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9章 无上荣耀-《权财巅峰,从第三次离婚开始高升》

  赵长天感觉到自己的嗓子有些干涩。

  他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喉咙。

  然后站起身来:“英方代表,我想我们都已经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现在是时候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了。

  我们中方愿意在付款方式上进一步优化。

  同时在责任界定条款上根据您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

  但是这已经是我们的底线了。

  希望您能认真考虑我们的方案。

  毕竟我们都希望这个项目能够顺利启动,实现双方的共赢。”

  英方代表们沉默了片刻。

  然后,一位代表说道:“Mr. Zhao,我们很欣赏您的坦诚和决心。

  也认可您提出的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是,这毕竟是一个重大的项目。

  我们需要向上级汇报,听取他们的意见。

  我们下午再继续谈判吧,希望届时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说完,英方团队收拾好资料,离开了会议室。

  中方团队成员们也纷纷松了一口气,瘫坐在椅子上。

  虽然上午的谈判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

  但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

  而且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王崇仁站起身来,鼓励大家:“大家辛苦了!

  上午的谈判大家表现得都很出色。

  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下午的谈判肯定会更加艰难。

  大家抓紧时间休息一下,养精蓄锐。

  下午继续战斗!”

  众人纷纷点头,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会议室。

  一上午的唇枪舌剑、头脑风暴。

  让多数人心力交瘁。

  众人沉默不语地走向酒店餐厅。

  平日里热闹的餐厅,此时在他们眼中也显得有些沉闷。

  餐桌旁,大家围坐在一起,除了赵长天,却都没什么胃口。

  只是机械地往嘴里塞着食物。

  脑海中还在复盘上午的谈判细节,咀嚼的动作仿佛也成了思考的节奏。

  赵长天看着餐盘里几乎没怎么动的牛排。

  轻声说道:“大家多吃点,下午还有硬仗要打。

  吃饱了才有力气。”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是一上午不停说话导致的。

  王华苦笑着回应:“心里装着事儿,这饭吃着都不香。

  不过长天说得对,得保存体力。”

  说着,他又勉强自己多吃了几口蔬菜。

  叉子与餐盘碰撞发出轻微的声响,在安静的餐厅里格外清晰。

  王崇仁放下餐具。

  表情凝重得如同窗外阴霾的天空:“上午咱们虽然没拿下,但也没失策。

  英方对咱们的方案还是有兴趣的。

  下午开场,他们肯定会在责任界定和付款方式上继续纠缠。

  咱们得提前想好对策。”

  他的眼神扫过每一位成员,目光中既有压力,更有信任。

  张建国咽下嘴里的食物,接话道:“技术方面我再细化一下讲解内容。

  让英方更清楚咱们的优势。

  刚才他们对项目实施细节还有疑虑。

  我得把那些关键节点再突出强调。”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上比划着。

  仿佛眼前就是项目蓝图。

  李律师也点头表示:“法律条款我再梳理几遍。

  绝不能在这上面出纰漏。

  合同里每个字都关乎双方权益,一点含糊不得。”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透着专业与严谨。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逐渐找回了斗志。

