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夜,寒风呼啸,却吹不散沈清欢内心的震撼与疑惑。
掌心的金锁,与“山河玉魄”碎片的剧烈排斥,让她意识到这块碎片被侵蚀的程度远超想象。而更深层次的,是那金锁所揭示的,关于皇帝母妃身份的惊人猜测。
如果萧衍的母妃真的是守玉族遗孤,那么沈家所传承的族志,或许并非守玉族的全部真相。
她从行囊中取出那本残破的守玉族族志,在微弱的烛光下,重新审视。这次,她带着金锁带来的全新视角,去解读那些晦涩的文字和模糊的图腾。
之前,她一直将族志视为神圣的、不可置疑的家族传承,认为守玉族是纯粹的守护者,与异界誓不两立。但金锁与碎片的激烈排斥,以及那股从碎片中逸散出的邪恶意识,让她不得不重新思考。
守玉族,真的只有她所知道的这一面吗?
她逐字逐句地研读,将玉镯的力量融入族志,试图唤醒其中更深层次的信息。果然,玉镯微光闪烁,族志上的某些文字和图腾,在玉镯的辉映下,变得更加清晰,甚至在她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模糊的画面和声音。
随着深入解读,一个惊人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
守玉族,并非铁板一块。
在族志的古老篇章中,她看到了关于“山河玉魄”最初诞生的记载。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源于某种“天地初开”的力量,是“万物之源”与“混沌之气”碰撞后的产物。它既能孕育生机,也能吞噬一切。因此,守玉族最初的使命,是“镇守”而非“利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玉魄力量的理解和态度,在族内逐渐产生了分歧。
族志中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人,被称为“守脉者”。他们坚信“山河玉魄”是天地间的至宝,但其力量过于强大,一旦被滥用,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他们认为玉魄本身就是一种“封印”,其存在就是为了“镇压”某种来自“深渊”的威胁。他们的使命是世代守护玉魄,确保其力量的平衡与稳定,绝不轻易动用。他们追求的是“天地安宁,万物和谐”。
而另一部分人,则被称为“引脉者”。他们认为“山河玉魄”是通往“更高境界”的“钥匙”,是突破凡人极限,获得“无上力量”的途径。他们渴望更深入地研究玉魄的奥秘,甚至尝试“引导”其力量,去“改变”世界。他们坚信只有掌握了玉魄的全部力量,才能真正地“守护”天下,甚至“超越”天地。他们的思想更为激进,充满了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这两种观点,在族志中被多次提及,并伴随着激烈的争论和冲突。早期,守脉者占据主导地位,严禁任何对玉魄力量的深度探索和利用。但随着异界威胁的逐渐显现,引脉者的声音越来越大。他们认为,仅仅“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其力量,才能对抗日益强大的异界入侵。
这种分歧,最终导致了守玉族的分裂。
族志中没有明确记载分裂的具体时间和方式,但沈清欢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那种撕裂般的痛苦。一些记载变得语焉不详,似乎是被刻意抹去。然而,玉镯的感应却能帮助她捕捉到那些被掩盖的信息。
她看到一些模糊的画面:守玉族人分立两派,激烈争执,最终各自离去。其中,那些被称为“引脉者”的一脉,似乎更加重视“异界”的研究,他们甚至试图通过“异界”的力量,来反向破解“山河玉魄”的奥秘。
这让沈清欢不寒而栗。
这不就是……靖王和那些与异界勾结的势力正在做的事情吗?!
难道,他们是“引脉者”的后裔?又或者,他们只是被引脉者遗留的理念所误导和利用?
而她沈家,则是坚守“守脉者”职责的一脉。
这解释了为什么“异界”的入侵和“山河玉魄”的异常,会如此复杂。因为这不仅仅是“异界”与凡人之间的战争,更是守玉族内部理念分歧,甚至血脉传承之间的宿命纠缠!
而她手中的这块被污染的“山河玉魄”碎片,它的邪恶,或许并非完全来源于“异界”的侵蚀,而是那些“引脉者”在试图“引导”其力量时,不慎将其“唤醒”或“扭曲”所致!
那股渴望“回归”的冰冷意识,或许并非完全是“异界”的意志,而是玉魄本身被“引脉者”错误唤醒后的“扭曲”产物!
沈清欢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意味着,她现在所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是“异界”,还有可能是一些同样拥有“守玉族”血脉,但理念和目的完全不同的“同族”!
这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得多。
她继续翻阅,终于,在族志的最后几页残卷中,她看到了一个被刻意模糊,但玉镯却能清晰显现的名字——
族志中提及,历史上曾有一位“叛逆的守玉族人”,他的名字被刻意抹去,只留下一个模糊的称谓:“逆行者”。
族志中记载:这位“逆行者”曾试图利用“山河玉魄”的力量去“打开”某种“屏障”,他坚信那屏障之后,隐藏着“真正的力量”和“永恒的真理”。
而他留下的记录,模糊地暗示他掌握了“异界之门”的具体位置!
