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重大决策-《权财巅峰,从第三次离婚开始高升》

  翌日,赵长天代表销售科――

  提交销售科扩编计划书。

  先是提交给谢晓明。

  获得批复后,又提交给刘国单。

  在这份计划书中,赵长天表示,分公司升级成功,意味着――

  对销售队伍建设、以及整体销售业绩提升有了更大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赵长天提议扩大销售科规模——

  在目前三个销售小组的前提下,再增加一个销售小组。

  同步,增加一名副科长,以及六名销售人员。

  赵长天的提议不是一件小事。

  增加一名副科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增加六个正式编制。

  对黎光公司这种效益很好的国企来说,企业编制是很宝贵的东西。

  甚至不比事业编和公务员差。

  国企改革之后,虽然企业与员工签订的是劳务合同,与传统的人事合同有所不同。

  不是过去那种与事业编相似的‘传统编制’,但实际上,却比传统编制更有价值。

  越是效益好的国企,编制含金量就越大。

  不知有多少人会想方设法、挖空心思的获得一个编制,期望成为黎光公司的正式员工。

  当初的赵长天,就是这样的情况。

  现如今,相比于赵长天入职的那个时期。

  编制名额更为宝贵。

  每一年,总公司新增的编制名额都是有限的。

  基本上,每一个名额都涉及到人情、人事关系。

  更关键的是,近些年,母公司黎光重工收缩人事权――

  下属的各个子公司扩编,需要母公司审核通过才行。

  虽然通常只是走个过场,但也有审核不通过的个例出现过。

  而每次出现,都代表着一个子公司会遭受剧烈震荡。

  回到眼前――

  赵长天一次就提出增加六个名额,这无疑是一个大手笔。

  刘国单虽然是一把手,但在这种大事上,也必须按照程序来。

  就算加上一个签字同意的谢晓明,也不行。

  按照规定,涉及重大决策,必须要形成领导层集体决议才行。

  当天下午,刘国单主持召开分公司高层会议。

  与会者,除了刘国单,还包括谢晓明、程红玉、姜家春三位副总。

  会议开始后,刘国单先将情况说明。

  随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

  “诸位,对于赵长天赵科长的提议。

  我的意见,是应该给予支持。

  分公司刚刚升级,迫切需要提升销售业绩。

  这是重中之重!

  诸位都应该听说过,在母公司黎光重工的历史上。

  以前有过相关案例――

  某个子公司下属的分公司,在升级之后没多久,就不幸降级。

  而且,这样的案例,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

  我特意研究过。

  这些分公司降级的最主要原因,基本都是因为业绩严重不达标。

  升到二级的分公司,在业绩上比不过多数三级分公司。

  升到一级的分公司,在业绩上落后于很多二级分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降级就是必然的事情。”

  顿了顿,刘国单环视几位副经理:“诸位,我的意思,大家应该都明白。

  升级成功,不代表高枕无忧。

  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才行。

  这其中,提升分公司销售队伍实力,增加整体销售业绩。

  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而且越早做越好。

  因此,我支持赵长天的提议。

  这是我的看法,大家都是什么意见,可以畅所欲。”

  “刘经理的意见,我十分认可。

  升级之后,对分公司的业绩要求是很高的。

  我们以前是二级分公司的时候,只要业绩上不是太难看,就没有问题。

  但现在则不同,我们刚刚完成升级。

  总公司以及全国各个分公司,都在盯着我们。

  如果我们的销售业绩没有明显进步,那就是不合格的。

  就算不会在短期内掉级,也会给外界留下不好的印象。

  一旦政策上有个风吹草动,我们就很可能会被波及。

  我的意思,大家应该都清楚。

  所以,我支持赵长天赵科长扩大销售科规模的提议。”

  程红玉旗帜鲜明的表达了支持态度。

  刘国单面带微笑的频频点头。

  对于程红玉的反应,他并不意外。

  他比其它两个人,更清楚赵长天和程红玉的密切关系。

  毕竟,当初,就是程红玉把赵长天引荐给的他。

  赵长天能接连获得提拔,程红玉居功至伟。

  程红玉之后,姜家春发言:“原则上,我不反对赵科长的提议。

  毕竟,保级是头等大事,销售业绩又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但是,最近两年,总公司对人员编制卡的很严。

  赵科长提出,一次性增加六个编制,数量上是不是有些多?

  很难获得通过啊。”

  姜家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刘国单点点头,把目光望向谢晓明。

  谢晓明的意见很重要,毕竟,他是分管销售的副经理。

  谢晓明已经签字同意,肯定不会有异议。

  也就是在某些细节上有不同意见,都已经在批复上体现出来。

  但如果换成别的相关议题,在谢晓明反对的情况下,刘国单通常也不会独断专行。

  而是会争取程红玉和姜家春的支持,形成集体决议。

  毕竟,如果不顾分管领导反对,强行推进一项决议。

  其中蕴涵着比较大的政治风险。

  一旦决议出现问题,作为一把手的刘国单是肯定要担责的。

  但如果是集体决议,即便担责,也是集体分担责任。

  假如,某项决策,刘国单不是通过集体决议达成目的。

  而是依靠个人权力,在独断专行的情况下达成目的。

  那么,一旦决议出现问题。

  刘国单就会个人承担相应责任。

  所以,一个政治成熟的领导者,一般都不会搞一言堂。

  只有懂得运用集体决议的领导,才能最大程度规避自身所应承受的风险。

  在这一点上,刘国单特别佩服总公司一把手关总。

  关总的领导智慧和能力,一直是刘国单学习的榜样。

  回到眼前,刘国单面带微笑的看着谢晓明说:“晓明,你怎么看?

  销售科是你分管的,你的意见很重要。”

  虽然只是走个过场,但该有的程序不能少。

  “我肯定支持!

  销售科扩大规模,是进一步增加销售业绩的有力保证。

  是分公司发展的核心要求。

  是重中之重,我没有反对的理由。

  只是,赵长天赵科长的扩张提议,步子是不是迈得有点大?

  一次性增加六个编制!

  就算我们都同意,但总公司那边,能获得通过吗?

  我个人感觉,应该很悬。

  我的意见,应该缓缓图之。

  比如,分成两次向总公司争取编制。

  一次争取两到三个。

  总公司那边,就没有不通过的理由。”

  谢晓明条理清晰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刘国单手指轻弹桌面,轻轻点头。

  谢晓明担心的,与姜家春一致。

  都与人员编制数量太多有关。

  与姜家春不同的是,谢晓明直接提出了解决方案。

  而且,很具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