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那龟厌、伯亮两位道士,与相国寺一班长生苦行结伴登船,一路顺风往那姑苏而去。
清晨,朝阳出现,阳光刺破了云端,发现一片金光闪闪的祥瑞。
龟厌倒是担心了姑苏城中的义父,便舍去了众人,闷闷的独立船头。
见伯亮道长与那些个满船的医者相互交流这医术,倒是一些用药的意见相左,于昨晚,这帮人便是争论了一宿。倒是嫌不过瘾,清晨起来,这牙齿还没来得及刷,且又一起讨论了伯亮道长药方上的用药。
虽是有些个争执,倒也是个交谈甚欢。
心下奇怪了,这师侄自幼从师学了道医,用药上也跟他师父一般,四平八稳的,怎的和这些个医者争论个不休来?
倒是想起,这些日子在宋邸,且是没少骗了丙乙先生的药方去。
那丙乙先生的药方,龟厌自打汝州便是见识过。那“内服可有催吐之用,”的百齿霜,在那老疯子眼里,也是“堪比人参芦头”的药!莫说是那帮医者,就连彼时的宋粲也是个瞠目结舌。
回想当时的情景,让那龟厌至今想起心下也是直泛恶心。
况且,这老疯子不仅用药超然,用药也是少的一个可怜。
一个药方上也不过三四味的药石。顶天了也不会超过五味。
你却拿了这药方说,吃了吧!这玩意有奇效!
我宁肯相信这玩意是糊弄人的!
不过,偏偏就这老疯子的简单粗暴用药方式,却是一个真真的有效果。不到几副,便能将那昏迷不醒的师叔和垂死的济严禅师,于阎王爷那里抢了一条命回来。倒是让人没地方说理去。
想必这厮拿了那丙乙先生的药方与那些个医者。不引起争议才怪。
且不理他们的喋喋不休。
回过眼神,望那朝阳洒下一片漂金洒银的江面。
望那百舸争流与那上河之上,竟是一个白帆蔽日,百舸争流,不舍日夜的望那姑苏而去。心道:亏的是义父,才能见得,这举全国的医者,共赴一城,与天抢命也。
心下想罢,心情也随了那乘风波浪舒阔了许多。
那长生和尚,济行禅师倒是有些个晕船,由自家的弟子搀扶了出得船舱透风。
见那禅师靠了船樯打坐了,与那众僧说那寒山寺模样。又将那“临济宗”奥义瑜众人款款道来,让一旁的医者亦是听了个羡慕不已。停下了争辩,纷纷聚拢过来。
听得济行禅师言中寒山寺,那之山师叔模样此时又撞入心怀。
刚刚舒阔的心情又沉了下去。倒是心下郁郁不得舒展,情不自禁的将那寒山诗忘了江面随口喊来,以解心下的不爽。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听得龟厌将此诗大声诵来,却让那侃侃而谈的济行禅师停了下来。奇怪的望了那龟厌,然那眼神中却闪出一番的欣喜。不禁双手合十,随了那龟厌,口中和来: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念罢,便一声佛号宣出,双手合十了道:
“阿弥陀佛,仙长也曾背得此诗?”
龟厌见自家的情不自禁,却平白打断了那济行的话头,也觉有些个唐突,便躬身起手回:
“且是小道师叔常常诵来,耳濡目染尔。”
济行禅师听罢眼前一亮,起身双手合十道:
“善哉,善哉,又见佛道双修之人!敢问尊师叔台普?”
这话问的有点唐突,那龟厌且也不便不答,沉吟一声,道:
“师叔乃故太史局郎中……”
话没说完,便被那济行禅师高宣佛号声打断,道:
“阿弥陀佛,师兄所言,可是程老麽?”
听那禅师口中称呼不再是施主,或是自家汝州时的浑名仙长,倒是一声“师兄”出口。那龟厌也是一愣。此乃道士相互的称谓。便赶紧起手点头。
见那龟厌点头,那济行便口中念了往生咒,合了掌遥拜了三下。
龟厌见他口念往生咒遥拜,便赶紧闪了身,侧身回礼。
礼罢,那济行禅师道:
“师兄曾与我等言那程老旬空驿马,百业巧工之事。着实的让贫僧仰之弥高。又闻那程老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且与天人无异也。贫僧虽与那小程先生相交甚笃,却也无缘见程老一面。今日让贫僧幸遇程老传承,此生无憾也!”
