳。”
他指了指外面晾衣绳上面的破军装,“仓库里有新领的军装,尺码不对的自己调换,别到时候穿得松松垮垮像个难民。”
说到修船,他走到门口往码头望了望:“船底的青苔得刮干净,不然跑起来费油。技术人员修补船只、检查鱼雷发射管,三天内必须拆下来弄利索。别忘了给船刷漆。”
最后接着说道:“补给的武器明早到,现在把剩下的鱼雷编号登记,每颗炮弹都检查一遍,谁再马虎我让他去扛炮弹箱。”
战士们轰然应诺,有的往炊事班走,扛着工具的往码头赶,营房里瞬间只剩下他一个人。
回到长江上,黑泽太一率领的支援舰队仅用不到 10 个小时,便抵达常州附近的长江水域。
黑泽太一站在 “新丸 #1” 号的舰桥上,看着腕上的军用手表指针刚跳过凌晨四点,江面上的薄雾还未散尽,像一层灰白色的纱幔笼罩着舰队。通讯兵匆匆跑上舰桥,手里举着译好的电文:“少将,古贺司令官回电,确认我们距其编队仅剩四十公里。”
“知道了。” 黑泽太一抬手按了按军帽,目光扫过前方朦胧的水道,“传令下去,舰队就地锚泊。让扫雷队队长西尾龙一即刻率队出发,‘燕’号、‘鸥’号在前,W11、W13 跟进,保持五百米间距,航速四节。”
甲板上的信号兵迅速挥动起红绿旗语,“燕” 号舰桥立刻回应了一串灯光闪烁。西尾龙一站在 “燕” 号的指挥台前,扶正帽檐对身旁的航海长喊道:“左满舵,航向 330 度,我们先走一步。”
550 吨的舰体在他的操控下灵活地调转方向,像一尾银鱼滑入航道中央,“鸥” 号紧随其后,舰尾拖曳的扫雷索在水中划出两道细微的波纹。
W11、W13 两艘扫雷艇则像护卫般分列两侧,230 吨的轻巧舰身在江浪中起伏,艇员们趴在船舷边,手里的望远镜一刻不停地扫视着水面。黑泽太一站在高处望去,四艘小型舰艇渐渐变成四个模糊的黑点,消失在晨雾深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江面上除了舰船发动机的低鸣,只剩下水流拍打船板的声响。当扫雷队出发整整一个小时后,通讯兵再次报告:“少将阁下,西尾队长来电,已前进五公里,未发现任何水雷踪迹。”
黑泽太一眉头微蹙,手指在指挥台的海图上轻轻敲击。他原以为这片水域会布满水雷,没想到竟是这般平静。“让运输舰编队跟上,保持原有航线,速度三节。” 他对着传声筒下令,“告诉各舰舰长,密切注意前方动静。”
“赤坂丸 #21” 号率先起锚,巨大的舰体缓缓驶动,后面跟着 “赤箕轮丸”“赤天龙丸” 等运输舰,像一串笨拙的巨鲸在江面上排开。
喜欢我在抗日卖军火
而林家栋收到五支队转来老将的电报时,正蹲在医务所外的石阶上抽着烟。当看清电文里 “击沉驱逐舰两艘、炮舰两艘、运输舰十二艘,毙敌六千余人” 那串数字,手里的烟 “啪嗒” 掉在地上,他瞪圆了眼睛,半天没回过神来。
“六千多?” 他喃喃自语,使劲揉了揉眼睛,仿佛要把那行字看穿。出发前只想着能袭扰一下就好,哪敢奢望这样的战果?那些匆忙间发射的鱼雷,竟然真的命中了?混乱中交火的几轮炮击,竟造成了这么大杀伤?
其实大多数的情报人员都没有注意到的是日军的大多数损失都是自己造成的,而看到过实际情况的渔民有没弄看明白,其实很多运输舰都是慌乱之间很多船互相撞击造成的沉没。毕竟八路军的四艘鱼雷艇也只发射了八枚鱼雷而已。八枚鱼雷击沉十六艘军舰?想想就行了。 愣了半晌,林家栋猛地站起身,拍了拍沾满尘土的裤腿,大步往战士们休整的营房走。此刻夕阳正透过窗户斜照进来,映着战士们脸上的疲惫和愁云 —— 几个重伤员还在抢救,牺牲的战友遗体就停在隔壁空房,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
“都打起精神来!” 林家栋站在屋子中央,嗓音因激动有些发颤。“弟兄们,咱们干成了一件大事!咱们在长江上发射的炮弹和鱼雷总共击沉日军驱逐舰两艘、炮舰两艘、运输舰十二艘,毙敌六千余人””
战士们起初只是茫然地抬头,当听清林家栋宣布的消息后,有人猛地站起来,带翻了身后的木凳:“队长,您说啥?那几艘铁家伙真沉了?”
