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面装修好的那天,成都下了一场春雨。
我站在步行街中央的玻璃门前,望着这个比原来大了一倍的空间,恍如梦中。明亮的落地窗,原木色的桌椅,开放式厨房,还有专门辟出的药膳展示区——这是半年前那个小巷里的简陋店铺无法比拟的。
"爸,招牌挂好了!"程明在门外喊道。我走出去抬头看,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在细雨中熠熠生辉——"青城药膳"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左下角还有一个小小的"非遗"标识。
"真好看。"林素撑着伞走过来,眼中闪着泪光,"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雨水顺着匾额边缘滴落,在"膳"字的最后一笔处短暂停留,然后坠入地面。就像我们这半年的经历——从拆迁危机到政府扶持,从临时营业点到如今的新店,一路坎坷却也充满希望。
"进去吧,别淋湿了。"我招呼着家人,推开崭新的玻璃门。门轴转动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
店内还弥漫着淡淡的油漆味。程明迫不及待地打开药柜,将他精心设计的药材展示盒一一摆放整齐。每个盒子上都贴着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该药材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这是我想出来的!"程明兴奋地演示着,"顾客可以边吃边学,寓教于乐。"
我笑着点头,走到开放式厨房区。灶台是按照我的身高特别定制的,保留了传统的柴火灶,也增加了现代化的电磁炉。最让我满意的是那个巨大的砂锅——直径足有两尺,能同时熬制十人份的药膳。
"明天试营业,"林素翻看着预约本,"已经有三十多人预约了。"
"这么多?"我有些惊讶。
"APP上的宣传效果好啊。"程明插嘴道,"我发了新店照片,转发量破万了!"
我摇摇头,对这种网络热度始终持保留态度。药膳不是网红产品,需要的是长久的口碑,而非一时的流量。
第二天清晨,我像往常一样五点起床,却发现程明已经穿戴整齐在等我了。
"这么早?"我诧异地问。
"新店第一天,我得帮忙。"程明精神抖擞地说,"再说,今天也是APP正式上线的日子。"
我们一起步行前往新店。清晨的步行街空无一人,只有清洁工在打扫路面。推开店门,晨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给崭新的桌椅镀上一层金边。
我系上围裙,开始准备今天的药膳。程明则调试着收银系统和APP后台。六点半,林素也到了,手里还拎着一袋刚出炉的茯苓糕。
"隔壁面包店送的,"她笑着说,"说是开业贺礼。"
七点整,第一位顾客推门而入——是张老先生,拄着拐杖,精神矍铄。
"老张头,您怎么找到这儿的?"我连忙迎上去。
"跟着导航走呗!"张老先生得意地掏出智能手机,"明儿教我的,这玩意儿真方便!"
不一会儿,老顾客们陆续到来,新店渐渐热闹起来。陈老带着几位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前来捧场;刘教授组织了学生来做实地调研;就连七中的赵老师也带着同事们来尝鲜。
"程师傅,这新店真气派!"张老先生环顾四周,"就是少了点原来的烟火气。"
我理解他的感受。新店虽然宽敞明亮,但确实少了老店那种岁月沉淀的温馨感。不过,当四神汤的香气开始弥漫,当老顾客们熟悉的笑声回荡在空间里,那种亲切的氛围又回来了。
中午时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出现了——李蓉,"蜀香园"的董事长。她独自一人前来,没有随从,也没有商业提案。
"程师傅,恭喜新店开业。"她递上一个精致的礼盒,"一点心意。"
礼盒里是一套古法制作的药膳模具,做工精良,看得出价值不菲。
"谢谢,太贵重了。"我有些局促。
李蓉摆摆手:"上次合作没成,但我一直关注着你们。APP做得很好,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正是现代餐饮需要的。"
她品尝了四神汤和茯苓糕,赞不绝口。"程师傅,"临走时她说,"如果您改变主意,'蜀香园'的大门永远为您敞开。不过现在看来,您自己的路走得更精彩。"
送走李蓉,我长舒一口气。商业扩张的诱惑依然存在,但我已经找到了平衡点——在保持本真的前提下,适度拥抱现代科技和传播方式。
下午,程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怎么了?"林素关切地问。
"我...我高考成绩出来了。"程明声音发抖,"602分。"
"多少?"林素手中的抹布掉在了地上。
"602!"程明跳了起来,"超出一本线72分!"
我们全家抱在一起,又哭又笑。这个分数,意味着程明可以报考国内几乎任何一所医学院校。
"我要报省中医药大学!"程明兴奋地说,"刘教授说我的分数稳进!"