这话说的龟厌一愣,心道:这误会算是解不开了。
我尊之山为师叔倒不因其传承,实为我那师父没事干乱与人结拜,才有了我于之山师叔一场的因缘。不过,他那点东西我却是一点都没学到。
然,此话说来话长,也不是一言两语能说的清楚。
于是乎,便也不去解释,姑且先躬身受之。
心道:你姑且说,我也姑且认了罢。等那程鹤那厮疯病好了再与这和尚说来。
两人说话间,却觉那船身猛的一晃,本是个顺风顺水的大船,便是个戛然而止。
且在片刻,那水流推的那漕船打了横晃于江面。
这一番晃动,且是让船上的众人站立不住,纷纷惊呼了跌倒。
那龟厌亦是赶紧伸手,拉了身边船木稳身,咒语唤来那“韵坤”。
怕是船有闪失,便借了那“韵坤”之力,一个纵身跳起,攀在那桅杆之上望那江面。
高处望去,见那宽阔的江面上,有九道铁索横江。
见那铁链,精钢打造,碗口般的粗细,根根绷直,生生的挡住那漕船的去路。
细看,又见那铁索之上又搭了木板,板上竖木排一面。
远远望去,倒是个赤字如血,上书“姑苏时疫,生人退避”。
龟厌看罢板上的赤字,心下便是一紧。便又抬眼急急的望那远处。
江面茫茫,一望无垠,独寻不见那姑苏的城池。
然却见那目光尽处有滚滚的黑烟,自那姑苏方向升腾盘转,竟成遮天蔽日之状。
江风隐隐吹来,只闻得腥风阵阵飘来。也不知是烧了些个什么,那味道着实让人作呕也。
龟厌看罢皱眉,往下叫了一声:
“伯亮!”
孙伯亮此时亦稳稳了站船头,望那江面看来,听的师叔唤他,便回头抱拳,高叫一声:
“亮在!”
龟厌望那黑烟升腾之处,拿剑一指,叫了一声:
“便是去处!走也!”
说罢,抬脚踏了船木一跃而下,几个跳纵便稳稳的落在横江铁索之上。
随即,那孙伯亮跟着跳下船来,站稳了脚下摇摇晃晃的的铁索,望了那远处的滚滚直上黑烟,问道:
“师叔,可到姑苏?”
龟厌听了也不回头,直直的望那黑烟升腾之处,道:
“前方便是!去者!”
说罢,带着那孙伯亮几个跳跃,便来在那架在铁索的木板之上。于赤字木牌两侧站稳了身形,却也不敢用手触碰那木牌。
那孙伯亮看了那木牌上的字,又望那黑烟,却不知这汩汩翻腾,遮天蔽日的黑烟且是为何。
然那黑烟味道甚烈,呛得他,扯了袍袖捂了口鼻,道:
“怎有如此烟瘴恶气也?”
龟厌不答,且闭了眼,仔细分辨远处飘来的气味。
腥臭中带了些个丝丝甜香,这味道独特,倒是个闻过不忘。心下一惊,在汝州便是闻过这般的味道。
心下惊道:只听闻姑苏疫情甚烈,却不曾想,这城中已经开始烧人了麽?
料是城中疫病传染快速,死者甚多,不能行那石灰深埋之法。为了断绝那疫病的传播,且将那病死之人集中焚之。
然,这不见城池,只见了黑烟,倒是有百里之遥。这气味也能随风飘来,且不晓得要烧了多少人的尸身去。
心下想了,便自怀中掏出丹药瓷瓶,倒出两颗丹药,与那孙伯亮分了,嘱咐了道:
“含在舌根,此乃焚尸之气。”
那孙伯亮听了这“焚尸之气”,也是个面露惊恐。
然,看了这小师叔递过来丹药,更是个惊恐。见他咧嘴,呆呆了拿在手里嘬了牙花子看了,却不肯吞了去。
龟厌见了这厮呲牙咧嘴的嘴脸,没好气的问道:
“怎得不吃?”