“不光沉了,” 林家栋提高了声音,又大声说着,“两艘驱逐舰,两艘炮舰,还有十二艘运输舰!干掉小鬼子六千多人!”
屋子里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一个胳膊缠着绷带的年轻战士忘了疼,挥舞着拳头蹦起来:“我就说那枚鱼雷没白放!看见水花了!”
另一个脸上带伤的老兵抹了把眼泪,咧嘴笑着:“咱这几条小船,愣是啃下了块硬骨头!”
有人想起牺牲的战友,眼眶红了,却用力挺直了腰板:“他们没白死!这仗打得值!”
林家栋看着眼前这群瞬间沸腾的汉子,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他大声说道:“对!这只是开始!等有机会,咱们再给小鬼子来一下狠的!”
林家栋抬手往下按了按,喧闹的营房渐渐安静下来:“弟兄们,高兴归高兴,硬仗还在后面。现在咱们得干三件事 —— 休整、修船、补弹药。”
“休整不是让你们睡大觉,” 林家栋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带伤的脸,“炊事班多煮一些有营养的饭菜给伤员们补补。其他人除了吃饭睡觉外轮流去湖边洗个澡,换身干净衣裳。”
他指了指外面晾衣绳上面的破军装,“仓库里有新领的军装,尺码不对的自己调换,别到时候穿得松松垮垮像个难民。”
说到修船,他走到门口往码头望了望:“船底的青苔得刮干净,不然跑起来费油。技术人员修补船只、检查鱼雷发射管,三天内必须拆下来弄利索。别忘了给船刷漆。”
最后接着说道:“补给的武器明早到,现在把剩下的鱼雷编号登记,每颗炮弹都检查一遍,谁再马虎我让他去扛炮弹箱。”
战士们轰然应诺,有的往炊事班走,扛着工具的往码头赶,营房里瞬间只剩下他一个人。
回到长江上,黑泽太一率领的支援舰队仅用不到 10 个小时,便抵达常州附近的长江水域。
黑泽太一站在 “新丸 #1” 号的舰桥上,看着腕上的军用手表指针刚跳过凌晨四点,江面上的薄雾还未散尽,像一层灰白色的纱幔笼罩着舰队。通讯兵匆匆跑上舰桥,手里举着译好的电文:“少将,古贺司令官回电,确认我们距其编队仅剩四十公里。”
“知道了。” 黑泽太一抬手按了按军帽,目光扫过前方朦胧的水道,“传令下去,舰队就地锚泊。让扫雷队队长西尾龙一即刻率队出发,‘燕’号、‘鸥’号在前,W11、W13 跟进,保持五百米间距,航速四节。”
甲板上的信号兵迅速挥动起红绿旗语,“燕” 号舰桥立刻回应了一串灯光闪烁。西尾龙一站在 “燕” 号的指挥台前,扶正帽檐对身旁的航海长喊道:“左满舵,航向 330 度,我们先走一步。”
550 吨的舰体在他的操控下灵活地调转方向,像一尾银鱼滑入航道中央,“鸥” 号紧随其后,舰尾拖曳的扫雷索在水中划出两道细微的波纹。
W11、W13 两艘扫雷艇则像护卫般分列两侧,230 吨的轻巧舰身在江浪中起伏,艇员们趴在船舷边,手里的望远镜一刻不停地扫视着水面。黑泽太一站在高处望去,四艘小型舰艇渐渐变成四个模糊的黑点,消失在晨雾深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江面上除了舰船发动机的低鸣,只剩下水流拍打船板的声响。当扫雷队出发整整一个小时后,通讯兵再次报告:“少将阁下,西尾队长来电,已前进五公里,未发现任何水雷踪迹。”
黑泽太一眉头微蹙,手指在指挥台的海图上轻轻敲击。他原以为这片水域会布满水雷,没想到竟是这般平静。“让运输舰编队跟上,保持原有航线,速度三节。” 他对着传声筒下令,“告诉各舰舰长,密切注意前方动静。”
“赤坂丸 #21” 号率先起锚,巨大的舰体缓缓驶动,后面跟着 “赤箕轮丸”“赤天龙丸” 等运输舰,像一串笨拙的巨鲸在江面上排开。
喜欢我在抗日卖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