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那日清晨,程远在青城山听涛轩被一阵清脆的铜铃声唤醒。窗外薄雾缭绕,父亲早已在紫藤架下煮水沏茶,白气蒸腾间,老人佝偻的背影竟显出几分仙风道骨。
"醒了?"父亲头也不回,"孙道长让你辰时去药王殿。"
程远揉着惺忪睡眼,发现石桌上多了个青布包袱。解开一看,是套靛蓝色的道练服,叠得方正如砚台,底下压着本手抄《黄庭经》。扉页题着八字:"内景澄明,外息诸缘",字迹清瘦如竹,正是李静松的手笔。
药王殿前的青石地被晨露浸得湿滑。孙道长正在碾药,石臼与药杵碰撞的闷响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麻雀。见程远来了,他甩手抛来个小布袋:"接着!"
程远手忙脚乱接住,袋中传来清脆碰撞声。倒出来竟是五枚铜钱,边缘磨得发亮,中间方孔透着岁月的痕迹。
"五帝钱?"程远想起古玩市场的见闻。
"诊金。"孙道长抹了把山羊胡,"从今天起,你每天来学两时辰中医基础。"他指了指殿内满墙的药柜,"先认一百味常用药。"
程远正欲开口,老道突然捏住他手腕。那三根手指像带着电流,从寸关尺三处脉位窜入一阵酸麻。
"肝脉弦紧,胃脉浮滑。"孙道长皱眉,"你们这些都市人,吃饭比打仗还急。"说着从药柜抓出几味药,"茯苓健脾,陈皮理气,再加点合欢皮解郁..."
药香在殿内弥漫,程远突然想起公司茶水间的咖啡味。那些熬夜加班的日子,胃里灌满苦涩的液体,只为保持头脑的虚假清醒。
"道医讲究'上工治未病'。"孙道长把包好的药塞进程远怀里,"从今天起,辰时冥想,午时站桩,戌时诵经。"
回茶室的路上,程远遇见个采药归来的小道童。不过十二三岁年纪,背篓里却装满了形态各异的草药,有些还带着新鲜的泥土。
"师兄好!"小道童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的门牙,"这是给孙师叔的龙胆草,治你肝火的!"
程远愕然:"你怎么知道..."
"孙师叔昨儿占了一卦,说今日会有个肝气郁结的城里人来求学。"小道童蹦跳着远去,草鞋踩碎一地晨光。
父亲听完经过,若有所思地摩挲着茶壶:"李教授说过,道门五术'山医命相卜',孙道长这是要你从医道入门。"
午后,程远在藏经阁找到本《黄帝内经》。翻开素问篇,满纸的"阴阳应象四气调神"看得他头晕眼花。正困惑时,背后传来个清越的女声:
"阳气者,若天与日。"
转身见是个穿月白道袍的年轻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眉目如山水画般疏淡。她腰间别着套银针,发髻只用根木簪固定,整个人素净得像幅水墨小品。
"您是..."
"孙师叔让我来教你认经络。"女子指尖轻点程远手臂,顺着一条看不见的线划到虎口,"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她的手指像带着某种魔力,划过之处泛起细微的电流感。程远突然想起李静松演示"气"的存在时,也曾让他体验过这种奇妙触觉。
"我叫苏半夏,道号守素。"女子说话时,窗外恰好掠过一阵山风,吹得案上经卷哗哗作响,"从今天起,我是你针灸课的引路人。"
傍晚程远回到茶室,发现父亲正与个陌生老者对弈。那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裤,脚上是双老式解放鞋,可举手投足间却透着说不出的气度。
"这是你莫师叔。"父亲落下一子,"青城山剑术传人。"
莫师叔闻言大笑,震得棋盘上的松针簌簌掉落:"老程别抬举我,就是个练把式的!"他转向程远,目光如电,"小子,想学点防身术不?"
程远正犹豫,忽见莫师叔手腕轻抖,一枚棋子破空而来。他下意识侧头,棋子擦着耳际钉入身后立柱,入木三分!
"反应还行。"莫师叔捻须微笑,"明日寅时,紫霄宫后山见。"
夜深人静时,程远在灯下整理笔记。苏半夏娟秀的字迹与孙道长狂草的批注交错其间,像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在纸上对话。窗外传来夜枭的啼叫,月光将窗棂的影子投在《黄庭经》上,恰好笼罩"仙人道士非有神"那句。
手机突然震动,是小林发来的消息:"总监,公益平台用户破百万了!"配图是山区孩子们捧着新课本的笑脸。程远保存图片时,无意翻到半年前自己在会议室舌战群儒的照片。镜片反光下,那个西装革履的男人眼神凌厉如刀,与此刻道袍木簪的自己恍如隔世。
他给李静松发了条消息:"开始学医道和剑术了。"想了想又补充,"但广告公司那边..."