那孙伯亮听罢,面上又是一个犹豫。然却也是个无奈,
然见这小师叔面色怪异的看他,这才翻了白眼仰头吞了去。
随即,又唯唯诺诺道:
“幼时且吃过师叔丹药,跑肚拉稀,几天都不见好……”
倒是一句话让那龟厌哑然失笑。
心下想起,彼时在茅山,经常用鸟粪搓就的“鹿鹤养生丸”哄了他们这些个师兄弟吃了去。
且笑了问他:
“且不怕是那鹿鹤养生丸?”
却见那孙伯亮直了眼,捏了喉结摇头。
然,那丹药化于舌根,便是个异香盈于齿颊,瞬间便化了口鼻中那烟障的惨烈。
两叔侄说笑间,却觉脚下铁链晃动。还不曾回眼看来,便听得身后济行禅师口宣佛号道:
“我佛慈悲,饶是不敢去想这姑苏城内惨烈。”
见那和尚说罢,便是一跃,自那铁索跳到木板之上。
那些个跟随他而来的苦行也想跟随了师父,从那船上跳下。然,却被那禅师远远的伸手拦下,道:
“为师前去探路,汝等且在船上,不可妄动。”
说罢,几个跳跃来到那龟厌面前。
双手合十触额,笑了道:
“烦劳师兄结缘。”
那龟厌听了这声“结缘”便捏瓷瓶,拿了那济行的手,磕出一粒丹药于他手心。
望了他一眼,道:
“此路凶险……”
却见那济行瞄眼望那黑曜翻腾出处,口中道了声:
“无畏!不妨!”
说罢, 便抬手将那丹药吞在口中。
听得此话来,再看那济行禅师眼神,饶是让那龟厌眼前一晃。
便又见那胖大的济严法师,于那狂风烈焰中,高呼佛号,手舞禅杖独战那青眚。
再见那济尘禅师,口念“天蓬咒”,挥刀一路砍杀,冲入那青眚所化黑雾腥雨之中。
那无所畏惧,舍生取义的气魄,今日,便又在这和尚眼中得见。
想罢,只觉身上一震。遂叫了一声:
“好一个无畏!”
说罢,便将手中的丹药丢在口中,叫了一声:
“去者!”
便领了两人一路不回头,往那烟瘴覆盖之处狂奔而去。
姑苏城,西北胥江,十字洋河。上塘河,西塘河。
经过四角山水,与城里的水网相通,穿城而过,入东南的太湖、大运河和吴淞江。
城内有山塘,平江、东北街、十全、西北街、桃花坞、学士街、平门十河,饶是一个水网纵横星罗棋布。且有无街不河之称。
因水路纵横,而有桥。然,桥必有景,河道纵横交错,处处小桥流水。
于是乎,便成就了那“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小桥映水面,河雾遮栏杆”的天堂美景般人间。
如今,却笼罩于那焚尸得黑烟之下,十里之内草木无存,百里不闻鸟啼虫鸣之声。入目残砖断瓦,毫无生气可言。
那龟厌看罢,且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望那焚尸而成的烟柱,且还不止一个。粗粗看来,倒有个四五处之多。
又见脚下原先繁华的城郊,如今却成连片被火焚烧过的残垣断壁。
那废墟间,尚有未熄之火焖烧成烟,袅袅而起。且是无风,那烟也是直直的散于那碧落之中。
天空亦是无云,日如白丸,炙烤了被火焚过的大地。
三人见此恶地,茫茫然四顾,却也不知该往何处去。
却觉手中的“韵坤”突突的抖动。那龟厌见此地怨气之大,引得这手中的“韵坤”乱颤,心下便是个大不祥。
然那“韵坤”仿佛得了那怨气的指引,牵了那龟厌前行。
得了“韵坤”的引导,三人又行了十里,便见江心有岛。
那黑烟滚滚,便自那岛上升腾而起。
小岛周遭的水中,一片车马舟船的残骸相堆相叠,狼藉不堪。看那残破,仿佛像是被人刻意的凿沉。隐约有“粮”字大旗,在那黑烟笼罩中无力飘荡。
龟厌看罢皱眉,心下又是一沉。
心道:前来支援粮草医药者,亦受那疫病感染了麽?
身边的伯亮道长看了这般的惨景,愣愣的问道:
“凿船坏车,便是不回去了麽?”
那龟厌且不理他问来。心道,这江心岛,如今亦是个有来不去,只进不出的死地也!