晚上打烊后,我们全家去了趟青城山,在师父的灵位前上了香。月光如水,洒在太清观的青石板上。程明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向师公告知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志愿选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师公,"他轻声说,"我一定把青城药膳发扬光大。"
玄诚师兄拍着程明的肩膀,欣慰地说:"好孩子,比你爹当年有出息多了。"
回到成都,程明开始准备大学报名事宜。中医药大学的面试安排在七月中旬,除了文化成绩,还要考察中医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爸,您得帮我突击补习。"程明抱着一摞医书说,"《黄帝内经》我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于是,每天打烊后,我们父子俩就在店里挑灯夜读。我从基础理论讲起,结合药膳实例,帮助程明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阴阳平衡不是简单的对称,"我指着砂锅解释,"就像熬汤,火候的文武变化,就是阴阳的此消彼长。"
程明悟性很高,常常一点就通。有时他提出的问题,甚至让我这个实践多年的老手也需要思考才能回答。
"爸,既然药食同源,那为什么有些药材不能当普通食物大量食用?"
"这个..."我想了想,"就像盐,适量调味,过量伤身。药膳讲究的是'度',这正是它与普通饮食的区别。"
面试前一天,程明紧张得睡不着觉。我给他熬了一碗安神汤,看着他喝下,才稍稍平静。
"爸,如果我考不上..."
"傻孩子,"我打断他,"你已经很优秀了。无论结果如何,药膳之道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面试当天,我和林素在考场外焦急等待。三个小时后,程明出来了,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稳了!"他比了个胜利的手势,"考官特别喜欢我的药膳APP创意,说这是传统医学现代化的典范!"
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程明被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录取,还获得了"优秀新生"奖学金。我们全家再次回到青城山,在师父灵位前还愿。
"爸,"下山时程明突然说,"我想把'九转回春汤'作为大学期间的研究课题。"
我心头一震。"九转回春汤"是师父留下的残方,我一直没能完全复原。如今儿子要接手这个任务,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好,"我拍拍他的肩膀,"《青城药膳录》里所有资料你都可以用。"
八月底,新店已经完全步入正轨。老顾客们适应了新环境,新顾客也源源不断。APP的用户突破十万,甚至有海外中医爱好者发来咨询邮件。
程明的大学生活也开始了。他每天往返于学校和药膳馆之间,将课堂所学与药膳实践相结合。有时还会带同学来店里实习,为顾客提供简单的体质辨识服务。
"爸,我们教授说,药膳其实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最佳体现。"一天晚饭时,程明兴奋地分享着课堂收获,"通过日常饮食调理体质,防病于未然。"
我点点头:"师父当年也是这么说的。药膳不是药,却能辅助药物;不是普通饮食,却融入一日三餐。"
程明突然放下筷子:"对了,学校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我想以药膳APP参赛,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欣然同意,"需要什么支持?"
"嗯...需要您当顾问,"程明狡黠地笑了,"还有,《青城药膳录》的部分内容授权。"
就这样,程明组建了一个跨专业的团队,有计算机系的负责技术,有设计系的负责界面,还有中医系的负责内容。他们经常在药膳馆的角落里开会到深夜,讨论如何将传统药膳用现代方式呈现。
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我既欣慰又感慨。当年那个在青城山间采药的小道士,如今有了传承人;那本简陋的《青城药膳录》,正在被赋予新的生命形式。
十月初,程明的团队在校内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将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比赛前一天,他紧张地问我:"爸,如果评委问起药膳的商业化问题,我该怎么回答?"
