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这场战斗必须由我亲征!-《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庞统笑着对赵云说:“子龙将军,世子早已在张鲁身边安插眼线,定会让张鲁不听阎圃之言。”

  赵云目光疑惑,不明究竟。

  此时,太史慈快步赶来,兴奋禀报:“世子,斥候已带回消息,斜谷口空无一兵,张鲁已将所有兵力撤至南郑,意图坚壁清野,固守城池。”

  “不出我所料。”曹晚冷哼一声。

  赵云满脸惊愕,问道:“世子究竟埋伏了何人,致使张鲁做出这般不明智的决定?”

  曹晚微笑不语,瞥了庞统一眼,示意他可以解释。

  庞统接着说道:“世子的锦衣卫早已查明,张鲁手下有两位谋士,一名阎圃,一名杨松。”

  “杨松才智不及阎圃,却心生嫉妒,常施诡计争权。”

  “锦衣卫还探知,杨松极为贪婪,背着张鲁谋取私利,积聚了巨额财富。”

  “因此,世子一个月前便派人携重金潜入汉中,暗中收买了杨松,让他作为内应。”

  “依我推测,这放任我们进入汉中、退守南郑的战略,正是杨松为张鲁所献。”

  庞统将曹晚的布局娓娓道来。

  赵云豁然开朗,不禁赞叹:“一个月前,我军刚拿下陈仓,世子殿下就已经谋划夺取汉中,甚至对张鲁的情况了若指掌。这般深远的谋略,实在令人...”

  他情绪激动,一时找不到恰当言语,只能深深钦佩。

  曹晚冷笑一声,挥戟下令:“传令全军,迅速进入汉中平原,包围南郑!”

  号令传出,四万将士疾速前行。

  三日后,曹军越过关谷口,抵达汉中平原。

  果然中了杨松之计,张鲁将阳平关外的兵力尽数撤回南郑城,其余各县的粮草也被移入城内,未给曹晚留下一丝补给空间。

  曹晚的四万大军迅速将南郑团团围住。与此同时,曹操在陈仓利用木牛流马,经斜谷道源源不断地向南郑运送粮草。

  围城十五天,曹军依旧粮草充足,毫无退兵之意。

  为震慑张鲁,曹晚特意命令木牛流马满载粮草,从南郑北门前缓缓而过。

  北门城头,张鲁俯视曹营,面色铁青。

  “杨松,你说曹军粮草匮乏,不出一月必退,如今半月已过,为何不见他们有撤退的迹象?”

  他语气严厉地质问。

  “属下也不明白,此时临近雨季,秦岭运粮本就困难,曹晚的粮草怎会如此充沛?”

  杨松额头冒汗,一脸茫然。

  张鲁眉头紧锁,内心充满疑惑。

  “主公快看!”

  身旁的阎圃突然指向城外喊道。

  张鲁定睛望去,瞬间僵在原地,表情凝固。

  远处,一辆辆由铁木制成的假牛假马拖着粮草,从容进入曹营。

  “这些假牛假马竟能行走,还能运粮?”

  张鲁惊得倒抽一口凉气。

  “木牛流马!”

  “主公,这是失传数百年的墨家机关术造出的木牛流马!”

  阎圃恍然大悟,声音颤抖地惊呼。

  失传奇物,曹晚从何得来?

  张鲁闻言震惊,目光呆滞。

  “传言木牛流马行于山道如平地,曹晚若真拥有此神物,何愁粮草匮乏。”阎圃叹息。

  张鲁浑身一震,恍然大悟。

  他终于明白为何曹晚围城半月,毫无粮尽撤退之态。

  原来对方竟有木牛流马这般神器!

  “杨松!”

  张鲁怒吼,指责是他献策放曹晚入汉中,如今曹晚无需忧虑粮草,该如何应对?

  杨松汗如雨下,苦涩道:“未曾料到曹晚能造出木牛流马,请主公息怒。”

  张鲁咬牙,却也无计可施。

  “阎爱卿,有何良策?”

  张鲁只得向阎圃求救。

  阎圃思索后说道:“眼下唯有密令张卫率军日夜兼程返回南郑,内外呼应,夜袭曹营,或可解围。”

  “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

  张鲁连连点头,挥手命人送信。

  “主公英明!”

  杨松急忙奉承。

  张鲁瞪他一眼,冷哼一声离去。

  杨松看着张鲁背影,唇角微扬。

  曹营,中军帐内。

  曹晚与众将饮酒谈笑。

  “张鲁见到我们的木牛流马,定已被吓得魂飞魄散。”

  “不仅张鲁,汉中军心也会动摇,不出数日,便可攻城。”

  众将信心满满。

  曹晚冷笑:“无需强攻,张鲁怕是自己会上门。”

  众将不解。

  “禀世子,营外有信使求见,乃杨松心腹,有急事相告。”

  燕云卫入内通报。

  “让他进来。”曹晚挥了挥手。

  深夜,一名信使悄然入帐,跪伏于曹晚面前,声音微颤:"禀世子,家主遣小人前来密告,张鲁已调张卫自阳平关回军,约定举火为号,内外夹击,夜袭世子大营。"

  帐内诸将闻言色变,恍然大悟。

  曹晚冷哼一声:"本世子知晓矣,速归报杨松,破城之后,定有重赏。"

  "多谢世子!"信使谢恩,急急离去。

  信使甫出,众将便议论纷纷:"世子料事如神,张鲁果然按捺不住,主动来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史慈拱手称道:"世子深谋远虑,只待张鲁自投罗网。"

  曹晚朗声大笑:"传令各营,五日内,曹家旗帜必插上南郑城头!"

