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行第四期之后,由于阶级矛盾,文官们见识到了《大唐日报》强大的宣传作用,便联合起来,从方明手中夺走了发行权。
然而……当报纸发行权被他们夺走后,《大唐日报》的反响却大不如前……
而方明这边,掌握着出版总署,经过不懈努力,将“报纸”这一事物发展得有声有色。
十个月内,除了《大唐日报》外,又出现了许多其他报纸,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
其中,有皇室亲自出品发行的《皇室日报》,有专门报道军旅的《战争日报》,还有专门刊登各类文章的《文学日报》。
虽然失去了《大唐日报》的掌控权,但在其他报纸上,方明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而且,方明也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报纸,名为《状元日报》。
方明仍能通过《状元日报》发散自身影响力。
并且,在其他报纸涌现之后,《大唐日报》的风靡程度大不如前。
而方明的《状元日报》,销量却不断攀升。
而且,方明几乎是赔本经营这份报纸,不断将报纸运往大唐各个角落,不遗余力。
四个月下来,《状元日报》已经出版到了第三期。
“老师,第三期《状元日报》买到了!”
大唐边陲小镇中,卖报郎冲进“希望小学”,兴奋地说道。
“好。”
刘温面色一动,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接过报纸。
《状元日报》一到手,刘温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虽然如今方明已不再是《大唐日报》的主编,无法掌控其发行,但他在朝堂上仍有影响力,于是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状元日报》。
因为有《状元日报》的存在,其他同伴们也能通过这份报纸,了解方明目前在朝堂中的状况。
甚至,由于《状元日报》更加自由,方明能传递的信息也更多。
几个月过去,《状元日报》的销量已不逊色于《大唐日报》。
当然,由于朝堂斗争的缘故,《状元日报》无法刊登国家新闻,多是一些奇闻轶事。
并且,《状元日报》与其他报纸有着本质区别。
最显著的,就是这份报纸上每个字都标注了“拼音”。
在第一期《状元日报》上,就确定了拼音字母表,并说明了声母韵母的作用。
在后来的报纸上,每个字都注明了拼音。
这样的改变,让人只要学会拼音,就能尝试认字、阅读。
这一点,也让大唐中许多原本不识字的人,开始尝试“识字”。
此刻,刘温翻阅着《状元日报》,即便无需借助拼音,也能顺畅无阻地流利阅读。
《状元日报》上虽取消了国家新闻板块,但新增了其他丰富多彩的栏目。
甚至,如今的《状元日报》比《大唐日报》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大唐日报》被文官们夺走发行权后,行事肆意,几乎成了文官儒生的专属领地,内容晦涩难懂,这也导致其销量逐渐被《状元日报》超越。
而且,《状元日报》首次引入了“记者”这一职业。
如今,《状元日报》上的许多报道,都是记者采访后整理撰写的。
“大唐西部,‘流水线’工厂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为周边民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工人,将成为大唐的新兴阶层。”
“探讨工业发展之路。”
“如今,各地学子自发创办学堂,统一命名为‘希望小学’。”
刘温仔细阅读着每一篇报道,从字里行间感受着大唐日新月异的变化。
“快一年了,真正的工业化时代终于要来临了。”
刘温深知,工业化,就是现代文明的开端。
工业发展或许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它能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成为社会建设的坚实基石。
“夏同志已前往西部,着手创办工厂。”
“夏同志如今是边陲官员,此前靠倒卖牛羊积累了丰厚家底,因此有能力兴建工厂。”
从报纸上,刘温思绪万千,想起了曾经见过的许多同志和同伴,他们此刻都在为理想而努力。
“也是时候了,是时候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了。”
刘温自言自语道:“如今的第一批学生,已算是速成毕业,他们勤奋好学,能接受我所传授的知识。”“一人传教十人,十人再传百人。这就是基础教育展开的深远意义。”
“我的学生们,经过我的速成教育,已能完成基本的扫盲、认字、算数和明理。”
“甚至,他们现在出去,都能创办一个个希望学堂。”
刘温意识到这一点:“我该离开了。”
“我曾答应过夏同志,等他工厂开办起来,我就去帮忙,在工厂里担任‘政委’,专门培养工人。”
刘温放下手中的《状元日报》,已下定决心。
他看向自己的第一个学生,那个卖报郎阿城。
“阿城。”刘温喊道。
“老师,你看完了吗?”阿城迫不及待,他还不知道刘温要和他说什么,心里还惦记着等刘温看完报纸后自己好接着看呢。
然而,他却听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
“我要走了。”
“什么?”阿城难以置信,焦急万分:“老师,你要去哪儿?”
