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担心四丫。
虽然是她的妹妹,但是从小带到大,更像她和蒋玄的女儿。
“四妹妹到底还小,我怕我们会忍不住偏爱小的,会冷落了她。”
蒋玄却道:“四妹妹不会的,她早就盼着你给她生个‘弟弟妹妹’了。”
虽然他一直在纠正她,那是外甥(女)。
“我明日要和她好好说说。”大丫道。
荷花的事情,大家都自动把四丫屏蔽在外。
她还太小,死亡对她来说也太过沉重。
所以这会儿,她已经进入了梦乡。
“等三妹妹生母的事情处理好了再说吧。”蒋玄道,“明日你就别去了,我去就行。”
大丫点点头。
这个孩子来之不易,她会小心谨慎的。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
城郊墓地,荷花的棺木被稳稳地放入墓穴。
三丫捧起第一抔黄土,轻轻洒落。
“娘,安息吧。”她深深叩首。
起身,转向身后的家人,郑重地一一叩谢。
每一个头都磕得实实在在。
陆弃娘含泪把她扶起来,抱住她。
三丫回抱住她,“不哭了,她安息了。”
顿了顿,她从陆弃娘怀中抬头,“娘,我还有两个姐姐,您帮我看顾一下她们。我,我想立刻回西北。”
“不行,你不能现在走。”陆弃娘下意识阻拦。
她不放心。
她想再留三丫一段时间,至少让她情绪能够平缓一段时间。
“娘,我没事的。”三丫笑笑,“西北那么大一摊子,等着我回去呢。”
二丫的亲事,是半个月之后。
她不想留在家里,冲撞了二姐姐的婚事。
虽然她并不信那些。
但是对姐姐的祝福,她不想有任何瑕疵。
“不行!”二丫走过来,叉腰骂,“我成亲,你若是不回来,我不挑理。但是你回来了,还有这半个月,你却要走,那我就不高兴了。”
“二姐姐,我是真的有事……”
“刚打完胡人,你能有什么事?你别想走,我还等着你背我上花轿。”二丫抓住三丫的手,“跟我回家,少扯那些有的没的。”
三丫皱眉,带着无奈:“二姐,我身上有孝……会冲撞了你的喜事……”
“什么冲撞不冲撞的!”二丫声音拔高,带着她特有的泼辣,“荷花姨走前亲口说了,不让你守孝!她只盼着你好好的!再说了,鬼有什么可怕的?那是你心心念念的亲娘!活着死了,都是好的!她地下有灵,只会保佑我们姐妹平安顺遂,保佑我的婚事顺顺利利!”
“你要是走了,没有你背我上花轿,那才叫不吉利呢!必须留下!背我上轿!”她语气霸道,眼神却充满了不容拒绝的关切和挽留。
陆弃娘也上前拉住三丫另一只手,含泪道:“三丫,听你二姐的。留下吧。你娘一定也想看着你二姐风风光光出嫁,看着你们姐妹都好好的守在一起。西北……晚几日不碍事的。”
她如何能放心,让这样的三丫自已回去?
“萧晏,你说句话。”陆弃娘求救地看向萧晏。
萧晏走过来,看着三丫,“若是想回去,我派人护送你。若是留下半个月,也好。”
他到底,舍不得她为难。
“爹,我留下。”三丫咬牙道,“我背二姐上花轿。”
一直没说话的刘俭,闻言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
姐姐还能再留半个月。
荷花的后事处理完毕,三丫在府中休整了几日,姐妹们都陪着她,她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陆弃娘已经让人去打听她两个姐姐的下落,只是这会儿还没有消息。
萧晏着急,便托了锦衣卫指挥使陆瑾帮忙,想来很快就会有消息。
——皇上登基之后,启用了很多仁宗皇帝在世时候的大臣,也包括陆弃娘的“二哥”。
陆瑾原本因为得罪皇上,已经去了山西挖煤。
但是他运气足够好,才去了半年,燕王就登基了,他就又回来了。
刘俭有空就往侯府跑,弄得陆弃娘都有些不待见他了。
皇后肯定派人盯着呢。
刘俭这脑子,真是不太聪明的样子。
万一皇后把这笔账记在三丫头上怎么办?