心下想罢,便紧走几步到那江边,手搭了凉棚,仔细的看那岛中情景。
却是怎的一个惨字了得!
见那岛上建筑残败坍塌,周遭尸身累叠如山,几无下脚之地。
那累累尸身之中,却见不少白布黑字的招子,如同杀伐过后,残阵中的残破战旗,零落的散于那尸山之中。
想必,是那些个各地来援医者染病死于城中,且在这小岛之上焚烧以绝疫病之途也。
岛中心,有高三尺广一丈方木垒成高台。火焰焚烧那方木毕毕剥剥。猎猎火光中,隐隐见有人形之物蜷缩舒展。
穿了那浓烟,却见有人影,与那高台周遭的忽隐忽现的走动。
见有人走动,三人快步前行,渐近那江心岛。却有人声于岛上传来。
然,其声如窃窃之语,让人听不真切,倒是如同念经一般。
那禅师听了这如自语般的喃喃,惊叫了一声:
“阿弥陀佛,且有僧超度麽?”
然,回头,却见那孙伯良且随那窃窃之音,口中缓缓念来: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初念,还有些个声调,而后,便是声音暗哑了,两眼一片的汪洋。
那和尚见她如此,饶是一个懵懂,便看向那龟厌眼色问询。
却见那龟厌亦是如那伯亮道长一般,望了那江心岛上惨景,口中念来: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念罢一叹,且望那和尚道:
“此乃药王爷之大医精诚也!”
说罢,便又望向那江心岛中,喃喃道:
“欲学医者,必烂熟于心方可入门!”
那和尚听罢顿时恍然大悟,双手合十,望那黑雾弥漫高悬一声:
“我佛慈悲!”
咦?这孙思邈是个大医,这茅山道士背他的“大医精诚”做甚?而且,这师叔侄俩还背的这么的熟?
话不能这样说。道士修炼,可不是就指着炼丹,也有那“医、卜、相、命、山”的玄黄五术。这“医”且占了头一个。
我们的药王爷不仅仅是个医药大家,他老人家还是个正经八百的道士。
在道教地位也是很高的。
现在,还有很多道教宫观里都建有“药王殿”,里面供奉的就是他。
话不多说。
见那孙伯良涉水走近那岛。
烟瘴之中,隐约见有人影晃动,抬人背尸的往来于那尸堆火台之间。
那“大医精诚”之窃窃之声便是出自那些人口中。
然却,那些个仿佛失了中气,其声虚弱无比。
浓烟烈火中,影影绰绰见那些个人,抬了尸身扔与那烈火之中。
顿时让那火色稍暗,随即便是黑烟翻腾,滚滚如狂龙。
然不刻,那火势便得了尸身的油脂滋养,便又是一个烈焰顿起,又呈烧天之势。
那孙伯亮见岛上有人,便是拢了嘴喊了一声:
“望此看来!”
见那岛上之人回头,便又喊道:
“如何上岛?”
然,却见那岛上之人急急的摆手,倒是一个个没了力气喊出声来。
其中一人,且着急忙慌了寻了招旗,举了奋力的晃动。见那招旗上书“姑苏疫,生人退避”。
孙伯亮见有人应他,便想再问话于那人。却见那人自怀中拿了纶巾,颤巍巍的戴了,又伸手扶正。
虚弱了撑了身体,望了孙伯亮。伸手将罩住口鼻的帕子摘下,似乎要有话说来。
然,那口中喊出的且只是些个虚弱的呕哑之声。
观其面目,却让岛边的两道一僧饶是一个触目惊心。
见那面目,断无任何生气可言。口鼻败血已将那胸口衣襟染成黑色。却是这呕哑之声也不曾喊出个几声,便是几口败血自口鼻而出,口不能言。只能捂了口鼻狂咳了捶胸呕血,俯身捡起身边招子,沾了那污血写字。
那孙伯亮心急,挽了裤脚要上岛救人,却被那龟厌一把拉住。且是眼睛死死的盯住那岛上的医者,摇头无奈道:
“无益也……”
孙伯亮不解,却看那济行亦是一个泪下,双手合十道了一声: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临凡看来!”
