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报纸也是一份开化民智的东西,能够……”
“这报纸之说,确实有趣。”
唐皇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问道:“但爱卿,你可曾考虑过,这报纸造价高昂,莫说传遍天下,即便在长安城中广泛流通都成问题。”
“臣已有准备。”
方明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臣还研发了‘造纸’之法,可用树木为原料造纸,成本极为低廉!”
“如此一来,我大唐的所有知识都能记录在纸上,广传天下。”
“甚至未来,寻常百姓也能买得起纸张!”
方明胸有成竹地说:“除此之外,臣还研究出了‘活字印刷’技术,可用铅字印刷,再通过排版的方式,将大量文字印在纸上!”“这样一来,不仅报纸的造价会大幅降低,天下知识也能随意印刷在纸上!”
“这项技术若推广开来,定能轻松覆盖整个大唐!”
方明的一番话,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震惊过后,唐皇大为赞赏,不住地夸奖。
最终,他直接批准:“此事就由爱卿来主导,推动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展!”
“并且,办报之事也交由爱卿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赏赐……”
唐皇李世民心情愉悦。
当日,唐皇入睡后却做了噩梦。
梦中,前朝无数将士以及他的兄长等人纷纷出现,要取他性命。
唐皇猛然惊醒,一身冷汗。
清醒后,唐皇并未在意。
但当他再次入睡,却再次遭遇同样的梦境!
接连多日,唐皇精神萎靡不振,状态极差。
大臣魏征前来探查,深思后说道:“陛下,可能是前朝冤魂怨念不散,所以纠缠陛下。”
“那该如何是好?”唐皇询问。
“此事有些蹊跷,天地人三界各有秩序,地府管理死后世界,按理说不应出现这种问题。”
魏征沉吟道:“待微臣调查一番。”
说着,魏征便直接入睡了。
两个时辰后,魏征醒来,向唐皇禀告:“微臣已查明缘由,原来是地府出了差错,有亡魂逃出,所以滋扰陛下。”
“那该如何是好?”唐皇问道。
“微臣已告知地府,并得到阎罗王的传信,今日入夜,便能解决此事。”
唐皇这才点了点头。
魏征是人界天官,唐皇李世民深知这一点,所以有事才会前来询问魏征。
当天入夜,唐皇寝宫狂风大作。
两道白色身影从虚空中浮现,出现在唐皇李世民的床前。
“你们是什么人?”唐皇大惊失色。
“告知唐皇,我们乃是地府白骨鬼差!”那两个身影瓮声瓮气地回答。
“地府白骨鬼差?”唐皇李世民疑惑道。
“不错,我们乃骨族,担任地府鬼差,所以样貌与寻常鬼差不同。”那两个骨族鬼差解释了一下来意。
“我们奉阎罗王之命,因亡魂滋扰陛下,特来邀请陛下游览地府,当面解决此事。”唐皇应下,回头一看,自己的肉身正躺在床上。唐皇跟随两位白骨鬼差一同出了皇宫。
唐皇感觉十分奇妙,他们出了皇宫后,竟是径直往下。
“天地人三界,地府位于最下方,乃天地阴气浊气坠落而成。”一位白骨鬼差解释道。
唐皇大开眼界,心中好奇的问题也颇多。
“所谓骨族,是何来历?朕为何从未听过?”