  三日后,南郑西门。

  城内集结了一万汉中军,张鲁立于城楼,遥望阳平关方向。

  杨松突然指向远处:"主公,烽火起!"

  果然,三股浓烟自曹营后方腾空而起。

  "谁愿领军出城,与张卫内外呼应,击溃曹军?"张鲁目光如炬。

  城楼上下无人响应,皆低首沉默。

  曹晚威名震慑四方,众人皆惧其锋芒。

  张鲁脸色阴沉,杨松劝道:"主公亲征,方可激励士气。"

  张鲁点头叹息:"也只能如此了。"

  "主公身为汉中之主,岂可轻涉险境!"阎圃坚决反对。

  "阎圃,你的计策如今反噬,难道对自己所献之策失去信心?"

  杨松冷眼相对,言语间满含讥讽。

  阎圃哑口无言。

  杨松压低声音说道:“这万余兵马,乃主公手中全部精锐。若交给外人统领,万一生出二心,后果实在难以想象。”

  张鲁浑身一震,先前的犹疑瞬间消散。

  “此话有理,这场战斗必须由我亲征!”

  张鲁跃上战马,高呼:“开城门,放吊桥,随我夜袭曹营!”

  “吱呀”声响。

  西城门敞开,吊桥缓缓落下。

  张鲁纵马疾驰而出。

  汉中的一万大军紧随其后,直扑曹营。

  城楼上。

  杨松目送张鲁的部队隐没于夜色,唇边浮现出一抹轻蔑的笑意。

  “主公,对不住了。谁让那位魏世子出手如此阔绰,答应给我金山银山呢?我只能牺牲您了,嘿嘿……”

  阴沉的笑声回荡在城头。

  不远处,阎圃眉心紧锁,低声自语:“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究竟是哪里呢?”

  曹营内。

  喊杀声骤然四起,打破了宁静。

  两支汉中部队从东西两侧同时发起攻击。

  营门被突破,汉中军势如破竹,杀入曹营深处。

  营内空无一人,片刻之后,张鲁与张卫兄弟便在大营中心会合。

  “大哥,情况不对劲。我一路杀来,连个曹军影子都没见到,难道他们全都去对付大哥了吗?”

  张卫满脸疑惑。

  张鲁摇头道:“不是啊,我一路也是畅通无阻,一个曹军都没有遇到!”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猛然打了个寒战。

  “不好,一定是曹晚知道我们要劫营,我们中计了!”

  张卫声音发抖地喊道。

  张鲁脸色大变,却说道:“我们的计划天衣无缝,曹晚怎么可能识破?”

  “我也想不明白,现在顾不上多想了,我们赶紧撤回南郑吧!”

  张卫焦急地催促。

  张鲁心中慌乱,立即下令两军迅速会合,返回南郑。

  两万汉中军刚刚冲出曹营。

  突然——

  夜幕降临,火光骤然燃起,照亮了整个天地,宛如白昼。

  汉中的士卒因光线刺眼,纷纷驻足,抬手遮挡。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张鲁,你以为我的营寨是驿站?”

  冷嘲热讽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张鲁震惊,勉强放下手臂,抬头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黑压压的曹军步骑如天兵降临,挡住了所有退路。

  阵前,身披金甲、手持霸王戟的年轻王者傲然而立,冷冷俯视着他们。

  “曹……曹晚!”

  张鲁发出颤抖的惊呼。

  重生的霸王!

  战无不胜的魏国世子。

  竟亲率大军拦阻于此!

  张鲁的兄弟们惊得脸色大变,陷入恐慌。

  两万汉中军士气尽失,意志濒临崩溃。

  “为何?怎么会这样?”

  “阎圃的计划滴水不漏,曹晚怎会看穿?”

  张鲁喃喃自语,神情呆滞。

  张卫猛然惊醒,喊道:“兄长,回南郑已不可能,速随我撤向阳平关!”

  张鲁浑身一震,猛然清醒过来。

  刚要开口,背后箭矢破空之声传来,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噗噗噗!”

  鲜血飞溅,哀嚎四起。

  顷刻间,数千汉中军倒地丧命,尸横遍野。

  曹营内,数不清的将士突现,从四面八方合围而至,彻底封锁了退路。

  “后路被截断了,怎么办?”

  张鲁嘶哑怒吼。

  张卫咬牙喝道:“事已至此,唯有拼命杀出一条血路,否则必死无疑!”

  话音未落,他挥刀高呼:“汉中儿郎们,今日只有拼死冲回南郑,才有生机,随我突围!”

  随即策马冲出。

  汉中军在求生本能驱使下,咬牙聚集残存战意,朝曹军冲去。

  张鲁别无选择,唯有硬着头皮跟上。

  曹军阵营。

  “全歼他们!”曹晚神情冰冷,下达了屠杀的命令。

  太史慈与赵云两位猛将同时出击。

  铁浮屠和背嵬军突破敌阵,猛晚碾压汉中军。

  双方交锋。

  太史慈纵马疾驰,手中大戟横扫,如同清理蝼蚁般收割敌军人头。

  铁浮屠如钢铁洪流,将敌军大片击溃,仿佛割草般夺取生命。

  赵云指挥背嵬军,长刀挥舞,敌军如稻草般纷纷倒地。

  转眼间,两万汉中军被彻底击溃。

  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