  声音也不再像刚进餐厅时那般低沉无力。

  简单用餐后,众人回到各自房间。

  抓紧这短暂的午休时间调整状态。

  赵长天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

  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各种应对策略。

  像过电影般把上午谈判的场景、英方的态度、己方的优势劣势反复推演。

  不知不觉,午休时间就过去了。

  众人准时在会议室集合,等待英方团队的到来。

  此时的会议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空气中弥漫着比上午更加凝重的紧张气息。

  英方代表们准时步入会议室。

  脸色依旧冷峻,脚步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

  双方入座后,英方代表没有过多寒暄。

  直接切入正题:“关于上午提到的责任界定条款。

  我们经过商讨,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比如在不可抗力因素方面。

  对于自然灾害的界定范围、应对措施以及损失分担。

  都需要更加明确的说明。”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回荡。

  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在众人心上。

  李律师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地打开公文包。

  拿出一份重新修订过的责任界定条款文件。

  递给英方代表:“英方请看,这是我们根据贵方上午的反馈。

  结合国际权威法律文献和以往类似项目的处理经验。

  重新细化后的版本。

  在自然灾害方面,我们详细列举了诸如地震、地震、洪水、飓风等常见灾害类型。

  并明确了一旦遭遇这些灾害时。

  双方各自应采取的紧急应对流程。

  就拿地震来说。

  如果震级郭高,致使项目现场出现设施损毁、人员伤亡的情况。

  我方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调配专业救援队伍协助救援。

  同时与贵方共同成立损失评估小组。

  按照国际通行的损失评估标准,在 72 小时内完成初步损失核定工作。

  在损失分担上,依据双方在项目中的投入占比、风险管控责任范围等因素综合考量。

  合理划分各自承担的经济损失比例,确保公平公正。”

  他边说边用手指着文件上的关键内容。

  语速不快,但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英方代表们接过文件,仔细翻阅。

  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会议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片刻后,英方的法律顾问抬起头。

  目光锐利得像鹰隼:“听起来似乎合理。

  但在第三方因素导致的损失上,你这份文件的界定还不够清晰。

  比如,若是当地政府政策突然调整,影响到项目进度。

  这部分损失该如何处理?”

  李律师微微点头,沉稳回应:“你提的这点很关键,我们也有考虑。

  若因当地政府政策变动,直接对项目实施造成阻碍。

  我们会立即成立联合协调小组,由双方高层牵头。

  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商。

  争取政策调整的缓冲期或合理补偿。

  倘若最终仍不可避免产生损失。

  同样依据双方前期投入、前期投入、预期收益——

  以及受政策影响的关联程度等多维度因素。

  量化各自承担的损失份额。

  并且,在合同中我们会加入一条动态调整条款。

  约定当出现类似不可预见的第三方因素干扰时。

  双方可在约定时间内重新评估项目成本、进度与收益分配。

  确保合作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不受太大冲击。”

  他的眼神始终与英方法律顾问对视,毫不退缩。

  展现出十足的专业底气。

  英方代表们相互交换眼神,低声交流几句。

  又抛出新问题:“那关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你们如何保证中方团队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执行?

  毕竟这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赵长天向张建国使了个眼色。

  张建国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会议室大屏幕。

  展示出一套详细的质量管控体系 PPT:“英方请看,这是我们独有的闭环式质量管控体系。

  从原材料入场检验开始。

  每一批原材料都要经过我方质检团队的三重检测。

  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以及耐久性测试。

  只有全部合格才能进入生产线。在生产加工环节。

  我们引入了智能化监控设备。

  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实时影像记录。

  一旦发现质量瑕疵,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

  通知相关责任人在 5 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理。

  成品出厂前,还有一轮全面的模拟运行测试。

  模拟项目实际运行环境,检验设备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而且,我们欢迎贵方派遣专业质量监督人员入驻我方工厂及项目现场。

  随时抽查检验,全程参与质量管控流程。

  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透明、可控,符合甚至超越国际标准。”

  张建国一边讲解,一边用激光笔在屏幕上指示重点内容。

  图文并茂的展示,让英方代表们频频点头。

  会议室的紧张气氛稍有缓和。

  仿佛阴云中透出一丝光亮。

  但英方的技术负责人仍不罢休,追问道:“即便有这些措施,可实际施工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技术难题。

  你们如何确保能快速解决,不耽误工期?”