“去建设大唐。”刘温微笑道:“我本有一身抱负要施展,只是当初遇到了你,让我心思有所转变,留下来开了这间学堂。”
“如今,近一年时间过去,我已将基础知识传授给了你们,我也该去做其他事情了。”
刘温的目光望向远方:“大唐各地,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代化进程已开启,变革的冲突即将显现。”
“所以,我要投身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阿城听着,似懂非懂,更多的是不舍。
但刘温已下定决心,很快召集了学堂的其他孩子,安排了一些事情。
“我曾教过你们,要学以致用,做一个能影响周围的人。”
“在这个时代,大多数百姓还懵懂无知,他们需要有人去点醒、去开化。”
刘温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人们的觉醒和开化,与信仰无关,与出身无关,只关乎自己的内心。”
“我赋予了你们知识,你们便拥有了选择的权力,但还有更多人没有这种权力。”
“他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无法保证温饱。”
“甚至,他们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
“一个人的自由,不仅是实现现实的自由,更要实现精神的自由。”
“我们的信仰,不仅限于神灵,也可以是一个信念、一个目标。”
这一课,所有学生都听得格外认真。
其中,有学生忍不住问道:“老师,您的信仰是什么?”
“我?”刘温笑了笑,拿起《状元日报》,指了指上面的‘logo’,那是一个盘膝而坐的白骨形象。
“这便是我的信仰。”
“刘伯温,你终于来了!”
在众多工人的注视下,夏青刚热情地欢迎了刘温的到来。
刘温,是他在现代的名字,也是在这个世界的‘代号’。
在明面上,刘温仍是那个镇山太保之子刘伯温。
“青钢。”
刘温上前,紧紧握住夏青刚的手,两人握手真诚而有力。
“走,住的地方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你的工作就是对工人进行扫盲和基础教育。”
夏青刚在前面引路道。
“好!”刘温点头答应,然后环顾四周,看着那些刚刚成为工人、脸上还带着质朴笑容的人们:“我会好好教他们的!”
两人办完相关事宜后,深夜时分,在夏青刚家中促膝长谈。
“当初你的一番话,让我深思良久,感觉豁然开朗。”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来到这里,积累人脉,创办了这个工厂。”
刘温点头表示赞同:“我从第五期《大唐日报》的科普栏里,看到有个民间工匠发明了蒸汽机。”
“那时我就知道,你的机会来了,我们的许多同志,必然会在大唐各地大力发展工业。”
“工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夏青刚说道:“在大唐中心,有我们的同志方仲永在发展,我们这些人可能提供不了太大帮助。”“不过,我们可以从外围展开包围式发展,期望能逐步对旧大唐产生深远影响。”
“工人,是我们亲手塑造的一个阶级,一个天然与我们并肩作战的阶级。”
“确实,这种发展策略,稳中求进,恰到好处。”刘温点头表示赞同:“只要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整个大唐都将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民众的智慧也将被唤醒。”
两人深夜时分,在屋内畅谈,几乎彻夜未眠。
从第二天起,刘温便投身于为工人扫盲的工作中。
“阶级矛盾,无法调和。”
“倘若我与他们同属一个阶级,或许还能同流合污。”
“但我并非如此,因此我无法与他们沆瀣一气,我有自己的信仰、追求和奋斗目标。”
“朝堂上的争斗,愈发激烈了。”
在大唐长安城的状元府中,方明在屋内来回踱步,思索着诸多问题。
“如今,我在朝堂中仍有一定地位,因此不能轻易放弃。”
“否则,我完全可以辞官不做,投身到建设大军中去,封建王朝的制度,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方明反复思量着这些问题。
自从那次他提出教育改革、知识分类后,大唐王朝的文官们便开始针对他,第一次便企图夺取《大唐日报》的发行权。
此后,方明的许多行动都受到阻挠。
如今,他创立的大唐日化商会,甚至已无他的立足之地。
然而,凭借超前的见识,方明仍在逐步发展经济,几乎掌控了长安城的部分经济命脉。
甚至,他亲自完善商人税法,提出针对商人的立法,鼓励商贸活动……
如今,在商人群中,方明声望极高,还培养了一些‘嫡系’。
而《大唐日报》被夺走,对方明影响并不大。
甚至,《大唐日报》在那些文官手中日渐衰落,逐渐成了他们的自留地,失去了大众的关注。
“脱离大众,必将失败,只有紧密团结群众,才能取得成功。”
“阶级差异,使他们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封建制度注定被打破的原因。”
方明思考着最近朝堂上与那些庙堂高官间愈发凸显的矛盾。
“即便是有开明之名的唐皇,实际上也受封建王朝旧思想束缚,因此他根本不会完全采纳我的建议,反而不断和稀泥。”
“大唐皇朝,已让我彻底清醒。”
“幸好其他同志们都在不懈努力,他们的成果并不逊色于我!”