回复在十分钟后到来,只有七个字:"和其光,同其尘。"
程远望向窗外。山月正圆,松影婆娑,一只夜蛾扑向纱窗,翅膀在月光下泛着银辉。他突然明白,道在红尘与山野间本无界限,就像李静松既能品茶论道,也能在股市中从容来去。
次日寅时,程远踏着露水来到紫霄宫后山。莫师叔早已在崖边站定,手中三尺青锋映着晨光,宛如一泓秋水。
"看好了!"老者一声清啸,剑锋陡转。起势如游龙出水,收势若彩凤归巢,剑光过处,草叶纷飞却不伤根本。最后一式"白虹贯日",剑尖竟挑落三丈外松树顶端的一颗松果!
"这叫'剑炁'。"莫师叔归剑入鞘,气息平稳如常,"不过皮毛罢了。你公司那些勾心斗角,比这难练多了。"
程远接过木剑,发现剑身上刻着两行小字:"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握柄处磨得油亮,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掌心温度。
"先练站桩。"莫师叔调整他姿势,"两脚如生根,脊椎似悬绳。"粗糙的大手拍过程远腰胯,"你们坐办公室的,气都堵在檀中穴了。"
晨练结束已是朝霞满天。程远浑身酸痛地回到茶室,却见父亲正与苏半夏讨论着什么。案几上摊着张人体经络图,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穴位。
"来得正好。"苏半夏招手,"孙师叔说从今天起,你上午学医理,下午练剑术,晚上..."她展开张符箓,"学基础符法。"
程远瞪大眼睛:"画符?"
"祝由科也是道医一支。"父亲难得地插话,"你小时候发烧,你奶奶叫魂用的黄表纸,就是最简单的符。"
苏半夏取出一叠黄纸,朱砂在砚台中化开,散发出淡淡的麝香味。"符有三要素:形、神、炁。"她执笔示范,笔走龙蛇间一道安神符已然成形,"形要正,神要凝,炁要足。"
程远试着临摹,却画得歪歪扭扭。朱砂在纸上洇开,像血又像泪。
"不急。"苏半夏轻按他肩膀,"你广告创意不也打磨多年?"她指尖的温度透过道袍传来,莫名让人心安。
午后在藏经阁,程远翻到本《云笈七签》。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种种奇术:隐形、遁甲、呼风唤雨...正看得入神,身后突然传来孙道长的声音:
"心动了吧?"老道不知何时出现,手里端着碗黑糊糊的药汁,"先把这喝了。"
药苦得程远直皱眉,孙道长却哈哈大笑:"道法自然,哪有捷径?那些神通,不过是心性修到极处的副产品。"他指了指窗外练剑的莫师叔,"你看他剑法通神,可知他扎马步扎了十年?"
傍晚雷雨突至。程远在灯下练习符咒,突然接到公司视频会议邀请。屏幕里米歇尔正讲解季度报表,背景却是程远设计的公益平台首页。
"有个好消息。"米歇尔推了推眼镜,"国际广告协会邀请我们分享'商业与公益融合'经验。"她顿了顿,"他们特别指名要程总监主讲。"
雨点敲打窗棂,程远望着视频里同事们期待的眼神,又低头看看自己面前的朱砂黄纸。两个世界在此刻奇妙地重叠,就像阴阳鱼首尾相衔。
"我会准时参会。"他最终说,"以视频连线方式。"
会议结束后,程远发现苏半夏站在回廊下。雨幕如织,她月白的道袍在暗夜中泛着微光。
"在想什么?"女子问。
程远望着被雨水洗刷的山峦:"在想怎么平衡..."