  张建国自信一笑,切换到另一页 PPT。

  上面展示着中方强大的技术支持团队架构:“我们组建了一支由行业资深专家领衔。

  涵盖多领域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持团队。

  他们平均拥有 20 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曾成功攻克无数类似项目中的技术难关。

  一旦施工现场出现技术问题。

  我们通过远程诊断系统。

  第一时间将问题详情传输回总部技术中心。

  专家团队会在 1 小时内给出初步解决方案。

  若是复杂问题,我们将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派遣专家小组携带专业设备赶赴现场。

  确保在 24 小时内解决问题。

  将工期延误风险降至最低。”

  他的语气充满自信。

  随着张建国的深入讲解。

  英方代表们的态度逐渐从质疑转为思索。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赵长天敏锐察觉到转机。

  适时开口:“英方代表,我们深知你的顾虑都是为了项目能顺利推进,达成双赢。

  我们所展示的这些方案、体系并非纸上谈兵。

  而是在过往众多大型国际项目中经受过实战检验的。

  我们真心希望能与贵方携手,共同打造一个行业标杆项目。”

  他的话语诚恳。

  让气氛再度活络起来。

  英方代表微微点头,语气有所缓和:“你们提出的方案确实有很多亮点。

  不过,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消化、内部商讨。

  这样吧,给我们半个小时,之后再继续谈判。”

  中方团队成员们看着英方代表离席后。

  大家围坐在一起。

  抓紧时间交流刚才的谈判心得,查漏补缺。

  为接下来的谈判做着最后的准备。

  有人拿出资料再次确认数据。

  有人低声讨论着英方可能的后续问题。

  还有人默默喝水润喉。

  准备迎接新一轮挑战。

  半个小时转瞬即逝。

  英方代表们迈着沉稳的步伐回到会议室。

  重新入座后。

  英方首席代表清了清嗓子,郑重宣布:“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对中方的方案整体表示认可。

  不过在一些细节上还需要微调。

  如果接下来能顺利达成一致。

  我们愿意即刻推进合作流程。”

  此话一出,中方团队成员们难掩内心的激动。

  相互交换着欣喜的眼神。

  但大家都强忍着没有欢呼出声。

  深知还有最后的细节需要敲定。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

  双方围绕着合同中的付款节点、质保金退还条件、知识产权归属等剩余细节问题。

  逐字逐句地研讨、协商,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权衡与打磨。

  就在大家以为即将大功告成之时。

  英方突然提出一个棘手问题:“关于设备的后期维护。

  我们希望中方能在英国当地设立一个专门的售后团队。

  并且保证在接到报修通知后的 2 小时内响应,48 小时内解决问题。

  否则将面临高额违约金。”

  这一要求大大超出了中方原本的计划。

  团队成员们面面相觑。

  会议室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

  赵长天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回应:“英方,设立当地售后团队成本极高。

  且目前我们在国内的售后体系已经相当成熟。

  通过远程协助和紧急派遣专家的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维护需求。

  若要强行在当地组建团队。

  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开支。

  还可能因人员磨合等问题影响服务质量。”

  英方代表却态度强硬:“这是我们的底线要求。

  我们必须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以及能及时得到高效的售后支持。

  毕竟这关乎我们后续的生产运营,不容有失。”

  双方就此陷入僵持。

  你来我往争论了许久,互不相让。

  中方团队成员们心急如焚。

  意识到这一问题如果不解决,很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李律师打破僵局,提出一个折衷方案:“英方,我们可以考虑在英伦当地设立一个小型的应急联络点。

  配备少量专业技术人员。

  负责第一时间的故障排查和紧急处理。

  同时,依托我们国内强大的售后中心——

  通过远程指导和必要时的专家紧急支援。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

  这样既能满足你们对及时性的要求。

  又能控制成本,保证服务质量。”

  英方代表们低头商议了一阵,依旧不太满意:“这个方案听起来还行。

  但我们还是担心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延误。

  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一旦出现逾期未解决的情况,中方要承担的具体赔偿细则。”

  张建国接过话头:“英方,我们理解您的担忧。

  但我们的技术团队实力有目共睹。

  过往项目中售后响应的及时性和解决问题的效率都很高。

  即便出现极端情况,我们也会尽最大努力调配资源。

  优先解决您这边的问题。

  关于赔偿细则,我们可以参考国际惯例,结合项目实际情况。

  拟定一个公平合理的条款。”

