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传播天下-《脱去皮囊,无非二百零六骨》

  敖烈看着叶恒离去的身影,听着周围无数真诚的道谢声,心情激荡不已。

  “我辈修行者,当以此为榜样!”

  叶恒讲道结束后,三日之内,那些原本来参加敖烈婚礼的各种水生妖怪以及来自五湖四海水域的神灵龙王之流都悉数散去。

  而随着他们的离去,敖烈退婚之事也随之传播天下。

  只不过,这种名声的传播并非丢人之事。

  因为消息传出后,大多数生灵听闻后的感受并非嘲笑敖烈和西海龙族,反而是唾弃碧波潭万圣一脉。

  可以说,碧波潭算是彻底声名狼藉,直接“名扬三界”了。

  与之相比,敖烈的名声简直如日中天,愈发响亮得让人难以忽视。

  在市井街巷间,人们茶余饭后总爱凑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敖烈。

  “你们听说了吗?敖烈那休妻的事儿传得可沸沸扬扬啦!”一位满脸胡茬的大汉一边拍着大腿,一边扯着嗓子说道。

  旁边一位瘦小的男子连忙接过话茬:“那可不,这事儿都传遍三界了!不过啊,更让人惊叹的是他擒下九头虫那档子事儿。”

  瘦小男子眼睛放光,仿佛自己亲眼所见一般,“那九头虫何等厉害,却被敖烈生生擒下,还镇压在了西海海眼,这等辉煌战绩,简直太威风了!”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捋着胡须,慢悠悠地说道:“你们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敖烈如今可不止这些事迹,他还拜了白骨大圣为师呢!那白骨大圣是何等人物,能收他为徒,可见敖烈前途不可限量啊!”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对敖烈的敬佩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随着这些故事的广泛传播,敖烈在三界中的名气越来越大,已然“小有名气”了。

  而此时的敖烈,早已回到西海龙宫,闭关潜修去了。他深知,虽然自己如今有了一些名声,但修行之路漫漫,仍需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

  那些听了白骨大圣七日讲道的湖神河神以及龙王们,也都纷纷踏上了返回自己领地的路途。

  在一条宽阔的河流旁,泾河龙王正带着几个虾兵蟹将,顺着水流慢悠悠地前行。他身姿挺拔,龙须在水中轻轻飘动,眼神中透着一丝威严。

  这时,一只小虾兵小心翼翼地游到泾河龙王身边,仰着头问道:“龙王大人,咱们这次听了白骨大圣讲道,收获可真不小啊!您说,这敖烈太子如今的名声这么大,以后会不会更加厉害呀?”

  泾河龙王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后说道:“敖烈这孩子,确实不简单。他能有如今的成就,一是自身天赋异禀,二是勤奋努力,再加上有白骨大圣这样的高人指点,未来不可限量啊!”

  另一只蟹将也凑了过来,挥舞着大钳子说道:“龙王大人,听说您和敖烈太子还有亲戚关系呢,这是真的吗?”

  泾河龙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豪的神情:“那是自然。按辈分算,我可是他的‘姨夫’。我原配夫人乃是西海龙王的妹妹,如此算来,我们泾河龙王一脉也算是根正苗红,和西海龙宫有着深厚的渊源。”

  虾兵蟹将们听了,纷纷露出羡慕的神情。一只小虾兵眨巴着眼睛说道:“龙王大人,那以后咱们是不是也能沾沾敖烈太子的光啊?”

  泾河龙王瞪了小虾兵一眼,严肃地说道:“休要胡言!修行之路,终究要靠自己。敖烈能有今日的成就,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我们虽与他有亲戚关系,但不能总想着依靠别人,还是要自己刻苦修行,才能在这三界中立足。”

  虾兵蟹将们听了,纷纷点头称是,不敢再言语。

  泾河龙王继续顺着河流前行,心中想着敖烈的事迹,也暗自下定决心,回去后要更加用心地治理泾河,同时也要督促龙宫中的子孙们努力修行,不能辱没了泾河龙王一脉的名声。

  不一会儿,他们便回到了泾河之中,泾河龙王回到龙宫,开始处理泾河的各项事务,而虾兵蟹将们也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守护着泾河的安宁。