他的心声在族志中被玉镯放大,带着一种偏执的狂热:“……唯有彻底打破……才能真正超越……这‘凡尘’……不过是……‘牢笼’……‘异界’……才是……‘新生’……”
掌心的金锁,与“山河玉魄”碎片的剧烈排斥,让她意识到这块碎片被侵蚀的程度远超想象。而更深层次的,是那金锁所揭示的,关于皇帝母妃身份的惊人猜测。
如果萧衍的母妃真的是守玉族遗孤,那么沈家所传承的族志,或许并非守玉族的全部真相。
她从行囊中取出那本残破的守玉族族志,在微弱的烛光下,重新审视。这次,她带着金锁带来的全新视角,去解读那些晦涩的文字和模糊的图腾。
之前,她一直将族志视为神圣的、不可置疑的家族传承,认为守玉族是纯粹的守护者,与异界誓不两立。但金锁与碎片的激烈排斥,以及那股从碎片中逸散出的邪恶意识,让她不得不重新思考。
守玉族,真的只有她所知道的这一面吗?
她逐字逐句地研读,将玉镯的力量融入族志,试图唤醒其中更深层次的信息。果然,玉镯微光闪烁,族志上的某些文字和图腾,在玉镯的辉映下,变得更加清晰,甚至在她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模糊的画面和声音。
随着深入解读,一个惊人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
守玉族,并非铁板一块。
在族志的古老篇章中,她看到了关于“山河玉魄”最初诞生的记载。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源于某种“天地初开”的力量,是“万物之源”与“混沌之气”碰撞后的产物。它既能孕育生机,也能吞噬一切。因此,守玉族最初的使命,是“镇守”而非“利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玉魄力量的理解和态度,在族内逐渐产生了分歧。
族志中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人,被称为“守脉者”。他们坚信“山河玉魄”是天地间的至宝,但其力量过于强大,一旦被滥用,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他们认为玉魄本身就是一种“封印”,其存在就是为了“镇压”某种来自“深渊”的威胁。他们的使命是世代守护玉魄,确保其力量的平衡与稳定,绝不轻易动用。他们追求的是“天地安宁,万物和谐”。
而另一部分人,则被称为“引脉者”。他们认为“山河玉魄”是通往“更高境界”的“钥匙”,是突破凡人极限,获得“无上力量”的途径。他们渴望更深入地研究玉魄的奥秘,甚至尝试“引导”其力量,去“改变”世界。他们坚信只有掌握了玉魄的全部力量,才能真正地“守护”天下,甚至“超越”天地。他们的思想更为激进,充满了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这两种观点,在族志中被多次提及,并伴随着激烈的争论和冲突。早期,守脉者占据主导地位,严禁任何对玉魄力量的深度探索和利用。但随着异界威胁的逐渐显现,引脉者的声音越来越大。他们认为,仅仅“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其力量,才能对抗日益强大的异界入侵。
这种分歧,最终导致了守玉族的分裂。
族志中没有明确记载分裂的具体时间和方式,但沈清欢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那种撕裂般的痛苦。一些记载变得语焉不详,似乎是被刻意抹去。然而,玉镯的感应却能帮助她捕捉到那些被掩盖的信息。
她看到一些模糊的画面:守玉族人分立两派,激烈争执,最终各自离去。其中,那些被称为“引脉者”的一脉,似乎更加重视“异界”的研究,他们甚至试图通过“异界”的力量,来反向破解“山河玉魄”的奥秘。
这让沈清欢不寒而栗。
这不就是……靖王和那些与异界勾结的势力正在做的事情吗?!
难道,他们是“引脉者”的后裔?又或者,他们只是被引脉者遗留的理念所误导和利用?
而她沈家,则是坚守“守脉者”职责的一脉。
这解释了为什么“异界”的入侵和“山河玉魄”的异常,会如此复杂。因为这不仅仅是“异界”与凡人之间的战争,更是守玉族内部理念分歧,甚至血脉传承之间的宿命纠缠!
而她手中的这块被污染的“山河玉魄”碎片,它的邪恶,或许并非完全来源于“异界”的侵蚀,而是那些“引脉者”在试图“引导”其力量时,不慎将其“唤醒”或“扭曲”所致!
那股渴望“回归”的冰冷意识,或许并非完全是“异界”的意志,而是玉魄本身被“引脉者”错误唤醒后的“扭曲”产物!
沈清欢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意味着,她现在所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是“异界”,还有可能是一些同样拥有“守玉族”血脉,但理念和目的完全不同的“同族”!
这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得多。
她继续翻阅,终于,在族志的最后几页残卷中,她看到了一个被刻意模糊,但玉镯却能清晰显现的名字——
族志中提及,历史上曾有一位“叛逆的守玉族人”,他的名字被刻意抹去,只留下一个模糊的称谓:“逆行者”。
族志中记载:这位“逆行者”曾试图利用“山河玉魄”的力量去“打开”某种“屏障”,他坚信那屏障之后,隐藏着“真正的力量”和“永恒的真理”。
而他留下的记录,模糊地暗示他掌握了“异界之门”的具体位置!
他的心声在族志中被玉镯放大,带着一种偏执的狂热:“……唯有彻底打破……才能真正超越……这‘凡尘’……不过是……‘牢笼’……‘异界’……才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