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跟你们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俱乐部-《足球:奇葩任务,开局震惊德意志》

  在纽伦堡7:2狂胜科隆,昂首挺进德国杯决赛的第二天,整个德国足坛依旧沉浸在这场史诗级屠杀所带来的余震之中。

  一家名为“足球解密”的网络小报,在网站最不起眼的角落,悄然更新了一篇深度调查报导。这家媒体一向以发布耸人听闻的“内幕”和捕风捉影的“黑料”而臭名昭着,但在巧妙的包装下,总能吸引一批阴谋论爱好者的眼球。

  这一次,他们的矛头,精准地对准了风暴的中心。

  【国王的善举,还是精心计算的谎言?关于林远公益足球场的深度调查】

  “……当一个神话太过完美,我们就必须审视其根基是否牢固。林远与耐克联手在中国捐建十座公益球场的善举,无疑为他纯粹的足球天才形象,披上了一件圣洁的道德外衣。但我们的调查,却在这件外衣的衬里,发现了一些不那么光彩的线脚。”

  “真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的速度,一种足以让德国所有工程法律和官僚体系集体自尽的速度,这绝不可能。”

  “在德国,一个普通公民想要在自家后院建一个工具棚,从提交申请、邻里公示到最终拿到许可,整个流程走下来可能需要半年。而修建一座柏林新机场,我们花了十四年。我们严谨、我们繁琐,因为我们尊重程序。”

  “然而,在中国,十座标准足球场的项目,从耐克与林远在慕尼黑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到场地的奠基仪式,前后只用了不到一个月。一个月!在这个时间里,我们的议会可能还没就某个高速公路休息站的厕所是该用冷水还是热水争论出结果!”

  “这已经不是效率,这是魔法。为了搞清楚这种‘魔法’背后的逻辑,我们采访了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城市规划学教授,克劳斯·里希特先生。教授在听完我们的陈述后,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从工程学和法律的角度看,这不是奇迹,这是一个骗局。’“

  “‘一个月的时间,连完成地质勘探和设计图纸的审批都不够,更不用说施工招标和建筑许可了。’里希特教授在电话里冷笑道。”

  文章的最后,用一段极具煽动性的文字收尾:

  “我们无意玷污任何真正的善举。但我们有责任向公众揭示真相。当一个足球天才的光环,被精心计算的商业包装和谎言所笼罩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崇拜的,究竟是一个纯粹的运动员,还是一个善于利用规则、玩弄人心的投机者?”

  ……

  纽伦堡,俱乐部办公室。

  首席财务官克莱门斯·舒尔茨惬意地靠在昂贵的真皮沙发里,拿着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还散发着墨香的A4纸。

  纸上的内容,正是那篇来自“足球解密”的报导。

  “不错,”舒尔茨品了一口酒,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有理有据,引人深思。这就是专业的媒体人该干的事。”

  他将那份打印稿放到一边,又拿起了旁边厚厚一叠文件中的另一份。

  然而,仅仅看了一眼标题,他脸上的笑容就瞬间凝固了。

  【林远的饮食危机!垃圾食品恐摧毁其职业生涯!】

  舒尔茨的眉头紧紧皱起,他耐着性子往下看。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纽伦堡餐厅服务员爆料,林远是纽伦堡烤肠和炸肉排的忠实爱好者,几乎每周都会光顾。这种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对职业运动员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

  “放屁!”舒尔茨再也看不下去,一把将那张纸揉成一团,狠狠地砸进了垃圾桶。

  他深吸一口气,又拿起了下一份。

  【球场上的精神病人?心理学家深度解读林远的强迫症行为】

  “……其在场上反复进行的‘仪式’,如‘螃蟹漫步’和‘画叉跑动’,是典型的强迫性思维行为。这表明,林远的内心,可能承受着巨大的、不为人知的精神压力。我们有理由担忧,一旦这种压力累积到临界点,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崩溃……”

  “砰!”

  舒尔茨一拳砸在了红木茶几上,震得酒杯叮当作响。

  他咬着牙,拿起第三份。

  【更衣室裂痕?林远为何从不与门将庆祝!】

  “……通过对纽伦堡本赛季所有进球录像的逐帧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细节:在林远打进进球后,他从未像其他球员一样,跑完整个球场去拥抱他们的门将舍费尔。这是否暗示着,在这支看似团结的球队内部,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矛盾?一个真正的领袖,会忽略在身后为他守护大门的功臣吗?”