  这天,泾河龙王心情愉悦地顺着河道返回泾河。

  “虽然敖烈侄儿发生了退婚之事,但他没给西海丢脸,独自擒下了那九头虫。”

  “听说那九头虫是上古妖圣九凤的后裔,如今却被镇压在西海海眼。”

  “更重要的是,敖烈侄儿拜了个好师傅,如今是白骨大圣的徒弟,放在三界,也人人敬重。”

  “那白骨大圣果然神通广大、修为通天,我听他讲道七日,就小有收获。或许我闭关一阵,修为还能更上一层楼。”泾河龙王抚摸着龙须,心情大好地回到了泾河龙宫。

  然而,他刚进龙宫,巡水夜叉就满脸焦急地冲了进来:“龙王,不好了!”

  “发生何事?慢慢说。”泾河龙王问道。

  巡水夜叉急忙汇报:“我在一处水草中,听到两个渔夫交谈。那渔夫炫耀说,他今天每次撒网都有大收获。原来他在长安城结识了一个算卦的,每天送他一尾金色鲤鱼,那算卦的就会给他一道卦象。按照卦象,他每次都能收获颇丰。”

  “那算卦的百算百灵,渔夫每天都收获满满。这样下去,我们水族岂不是越来越少?”

  “长此以往,我们水族后代越来越少,还怎么壮观水府,怎么助龙王威风?”

  泾河龙王听后,却并未太过动容,反而十分冷静。他在那七日听道中有所收获,学了静气的法门。他看着巡水夜叉,皱眉道:“李夜叉,你为何如此惊慌失措?”

  “就算那算卦的厉害,渔夫每天都满载而归,但我泾河如此广阔,就算渔夫钓一辈子,又怎么可能把水族钓光?”

  泾河龙王说着,探出龙爪,法力涌动,落在巡水夜叉身上:“你心浮气躁,静不下来。”

  巡水夜叉本来满脑子都是“水族要灭绝”的念头,但被泾河龙王的神通一激,浑身一颤,冷静了下来。他想了想自己之前的想法,确实有些过激。李夜叉也很奇怪:“龙王说得对,小的也不知怎么了,像被冲昏了头脑。”

  “还是龙王神通广大,一下就让我冷静下来了。”

  泾河龙王微微一笑:“这是我去西海一趟的收获,在西海龙宫前,听了白骨大圣七日讲道。”

  “这七日讲道中,我领悟了一个静气凝神的法门,可以叫它‘观想法’。”

  “刚刚我施展的,就是这个法门。”

  “白骨大圣是何等人物,竟有如此威能?”李夜叉惊讶道。

  此时,泾河龙宫中的龙子、龙孙、虾臣、蟹士、鲥军师、鳜少卿、鲤太宰等都聚了过来,也有不解的,等着泾河龙王解答。

  泾河龙王抚须微笑:“那白骨大圣,如今可是三界中的大人物!”

  “他出身微末,本是一具人类尸骨,受日月精华感召,化生为天地间极其独特的妖魔——尸魔。”

  “后来他修为日益强横,在北俱芦洲占地为王,先后斩杀了上古妖圣之子八岐妖王,又击败了混天大圣鹏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

  “他还创造了骨族,获得天地功德。后来天庭几次派太白金星下凡,封他为三界……”

  “从那时起,他就是天庭和妖族公认的白骨大圣,还是骨族之王。”

  “我本来是去西海参加侄儿敖烈的大婚的,没想到大婚前,敖烈有幸拜了白骨大圣为师……”

  “后来,敖烈去休妻……”泾河龙王深吸一口气,将白骨大圣的来历和西海发生的事情一一道来。

  泾河龙宫中的龙子、龙孙、虾臣、蟹士、鲥军师、鳜少卿、鲤太宰等都听得入了迷。

  直到泾河龙王讲完,才有龙子龙孙发出惊叹:“天地间竟有如此神通广大的白骨大圣!”