我想了想:"实话实说。药膳可以适度商业化,但绝不能背离'济世'的初心。就像我们的APP,基础内容免费,高级课程收费,但绝不会夸大功效或欺骗用户。"
比赛当天,我和林素坐在观众席上,看着程明自信地展示他们的项目。大屏幕上,"青城药膳"APP的界面精美而实用,融合了AR识药、体质测试、在线问诊等创新功能。
"我们的目标是,"程明总结道,"让千年药膳智慧,借助现代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终,他们获得了大赛银奖和最佳社会价值奖。更令人惊喜的是,省中医药管理局看中了这个项目,决定将其纳入"中医药文化传播工程",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爸,我们成功了!"领奖台上,程明激动地向我挥手。
我站在台下,眼眶湿润。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药膳的未来——在年轻一代的手中,它既保持了传统的精髓,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回到店里,我在《青城药膳录》上郑重记下:"癸卯年秋,明儿以药膳APP获省级大奖,此道后继有人,吾心甚慰。九转回春汤之研究亦已启程,愿师父在天之灵,佑此道绵延不绝。"
窗外,成都的夜色温柔。明天,药香仍将在这座城市飘荡,而传承的火炬,已经交到了下一代手中。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
我站在步行街中央的玻璃门前,望着这个比原来大了一倍的空间,恍如梦中。明亮的落地窗,原木色的桌椅,开放式厨房,还有专门辟出的药膳展示区——这是半年前那个小巷里的简陋店铺无法比拟的。
"爸,招牌挂好了!"程明在门外喊道。我走出去抬头看,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在细雨中熠熠生辉——"青城药膳"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左下角还有一个小小的"非遗"标识。
"真好看。"林素撑着伞走过来,眼中闪着泪光,"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雨水顺着匾额边缘滴落,在"膳"字的最后一笔处短暂停留,然后坠入地面。就像我们这半年的经历——从拆迁危机到政府扶持,从临时营业点到如今的新店,一路坎坷却也充满希望。
"进去吧,别淋湿了。"我招呼着家人,推开崭新的玻璃门。门轴转动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
店内还弥漫着淡淡的油漆味。程明迫不及待地打开药柜,将他精心设计的药材展示盒一一摆放整齐。每个盒子上都贴着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该药材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这是我想出来的!"程明兴奋地演示着,"顾客可以边吃边学,寓教于乐。"
我笑着点头,走到开放式厨房区。灶台是按照我的身高特别定制的,保留了传统的柴火灶,也增加了现代化的电磁炉。最让我满意的是那个巨大的砂锅——直径足有两尺,能同时熬制十人份的药膳。
"明天试营业,"林素翻看着预约本,"已经有三十多人预约了。"
"这么多?"我有些惊讶。
"APP上的宣传效果好啊。"程明插嘴道,"我发了新店照片,转发量破万了!"
我摇摇头,对这种网络热度始终持保留态度。药膳不是网红产品,需要的是长久的口碑,而非一时的流量。
第二天清晨,我像往常一样五点起床,却发现程明已经穿戴整齐在等我了。
"这么早?"我诧异地问。
"新店第一天,我得帮忙。"程明精神抖擞地说,"再说,今天也是APP正式上线的日子。"
我们一起步行前往新店。清晨的步行街空无一人,只有清洁工在打扫路面。推开店门,晨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给崭新的桌椅镀上一层金边。
我系上围裙,开始准备今天的药膳。程明则调试着收银系统和APP后台。六点半,林素也到了,手里还拎着一袋刚出炉的茯苓糕。
"隔壁面包店送的,"她笑着说,"说是开业贺礼。"
七点整,第一位顾客推门而入——是张老先生,拄着拐杖,精神矍铄。
"老张头,您怎么找到这儿的?"我连忙迎上去。
"跟着导航走呗!"张老先生得意地掏出智能手机,"明儿教我的,这玩意儿真方便!"
不一会儿,老顾客们陆续到来,新店渐渐热闹起来。陈老带着几位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前来捧场;刘教授组织了学生来做实地调研;就连七中的赵老师也带着同事们来尝鲜。
"程师傅,这新店真气派!"张老先生环顾四周,"就是少了点原来的烟火气。"
我理解他的感受。新店虽然宽敞明亮,但确实少了老店那种岁月沉淀的温馨感。不过,当四神汤的香气开始弥漫,当老顾客们熟悉的笑声回荡在空间里,那种亲切的氛围又回来了。
中午时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出现了——李蓉,"蜀香园"的董事长。她独自一人前来,没有随从,也没有商业提案。
"程师傅,恭喜新店开业。"她递上一个精致的礼盒,"一点心意。"
礼盒里是一套古法制作的药膳模具,做工精良,看得出价值不菲。
"谢谢,太贵重了。"我有些局促。
李蓉摆摆手:"上次合作没成,但我一直关注着你们。APP做得很好,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正是现代餐饮需要的。"
她品尝了四神汤和茯苓糕,赞不绝口。"程师傅,"临走时她说,"如果您改变主意,'蜀香园'的大门永远为您敞开。不过现在看来,您自己的路走得更精彩。"
送走李蓉,我长舒一口气。商业扩张的诱惑依然存在,但我已经找到了平衡点——在保持本真的前提下,适度拥抱现代科技和传播方式。
下午,程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怎么了?"林素关切地问。
"我...我高考成绩出来了。"程明声音发抖,"602分。"
"多少?"林素手中的抹布掉在了地上。
"602!"程明跳了起来,"超出一本线72分!"
我们全家抱在一起,又哭又笑。这个分数,意味着程明可以报考国内几乎任何一所医学院校。
"我要报省中医药大学!"程明兴奋地说,"刘教授说我的分数稳进!"