“我们骨族,不属于人、神、妖、魔,不入六道轮回,是我们骨族的圣祖创造了我们。”
“因我们骨族奇异,天生便能虚实转换、阴阳穿梭,所以如今地府鬼差中,许多都是我们骨族。”
“圣祖创造?圣祖是何许人也?”唐皇思维敏捷,抓住了问题关键。
“圣祖乃是我们骨族之祖,也是三界公认的白骨大圣。”
“白骨大圣……”唐皇口中念着这个名字,将其深深记在了心中。
接下来,唐皇在地府中游览了一番,见证了地府的种种景象。
阎罗王也向唐皇道歉,并说明了原因。
“如今人间人族情绪浮躁,太多灵魂到了地府后也怨气难消,无法入轮回,以至于超出了地府的管辖范围。”
“就有一些灵魂找上了唐皇,打扰到了您。”
“原来是这样,地府也不安宁啊。”
唐皇了解原因后,忽然问道:“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阎罗王沉吟片刻,道出了解决之法:“如今世道人心浮躁,难以安定,所以地府呈现一片乱象。”“若是唐皇有意,或许可求佛来度化世人,度尽地府亡魂。”
“求佛……”
唐皇将阎罗王的话牢牢记在了心中。
同时,他在地府里待了整整一个晚上,见证了地府的各个部门。
快天亮时,阎罗王派遣白骨鬼差将唐皇送回了阳世。
唐皇悠悠醒来,发觉外面天空已经大亮。
当日上朝,唐皇便在金銮殿召集了群臣,商量要召开‘水陆大会’,进行度化天下之举。
除此之外,唐皇还询问了状元‘方仲永’关于造纸和印刷的进度……
过了几日,水陆大会召开,从大唐各地赶来的高僧齐聚一堂。
但全国的高僧都推举了一名年仅二十的僧人,名为玄奘。
唐皇亲自接见了玄奘法师,并偶然买下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两样宝物,赐予了玄奘。
“玄奘法师?水陆大会?”
“这是……要开始西游了吗?”
“我得去!”
另外,方明在自己的状元府中,听到了水陆大会选举出玄奘法师的消息,大吃一惊。
他作为方仲永在长安生活多年,知晓这个世界有些不同寻常之处,有神佛妖魔之说。
但没想到,这竟是西游的世界观。不过,惊讶归惊讶,方明实施变革的决心却依然坚定。
七日之后,玄奘法师主持水陆大会,度化长安城的冤魂。
第七日水陆大会结束时,天降金光,神圣降临。
同时,有两名僧人现身。
“你这水陆法会,只是小乘佛法,无法得大乘佛法之真谛。”
“要知道,唯有大乘佛法,才能让亡者超度升天,能助受难之人脱离困境,能修得无量寿身,能来去自如无牵无挂。”
唐皇听闻此言,立刻上前询问何为大乘佛法,并邀请那两位僧人开坛讲法。
而那两位僧人,却直接飞身至半空,显露出真身,原来是观世音菩萨及其弟子木吒尊者。
观世音菩萨当众显圣,阐述大乘佛法的种种益处,上至唐皇,下至文武百官,听后皆露出痴迷之态。
唯有那状元“方明”,面色惊异不已。
方明惊讶地环顾四周,未发一言,但心中却已确定了一件事:“不对劲,大家怎么都是这种痴迷的模样?”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在起作用吗?为何我未受影响?”
“对了,我已开始修行《白骨观》,能固守精神,有白骨护佑!”
方明看着这一幕,心中感到有些恐惧。
“这佛法明明不事生产,且对国家无实际益处,但此刻文武百官及唐皇却如此着迷,实在可怕。”
“在唐朝普及知识,扫除各种‘障碍’十分必要,只有持续教育,才能让新一代的人们不盲目愚昧地信仰。”
“信仰,应是自由的,而非如此不由自主!”
方明心中对此十分确定,周围的人都是被神通所影响了。
这让方明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信念。
水陆大会结束后,唐皇与玄奘法师结拜为兄弟,并赐其国姓为唐,还赐了法号。
从此,玄奘法师又名唐三藏。
并且,唐皇将“西游”之事交给了唐三藏,命其前往西天灵山取回大乘佛法经书……
西游之事,也自此正式拉开序幕!
“开始了……”
当唐三藏被唐皇派人送出大唐边境的那一刻,漫天神佛不知有多少都在暗中关注。
就连叶恒,也在关注着唐三藏的行程。
只不过,叶恒之所以关注,是因为当唐三藏走出大唐之后,才真正将漫天神佛的注意力从大唐引开。
叶恒的目光,还投向了长安城的方向。
“种子们,要开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长安城举办了一场水陆大会。
这场水陆大会,前后持续了七个七之数,即七七四十九日。
随后,唐三藏一路向西,又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真正离开大唐的边界。
而就在这大约八十天的时间里,方明已顺利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应用出来,并开始向外推广。
除此之外,大唐的第一份报纸也正式创刊!
