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月1日,武昌兵工厂为委员会献上了一份不一样的元旦贺礼。
林克勤和廖冠华等人来到了武昌郊外的试验场内,一个全身覆盖钢板的四轮装甲车出现在众人眼前。
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战车的柴油发动机发出轰隆隆的声响,这个铁质“怪物”开始缓缓启动。
随后,这辆装甲车就开始自己的表演,路障测试,这辆笨拙的装甲车倒是展示了一番自己的灵活性。
火力测试,其搭载的重机枪直接将三百米处的土墙打没了,在场的人瞬间察觉出了不对劲。
一旁的工程师田中豪介绍道。
“这款战车搭载的是我们最新生产的12.7毫米重机枪,如果对面是骑兵的,一发子弹就能撕碎一匹马。
目前这款战车的最大缺点还是防护能力和机动性,战车的钢板能够抵挡哈奇开司重机枪的射击,但是如果是七五炮的话就不行了。
机动性方面也有一些问题,战车不能长时间连续行驶,如果要长途奔袭的话,最好通过火车运送到附近区域后再投入战场。”
众人听后都点了点头,毕竟是最新产品,国外也很少有这个方向的研究,基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12.7毫米重机枪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上次在围剿北洋段芝泉部的时候,航空兵就反映过机枪的问题。
飞机一旦距离目标较远,命中率就会大大降低,子弹就会到处乱飘,如果太靠近目标的话,脆弱的飞机也非常容易被打下来。
所以兵工部门在收到航空兵的反馈后,就着手大口径重机枪的研发工作,而12.7毫米重机枪项目的立项就是在那时候开始的。
随着12.7毫米重机枪通过军方测试,除了航空兵下了一批订单用在最新款战机的装备上,陆军也采购了一批订单,用于特种车辆的研发。
原本计划装备马克沁重机枪的装甲车迅速调整方案,换装最新的12.7毫米重机枪,用来提高战斗力。
林克勤看着远处还在测试的装甲车,对着田中豪问道。
“另一款怎么样了?”
田中豪带着众人来到了一处车间内,里面的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田中豪指着不远处的履带底盘说道。
“您所说的坦克项目已经立项,我们正在攻关履带底盘上的旋转炮塔。
至少在我看来,加装了履带底盘的坦克比装甲车在复杂环境尤其是泥泞路段的行进能力要高出一大截。
我是真没有想到这款用在农业耕种方面的拖拉机居然可以和大炮结合,委员长您真是百事通啊。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发动机动力有些不足,所以我们只能将精力全部用于轻型坦克的研制方面。
我们目前决定装载的是三十七毫米步兵炮,改装工作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突破,今年六月底之前,第一辆坦克已经能够交付军方。”
听到工程师的保证后,林克勤也大概有数了,随即问道。
“目前装甲车的库存有多少?”
田中豪回答道:“目前一共有九辆装甲车成品,根据后勤部要求,我们已经将六辆通过测试的装甲车发往奉天装备第一兵团。
剩下这三辆是给我们用来继续测试和改进下一代装甲车的,如果部队还要的话,我们可以再抽出两辆。
另外,我可能要截胡一下张工那边的好消息了,发动机研发部门好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第二代发动机已经通过了初次测试。
到时候轻型坦克的动力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
林克勤对于陆军最关心的就是装甲力量,随着和日耳曼交换的发动机技术被逐渐消化,卡车、飞机和装甲车的性能直接来了一波飞跃。
坦克就先藏着,至于装甲车,他应该在东北展示其价值了。
实战是检验武器可靠性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在实战中才能真正发现他的问题。
在考察完装甲工厂后,林克勤又来到一处军用火车站点,这里停靠着一辆大宝贝。
随着众人到来,一辆装甲列车进入众人的眼球。
这辆从欧洲订购的装甲列车终于飘洋过海来到 了华夏的大地上,为了保密,这辆列车都没有在沪海卸货。
而是通过货轮运送到武昌的码头,然后秘密运送到这个军用火车站点。
上面装载的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正是林克勤想要的,倒不是林克勤不想要更大的口径,而是这已经是目前的极限口径了。
如果口径再大一点的话,就会对铁轨造成损坏,总不能打一炮修一段路吧,那炮弹成本可就太高了。
这辆装甲列车会在今天晚上悄悄出发,前往济南。
如果欧战一旦开打,东瀛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他们到时候就会通过对日耳曼帝国的宣战而进攻青岛,而委员会自然也不会放弃此次争夺青岛的机会。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从第一兵团中抽出第二军的缘故,第一兵团需要专心负责东北战争,那么山东就必须在此找出一个挑大梁的。
第二军则毫无疑问地是那个最佳选项,李二牛资历老,在军中威望也高,到时候战事规模扩大,再调入部队的话李二牛也能掌握住局面。
而青岛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无法避免地要面对东瀛海军的重炮,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灵活的重炮阵地,以保证火力的持续性。
为此,委员会特意从欧洲订购了两辆装甲列车,这次到的是第一辆,第二辆会在一个月后到达。
这两辆装甲列车会分别投入东北战场和山东战场,为了接下来的这场大战,委员会从去年就开始囤积弹药。
今年更是每天都有装载着大量弹药的列车从武昌出发,发往奉天。
大批粮食也在悄悄向奉天、直隶地区运输,奉天的机械制造局也在接受改造,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子弹了。
七五口径炮弹的生产线也在调试,武昌和天府两处武器研发基地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发新武器,有的已经悄悄运到了奉天。