然却此时,便是佛光普照,那慈航道人也救不下这岛上之人。
遂,闭目念那《往生咒》,与他们这些个困战孤岛而不退的人,预修一个亡灵往生斋。
清晨,朝阳出现,阳光刺破了云端,发现一片金光闪闪的祥瑞。
龟厌倒是担心了姑苏城中的义父,便舍去了众人,闷闷的独立船头。
见伯亮道长与那些个满船的医者相互交流这医术,倒是一些用药的意见相左,于昨晚,这帮人便是争论了一宿。倒是嫌不过瘾,清晨起来,这牙齿还没来得及刷,且又一起讨论了伯亮道长药方上的用药。
虽是有些个争执,倒也是个交谈甚欢。
心下奇怪了,这师侄自幼从师学了道医,用药上也跟他师父一般,四平八稳的,怎的和这些个医者争论个不休来?
倒是想起,这些日子在宋邸,且是没少骗了丙乙先生的药方去。
那丙乙先生的药方,龟厌自打汝州便是见识过。那“内服可有催吐之用,”的百齿霜,在那老疯子眼里,也是“堪比人参芦头”的药!莫说是那帮医者,就连彼时的宋粲也是个瞠目结舌。
回想当时的情景,让那龟厌至今想起心下也是直泛恶心。
况且,这老疯子不仅用药超然,用药也是少的一个可怜。
一个药方上也不过三四味的药石。顶天了也不会超过五味。
你却拿了这药方说,吃了吧!这玩意有奇效!
我宁肯相信这玩意是糊弄人的!
不过,偏偏就这老疯子的简单粗暴用药方式,却是一个真真的有效果。不到几副,便能将那昏迷不醒的师叔和垂死的济严禅师,于阎王爷那里抢了一条命回来。倒是让人没地方说理去。
想必这厮拿了那丙乙先生的药方与那些个医者。不引起争议才怪。
且不理他们的喋喋不休。
回过眼神,望那朝阳洒下一片漂金洒银的江面。
望那百舸争流与那上河之上,竟是一个白帆蔽日,百舸争流,不舍日夜的望那姑苏而去。心道:亏的是义父,才能见得,这举全国的医者,共赴一城,与天抢命也。
心下想罢,心情也随了那乘风波浪舒阔了许多。
那长生和尚,济行禅师倒是有些个晕船,由自家的弟子搀扶了出得船舱透风。
见那禅师靠了船樯打坐了,与那众僧说那寒山寺模样。又将那“临济宗”奥义瑜众人款款道来,让一旁的医者亦是听了个羡慕不已。停下了争辩,纷纷聚拢过来。
听得济行禅师言中寒山寺,那之山师叔模样此时又撞入心怀。
刚刚舒阔的心情又沉了下去。倒是心下郁郁不得舒展,情不自禁的将那寒山诗忘了江面随口喊来,以解心下的不爽。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听得龟厌将此诗大声诵来,却让那侃侃而谈的济行禅师停了下来。奇怪的望了那龟厌,然那眼神中却闪出一番的欣喜。不禁双手合十,随了那龟厌,口中和来: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念罢,便一声佛号宣出,双手合十了道:
“阿弥陀佛,仙长也曾背得此诗?”
龟厌见自家的情不自禁,却平白打断了那济行的话头,也觉有些个唐突,便躬身起手回:
“且是小道师叔常常诵来,耳濡目染尔。”
济行禅师听罢眼前一亮,起身双手合十道:
“善哉,善哉,又见佛道双修之人!敢问尊师叔台普?”
这话问的有点唐突,那龟厌且也不便不答,沉吟一声,道:
“师叔乃故太史局郎中……”
话没说完,便被那济行禅师高宣佛号声打断,道:
“阿弥陀佛,师兄所言,可是程老麽?”
听那禅师口中称呼不再是施主,或是自家汝州时的浑名仙长,倒是一声“师兄”出口。那龟厌也是一愣。此乃道士相互的称谓。便赶紧起手点头。
见那龟厌点头,那济行便口中念了往生咒,合了掌遥拜了三下。
龟厌见他口念往生咒遥拜,便赶紧闪了身,侧身回礼。
礼罢,那济行禅师道:
“师兄曾与我等言那程老旬空驿马,百业巧工之事。着实的让贫僧仰之弥高。又闻那程老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且与天人无异也。贫僧虽与那小程先生相交甚笃,却也无缘见程老一面。今日让贫僧幸遇程老传承,此生无憾也!”