毕竟做父母的,总会觉得错误都是别人家孩子的。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
皇后让人传懿旨,召见三丫,并且特别言明,“萧将军为国戍边,忠勇可嘉,其家事亦是国事。本宫不怕什么冲撞,请将军安心入宫。”
三丫只得换了素净的衣服,随内侍入宫。
见了皇后之后,三丫沉着行礼:“臣叩见皇后娘娘。”
皇后听她自称,就心生欢喜,亲自把她扶起来,“皎皎给我们女子争气了,快起来。来人,赐座。”
“皎皎,一路奔波,又遭逢变故,辛苦了。本宫听闻你生母……节哀顺变。”她的话语点到即止,却充满了理解。
“谢娘娘关怀。”三丫谢恩落座,神色平静,“臣已安葬生母,她生前虽苦,但临终得见臣,已无遗憾。”
皇后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本宫听弃娘说了你生母的事,也听说了你对本宫所行之事的心意。”
她顿了顿,目光直视三丫,“你托你母亲转达的话,本宫听到了。为天下女子开一条生路,这正是本宫毕生所求。这条路难,但有你这样的后辈理解、支持,本宫便觉得更有力量。”
三丫起身,再次行礼,语气真诚而有力:“娘娘高义,臣敬佩不已。臣虽身在军旅,亦愿为此尽绵薄之力。臣在西北,见许多贫苦女子或流离失所,或被欺凌而无处申告。”
“臣斗胆,恳请娘娘允准,让臣在西北军中,尝试招募些许身体强健、自愿从军的女子,编为后勤、医护或斥候小队。一则给她们一条出路,二则亦可补充军中人力,三则让天下人看看,女子亦可保家卫国。”
这才是她今日见皇后最想做的事情。
皇后沉吟片刻,并未立刻答应,而是谨慎道:“此事容后再议,本宫需与陛下及朝臣详加斟酌。但本宫答应你,定会为你争取,尽力促成此事。”
“谢娘娘!”三丫明白此事艰难,皇后能如此表态,已是极大的支持。
皇后看着她英气勃勃、沉稳干练的模样,心中越发喜爱,也越发惋惜。
“太子这些天,给你添乱了。”皇后叹了口气,“他是太子,身份不同。许多事情,看似随心,实则身不由已。他的路,他的婚事……早已不是他一人之事,关乎国本,牵涉朝堂平衡。人人都盼着盛世太平,可这太平背后,需要太多人做出妥协和牺牲了。”
这话已是相当直白的暗示——刘俭的婚姻是政治筹码,他与三丫之间,绝无可能。
三丫听完,脸上依旧平静无波。
她微微垂首,声音沉稳依旧:“娘娘教诲,臣铭记于心。太子殿下自有其肩负的社稷重任,而臣此生所求,唯愿以一身武艺,长守西北边陲,护河山安宁,以报陛下、娘娘及父母养育教导之恩。此志,至死不移。”
虽然是她的妹妹,但是从小带到大,更像她和蒋玄的女儿。
“四妹妹到底还小,我怕我们会忍不住偏爱小的,会冷落了她。”
蒋玄却道:“四妹妹不会的,她早就盼着你给她生个‘弟弟妹妹’了。”
虽然他一直在纠正她,那是外甥(女)。
“我明日要和她好好说说。”大丫道。
荷花的事情,大家都自动把四丫屏蔽在外。
她还太小,死亡对她来说也太过沉重。
所以这会儿,她已经进入了梦乡。
“等三妹妹生母的事情处理好了再说吧。”蒋玄道,“明日你就别去了,我去就行。”
大丫点点头。
这个孩子来之不易,她会小心谨慎的。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
城郊墓地,荷花的棺木被稳稳地放入墓穴。
三丫捧起第一抔黄土,轻轻洒落。
“娘,安息吧。”她深深叩首。
起身,转向身后的家人,郑重地一一叩谢。
每一个头都磕得实实在在。
陆弃娘含泪把她扶起来,抱住她。
三丫回抱住她,“不哭了,她安息了。”
顿了顿,她从陆弃娘怀中抬头,“娘,我还有两个姐姐,您帮我看顾一下她们。我,我想立刻回西北。”
“不行,你不能现在走。”陆弃娘下意识阻拦。
她不放心。
她想再留三丫一段时间,至少让她情绪能够平缓一段时间。
“娘,我没事的。”三丫笑笑,“西北那么大一摊子,等着我回去呢。”
二丫的亲事,是半个月之后。
她不想留在家里,冲撞了二姐姐的婚事。
虽然她并不信那些。
但是对姐姐的祝福,她不想有任何瑕疵。
“不行!”二丫走过来,叉腰骂,“我成亲,你若是不回来,我不挑理。但是你回来了,还有这半个月,你却要走,那我就不高兴了。”
“二姐姐,我是真的有事……”
“刚打完胡人,你能有什么事?你别想走,我还等着你背我上花轿。”二丫抓住三丫的手,“跟我回家,少扯那些有的没的。”
三丫皱眉,带着无奈:“二姐,我身上有孝……会冲撞了你的喜事……”
“什么冲撞不冲撞的!”二丫声音拔高,带着她特有的泼辣,“荷花姨走前亲口说了,不让你守孝!她只盼着你好好的!再说了,鬼有什么可怕的?那是你心心念念的亲娘!活着死了,都是好的!她地下有灵,只会保佑我们姐妹平安顺遂,保佑我的婚事顺顺利利!”