这份报纸名为《大唐日报》。
在方明的推动下,第一份报纸经过整理排版后印刷而出!
《大唐日报》设有“官方新闻”“民生”“杂谈”和“科普”四大栏目。
报纸的四大版面,恰好对应这四大栏目。
而第一批报纸的官方新闻栏目报道了几件事。
其一,是水陆大会的圆满成功以及唐三藏的西行。
此外,还记载了大唐新科状元方仲永的事迹。
在科普栏目中,介绍了方仲永发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情况,并科普了这一举措将对大唐产生何种影响。
民生栏目则发布了最新的惠民政策。
这项惠民政策由状元郎方仲永牵头,成立“大唐工程院”,号召征集天下能人巧匠,并提出“专利”费制度,上报技术有奖。
而“杂谈”栏目则收录了唐皇李世民及一些底层百官对报纸的寄语。
其中还有方仲永的一段话:“时代的改革已经到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大唐工程院,向所有有识之士敞开大门。”
筹备已久的报纸,暂定为每月刊发一期。
而第一期报纸,竟然印刷了数万份之多。
紧接着,依靠长安城的交通便利,报纸被发往全国各地!
在长安城中,大街小巷都回荡着“卖报咯,卖报咯”的叫卖声。
一时间,长安城中人纷纷讨论“报纸”。
许多茶馆酒馆还专门聘请读书人,为大家“读报”,吸引了众多人气。
许多大唐百姓被新奇的报纸吸引,报纸在整个大唐引起了轰动。
在这种环境下,大唐各地都有一些十五六岁的少年看到报纸后心情激荡。
“开始了,改革开始了。”
“大唐状元方仲永……也是我们的同志!”
有许多少年收拾行囊,前往大唐长安城,投奔那位“状元郎”。
而在长安城中,状元郎的声望更是水涨船高。
“爱卿这报纸一事,办得极为成功啊。”
朝堂之上,唐皇对方明大加奖赏:“赏爱卿黄金千两,绫罗绸缎百匹……”
“谢陛下。”方明道谢后,又递上奏折:“臣回去酝酿许久,整理出了这关于纸张印刷及出版的管理方案,还请陛下过目。”唐皇李世民招了招手,让执笔太监将奏折内容宣读出来。
执笔太监大声宣读。
这个奏折中,完整介绍了纸张的应用方法及建议。
此外,还有针对出版的规章制度,条理清晰、规规矩矩。
“准了,就按爱卿这个方案,成立‘出版总署’。”
“由爱卿来管理这个出版总署。”
“谢陛下。”方明没有客气,直接应了下来。
下朝之后,方明没有回到自己的“状元府”,而是前往了自己工作的地方——大唐工程院。
方明的“招贤令”,是以大唐工程院的名义向外发布的。
“报纸的影响已经扩散开来,前几日来投的,还只是一些普通的贤才。”
“不知道什么时候,其他的‘同志’们才会到来。”
方明心里想着,回到了工程院中。
“大人,今日又有不少贤士来投。”
方明一回到工程院,立刻有下属来禀告。
“安排一下,我现在在待客大厅见他们。”
“是。”
很快,下属就已安排妥当,将这几日来的“贤士”都聚集在了待客大厅。
这时,方明才步入其中。
待客大厅里,大约聚着三十多人,此刻却是一片安静。
方明步入其中,随即开始打量起众人。
一番观察后,方明不禁微微动容。
因为他在这群人中,发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人!
这种不同,并非体现在长相或穿着上,
而是源自于“精神”层面的差异。
他们目光坚定,眼中似乎闪烁着某种坚定的信念之光。
方明再也按捺不住,试探性地开口问道:
“自由?”
人群中,一个装扮成农夫模样的少年站了出来,目光如炬,语气坚定:“平等!”
接着,一个少年樵夫也站了出来,神色认真:“公正!”