这话说的龟厌一愣,心道:这误会算是解不开了。
我尊之山为师叔倒不因其传承,实为我那师父没事干乱与人结拜,才有了我于之山师叔一场的因缘。不过,他那点东西我却是一点都没学到。
然,此话说来话长,也不是一言两语能说的清楚。
于是乎,便也不去解释,姑且先躬身受之。
心道:你姑且说,我也姑且认了罢。等那程鹤那厮疯病好了再与这和尚说来。
两人说话间,却觉那船身猛的一晃,本是个顺风顺水的大船,便是个戛然而止。
且在片刻,那水流推的那漕船打了横晃于江面。
这一番晃动,且是让船上的众人站立不住,纷纷惊呼了跌倒。
那龟厌亦是赶紧伸手,拉了身边船木稳身,咒语唤来那“韵坤”。
怕是船有闪失,便借了那“韵坤”之力,一个纵身跳起,攀在那桅杆之上望那江面。
高处望去,见那宽阔的江面上,有九道铁索横江。
见那铁链,精钢打造,碗口般的粗细,根根绷直,生生的挡住那漕船的去路。
细看,又见那铁索之上又搭了木板,板上竖木排一面。
远远望去,倒是个赤字如血,上书“姑苏时疫,生人退避”。
龟厌看罢板上的赤字,心下便是一紧。便又抬眼急急的望那远处。
江面茫茫,一望无垠,独寻不见那姑苏的城池。
然却见那目光尽处有滚滚的黑烟,自那姑苏方向升腾盘转,竟成遮天蔽日之状。
江风隐隐吹来,只闻得腥风阵阵飘来。也不知是烧了些个什么,那味道着实让人作呕也。
龟厌看罢皱眉,往下叫了一声:
“伯亮!”
孙伯亮此时亦稳稳了站船头,望那江面看来,听的师叔唤他,便回头抱拳,高叫一声:
“亮在!”
龟厌望那黑烟升腾之处,拿剑一指,叫了一声:
“便是去处!走也!”
说罢,抬脚踏了船木一跃而下,几个跳纵便稳稳的落在横江铁索之上。
随即,那孙伯亮跟着跳下船来,站稳了脚下摇摇晃晃的的铁索,望了那远处的滚滚直上黑烟,问道:
“师叔,可到姑苏?”
龟厌听了也不回头,直直的望那黑烟升腾之处,道:
“前方便是!去者!”
说罢,带着那孙伯亮几个跳跃,便来在那架在铁索的木板之上。于赤字木牌两侧站稳了身形,却也不敢用手触碰那木牌。
那孙伯亮看了那木牌上的字,又望那黑烟,却不知这汩汩翻腾,遮天蔽日的黑烟且是为何。
然那黑烟味道甚烈,呛得他,扯了袍袖捂了口鼻,道:
“怎有如此烟瘴恶气也?”
龟厌不答,且闭了眼,仔细分辨远处飘来的气味。
腥臭中带了些个丝丝甜香,这味道独特,倒是个闻过不忘。心下一惊,在汝州便是闻过这般的味道。
心下惊道:只听闻姑苏疫情甚烈,却不曾想,这城中已经开始烧人了麽?
料是城中疫病传染快速,死者甚多,不能行那石灰深埋之法。为了断绝那疫病的传播,且将那病死之人集中焚之。
然,这不见城池,只见了黑烟,倒是有百里之遥。这气味也能随风飘来,且不晓得要烧了多少人的尸身去。
心下想了,便自怀中掏出丹药瓷瓶,倒出两颗丹药,与那孙伯亮分了,嘱咐了道:
“含在舌根,此乃焚尸之气。”
那孙伯亮听了这“焚尸之气”,也是个面露惊恐。
然,看了这小师叔递过来丹药,更是个惊恐。见他咧嘴,呆呆了拿在手里嘬了牙花子看了,却不肯吞了去。
龟厌见了这厮呲牙咧嘴的嘴脸,没好气的问道:
“怎得不吃?”