  第四份。

  【秘密伤病还是天赋耗尽?独家爆料林远右膝已埋下定时炸弹!】

  “够了!”舒尔茨终于彻底爆发,他猛地站起身,将桌上剩下的一叠文件全部扫落在地,纸张如雪片般纷飞。

  “这他妈都是些什么狗屎!”他气得浑身发抖,脸色涨红,“这些东西别说骗球迷,连街边的傻子都骗不了!我们拿出了十万欧元!十万!就给我整出这些连中学生作文都不如的垃圾?!”

  他怒不可遏地按下了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

  “汉娜!进来!”

  几秒钟后,一位穿着职业套裙、金发碧眼的女秘书推门而入,看到满地的狼藉,脸上闪过一丝惊慌。

  “舒尔茨先生……”

  “闭嘴!”舒尔茨指着地上的废纸,怒吼道,“这就是你找的人办的好事?告诉我,钱是怎么花的?”

  “先生,这件事……我只是按照您的吩咐,联系了韦伯先生……”秘书的声音带着哭腔,显得无辜又委屈。

  “韦伯?哪个韦伯?”

  “就是……就是那个专门负责‘媒体关系维护’的韦伯咨询公司的韦伯先生。”

  “把他给我叫来!”舒尔茨咆哮道,“不!现在!立刻!用免提打给他!”

  秘书不敢怠慢,连忙从口袋里掏出手机,颤抖着拨通了号码,并按下了免提键。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通了。一个油滑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

  “哦,美丽的汉娜小姐,这么快就想我了吗?”

  “韦伯先生,”秘书看了一眼舒尔茨那张几乎要吃人的脸,声音都在发颤,“舒…舒尔茨先生想和您通话。”

  电话那头的韦伯显然愣了一下,随即语气立刻变得恭敬起来:“哦!舒尔茨先生!您好您好!不知道您对我们这次的‘媒体攻势’还满意吗?尤其是‘足球解密’那篇,效果拔群,点击量惊人啊!”

  舒尔茨一把抢过手机,对着话筒怒吼,“韦伯!我给了你十万欧元!你就给我弄出那一堆连厕纸都不如的垃圾?钱呢?!”

  “哎?舒尔茨先生,您这话说的……十万欧元的预算,要办这么大的事,确实……有点紧张。”

  “您想啊,”韦伯开始了他的狡辩,“‘足球解密’那边的主编,胃口很大的。光是让他同意刊登那篇深度报导,我就花了五万欧元去‘公关’。”

  舒尔茨的眼角抽搐了一下。

  “那剩下五万呢?”

  “剩下五万,我交给了下面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去执行。”韦伯的语气变得理直气壮,“他们向我保证,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从不同角度,制造出足够多的负面话题。”

  “所以那些垃圾就是你那个‘专业团队’的杰作?”

  “呃……这个嘛……”韦伯的声音再次变得支支吾吾,“舒尔茨先生,您知道的,现在的专业写手,价格都很贵。为了在预算内完成任务,我的团队……可能……可能在执行的时候,又进行了一些‘合理的成本控制’……”

  “说人话!”

  “他们把这个项目,又外包了。”韦伯的声音越来越小,“包给了一家……一家新媒体工作室。”

  “给了多少钱?”舒尔茨的声音冰冷得如同西伯利亚的寒风。

  “……两万。”

  舒尔茨闭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气,他感觉自己的血压已经飙到了临界点。

  “所以,那家工作室,又把这两万块,外包给了谁?”

  “……据我所知,”韦伯的声音已经细若蚊吟,“他们在大学生兼职网站上发布了悬赏任务,找了几个新闻系的实习生,每篇稿子……给了五十欧元。”

  “……”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舒尔茨拿着手机,呆立在原地,足足十秒钟没有说话。

  “舒尔茨先生?您还在听吗?喂?”

  电话那头,韦伯还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

  舒尔茨猛地回过神来,他用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对着手机,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充满了无尽悲愤与绝望的怒吼:

  “滚!”

  “跟你们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俱乐部!”

  喜欢足球:奇葩任务,开局震惊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