“这报纸之说,确实有趣。”
唐皇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问道:“但爱卿,你可曾考虑过,这报纸造价高昂,莫说传遍天下,即便在长安城中广泛流通都成问题。”
“臣已有准备。”
方明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臣还研发了‘造纸’之法,可用树木为原料造纸,成本极为低廉!”
“如此一来,我大唐的所有知识都能记录在纸上,广传天下。”
“甚至未来,寻常百姓也能买得起纸张!”
方明胸有成竹地说:“除此之外,臣还研究出了‘活字印刷’技术,可用铅字印刷,再通过排版的方式,将大量文字印在纸上!”“这样一来,不仅报纸的造价会大幅降低,天下知识也能随意印刷在纸上!”
“这项技术若推广开来,定能轻松覆盖整个大唐!”
方明的一番话,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震惊过后,唐皇大为赞赏,不住地夸奖。
最终,他直接批准:“此事就由爱卿来主导,推动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展!”
“并且,办报之事也交由爱卿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赏赐……”
唐皇李世民心情愉悦。
当日,唐皇入睡后却做了噩梦。
梦中,前朝无数将士以及他的兄长等人纷纷出现,要取他性命。
唐皇猛然惊醒,一身冷汗。
清醒后,唐皇并未在意。
但当他再次入睡,却再次遭遇同样的梦境!
接连多日,唐皇精神萎靡不振,状态极差。
大臣魏征前来探查,深思后说道:“陛下,可能是前朝冤魂怨念不散,所以纠缠陛下。”
“那该如何是好?”唐皇询问。
“此事有些蹊跷,天地人三界各有秩序,地府管理死后世界,按理说不应出现这种问题。”
魏征沉吟道:“待微臣调查一番。”
说着,魏征便直接入睡了。
两个时辰后,魏征醒来,向唐皇禀告:“微臣已查明缘由,原来是地府出了差错,有亡魂逃出,所以滋扰陛下。”
“那该如何是好?”唐皇问道。
“微臣已告知地府,并得到阎罗王的传信,今日入夜,便能解决此事。”
唐皇这才点了点头。
魏征是人界天官,唐皇李世民深知这一点,所以有事才会前来询问魏征。
当天入夜,唐皇寝宫狂风大作。
两道白色身影从虚空中浮现,出现在唐皇李世民的床前。
“你们是什么人?”唐皇大惊失色。
“告知唐皇,我们乃是地府白骨鬼差!”那两个身影瓮声瓮气地回答。
“地府白骨鬼差?”唐皇李世民疑惑道。
“不错,我们乃骨族,担任地府鬼差,所以样貌与寻常鬼差不同。”那两个骨族鬼差解释了一下来意。
“我们奉阎罗王之命,因亡魂滋扰陛下,特来邀请陛下游览地府,当面解决此事。”唐皇应下,回头一看,自己的肉身正躺在床上。唐皇跟随两位白骨鬼差一同出了皇宫。
唐皇感觉十分奇妙,他们出了皇宫后,竟是径直往下。
“天地人三界,地府位于最下方,乃天地阴气浊气坠落而成。”一位白骨鬼差解释道。
唐皇大开眼界,心中好奇的问题也颇多。
“所谓骨族,是何来历?朕为何从未听过?”
