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精心筹谋的北征机会,竟为他人作嫁衣裳,即便是亲父,亦令他难以接受,气得脸色涨红,却无可奈何。
“陛下要御驾亲征!”姚广孝闻讯,神色古怪。
收复西域时,朱元璋已亲征,如今打漠北亦是如此?
老爷子似对亲征上瘾。
加之汉王、晋王、宁王三位藩王同行,功劳岂非要由他们四人与朱元璋共分?
朱棣已怒不可遏,姚广孝亦是气极。
他辛苦谋划的机会,竟为他人所得。
瓦剌与鞑靼均非单一部落,而是由众多小部落汇聚成的强大势力。
鞑靼主要以某部落为核心,自视为黄金家族的正统传承。
瓦剌则由该核心部落之外的其他部族构成,同样声称拥有黄金家族的血脉。
这些小部落常在瓦剌与鞑靼间摇摆不定,归附之事变幻莫测,今日或许依附瓦剌,明日就可能转投鞑靼,此现象在漠北部落中极为常见。
这反映出漠北远非铁板一块,内部冲突显着。
阿苏特部的阿鲁台与朱棣多有交往,此次在姚广孝的游说下,同意配合演出,以换取粮草和兵器,阿鲁台爽快答应。
但阿鲁台刚对大同周边发起攻击,瓦剌部便为之震动,众人皆认为阿鲁台疯了。
毕竟大明汉灭东察合台,西域已归顺大明,阿鲁台此刻挑衅大明,无疑是疯狂之举。
幸运的是,阿鲁台仅在大同周边掠夺一番后便迅速撤回大漠,未造成重大后果。
就连瓦剌内部也有诸多部族对阿鲁台的鲁莽行为表示不满。
阿鲁台对此毫不在意。
随即,众多瓦剌与鞑靼部落的首领聚集起来,找到刚从大同返回的阿鲁台,纷纷表达不满,指责他不要因一己之私连累整个漠北。
面对指责,阿鲁台不屑地冷笑道:“想我蒙古铁骑昔日之威,今竟被一汉王吓破胆!大明藩王不过尔尔,就连燕王朱棣也需暗中与我们合作。
掠夺大同乃阿苏特部所为,有胆量就让明军直接来找我阿鲁台,无需你们插手!”
前来抱怨的多为瓦剌与鞑靼中的中小部落首领,真正的大部族碍于颜面,不愿承认畏惧大明,仍在观望。
中小部族首领面对阿鲁台的强硬,只能无奈暂时撤退。
然而阿鲁台未曾料到,此次他已被朱棣算计,不久的将来,汉中军将首先对他们动手。
阿苏特部现今活动于张家口以北区域,昔日蓝玉北伐时,其势力范围还扩展至捕鱼儿海附近。
正因如此,阿鲁台如今有恃无恐。
他自信即便不敌明军,也能逃往漠北深处避难,待明军撤离后再返回。
……
自决定征讨漠北起,朱松一直忙碌不已。
相比之下,朱元璋在汉中府的日子清闲如退休。
但为了在大明皇帝中提升排名,他仍需拿下漠北。
这样的悠闲日子即将结束。
不过,攻克漠北后,朱元璋仍能返回汉中府,继续他的闲散皇帝生涯。
眼下局势,朱标监国,朱松开疆拓土,而他这位名义上的皇帝最为悠闲。
朱松已开始大量向北平输送粮草辎重。
对朱松而言,粮食已不成问题,不打仗时,他甚至不知如何处理多余的粮食。
大明粮价因产量提升而进一步下跌。
此刻的大明粮食充裕,甚至有过剩的趋势。
朱松推广的高产作物使得大明年粮食产量较往年增数倍乃至十倍。
如此巨变,超乎众人想象。
粮食短期内激增,人口增长却未跟上。
毕竟此时大明总人口不过数千万,远未破亿,多余的粮食自然供过于求。
毕竟汉人多为农耕为生,十人中八为农夫。
好在各地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业与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众多农民提供了新的生计。
进入工厂务工,或投身商海,皆成为可能。
大明正逐步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
朱松迎娶陈优姿,并获得礼部陈迪的支持,虽看似关键,但他本人并不十分重视。
朱松坚信,民众心中有杆秤,他的政策与儒家学说谁更能造福百姓,他们自有明断。
因此,他从未将儒家学者放在心上。
如今,朱标在应天府主持大局,遵循朱松的规划发展,百姓们已初见甜头。
尽管儒家学者常以传统规矩为由提出反对,但支持者众多。
因为朱松的政策惠及大多数人,仅儒家学者受到较大冲击。
若此态势持续,儒家在大明的地位将日渐衰微。
朱松从根本上便能轻易击败儒家,无需他法。
不久,朱元璋将亲征漠北的消息传回应天府。
朱标在朝堂宣布后,满朝震惊。
儒臣们再次高呼“国之大,好战必亡”,纷纷反对。
他们认为,漠北侵犯并非首次,年年皆有,且此次损失不大,无需兴师动众,派使者警告即可,更不必劳烦皇帝亲征。
当然,反对声中也有支持的声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户部、吏部和礼部三位尚书表态支持朱元璋北征。
蓝玉等淮西勋贵因未被带上北征而焦急,他们正忙于筹备皇卫学院的春季招生,无法脱身,只能眼巴巴看着北方。
朱元璋御驾亲征漠北的消息迅速自应天府传开,并迅速向漠北传播。
然而,出发地并非应天府,而是西北汉中府。
在汉中府,朱元璋与朱松父子正商讨行军计划,耿青、秦武和周通亦在场。
原计划是直赴太原府与晋王朱棡会合,再与北平燕王和大宁宁王集结,预计联军达十数万,足够强大。
汉中军战斗力超群,三万汉中军可匹敌二三十万正规军,尤其是火器,对任何军队都是重创。
朱元璋问朱松:“漠北已知我们将出征,与大宁军会合后,首战目标是谁?”