那孙伯亮听罢,面上又是一个犹豫。然却也是个无奈,
然见这小师叔面色怪异的看他,这才翻了白眼仰头吞了去。
随即,又唯唯诺诺道:
“幼时且吃过师叔丹药,跑肚拉稀,几天都不见好……”
倒是一句话让那龟厌哑然失笑。
心下想起,彼时在茅山,经常用鸟粪搓就的“鹿鹤养生丸”哄了他们这些个师兄弟吃了去。
且笑了问他:
“且不怕是那鹿鹤养生丸?”
却见那孙伯亮直了眼,捏了喉结摇头。
然,那丹药化于舌根,便是个异香盈于齿颊,瞬间便化了口鼻中那烟障的惨烈。
两叔侄说笑间,却觉脚下铁链晃动。还不曾回眼看来,便听得身后济行禅师口宣佛号道:
“我佛慈悲,饶是不敢去想这姑苏城内惨烈。”
见那和尚说罢,便是一跃,自那铁索跳到木板之上。
那些个跟随他而来的苦行也想跟随了师父,从那船上跳下。然,却被那禅师远远的伸手拦下,道:
“为师前去探路,汝等且在船上,不可妄动。”
说罢,几个跳跃来到那龟厌面前。
双手合十触额,笑了道:
“烦劳师兄结缘。”
那龟厌听了这声“结缘”便捏瓷瓶,拿了那济行的手,磕出一粒丹药于他手心。
望了他一眼,道:
“此路凶险……”
却见那济行瞄眼望那黑曜翻腾出处,口中道了声:
“无畏!不妨!”
说罢, 便抬手将那丹药吞在口中。
听得此话来,再看那济行禅师眼神,饶是让那龟厌眼前一晃。
便又见那胖大的济严法师,于那狂风烈焰中,高呼佛号,手舞禅杖独战那青眚。
再见那济尘禅师,口念“天蓬咒”,挥刀一路砍杀,冲入那青眚所化黑雾腥雨之中。
那无所畏惧,舍生取义的气魄,今日,便又在这和尚眼中得见。
想罢,只觉身上一震。遂叫了一声:
“好一个无畏!”
说罢,便将手中的丹药丢在口中,叫了一声:
“去者!”
便领了两人一路不回头,往那烟瘴覆盖之处狂奔而去。
姑苏城,西北胥江,十字洋河。上塘河,西塘河。
经过四角山水,与城里的水网相通,穿城而过,入东南的太湖、大运河和吴淞江。
城内有山塘,平江、东北街、十全、西北街、桃花坞、学士街、平门十河,饶是一个水网纵横星罗棋布。且有无街不河之称。
因水路纵横,而有桥。然,桥必有景,河道纵横交错,处处小桥流水。
于是乎,便成就了那“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小桥映水面,河雾遮栏杆”的天堂美景般人间。
如今,却笼罩于那焚尸得黑烟之下,十里之内草木无存,百里不闻鸟啼虫鸣之声。入目残砖断瓦,毫无生气可言。
那龟厌看罢,且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望那焚尸而成的烟柱,且还不止一个。粗粗看来,倒有个四五处之多。
又见脚下原先繁华的城郊,如今却成连片被火焚烧过的残垣断壁。
那废墟间,尚有未熄之火焖烧成烟,袅袅而起。且是无风,那烟也是直直的散于那碧落之中。
天空亦是无云,日如白丸,炙烤了被火焚过的大地。
三人见此恶地,茫茫然四顾,却也不知该往何处去。
却觉手中的“韵坤”突突的抖动。那龟厌见此地怨气之大,引得这手中的“韵坤”乱颤,心下便是个大不祥。
然那“韵坤”仿佛得了那怨气的指引,牵了那龟厌前行。
得了“韵坤”的引导,三人又行了十里,便见江心有岛。
那黑烟滚滚,便自那岛上升腾而起。
小岛周遭的水中,一片车马舟船的残骸相堆相叠,狼藉不堪。看那残破,仿佛像是被人刻意的凿沉。隐约有“粮”字大旗,在那黑烟笼罩中无力飘荡。
龟厌看罢皱眉,心下又是一沉。
心道:前来支援粮草医药者,亦受那疫病感染了麽?
身边的伯亮道长看了这般的惨景,愣愣的问道:
“凿船坏车,便是不回去了麽?”
那龟厌且不理他问来。心道,这江心岛,如今亦是个有来不去,只进不出的死地也!