“我们骨族,不属于人、神、妖、魔,不入六道轮回,是我们骨族的圣祖创造了我们。”
“因我们骨族奇异,天生便能虚实转换、阴阳穿梭,所以如今地府鬼差中,许多都是我们骨族。”
“圣祖创造?圣祖是何许人也?”唐皇思维敏捷,抓住了问题关键。
“圣祖乃是我们骨族之祖,也是三界公认的白骨大圣。”
“白骨大圣……”唐皇口中念着这个名字,将其深深记在了心中。
接下来,唐皇在地府中游览了一番,见证了地府的种种景象。
阎罗王也向唐皇道歉,并说明了原因。
“如今人间人族情绪浮躁,太多灵魂到了地府后也怨气难消,无法入轮回,以至于超出了地府的管辖范围。”
“就有一些灵魂找上了唐皇,打扰到了您。”
“原来是这样,地府也不安宁啊。”
唐皇了解原因后,忽然问道:“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阎罗王沉吟片刻,道出了解决之法:“如今世道人心浮躁,难以安定,所以地府呈现一片乱象。”“若是唐皇有意,或许可求佛来度化世人,度尽地府亡魂。”
“求佛……”
唐皇将阎罗王的话牢牢记在了心中。
同时,他在地府里待了整整一个晚上,见证了地府的各个部门。
快天亮时,阎罗王派遣白骨鬼差将唐皇送回了阳世。
唐皇悠悠醒来,发觉外面天空已经大亮。
当日上朝,唐皇便在金銮殿召集了群臣,商量要召开‘水陆大会’,进行度化天下之举。
除此之外,唐皇还询问了状元‘方仲永’关于造纸和印刷的进度……
过了几日,水陆大会召开,从大唐各地赶来的高僧齐聚一堂。
但全国的高僧都推举了一名年仅二十的僧人,名为玄奘。
唐皇亲自接见了玄奘法师,并偶然买下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两样宝物,赐予了玄奘。
“玄奘法师?水陆大会?”
“这是……要开始西游了吗?”
“我得去!”
另外,方明在自己的状元府中,听到了水陆大会选举出玄奘法师的消息,大吃一惊。
他作为方仲永在长安生活多年,知晓这个世界有些不同寻常之处,有神佛妖魔之说。
但没想到,这竟是西游的世界观。不过,惊讶归惊讶,方明实施变革的决心却依然坚定。
七日之后,玄奘法师主持水陆大会,度化长安城的冤魂。
第七日水陆大会结束时,天降金光,神圣降临。
同时,有两名僧人现身。
“你这水陆法会,只是小乘佛法,无法得大乘佛法之真谛。”
“要知道,唯有大乘佛法,才能让亡者超度升天,能助受难之人脱离困境,能修得无量寿身,能来去自如无牵无挂。”
唐皇听闻此言,立刻上前询问何为大乘佛法,并邀请那两位僧人开坛讲法。
而那两位僧人,却直接飞身至半空,显露出真身,原来是观世音菩萨及其弟子木吒尊者。
观世音菩萨当众显圣,阐述大乘佛法的种种益处,上至唐皇,下至文武百官,听后皆露出痴迷之态。
唯有那状元“方明”,面色惊异不已。
方明惊讶地环顾四周,未发一言,但心中却已确定了一件事:“不对劲,大家怎么都是这种痴迷的模样?”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在起作用吗?为何我未受影响?”
“对了,我已开始修行《白骨观》,能固守精神,有白骨护佑!”
方明看着这一幕,心中感到有些恐惧。
“这佛法明明不事生产,且对国家无实际益处,但此刻文武百官及唐皇却如此着迷,实在可怕。”
“在唐朝普及知识,扫除各种‘障碍’十分必要,只有持续教育,才能让新一代的人们不盲目愚昧地信仰。”
“信仰,应是自由的,而非如此不由自主!”
方明心中对此十分确定,周围的人都是被神通所影响了。
这让方明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信念。
水陆大会结束后,唐皇与玄奘法师结拜为兄弟,并赐其国姓为唐,还赐了法号。
从此,玄奘法师又名唐三藏。
并且,唐皇将“西游”之事交给了唐三藏,命其前往西天灵山取回大乘佛法经书……
西游之事,也自此正式拉开序幕!
“开始了……”
当唐三藏被唐皇派人送出大唐边境的那一刻,漫天神佛不知有多少都在暗中关注。
就连叶恒,也在关注着唐三藏的行程。
只不过,叶恒之所以关注,是因为当唐三藏走出大唐之后,才真正将漫天神佛的注意力从大唐引开。
叶恒的目光,还投向了长安城的方向。
“种子们,要开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长安城举办了一场水陆大会。
这场水陆大会,前后持续了七个七之数,即七七四十九日。
随后,唐三藏一路向西,又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真正离开大唐的边界。
而就在这大约八十天的时间里,方明已顺利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应用出来,并开始向外推广。
除此之外,大唐的第一份报纸也正式创刊!