朱松指向大兴安岭西北区域:“阿苏特部在张家口以北,大军出关首当其冲。
我们以大同府之事为由出兵,首战应拿下阿苏特部。”
耿青追问:“若阿苏特部见势不妙逃跑呢?”
“他们跑了岂不正好?”
“若非他们逃跑,我们怎能深入漠北?”
“阿鲁台若愿率部族与我们决一死战,我倒真会敬佩他是个勇士!”
朱松轻蔑一笑,不以为然。
“言之有理!就盼他们逃跑!”
“他们在漠北四处逃窜,我们才有正当理由深入!”
“此番打下的土地,绝不会再还给这帮家伙!”
朱元璋闻言点头赞同。
他的目标不仅是击败漠北,更要彻底占领此地,使之成为大明疆土!
“暂且按此计划准备。”
“大军三日后启程,先赴太原府与晋王军队会合!”
朱松正色对耿青三人吩咐。
“遵命!”
三人齐声应答,随即退去。
“出征前事务是否已安排妥当?”
“漠北与西域不同,或许要在那里逗留一阵。
我们不在汉中期间,那边切不可生乱!”
朱元璋面色凝重地叮嘱朱松。
“父皇放心,儿臣早已安排妥当,绝无问题!”
朱松自信地笑道。
“如此甚好,你办事我向来放心!”
“平定漠北后,回来便迁都,先将朝廷迁至西安府!”
朱元璋满意点头。
“父皇,你现今有多少国运值?”
朱松突然好奇地问。
“我看看……大约七千,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朱元璋看了一眼国运值,有些惊讶。
“儿臣只是提醒父皇,此次漠北之行,国运值还需慎用!”
朱松苦笑提醒。
上次收复西域,朱元璋消耗万余国运值推演战场,在朱松看来,其实并无必要!
“吾已知,届时视情形而定!推演之事仍需为之,至少可减将士无谓之伤亡!”
朱元璋缓缓颔首道。
“时辰不早,父皇宜早歇,儿臣告退!”
朱松与朱元璋别后,径直奔向徐妙锦居所。
北征在即,他尚有事需嘱咐徐妙锦。
朱元璋则专注审视国运系统。
朱松之提醒,令其深觉有理。
辛苦积攒之国运值,岂可轻率挥霍!
正凝视着仅有的七千点国运值时,国运系统之声突兀响起:“叮,系统首次升级通道已开,宿主是否愿耗3000国运值以升级?”
何物?
国运系统竟欲升级?
“一次升级需3000国运值,是否过多?”
朱元璋心疼不已。
“3000点国运值升级系统,宿主实乃获利!此价无亏无诈,超值无疑!”
国运系统之声再响。
朱元璋心中暗骂:你这鬼系统,狡猾至极,终日觊觎我国运值!
西域之时,若非你极力怂恿,吾怎会几乎耗尽国运值?
然系统升级势在必行,他自觉旧系统在老九系统前黯然失色,效用甚微!
升级后,效用定有所提升吧?
“罢了,3000国运值便3000国运值,吾予你!”
朱元璋咬牙,终忍痛耗去3000点国运值。
“扣除宿主3000点国运值,系统升级中……”
“国运系统升级完毕,开启时空之门功能!”
不久,国运系统首次升级告成。
闻听国运系统开启时空之门功能,朱元璋愕然立定。
“系统,此时空之门有何用?”
朱元璋心中思绪万千,迫不及待地询问国运系统。
“此时空之门能让朕穿越时空?每次开启需耗费一万点国运值?”
国运系统迅速为朱元璋阐明了时空之门的用法。
得知一次穿越竟要一万点国运值,朱元璋不禁大呼不值!
他目前仅剩四千国运值,连开启一次都不够。
况且他正忙于北征,即便有足够国运值,也得等征服漠北后再考虑此事。
“穿越时空,是否意味着朕能亲身进入其他时空,而非如梦境推演般仅能旁观?”