方明已养成习惯,每周都会进行自我总结,反思一周内的事情。
这样的习惯让方明不断成长、进步。
一番总结后,方明回到床上,并未入睡,而是盘膝而坐。
“开始修炼《白骨观》了,希望早日成为‘进化者’,彻底掌握智慧灵光。”
“我们这些来解放新世界的先行者,虽然人人都有白骨烙印,但与现实世界的‘进化者’仍有差别。”
“进化者拥有智慧灵光,能提升智慧、增强记忆等,相当于精神进化,因此称为进化者。”
“但只有‘白骨观’修炼到一定程度,达到‘照见白骨、虚空生佛’的境界,才能成为进化者。”
“一旦成为进化者,前世的记忆无论大小都能被挖掘出来。”
“到那时,前世所学无论大小都能悉数回想起来,对我们解放新世界将大有裨益。”
“而且,成为进化者后得到灵光加持,无论在这个世界修行还是科研都将大有可为!”
方明每日都不忘修炼。
照见白骨、虚空见佛是‘白骨观’中的一个境界。
更准确地说,是叶恒改良创出的‘另类白骨观’的一个境界。
这种另类白骨观能集合众生精神以加持。
同样,修炼的人越多,这些庞大的精神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
每个修炼者都是一个端口。
当他们达到‘进化者’的境界时,就从端口变成了节点,可以连接那个庞大的精神网络,获取一份加持。
而要达到‘进化者’的境界,详细描述便是‘照见白骨、虚空见佛’。
然而……当报纸发行权被他们夺走后,《大唐日报》的反响却大不如前……
而方明这边,掌握着出版总署,经过不懈努力,将“报纸”这一事物发展得有声有色。
十个月内,除了《大唐日报》外,又出现了许多其他报纸,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
其中,有皇室亲自出品发行的《皇室日报》,有专门报道军旅的《战争日报》,还有专门刊登各类文章的《文学日报》。
虽然失去了《大唐日报》的掌控权,但在其他报纸上,方明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而且,方明也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报纸,名为《状元日报》。
方明仍能通过《状元日报》发散自身影响力。
并且,在其他报纸涌现之后,《大唐日报》的风靡程度大不如前。
而方明的《状元日报》,销量却不断攀升。
而且,方明几乎是赔本经营这份报纸,不断将报纸运往大唐各个角落,不遗余力。
四个月下来,《状元日报》已经出版到了第三期。
“老师,第三期《状元日报》买到了!”