"你看那竹子。"苏半夏指向崖边的凤尾竹,"可作笛箫,可为建材,能制纸张,但本质仍是竹。"她转身离去,木屐声渐渐融入雨声,"道在器中,不器非道。"
夜雨停歇时,程远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云海之上,左手拿着广告奖杯,右手持三尺青锋。李静松的声音从九霄传来:"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醒来时天已微明,枕边《黄庭经》翻到了最后一页。程远摩挲着那句"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突然明白修行不在深山,而在每个当下的选择。
晨钟响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
"醒了?"父亲头也不回,"孙道长让你辰时去药王殿。"
程远揉着惺忪睡眼,发现石桌上多了个青布包袱。解开一看,是套靛蓝色的道练服,叠得方正如砚台,底下压着本手抄《黄庭经》。扉页题着八字:"内景澄明,外息诸缘",字迹清瘦如竹,正是李静松的手笔。
药王殿前的青石地被晨露浸得湿滑。孙道长正在碾药,石臼与药杵碰撞的闷响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麻雀。见程远来了,他甩手抛来个小布袋:"接着!"
程远手忙脚乱接住,袋中传来清脆碰撞声。倒出来竟是五枚铜钱,边缘磨得发亮,中间方孔透着岁月的痕迹。
"五帝钱?"程远想起古玩市场的见闻。
"诊金。"孙道长抹了把山羊胡,"从今天起,你每天来学两时辰中医基础。"他指了指殿内满墙的药柜,"先认一百味常用药。"
程远正欲开口,老道突然捏住他手腕。那三根手指像带着电流,从寸关尺三处脉位窜入一阵酸麻。
"肝脉弦紧,胃脉浮滑。"孙道长皱眉,"你们这些都市人,吃饭比打仗还急。"说着从药柜抓出几味药,"茯苓健脾,陈皮理气,再加点合欢皮解郁..."
药香在殿内弥漫,程远突然想起公司茶水间的咖啡味。那些熬夜加班的日子,胃里灌满苦涩的液体,只为保持头脑的虚假清醒。
"道医讲究'上工治未病'。"孙道长把包好的药塞进程远怀里,"从今天起,辰时冥想,午时站桩,戌时诵经。"
回茶室的路上,程远遇见个采药归来的小道童。不过十二三岁年纪,背篓里却装满了形态各异的草药,有些还带着新鲜的泥土。
"师兄好!"小道童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的门牙,"这是给孙师叔的龙胆草,治你肝火的!"
程远愕然:"你怎么知道..."
"孙师叔昨儿占了一卦,说今日会有个肝气郁结的城里人来求学。"小道童蹦跳着远去,草鞋踩碎一地晨光。
父亲听完经过,若有所思地摩挲着茶壶:"李教授说过,道门五术'山医命相卜',孙道长这是要你从医道入门。"
午后,程远在藏经阁找到本《黄帝内经》。翻开素问篇,满纸的"阴阳应象四气调神"看得他头晕眼花。正困惑时,背后传来个清越的女声:
"阳气者,若天与日。"
转身见是个穿月白道袍的年轻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眉目如山水画般疏淡。她腰间别着套银针,发髻只用根木簪固定,整个人素净得像幅水墨小品。
"您是..."
"孙师叔让我来教你认经络。"女子指尖轻点程远手臂,顺着一条看不见的线划到虎口,"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她的手指像带着某种魔力,划过之处泛起细微的电流感。程远突然想起李静松演示"气"的存在时,也曾让他体验过这种奇妙触觉。
"我叫苏半夏,道号守素。"女子说话时,窗外恰好掠过一阵山风,吹得案上经卷哗哗作响,"从今天起,我是你针灸课的引路人。"
傍晚程远回到茶室,发现父亲正与个陌生老者对弈。那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裤,脚上是双老式解放鞋,可举手投足间却透着说不出的气度。
"这是你莫师叔。"父亲落下一子,"青城山剑术传人。"
莫师叔闻言大笑,震得棋盘上的松针簌簌掉落:"老程别抬举我,就是个练把式的!"他转向程远,目光如电,"小子,想学点防身术不?"
程远正犹豫,忽见莫师叔手腕轻抖,一枚棋子破空而来。他下意识侧头,棋子擦着耳际钉入身后立柱,入木三分!
"反应还行。"莫师叔捻须微笑,"明日寅时,紫霄宫后山见。"
夜深人静时,程远在灯下整理笔记。苏半夏娟秀的字迹与孙道长狂草的批注交错其间,像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在纸上对话。窗外传来夜枭的啼叫,月光将窗棂的影子投在《黄庭经》上,恰好笼罩"仙人道士非有神"那句。
手机突然震动,是小林发来的消息:"总监,公益平台用户破百万了!"配图是山区孩子们捧着新课本的笑脸。程远保存图片时,无意翻到半年前自己在会议室舌战群儒的照片。镜片反光下,那个西装革履的男人眼神凌厉如刀,与此刻道袍木簪的自己恍如隔世。
他给李静松发了条消息:"开始学医道和剑术了。"想了想又补充,"但广告公司那边..."