心下想罢,便紧走几步到那江边,手搭了凉棚,仔细的看那岛中情景。
却是怎的一个惨字了得!
见那岛上建筑残败坍塌,周遭尸身累叠如山,几无下脚之地。
那累累尸身之中,却见不少白布黑字的招子,如同杀伐过后,残阵中的残破战旗,零落的散于那尸山之中。
想必,是那些个各地来援医者染病死于城中,且在这小岛之上焚烧以绝疫病之途也。
岛中心,有高三尺广一丈方木垒成高台。火焰焚烧那方木毕毕剥剥。猎猎火光中,隐隐见有人形之物蜷缩舒展。
穿了那浓烟,却见有人影,与那高台周遭的忽隐忽现的走动。
见有人走动,三人快步前行,渐近那江心岛。却有人声于岛上传来。
然,其声如窃窃之语,让人听不真切,倒是如同念经一般。
那禅师听了这如自语般的喃喃,惊叫了一声:
“阿弥陀佛,且有僧超度麽?”
然,回头,却见那孙伯良且随那窃窃之音,口中缓缓念来: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初念,还有些个声调,而后,便是声音暗哑了,两眼一片的汪洋。
那和尚见她如此,饶是一个懵懂,便看向那龟厌眼色问询。
却见那龟厌亦是如那伯亮道长一般,望了那江心岛上惨景,口中念来: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念罢一叹,且望那和尚道:
“此乃药王爷之大医精诚也!”
说罢,便又望向那江心岛中,喃喃道:
“欲学医者,必烂熟于心方可入门!”
那和尚听罢顿时恍然大悟,双手合十,望那黑雾弥漫高悬一声:
“我佛慈悲!”
咦?这孙思邈是个大医,这茅山道士背他的“大医精诚”做甚?而且,这师叔侄俩还背的这么的熟?
话不能这样说。道士修炼,可不是就指着炼丹,也有那“医、卜、相、命、山”的玄黄五术。这“医”且占了头一个。
我们的药王爷不仅仅是个医药大家,他老人家还是个正经八百的道士。
在道教地位也是很高的。
现在,还有很多道教宫观里都建有“药王殿”,里面供奉的就是他。
话不多说。
见那孙伯良涉水走近那岛。
烟瘴之中,隐约见有人影晃动,抬人背尸的往来于那尸堆火台之间。
那“大医精诚”之窃窃之声便是出自那些人口中。
然却,那些个仿佛失了中气,其声虚弱无比。
浓烟烈火中,影影绰绰见那些个人,抬了尸身扔与那烈火之中。
顿时让那火色稍暗,随即便是黑烟翻腾,滚滚如狂龙。
然不刻,那火势便得了尸身的油脂滋养,便又是一个烈焰顿起,又呈烧天之势。
那孙伯亮见岛上有人,便是拢了嘴喊了一声:
“望此看来!”
见那岛上之人回头,便又喊道:
“如何上岛?”
然,却见那岛上之人急急的摆手,倒是一个个没了力气喊出声来。
其中一人,且着急忙慌了寻了招旗,举了奋力的晃动。见那招旗上书“姑苏疫,生人退避”。
孙伯亮见有人应他,便想再问话于那人。却见那人自怀中拿了纶巾,颤巍巍的戴了,又伸手扶正。
虚弱了撑了身体,望了孙伯亮。伸手将罩住口鼻的帕子摘下,似乎要有话说来。
然,那口中喊出的且只是些个虚弱的呕哑之声。
观其面目,却让岛边的两道一僧饶是一个触目惊心。
见那面目,断无任何生气可言。口鼻败血已将那胸口衣襟染成黑色。却是这呕哑之声也不曾喊出个几声,便是几口败血自口鼻而出,口不能言。只能捂了口鼻狂咳了捶胸呕血,俯身捡起身边招子,沾了那污血写字。
那孙伯亮心急,挽了裤脚要上岛救人,却被那龟厌一把拉住。且是眼睛死死的盯住那岛上的医者,摇头无奈道:
“无益也……”
孙伯亮不解,却看那济行亦是一个泪下,双手合十道了一声: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临凡看来!”
然却此时,便是佛光普照,那慈航道人也救不下这岛上之人。
遂,闭目念那《往生咒》,与他们这些个困战孤岛而不退的人,预修一个亡灵往生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