  经过又一轮艰苦的谈判。

  双方终于就售后问题达成初步共识。

  紧接着,英方又对付款节点提出新的疑虑。

  认为中方的付款期限安排过于宽松。

  要求提前部分款项的支付时间,以降低他们的资金风险。

  王华据理力争:“英方,我们目前提出的付款计划,是基于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资金投入规律制定的。

  这样既能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又能合理分配双方的资金压力。

  如果提前支付,可能会导致我方资金链紧张。

  进而影响项目质量和工期。”

  英方财务人员却不依不饶:“但从我们的角度看。

  项目前期大部分筹备工作都由我方承担。

  我们需要更快地看到资金回流,以平衡财务报表。”

  会议室里的气氛再度升温,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赵长天意识到,再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

  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他沉思片刻,提出:“英方,我们可以考虑在项目前期增加一个里程碑节点。

  当完成这个关键节点的任务后。

  提前支付一小部分款项,作为对贵方的支持。

  但同时,贵方也需要在后续合作中给予我们一些便利。

  比如加快审批流程、提供更全面的场地支持等。”

  英方代表们交换了一下眼神,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这一次,讨论的时间似乎格外漫长。

  中方团队成员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英方首席代表抬起头来:“Mr. Zhao,我们认可你提出的这个方案。

  但具体的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希望接下来我们能尽快达成一致,不要再拖下去了。”

  中方团队成员们暗暗松了一口气。但大家都清楚,战斗还未结束。

  接下来的时间里,双方围绕着刚才提出的方案。

  又对各个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协商。

  每一个条款、每一个数字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和较量。

  就在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会议室的那一刻。

  双方代表同时放下手中的笔。

  面带微笑,起身握手。

  历经数日的艰苦谈判,这一刻,合作意向书正式敲定。

  此刻,伦敦的街头华灯初上,城市沉浸在一片璀璨的灯火之中。

  正如中方团队此刻的心情,明亮而热烈。

  他们知道,这一场英伦之行,即将圆满收官。

  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份决定命运的合作意向书上。

  中方代表们面色凝重却难掩眼中炽热的光芒。

  英方代表们亦是一脸严肃。

  王崇仁董事长稳步走到签字桌前。

  他身姿挺拔,宛如一棵苍松。

  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痕迹此时更添几分坚毅。

  他身着一套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

  领带系得一丝不苟。

  每一个细微动作都透露出沉稳与庄重。

  拿起笔的瞬间,他微微顿了一下。

  似是在回顾这一路走来的艰辛。

  从项目筹备初期的海量调研。

  到团队无成员数次挑灯夜战研讨方案。

  再到谈判桌上与英方的唇枪舌剑、你来我往。

  每一幕都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飞速闪过。

  随后,他目光坚定地落于纸上。

  手中的笔仿若承载着千钧之力。

  一笔一划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字迹刚劲有力,力透纸背。

  随着王崇仁董事长最后一笔落下。

  会议室瞬间被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所淹没。

  这声音如同决堤的洪水,宣泄着数月来的压力与疲惫。

  又似激昂的战鼓,奏响胜利的凯歌。

  中方团队成员们激动得眼眶泛红。

  那是无数个日夜殚精竭虑、辗转难眠后,情感的决堤。

  有人泪水夺眶而出,肆意流淌在脸颊。

  有人紧紧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却抑制不住肩膀的微微颤抖。

  大家情不自禁地相互拥抱,用力拍打着彼此的后背。

  似是要将这些日子积累的压力统统驱散。

  董事长王崇仁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他逐一与团队成员紧紧相拥。

  那有力的臂膀传递着无尽的欣慰与感激:“大家辛苦了!