  “不错,白骨大圣当得起天下尊重。”

  泾河龙王点了点头,这时他心态平和,也想到了一个问题:“天下金色鲤鱼体内都有一丝龙族血脉,都有跃龙门化龙的可能。”

  “那渔夫每天撒网捉些水族倒也无妨,但他每天捉一尾金色鲤鱼,就有些不妥了。”

  泾河龙王沉吟道:“那算卦之人定有修为在身,但他每天要一尾金色鲤鱼,实在是对我龙宫不敬。”

  “此事,还是得解决才行。”

  泾河龙王从西海归来后,立刻得知了泾河中的事情。他并未暴跳如雷,也没有心急如焚。他甚至用听道七日学来的法门,让龙宫中的巡水夜叉冷静了下来。泾河龙王并未忽视这个问题:“白骨大圣曾说,修行一道,心性至关重要。”

  “要是心性不够坚韧,那很容易陷入劫难,落得个灰飞烟灭的下场,甚至自身会冒出些愚蠢念头,不受控制地做出蠢事。”

  “正是因为听了这段话,我才领悟出那神奇无比的静心凝气法门,甚至能在脑海中观想,让自身念头真切地显现出来。”

  泾河龙王暗自思忖:“白骨大圣曾说过,天地间新一轮的量劫已然开启,所有人都有可能深陷其中。只有保持清醒的本心和念头,才不会稀里糊涂地陷入劫难。”

  正因如此,泾河龙王此刻十分冷静。

  面对问题,他也多了几分深入思考。

  “那渔夫每日打鱼,倒也无妨,问题出在长安城里那个算卦的人身上。”

  “那算卦之人明显有修行在身,所以算卦极准,只是不知他为何偏偏钟情于金色鲤鱼。”

  “但无论如何,金色鲤鱼都带有一丝我龙族血脉,都有化龙的可能。”

  “他这么做,确实对我泾河有损,所以得把这件事弄清楚。”

  “我还是先变化一番,进长安城调查一番。”

  泾河龙王冷静思索后,已然看清了这件事的利害关系,决定采取行动。

  做出决定后,第二天,泾河龙王来到岸上,摇身一变,化作一位风度翩翩的白衣秀士,径直来到长安城西门大街。

  从渔夫口中得知,那卖卦的铺子就在西大街。

  泾河龙王很快便找到了地方,只见那铺子门口围了一群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群中不时传来高谈阔论之声。

  泾河龙王挤开人群,走了进去。

  里面挂着招牌,上面写着:神课先生袁守城。

  “袁守诚……”泾河龙王低声念了一遍这个名字,感觉有些熟悉,并非完全陌生。

  仔细一想,当今长安大唐皇宫中,有一位钦天监台正先生名叫袁天罡。

  “这袁守诚,应该和袁天罡是同族之人。”

  泾河龙王也认定了这一点。

  很快,前面的客人离开,泾河龙王直接坐到了座位前。

  袁守诚问道:“公子前来,所为何事?”

  “我来找先生算算天上阴晴。”

  袁守诚在袖中推演一番,片刻后说道:“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要占雨泽,准在明朝。”

  龙王闻言,忍不住问道:“明日何时下雨?雨量多少?”

  “明日辰时布云,巳时打雷,午时下雨,未时雨停,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泾河龙王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心中暗自盘算。

  “要是先生算得不准怎么办?”“你但说无妨。”袁守诚呵呵一笑。

  “这话可不能当作儿戏。要是明日有雨,且依你所说的时辰、雨量,我奉上课金五十两以表谢意。要是无雨,或者不按时辰、雨量,我实话告诉你:定要砸坏你的门面,撕碎你的招牌,立刻将你赶出长安,绝不姑息!”

  袁守诚却一口答应,欣然说道:“这个自然任你处置。请回吧,请回吧。明朝雨后再会。”

  泾河龙王立刻起身告辞。

  回到龙宫后,泾河龙王仔细思索,越发觉得事情不对劲。

  “那袁守诚为何如此肯定明日会降雨?我作为长安一带掌管行云布雨的龙王,都不敢如此确定,他为何如此笃定,又不像是胡言乱语。”

  泾河龙王正纳闷着,突然听到空中传来喊声:“泾河龙王接旨。”

  抬头一看,是一位金衣力士,手捧玉帝敕旨,径直向水府飞来。

  泾河龙王整理衣冠,神情肃穆,焚香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