这份报纸名为《大唐日报》。
在方明的推动下,第一份报纸经过整理排版后印刷而出!
《大唐日报》设有“官方新闻”“民生”“杂谈”和“科普”四大栏目。
报纸的四大版面,恰好对应这四大栏目。
而第一批报纸的官方新闻栏目报道了几件事。
其一,是水陆大会的圆满成功以及唐三藏的西行。
此外,还记载了大唐新科状元方仲永的事迹。
在科普栏目中,介绍了方仲永发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情况,并科普了这一举措将对大唐产生何种影响。
民生栏目则发布了最新的惠民政策。
这项惠民政策由状元郎方仲永牵头,成立“大唐工程院”,号召征集天下能人巧匠,并提出“专利”费制度,上报技术有奖。
而“杂谈”栏目则收录了唐皇李世民及一些底层百官对报纸的寄语。
其中还有方仲永的一段话:“时代的改革已经到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大唐工程院,向所有有识之士敞开大门。”
筹备已久的报纸,暂定为每月刊发一期。
而第一期报纸,竟然印刷了数万份之多。
紧接着,依靠长安城的交通便利,报纸被发往全国各地!
在长安城中,大街小巷都回荡着“卖报咯,卖报咯”的叫卖声。
一时间,长安城中人纷纷讨论“报纸”。
许多茶馆酒馆还专门聘请读书人,为大家“读报”,吸引了众多人气。
许多大唐百姓被新奇的报纸吸引,报纸在整个大唐引起了轰动。
在这种环境下,大唐各地都有一些十五六岁的少年看到报纸后心情激荡。
“开始了,改革开始了。”
“大唐状元方仲永……也是我们的同志!”
有许多少年收拾行囊,前往大唐长安城,投奔那位“状元郎”。
而在长安城中,状元郎的声望更是水涨船高。
“爱卿这报纸一事,办得极为成功啊。”
朝堂之上,唐皇对方明大加奖赏:“赏爱卿黄金千两,绫罗绸缎百匹……”
“谢陛下。”方明道谢后,又递上奏折:“臣回去酝酿许久,整理出了这关于纸张印刷及出版的管理方案,还请陛下过目。”唐皇李世民招了招手,让执笔太监将奏折内容宣读出来。
执笔太监大声宣读。
这个奏折中,完整介绍了纸张的应用方法及建议。
此外,还有针对出版的规章制度,条理清晰、规规矩矩。
“准了,就按爱卿这个方案,成立‘出版总署’。”
“由爱卿来管理这个出版总署。”
“谢陛下。”方明没有客气,直接应了下来。
下朝之后,方明没有回到自己的“状元府”,而是前往了自己工作的地方——大唐工程院。
方明的“招贤令”,是以大唐工程院的名义向外发布的。
“报纸的影响已经扩散开来,前几日来投的,还只是一些普通的贤才。”
“不知道什么时候,其他的‘同志’们才会到来。”
方明心里想着,回到了工程院中。
“大人,今日又有不少贤士来投。”
方明一回到工程院,立刻有下属来禀告。
“安排一下,我现在在待客大厅见他们。”
“是。”
很快,下属就已安排妥当,将这几日来的“贤士”都聚集在了待客大厅。
这时,方明才步入其中。
待客大厅里,大约聚着三十多人,此刻却是一片安静。
方明步入其中,随即开始打量起众人。
一番观察后,方明不禁微微动容。
因为他在这群人中,发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人!
这种不同,并非体现在长相或穿着上,
而是源自于“精神”层面的差异。
他们目光坚定,眼中似乎闪烁着某种坚定的信念之光。
方明再也按捺不住,试探性地开口问道:
“自由?”
人群中,一个装扮成农夫模样的少年站了出来,目光如炬,语气坚定:“平等!”
接着,一个少年樵夫也站了出来,神色认真:“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