  今日这场胜利,是我们齐心协力、永不言弃的结果。

  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无上荣耀!”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却饱含着千钧之力。

  每个字都重重地落在众人的心间。

  在这热烈的氛围中。

  赵长天的手机突然震动。

  是凯瑟琳发来的短信:“亲爱的,晚上我在——

  我们待过的泰晤士河边等你。

  给你一份惊喜。”

  赵长天看着短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心中满是期待。

  他环顾四周沉浸在喜悦中的同事。

  犹豫片刻后,还是悄悄将手机揣进兜里。

  团队一行人意气风发地走出会议室。

  此时的他们,昂首阔步,每一步都踏出自信与豪迈。

  与来时的凝重截然不同。

  为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大家决定前往一家在伦敦久负盛名的高档餐厅聚餐。

  伦敦街头华灯初上。

  璀璨的灯光映照在古老的建筑上。

  勾勒出如梦如幻的轮廓。

  微风轻拂,带着些许胜利的喜悦与城市特有的烟火气息。

  轻轻撩动着众人的发丝。

  中方团队成员们一路欢声笑语。

  分享着谈判中的酸甜苦辣。

  那些紧张时刻、精彩辩驳仿佛还在眼前。

  此刻却都成了可以笑着调侃的过往。

  刚踏入餐厅,热情的侍者便迎了上来。

  引领着众人来到早已预订好的包间。

  包间内布置得典雅奢华。

  水晶吊灯洒下柔和而明亮的光芒。

  映照着桌上精致的餐具与娇艳欲滴的鲜花。

  餐具摆放得整整齐齐。

  银质的刀叉在灯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

  洁白的餐盘上绘制着细腻的金边花纹。

  水晶酒杯折射出五彩的光芒,与鲜花的娇艳相互映衬。

  众人纷纷落座,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那笑容驱散了多日的阴霾,点亮了整个包间。

  不一会儿,美味佳肴如流水般端上桌来。

  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首当其冲的是一道经典英式烤牛排。

  牛排被烤至恰到好处的五分熟,外表微焦,呈现出诱人的焦糖色。

  切开后内里鲜嫩多汁。

  粉嫩的色泽让人食欲大增。

  搭配上浓郁醇厚的黑胡椒汁,每一口都是味蕾的极致享受。

  黑胡椒的辛辣恰到好处地刺激着味蕾,与牛肉的鲜美完美融合。

  在口腔中绽放出一场华丽的味觉盛宴。

  还有那道英式炸鱼薯条。

  金黄酥脆的炸鱼裹在轻薄的面衣里,透过面衣隐约可见鱼肉的鲜嫩。

  入口即化,毫无腥味。

  薯条粗细均匀,外皮炸得金黄酥脆,内部软糯香甜。

  撒上少许盐粒,原汁原味,尽显英式传统风味。

  香槟塔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王崇仁董事长亲自起身,为大家一一斟满香槟。

  气泡在杯中欢快地跳跃,似也在欢庆这场胜利。

  他举杯,声音洪亮而激昂:“各位同事,今日我们在异国他乡。

  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坚韧的毅力,为集团赢得了这至关重要的项目。

  让我们为自己干杯!”

  说罢,他仰头一饮而尽,动作干脆利落。

  尽显豪迈之气。

  众人纷纷响应,清脆的碰杯声交织成一曲胜利的乐章。

  在包间内久久回荡。

  席间,欢乐的氛围愈发浓烈。

  张建国因在谈判桌上技术讲解出色。

  瞬间成为众人敬酒的焦点。

  他脸颊微红,带着几分醉意,眼中却满是自豪。

  笑着分享讲解时内心的忐忑与大功告成后的畅快:“说实话,当时面对英方那么多专业的技术质疑。

  我心里还真有点打鼓。

  他们抛出的那些技术难题,一个比一个棘手。

  我都怕自己应对不来。

  但一想到咱们团队准备了这么久,绝不能掉链子,就鼓足了劲儿上。

  看到他们后来听得频频点头。

  眼睛里的疑惑逐渐变成认可,我这心里才踏实下来。

  哈哈!那一刻,我就知道咱们的技术优势是实打实的,经得起考验!”

  众人听着,纷纷报以热烈的鼓掌与欢笑。

  又一轮敬酒纷至沓来,大家都为张建国的精彩表现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