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初春,万物待苏-《荒野求生:张平漂流历险记》

  至于野兔肉跟鱼干在前两天就已经吃了干净。

  我实在吃腻了肉干,如果我圈养了数量可观的野兔,那么随时都有新鲜的兔肉供以食用。

  而且现在随着小灰生长,所需的食物同样快速增加,小家伙每顿都能吃下一大碗煮烂撕碎的肉丝,活脱脱一个吃货。

  三月一日。

  今天上午,兔圈被我正式建设完毕。

  这六十平方米的“豪华兔舍”可谓耗费我大量时间跟体力,虽说面积不大,但消耗大量木材跟石块。

  有了经验,我在将木材钉进泥土里之前先升起火,把这些木材熏烤一遍,尤其是根部,表面一直烧成焦黑为止,并且在坑洞里面撒上大量草木灰,用这种方式防止木材腐烂。

  将兔圈墙壁合拢后,我安装了一道木门,并且上面同样设置木栓门锁防止其它生物袭扰。

  起初我想用石块将里面的地面全部铺平,可后来我发现找不到那么多整齐的石块,于是将地面理平后用粗木材铺设,再在上面盖一层土。

  这样应该可以有效防止抓来的野兔打洞逃逸,为了给这些家伙增加安全感,我在兔圈里用木头跟大石块搭建了许多可以藏身的洞穴。

  当天下午,我迫不及待的来到丘陵,花费一个下午的时间捕捉到三只野兔,提着耳朵将它们送入兔圈中。

  落地后的野兔们瞬间化作残影,在里面疯狂的前蹿后跳,最后似是跑累了各自找洞穴钻了进去。

  兔圈的围栏高度在一米六左右,我站在外面看它们难以越狱,找来一个盛满淡水的陶锅放在里面,又往里丢了一些植物根茎。

  最近岛上仅剩的一点寒意渐渐消散殆尽,春雨时不时浇灌在大地上,孕育着土壤下面新的生命。

  冰雪彻底消融,河里的水流增加,“哗啦啦”的顺着河道朝着大海奔腾,冲的入海口处水质浑浊,大量虾米趁机涌来吸收着其中的腐殖质。

  这一幕让我养殖海产的念头愈发强烈。

  “汪汪汪...”

  回到庇护所,打开大门后,一道淡灰色身影迅速跑过来,用两只爪子扒拉着我的裤腿。

  小灰在我精心饲养下越长越大,才三个月的时间个头已经比常见的小型犬大多了。

  嘴巴越来越尖,里面锋利的牙齿越来越长,两只耳朵尖尖的,四肢粗壮有力,显得朝气蓬勃。

  可我看着小灰的模样心里直犯嘀咕,这家伙怎么长得越来越不对劲,那脑袋不像狐狸,倒跟灰狼有几分神似。

  小灰该不会是一头大灰狼吧?

  都说养不熟的白眼狼,这小家伙万一真是头北美灰狼,长大后会不会一口把我吃掉?

  我抱起小灰,用质疑的眼神盯着对方那圆溜溜的眼睛。

  这个时期的小灰看不到眼白,两颗黑乎乎的眼睛天真无邪,泛着一股傻傻憨憨的独特气质。

  见我直勾勾的盯着自己,小灰眼神到处躲闪,似乎在想自己又闯什么祸了。

  没错,这家伙随着长大,性格变得越来越活泼。

  乱窜、到处啃咬东西。半夜神经质的嚎叫,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但小家伙有一点非常令我满意,那就是现在从不在家里大小便,每天只要我早晨、晚上出去放它,都会在外面解决,非常讲卫生。

  “吧唧吧唧...”

  见我半天没反应,小家伙抻着脑袋朝向我,舌头吸溜吸溜的舔着上嘴唇。

  饿了。

  半个小时后,锅里煮的鱼干做熟了,我给自己和小灰各自盛了一大碗。

  小灰不能吃热的,于是我不客气的率先开动。

  “吧唧吧唧...”

  我吃饭不喜欢吧唧嘴,但自从小灰长大后我格外喜欢弄出点动静馋小家伙,同时也是在告诉它:我才是大哥,你要等我吃完才能吃。

  又过了大概半个小时,我不急不慢的放下碗筷,此时的小灰依旧板正的坐在我身边,像雕塑一样。

  只是嘴角流出一连串晶莹剔透的哈喇子,不断低落在地上。

  见此我无语极了,这家伙每次等待开饭时候都是这幅样子,跟八辈子没吃饱过饭一样。

  “吭哧吭哧...呜!”

  我把它专属的饭碗放在地上,小家伙瞬间化身干饭灰,低头吃的火急火燎。

  我伸出手去拽它尾巴,时不时拉动饭碗,测试小灰护不护食,但它除了尾巴不停的摇摆外毫无其它反应,就连我尝试把它饭碗抢走,这家伙也只是歪着脑袋直勾勾的看着我,舔舐着嘴角残留的饭渣。

  看它这副呆萌、忠诚模样,又哪里有半点灰狼的样子?

  我将饭盆还给它,再次陷入沉思。

  想的再多也没有用,时间总会给出答案。

  到底是狐狸、野狗还是灰狼,等小灰长大后自然一目了然。

  三月二日。

  经过两个月消耗,我储存的盐巴、木炭、食物都已经消耗殆尽。

  于是我开始重新制作窑炉,炼制这些生活必备物品。

  三月十日。

  接连八天都在火堆旁度过,感觉自己都快被烤成鱼干了。

  同样收获巨大,我提炼出一大罐子海盐,还有小山一般的木炭,同时期间还烧制出一炉陶器。

  经过这几个月使用,之前那批陶器质量完全没有问题,除去有只碗被我失手打碎,其它的都完好无损。

  于是这次我建造的窑炉更大,烧制出各式各样的陶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河里采集烧制陶器的黄泥时,我伸手在河里摸到一大块石头,起初不以为然随手抬起打算扔掉,却突然觉得这石块跟常见的不一样,入手比铁块还要重。

  于是好奇的用河水清洗,结果这“石块”冲洗干净后露出原本金灿灿的模样。

  看到后我震惊不已,这居然是一块传说中的狗头金!足有两个成年男性拳头那么大。

  形状规则不一,表面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窟窿,为什么我能确定这是狗头金而不是铜之类的矿石。

  首先是重量不一样,其次用石头一砸上面就出现浅窝,比铜之类的金属软许多,这都是属于黄金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