晚上打烊后,我们全家去了趟青城山,在师父的灵位前上了香。月光如水,洒在太清观的青石板上。程明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向师公告知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志愿选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师公,"他轻声说,"我一定把青城药膳发扬光大。"
玄诚师兄拍着程明的肩膀,欣慰地说:"好孩子,比你爹当年有出息多了。"
回到成都,程明开始准备大学报名事宜。中医药大学的面试安排在七月中旬,除了文化成绩,还要考察中医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爸,您得帮我突击补习。"程明抱着一摞医书说,"《黄帝内经》我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于是,每天打烊后,我们父子俩就在店里挑灯夜读。我从基础理论讲起,结合药膳实例,帮助程明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阴阳平衡不是简单的对称,"我指着砂锅解释,"就像熬汤,火候的文武变化,就是阴阳的此消彼长。"
程明悟性很高,常常一点就通。有时他提出的问题,甚至让我这个实践多年的老手也需要思考才能回答。
"爸,既然药食同源,那为什么有些药材不能当普通食物大量食用?"
"这个..."我想了想,"就像盐,适量调味,过量伤身。药膳讲究的是'度',这正是它与普通饮食的区别。"
面试前一天,程明紧张得睡不着觉。我给他熬了一碗安神汤,看着他喝下,才稍稍平静。
"爸,如果我考不上..."
"傻孩子,"我打断他,"你已经很优秀了。无论结果如何,药膳之道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面试当天,我和林素在考场外焦急等待。三个小时后,程明出来了,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稳了!"他比了个胜利的手势,"考官特别喜欢我的药膳APP创意,说这是传统医学现代化的典范!"
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程明被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录取,还获得了"优秀新生"奖学金。我们全家再次回到青城山,在师父灵位前还愿。
"爸,"下山时程明突然说,"我想把'九转回春汤'作为大学期间的研究课题。"
我心头一震。"九转回春汤"是师父留下的残方,我一直没能完全复原。如今儿子要接手这个任务,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好,"我拍拍他的肩膀,"《青城药膳录》里所有资料你都可以用。"
八月底,新店已经完全步入正轨。老顾客们适应了新环境,新顾客也源源不断。APP的用户突破十万,甚至有海外中医爱好者发来咨询邮件。
程明的大学生活也开始了。他每天往返于学校和药膳馆之间,将课堂所学与药膳实践相结合。有时还会带同学来店里实习,为顾客提供简单的体质辨识服务。
"爸,我们教授说,药膳其实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最佳体现。"一天晚饭时,程明兴奋地分享着课堂收获,"通过日常饮食调理体质,防病于未然。"
我点点头:"师父当年也是这么说的。药膳不是药,却能辅助药物;不是普通饮食,却融入一日三餐。"
程明突然放下筷子:"对了,学校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我想以药膳APP参赛,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欣然同意,"需要什么支持?"
"嗯...需要您当顾问,"程明狡黠地笑了,"还有,《青城药膳录》的部分内容授权。"
就这样,程明组建了一个跨专业的团队,有计算机系的负责技术,有设计系的负责界面,还有中医系的负责内容。他们经常在药膳馆的角落里开会到深夜,讨论如何将传统药膳用现代方式呈现。
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我既欣慰又感慨。当年那个在青城山间采药的小道士,如今有了传承人;那本简陋的《青城药膳录》,正在被赋予新的生命形式。
十月初,程明的团队在校内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将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比赛前一天,他紧张地问我:"爸,如果评委问起药膳的商业化问题,我该怎么回答?"
我想了想:"实话实说。药膳可以适度商业化,但绝不能背离'济世'的初心。就像我们的APP,基础内容免费,高级课程收费,但绝不会夸大功效或欺骗用户。"
比赛当天,我和林素坐在观众席上,看着程明自信地展示他们的项目。大屏幕上,"青城药膳"APP的界面精美而实用,融合了AR识药、体质测试、在线问诊等创新功能。
"我们的目标是,"程明总结道,"让千年药膳智慧,借助现代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终,他们获得了大赛银奖和最佳社会价值奖。更令人惊喜的是,省中医药管理局看中了这个项目,决定将其纳入"中医药文化传播工程",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爸,我们成功了!"领奖台上,程明激动地向我挥手。
我站在台下,眼眶湿润。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药膳的未来——在年轻一代的手中,它既保持了传统的精髓,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回到店里,我在《青城药膳录》上郑重记下:"癸卯年秋,明儿以药膳APP获省级大奖,此道后继有人,吾心甚慰。九转回春汤之研究亦已启程,愿师父在天之灵,佑此道绵延不绝。"
窗外,成都的夜色温柔。明天,药香仍将在这座城市飘荡,而传承的火炬,已经交到了下一代手中。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