林克勤和廖冠华等人来到了武昌郊外的试验场内,一个全身覆盖钢板的四轮装甲车出现在众人眼前。
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战车的柴油发动机发出轰隆隆的声响,这个铁质“怪物”开始缓缓启动。
随后,这辆装甲车就开始自己的表演,路障测试,这辆笨拙的装甲车倒是展示了一番自己的灵活性。
火力测试,其搭载的重机枪直接将三百米处的土墙打没了,在场的人瞬间察觉出了不对劲。
一旁的工程师田中豪介绍道。
“这款战车搭载的是我们最新生产的12.7毫米重机枪,如果对面是骑兵的,一发子弹就能撕碎一匹马。
目前这款战车的最大缺点还是防护能力和机动性,战车的钢板能够抵挡哈奇开司重机枪的射击,但是如果是七五炮的话就不行了。
机动性方面也有一些问题,战车不能长时间连续行驶,如果要长途奔袭的话,最好通过火车运送到附近区域后再投入战场。”
众人听后都点了点头,毕竟是最新产品,国外也很少有这个方向的研究,基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12.7毫米重机枪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上次在围剿北洋段芝泉部的时候,航空兵就反映过机枪的问题。
飞机一旦距离目标较远,命中率就会大大降低,子弹就会到处乱飘,如果太靠近目标的话,脆弱的飞机也非常容易被打下来。
所以兵工部门在收到航空兵的反馈后,就着手大口径重机枪的研发工作,而12.7毫米重机枪项目的立项就是在那时候开始的。
随着12.7毫米重机枪通过军方测试,除了航空兵下了一批订单用在最新款战机的装备上,陆军也采购了一批订单,用于特种车辆的研发。
原本计划装备马克沁重机枪的装甲车迅速调整方案,换装最新的12.7毫米重机枪,用来提高战斗力。
林克勤看着远处还在测试的装甲车,对着田中豪问道。
“另一款怎么样了?”
田中豪带着众人来到了一处车间内,里面的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田中豪指着不远处的履带底盘说道。
“您所说的坦克项目已经立项,我们正在攻关履带底盘上的旋转炮塔。
至少在我看来,加装了履带底盘的坦克比装甲车在复杂环境尤其是泥泞路段的行进能力要高出一大截。
我是真没有想到这款用在农业耕种方面的拖拉机居然可以和大炮结合,委员长您真是百事通啊。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发动机动力有些不足,所以我们只能将精力全部用于轻型坦克的研制方面。
我们目前决定装载的是三十七毫米步兵炮,改装工作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突破,今年六月底之前,第一辆坦克已经能够交付军方。”
听到工程师的保证后,林克勤也大概有数了,随即问道。
“目前装甲车的库存有多少?”
田中豪回答道:“目前一共有九辆装甲车成品,根据后勤部要求,我们已经将六辆通过测试的装甲车发往奉天装备第一兵团。
剩下这三辆是给我们用来继续测试和改进下一代装甲车的,如果部队还要的话,我们可以再抽出两辆。
另外,我可能要截胡一下张工那边的好消息了,发动机研发部门好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第二代发动机已经通过了初次测试。
到时候轻型坦克的动力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
林克勤对于陆军最关心的就是装甲力量,随着和日耳曼交换的发动机技术被逐渐消化,卡车、飞机和装甲车的性能直接来了一波飞跃。
坦克就先藏着,至于装甲车,他应该在东北展示其价值了。
实战是检验武器可靠性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在实战中才能真正发现他的问题。
在考察完装甲工厂后,林克勤又来到一处军用火车站点,这里停靠着一辆大宝贝。
随着众人到来,一辆装甲列车进入众人的眼球。
这辆从欧洲订购的装甲列车终于飘洋过海来到 了华夏的大地上,为了保密,这辆列车都没有在沪海卸货。
而是通过货轮运送到武昌的码头,然后秘密运送到这个军用火车站点。
上面装载的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正是林克勤想要的,倒不是林克勤不想要更大的口径,而是这已经是目前的极限口径了。
如果口径再大一点的话,就会对铁轨造成损坏,总不能打一炮修一段路吧,那炮弹成本可就太高了。
这辆装甲列车会在今天晚上悄悄出发,前往济南。
如果欧战一旦开打,东瀛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他们到时候就会通过对日耳曼帝国的宣战而进攻青岛,而委员会自然也不会放弃此次争夺青岛的机会。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从第一兵团中抽出第二军的缘故,第一兵团需要专心负责东北战争,那么山东就必须在此找出一个挑大梁的。
第二军则毫无疑问地是那个最佳选项,李二牛资历老,在军中威望也高,到时候战事规模扩大,再调入部队的话李二牛也能掌握住局面。
而青岛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无法避免地要面对东瀛海军的重炮,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灵活的重炮阵地,以保证火力的持续性。
为此,委员会特意从欧洲订购了两辆装甲列车,这次到的是第一辆,第二辆会在一个月后到达。
这两辆装甲列车会分别投入东北战场和山东战场,为了接下来的这场大战,委员会从去年就开始囤积弹药。
今年更是每天都有装载着大量弹药的列车从武昌出发,发往奉天。
大批粮食也在悄悄向奉天、直隶地区运输,奉天的机械制造局也在接受改造,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子弹了。
七五口径炮弹的生产线也在调试,武昌和天府两处武器研发基地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发新武器,有的已经悄悄运到了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