回复在十分钟后到来,只有七个字:"和其光,同其尘。"
程远望向窗外。山月正圆,松影婆娑,一只夜蛾扑向纱窗,翅膀在月光下泛着银辉。他突然明白,道在红尘与山野间本无界限,就像李静松既能品茶论道,也能在股市中从容来去。
次日寅时,程远踏着露水来到紫霄宫后山。莫师叔早已在崖边站定,手中三尺青锋映着晨光,宛如一泓秋水。
"看好了!"老者一声清啸,剑锋陡转。起势如游龙出水,收势若彩凤归巢,剑光过处,草叶纷飞却不伤根本。最后一式"白虹贯日",剑尖竟挑落三丈外松树顶端的一颗松果!
"这叫'剑炁'。"莫师叔归剑入鞘,气息平稳如常,"不过皮毛罢了。你公司那些勾心斗角,比这难练多了。"
程远接过木剑,发现剑身上刻着两行小字:"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握柄处磨得油亮,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掌心温度。
"先练站桩。"莫师叔调整他姿势,"两脚如生根,脊椎似悬绳。"粗糙的大手拍过程远腰胯,"你们坐办公室的,气都堵在檀中穴了。"
晨练结束已是朝霞满天。程远浑身酸痛地回到茶室,却见父亲正与苏半夏讨论着什么。案几上摊着张人体经络图,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穴位。
"来得正好。"苏半夏招手,"孙师叔说从今天起,你上午学医理,下午练剑术,晚上..."她展开张符箓,"学基础符法。"
程远瞪大眼睛:"画符?"
"祝由科也是道医一支。"父亲难得地插话,"你小时候发烧,你奶奶叫魂用的黄表纸,就是最简单的符。"
苏半夏取出一叠黄纸,朱砂在砚台中化开,散发出淡淡的麝香味。"符有三要素:形、神、炁。"她执笔示范,笔走龙蛇间一道安神符已然成形,"形要正,神要凝,炁要足。"
程远试着临摹,却画得歪歪扭扭。朱砂在纸上洇开,像血又像泪。
"不急。"苏半夏轻按他肩膀,"你广告创意不也打磨多年?"她指尖的温度透过道袍传来,莫名让人心安。
午后在藏经阁,程远翻到本《云笈七签》。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种种奇术:隐形、遁甲、呼风唤雨...正看得入神,身后突然传来孙道长的声音:
"心动了吧?"老道不知何时出现,手里端着碗黑糊糊的药汁,"先把这喝了。"
药苦得程远直皱眉,孙道长却哈哈大笑:"道法自然,哪有捷径?那些神通,不过是心性修到极处的副产品。"他指了指窗外练剑的莫师叔,"你看他剑法通神,可知他扎马步扎了十年?"
傍晚雷雨突至。程远在灯下练习符咒,突然接到公司视频会议邀请。屏幕里米歇尔正讲解季度报表,背景却是程远设计的公益平台首页。
"有个好消息。"米歇尔推了推眼镜,"国际广告协会邀请我们分享'商业与公益融合'经验。"她顿了顿,"他们特别指名要程总监主讲。"
雨点敲打窗棂,程远望着视频里同事们期待的眼神,又低头看看自己面前的朱砂黄纸。两个世界在此刻奇妙地重叠,就像阴阳鱼首尾相衔。
"我会准时参会。"他最终说,"以视频连线方式。"
会议结束后,程远发现苏半夏站在回廊下。雨幕如织,她月白的道袍在暗夜中泛着微光。
"在想什么?"女子问。
程远望着被雨水洗刷的山峦:"在想怎么平衡..."
"你看那竹子。"苏半夏指向崖边的凤尾竹,"可作笛箫,可为建材,能制纸张,但本质仍是竹。"她转身离去,木屐声渐渐融入雨声,"道在器中,不器非道。"
夜雨停歇时,程远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云海之上,左手拿着广告奖杯,右手持三尺青锋。李静松的声音从九霄传来:"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醒来时天已微明,枕边《黄庭经》翻到了最后一页。程远摩挲着那句"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突然明白修行不在深山,而在每个当下的选择。
晨钟响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