大唐边陲小镇中,卖报郎冲进“希望小学”,兴奋地说道。
“好。”
刘温面色一动,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接过报纸。
《状元日报》一到手,刘温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虽然如今方明已不再是《大唐日报》的主编,无法掌控其发行,但他在朝堂上仍有影响力,于是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状元日报》。
因为有《状元日报》的存在,其他同伴们也能通过这份报纸,了解方明目前在朝堂中的状况。
甚至,由于《状元日报》更加自由,方明能传递的信息也更多。
几个月过去,《状元日报》的销量已不逊色于《大唐日报》。
当然,由于朝堂斗争的缘故,《状元日报》无法刊登国家新闻,多是一些奇闻轶事。
并且,《状元日报》与其他报纸有着本质区别。
最显著的,就是这份报纸上每个字都标注了“拼音”。
在第一期《状元日报》上,就确定了拼音字母表,并说明了声母韵母的作用。
在后来的报纸上,每个字都注明了拼音。
这样的改变,让人只要学会拼音,就能尝试认字、阅读。
这一点,也让大唐中许多原本不识字的人,开始尝试“识字”。
此刻,刘温翻阅着《状元日报》,即便无需借助拼音,也能顺畅无阻地流利阅读。
《状元日报》上虽取消了国家新闻板块,但新增了其他丰富多彩的栏目。
甚至,如今的《状元日报》比《大唐日报》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大唐日报》被文官们夺走发行权后,行事肆意,几乎成了文官儒生的专属领地,内容晦涩难懂,这也导致其销量逐渐被《状元日报》超越。
而且,《状元日报》首次引入了“记者”这一职业。
如今,《状元日报》上的许多报道,都是记者采访后整理撰写的。
“大唐西部,‘流水线’工厂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为周边民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工人,将成为大唐的新兴阶层。”
“探讨工业发展之路。”
“如今,各地学子自发创办学堂,统一命名为‘希望小学’。”
刘温仔细阅读着每一篇报道,从字里行间感受着大唐日新月异的变化。
“快一年了,真正的工业化时代终于要来临了。”
刘温深知,工业化,就是现代文明的开端。
工业发展或许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它能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成为社会建设的坚实基石。
“夏同志已前往西部,着手创办工厂。”
“夏同志如今是边陲官员,此前靠倒卖牛羊积累了丰厚家底,因此有能力兴建工厂。”
从报纸上,刘温思绪万千,想起了曾经见过的许多同志和同伴,他们此刻都在为理想而努力。
“也是时候了,是时候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了。”
刘温自言自语道:“如今的第一批学生,已算是速成毕业,他们勤奋好学,能接受我所传授的知识。”“一人传教十人,十人再传百人。这就是基础教育展开的深远意义。”
“我的学生们,经过我的速成教育,已能完成基本的扫盲、认字、算数和明理。”
“甚至,他们现在出去,都能创办一个个希望学堂。”
刘温意识到这一点:“我该离开了。”
“我曾答应过夏同志,等他工厂开办起来,我就去帮忙,在工厂里担任‘政委’,专门培养工人。”
刘温放下手中的《状元日报》,已下定决心。
他看向自己的第一个学生,那个卖报郎阿城。
“阿城。”刘温喊道。
“老师,你看完了吗?”阿城迫不及待,他还不知道刘温要和他说什么,心里还惦记着等刘温看完报纸后自己好接着看呢。
然而,他却听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
“我要走了。”
“什么?”阿城难以置信,焦急万分:“老师,你要去哪儿?”
“去建设大唐。”刘温微笑道:“我本有一身抱负要施展,只是当初遇到了你,让我心思有所转变,留下来开了这间学堂。”
“如今,近一年时间过去,我已将基础知识传授给了你们,我也该去做其他事情了。”
刘温的目光望向远方:“大唐各地,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代化进程已开启,变革的冲突即将显现。”
“所以,我要投身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阿城听着,似懂非懂,更多的是不舍。
但刘温已下定决心,很快召集了学堂的其他孩子,安排了一些事情。
“我曾教过你们,要学以致用,做一个能影响周围的人。”
“在这个时代,大多数百姓还懵懂无知,他们需要有人去点醒、去开化。”
刘温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人们的觉醒和开化,与信仰无关,与出身无关,只关乎自己的内心。”
“我赋予了你们知识,你们便拥有了选择的权力,但还有更多人没有这种权力。”
“他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无法保证温饱。”
“甚至,他们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
“一个人的自由,不仅是实现现实的自由,更要实现精神的自由。”
“我们的信仰,不仅限于神灵,也可以是一个信念、一个目标。”
这一课,所有学生都听得格外认真。
其中,有学生忍不住问道:“老师,您的信仰是什么?”
“我?”刘温笑了笑,拿起《状元日报》,指了指上面的‘logo’,那是一个盘膝而坐的白骨形象。
“这便是我的信仰。”
“刘伯温,你终于来了!”
在众多工人的注视下,夏青刚热情地欢迎了刘温的到来。
刘温,是他在现代的名字,也是在这个世界的‘代号’。
在明面上,刘温仍是那个镇山太保之子刘伯温。
“青钢。”
刘温上前,紧紧握住夏青刚的手,两人握手真诚而有力。
“走,住的地方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你的工作就是对工人进行扫盲和基础教育。”
夏青刚在前面引路道。
“好!”刘温点头答应,然后环顾四周,看着那些刚刚成为工人、脸上还带着质朴笑容的人们:“我会好好教他们的!”
