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反派绝佳死法-《这里有一个超级写作系统》

  就在这时,林婉儿推开了杂物间的门。

  她招呼道:“老高!小杜!花花姐!可以吃饭了。”

  高传龙、杜雨和花花闻言,连忙跟着林婉儿来到了厨房。

  餐桌上是丰盛的菜肴,香气扑鼻,让人胃口大开。

  众人坐好后,食指大动,大快朵颐。

  吃了一会儿后,众人开始边吃边闲聊了。

  杜雨建议道:“小燕!今天难得花花姐光临!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雷小燕欲言又止。

  林婉儿不客气道:“花花姐!小说中反派如何安排他的死法最好呢?”

  花花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询问高传龙和杜雨:“你们觉得呢?”

  杜雨快人快语:“不一定要死啊!可以改邪归正。”

  高传龙补充道:“也就是化敌为友。”

  林婉儿不满意道:“如果反派一定要死了?”

  “这……”杜雨犹疑道,“那肯定被主角杀死了。”

  高传龙若有所思。

  花花轻轻摇头后,说道:“反派最好的死法就是为爱而死。”

  林婉儿和雷小燕闻言,双眼一亮。

  林婉儿追问道:“此话怎讲?”

  花花侃侃而谈:“在很多影视和文学作品里,总有那么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

  今天咱们要聊的这类反派,是个特别的‘恋爱脑’反派。

  啥意思呢?就是这类反派除了为女主献出生命这个结局,好像也没别的更合适的走向了。

  其实啊,不少反派选择为爱赴死,这是他们唯一也是最佳的选择。

  这么做,既能让反派角色大放异彩,获得高光时刻,又能把他们的整个人设给圆满地收尾,尤其是那些有灵魂、不是单纯工具人炮灰的反派。

  咱们先说说反派的核心特点,他们通常是和主流价值观对着干的。

  比如说,有的反派权力欲特别强,一门心思就想往上爬,掌控一切;

  有的报复心重,别人稍微得罪他一点,他就想方设法报复回来;

  还有的具有反社会倾向,完全不把社会规则放在眼里。

  可深情呢,又要求人奉献、牺牲,有很强的利他属性。

  这俩一对比,就会发现它们天然就冲突。

  所以,当反派的行为动机被简单归结为为了得到爱不择手段时,那反派的恶行在观众眼里就变了味儿,会被解读成偏执、幼稚、自私,这样一来,反派就没了那种让人害怕的威慑力,也显得没什么深度,整个角色就陷入了又蠢又坏的尴尬境地。

  不过呢,要是给反派安排一个极端事件,也就是为爱而死,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个角色前面给人带来的那种撕裂感。

  他这一死,不仅是恶行的终点,更是成了爱的终极证明。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原本在黑暗里肆意妄为的人,最后用生命点亮了一盏爱的明灯,把之前那些不好的东西都给照亮、化解了。

  用死亡来作为人设闭环,还有三个特别重要的叙事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道德审判的转移。

  咱们不管是追剧还是看小说,对反派的厌恶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他们做了那些有获利属性的坏事,像杀人夺权啥的。

  这时候,要是给反派的死赋予无私性,比如他是为了心爱的人而死,那观众对这个角色的看法就会发生改变。

  就好比《香蜜沉沉烬如霜》里的润玉,他一开始黑化夺权,好多观众都对他有意见,觉得他太坏了。

  但是当他为了救锦觅自毁元神的时候,大家就把注意力从他之前的恶行上,转移到了他爱而不得的悲剧性上,对他也就没那么厌恶了,甚至还有点同情他。

  第二个功能是破解恋爱脑的降智感,给角色的人设合理性打上一个终极补丁。

  反派要是为爱疯狂,智商还掉线,那这个角色的魅力可就大打折扣了。

  观众会觉得他蠢得要命,坏得也很单薄,没有那种层次感。

  要是把他的死亡设计成精密算计后的自愿牺牲,那就能展现出他的智性底色。

  比如说,反派在死之前可能已经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知道自己的死能换来什么,能保护心爱的人,或者能让自己的恶行得到某种救赎。

  这么一来,这个人设就饱满多了,也有了完整性。

  毕竟,一个单纯的坏人,远远比不上一个站在自己角度,除了坏还有别的情感,形象特别饱满的反派。

  第三个功能是情感价值的暴力提纯,用死亡来作为爱的计量提纯。

  咱们看网络小说,追求的就是那种极致的情感冲击。

  就像常见的虐文公式里,死了的白月光才是无敌的。

  死亡在这个时候,就成了计量化情感里最粗暴有效的方式。

  不过得注意,不能为了死而死,不然这个角色又回到了下线工具化的状态。

  得好好铺垫,让观众觉得这个角色的死亡是他自己选择的,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那为啥说为爱死亡是这类反派的必须项呢?

  这其实和咱们东亚文化的心理底层逻辑有关,是父权叙事下的献祭美学。

  在性别权利投射下,男性反派要是死了,往往会被赋予骑士精神,也就是保护者的形象。

  而女性反派呢,就容易沦为疯女人,需要通过死来完成去污名化。

  在女频的言情文里,为了让读者达成幻想和满足感,就需要突出男性的情感奉献。

  所以让反派为爱而死,就成功地赋予了他骑士精神。而且从集体潜意识来看,咱们东亚文化里有以死明志的传统,死被建构成了最高级的情感表达仪式。

  总而言之,为爱而死作为角色闭环的本质,其实就是叙事赎罪券。

  通过死亡,能完成三重兑换:

  第一重,恶行用命偿还,完成道德解脱,让反派之前做的坏事看起来没那么不可原谅;

  第二重,恋爱脑用命证明,完成情感升华,让反派对爱的执着得到升华;

  第三重,工具人用命刻印,加深观众的记忆点,让观众对这个角色印象深刻。

  上面说的这些,虽然是以恋爱脑反派为例子,但并不是说只有恋爱脑才能为爱而死。

  这里的‘爱’也可以是亲情、友情等有情感羁绊的爱,只要是这种有情感羁绊的爱,都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就像有的反派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而死,或者为了自己的朋友牺牲,同样能让这个角色变得立体、饱满,让观众对他产生不一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