“你要是走了,没有你背我上花轿,那才叫不吉利呢!必须留下!背我上轿!”她语气霸道,眼神却充满了不容拒绝的关切和挽留。
陆弃娘也上前拉住三丫另一只手,含泪道:“三丫,听你二姐的。留下吧。你娘一定也想看着你二姐风风光光出嫁,看着你们姐妹都好好的守在一起。西北……晚几日不碍事的。”
她如何能放心,让这样的三丫自已回去?
“萧晏,你说句话。”陆弃娘求救地看向萧晏。
萧晏走过来,看着三丫,“若是想回去,我派人护送你。若是留下半个月,也好。”
他到底,舍不得她为难。
“爹,我留下。”三丫咬牙道,“我背二姐上花轿。”
一直没说话的刘俭,闻言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
姐姐还能再留半个月。
荷花的后事处理完毕,三丫在府中休整了几日,姐妹们都陪着她,她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陆弃娘已经让人去打听她两个姐姐的下落,只是这会儿还没有消息。
萧晏着急,便托了锦衣卫指挥使陆瑾帮忙,想来很快就会有消息。
——皇上登基之后,启用了很多仁宗皇帝在世时候的大臣,也包括陆弃娘的“二哥”。
陆瑾原本因为得罪皇上,已经去了山西挖煤。
但是他运气足够好,才去了半年,燕王就登基了,他就又回来了。
刘俭有空就往侯府跑,弄得陆弃娘都有些不待见他了。
皇后肯定派人盯着呢。
刘俭这脑子,真是不太聪明的样子。
万一皇后把这笔账记在三丫头上怎么办?
毕竟做父母的,总会觉得错误都是别人家孩子的。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
皇后让人传懿旨,召见三丫,并且特别言明,“萧将军为国戍边,忠勇可嘉,其家事亦是国事。本宫不怕什么冲撞,请将军安心入宫。”
三丫只得换了素净的衣服,随内侍入宫。
见了皇后之后,三丫沉着行礼:“臣叩见皇后娘娘。”
皇后听她自称,就心生欢喜,亲自把她扶起来,“皎皎给我们女子争气了,快起来。来人,赐座。”
“皎皎,一路奔波,又遭逢变故,辛苦了。本宫听闻你生母……节哀顺变。”她的话语点到即止,却充满了理解。
“谢娘娘关怀。”三丫谢恩落座,神色平静,“臣已安葬生母,她生前虽苦,但临终得见臣,已无遗憾。”
皇后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本宫听弃娘说了你生母的事,也听说了你对本宫所行之事的心意。”
她顿了顿,目光直视三丫,“你托你母亲转达的话,本宫听到了。为天下女子开一条生路,这正是本宫毕生所求。这条路难,但有你这样的后辈理解、支持,本宫便觉得更有力量。”
三丫起身,再次行礼,语气真诚而有力:“娘娘高义,臣敬佩不已。臣虽身在军旅,亦愿为此尽绵薄之力。臣在西北,见许多贫苦女子或流离失所,或被欺凌而无处申告。”
“臣斗胆,恳请娘娘允准,让臣在西北军中,尝试招募些许身体强健、自愿从军的女子,编为后勤、医护或斥候小队。一则给她们一条出路,二则亦可补充军中人力,三则让天下人看看,女子亦可保家卫国。”
这才是她今日见皇后最想做的事情。
皇后沉吟片刻,并未立刻答应,而是谨慎道:“此事容后再议,本宫需与陛下及朝臣详加斟酌。但本宫答应你,定会为你争取,尽力促成此事。”
“谢娘娘!”三丫明白此事艰难,皇后能如此表态,已是极大的支持。
皇后看着她英气勃勃、沉稳干练的模样,心中越发喜爱,也越发惋惜。
“太子这些天,给你添乱了。”皇后叹了口气,“他是太子,身份不同。许多事情,看似随心,实则身不由已。他的路,他的婚事……早已不是他一人之事,关乎国本,牵涉朝堂平衡。人人都盼着盛世太平,可这太平背后,需要太多人做出妥协和牺牲了。”
这话已是相当直白的暗示——刘俭的婚姻是政治筹码,他与三丫之间,绝无可能。
三丫听完,脸上依旧平静无波。
她微微垂首,声音沉稳依旧:“娘娘教诲,臣铭记于心。太子殿下自有其肩负的社稷重任,而臣此生所求,唯愿以一身武艺,长守西北边陲,护河山安宁,以报陛下、娘娘及父母养育教导之恩。此志,至死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