两人办完相关事宜后,深夜时分,在夏青刚家中促膝长谈。
“当初你的一番话,让我深思良久,感觉豁然开朗。”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来到这里,积累人脉,创办了这个工厂。”
刘温点头表示赞同:“我从第五期《大唐日报》的科普栏里,看到有个民间工匠发明了蒸汽机。”
“那时我就知道,你的机会来了,我们的许多同志,必然会在大唐各地大力发展工业。”
“工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夏青刚说道:“在大唐中心,有我们的同志方仲永在发展,我们这些人可能提供不了太大帮助。”“不过,我们可以从外围展开包围式发展,期望能逐步对旧大唐产生深远影响。”
“工人,是我们亲手塑造的一个阶级,一个天然与我们并肩作战的阶级。”
“确实,这种发展策略,稳中求进,恰到好处。”刘温点头表示赞同:“只要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整个大唐都将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民众的智慧也将被唤醒。”
两人深夜时分,在屋内畅谈,几乎彻夜未眠。
从第二天起,刘温便投身于为工人扫盲的工作中。
“阶级矛盾,无法调和。”
“倘若我与他们同属一个阶级,或许还能同流合污。”
“但我并非如此,因此我无法与他们沆瀣一气,我有自己的信仰、追求和奋斗目标。”
“朝堂上的争斗,愈发激烈了。”
在大唐长安城的状元府中,方明在屋内来回踱步,思索着诸多问题。
“如今,我在朝堂中仍有一定地位,因此不能轻易放弃。”
“否则,我完全可以辞官不做,投身到建设大军中去,封建王朝的制度,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方明反复思量着这些问题。
自从那次他提出教育改革、知识分类后,大唐王朝的文官们便开始针对他,第一次便企图夺取《大唐日报》的发行权。
此后,方明的许多行动都受到阻挠。
如今,他创立的大唐日化商会,甚至已无他的立足之地。
然而,凭借超前的见识,方明仍在逐步发展经济,几乎掌控了长安城的部分经济命脉。
甚至,他亲自完善商人税法,提出针对商人的立法,鼓励商贸活动……
如今,在商人群中,方明声望极高,还培养了一些‘嫡系’。
而《大唐日报》被夺走,对方明影响并不大。
甚至,《大唐日报》在那些文官手中日渐衰落,逐渐成了他们的自留地,失去了大众的关注。
“脱离大众,必将失败,只有紧密团结群众,才能取得成功。”
“阶级差异,使他们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封建制度注定被打破的原因。”
方明思考着最近朝堂上与那些庙堂高官间愈发凸显的矛盾。
“即便是有开明之名的唐皇,实际上也受封建王朝旧思想束缚,因此他根本不会完全采纳我的建议,反而不断和稀泥。”
“大唐皇朝,已让我彻底清醒。”
“幸好其他同志们都在不懈努力,他们的成果并不逊色于我!”
方明已养成习惯,每周都会进行自我总结,反思一周内的事情。
这样的习惯让方明不断成长、进步。
一番总结后,方明回到床上,并未入睡,而是盘膝而坐。
“开始修炼《白骨观》了,希望早日成为‘进化者’,彻底掌握智慧灵光。”
“我们这些来解放新世界的先行者,虽然人人都有白骨烙印,但与现实世界的‘进化者’仍有差别。”
“进化者拥有智慧灵光,能提升智慧、增强记忆等,相当于精神进化,因此称为进化者。”
“但只有‘白骨观’修炼到一定程度,达到‘照见白骨、虚空生佛’的境界,才能成为进化者。”
“一旦成为进化者,前世的记忆无论大小都能被挖掘出来。”
“到那时,前世所学无论大小都能悉数回想起来,对我们解放新世界将大有裨益。”
“而且,成为进化者后得到灵光加持,无论在这个世界修行还是科研都将大有可为!”
方明每日都不忘修炼。
照见白骨、虚空见佛是‘白骨观’中的一个境界。
更准确地说,是叶恒改良创出的‘另类白骨观’的一个境界。
这种另类白骨观能集合众生精神以加持。
同样,修炼的人越多,这些庞大的精神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
每个修炼者都是一个端口。
当他们达到‘进化者’的境界时,就从端口变成了节点,可以连接那个庞大的精神网络,获取一份加持。
而要达到‘进化者’的境界,详细描述便是‘照见白骨、虚空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