朱元璋略带疑虑地问道。
“宿主放心,梦境推演仅限于梦中,你只能旁观。
而穿越时空则是让你真实存在于那个时空,系统还会为你安排一个合理的身份。”
国运系统耐心解释。
此言一出,朱元璋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竟是真的能穿越!
“那穿越后,朕能否随时返回?”
朱元璋急忙追问。
“每次穿越,只能在异时空停留一月,之后系统会自动将你传送回大明。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陛下要御驾亲征!”姚广孝闻讯,神色古怪。
收复西域时,朱元璋已亲征,如今打漠北亦是如此?
老爷子似对亲征上瘾。
加之汉王、晋王、宁王三位藩王同行,功劳岂非要由他们四人与朱元璋共分?
朱棣已怒不可遏,姚广孝亦是气极。
他辛苦谋划的机会,竟为他人所得。
瓦剌与鞑靼均非单一部落,而是由众多小部落汇聚成的强大势力。
鞑靼主要以某部落为核心,自视为黄金家族的正统传承。
瓦剌则由该核心部落之外的其他部族构成,同样声称拥有黄金家族的血脉。
这些小部落常在瓦剌与鞑靼间摇摆不定,归附之事变幻莫测,今日或许依附瓦剌,明日就可能转投鞑靼,此现象在漠北部落中极为常见。
这反映出漠北远非铁板一块,内部冲突显着。
阿苏特部的阿鲁台与朱棣多有交往,此次在姚广孝的游说下,同意配合演出,以换取粮草和兵器,阿鲁台爽快答应。
但阿鲁台刚对大同周边发起攻击,瓦剌部便为之震动,众人皆认为阿鲁台疯了。
毕竟大明汉灭东察合台,西域已归顺大明,阿鲁台此刻挑衅大明,无疑是疯狂之举。
幸运的是,阿鲁台仅在大同周边掠夺一番后便迅速撤回大漠,未造成重大后果。
就连瓦剌内部也有诸多部族对阿鲁台的鲁莽行为表示不满。
阿鲁台对此毫不在意。
随即,众多瓦剌与鞑靼部落的首领聚集起来,找到刚从大同返回的阿鲁台,纷纷表达不满,指责他不要因一己之私连累整个漠北。
面对指责,阿鲁台不屑地冷笑道:“想我蒙古铁骑昔日之威,今竟被一汉王吓破胆!大明藩王不过尔尔,就连燕王朱棣也需暗中与我们合作。
掠夺大同乃阿苏特部所为,有胆量就让明军直接来找我阿鲁台,无需你们插手!”
前来抱怨的多为瓦剌与鞑靼中的中小部落首领,真正的大部族碍于颜面,不愿承认畏惧大明,仍在观望。
中小部族首领面对阿鲁台的强硬,只能无奈暂时撤退。
然而阿鲁台未曾料到,此次他已被朱棣算计,不久的将来,汉中军将首先对他们动手。
阿苏特部现今活动于张家口以北区域,昔日蓝玉北伐时,其势力范围还扩展至捕鱼儿海附近。
正因如此,阿鲁台如今有恃无恐。
他自信即便不敌明军,也能逃往漠北深处避难,待明军撤离后再返回。
……
自决定征讨漠北起,朱松一直忙碌不已。
相比之下,朱元璋在汉中府的日子清闲如退休。
但为了在大明皇帝中提升排名,他仍需拿下漠北。
这样的悠闲日子即将结束。
不过,攻克漠北后,朱元璋仍能返回汉中府,继续他的闲散皇帝生涯。
眼下局势,朱标监国,朱松开疆拓土,而他这位名义上的皇帝最为悠闲。
朱松已开始大量向北平输送粮草辎重。
对朱松而言,粮食已不成问题,不打仗时,他甚至不知如何处理多余的粮食。
大明粮价因产量提升而进一步下跌。
此刻的大明粮食充裕,甚至有过剩的趋势。
朱松推广的高产作物使得大明年粮食产量较往年增数倍乃至十倍。
如此巨变,超乎众人想象。
粮食短期内激增,人口增长却未跟上。
毕竟此时大明总人口不过数千万,远未破亿,多余的粮食自然供过于求。
毕竟汉人多为农耕为生,十人中八为农夫。
好在各地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业与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众多农民提供了新的生计。
进入工厂务工,或投身商海,皆成为可能。
大明正逐步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
朱松迎娶陈优姿,并获得礼部陈迪的支持,虽看似关键,但他本人并不十分重视。
朱松坚信,民众心中有杆秤,他的政策与儒家学说谁更能造福百姓,他们自有明断。
因此,他从未将儒家学者放在心上。
如今,朱标在应天府主持大局,遵循朱松的规划发展,百姓们已初见甜头。
尽管儒家学者常以传统规矩为由提出反对,但支持者众多。
因为朱松的政策惠及大多数人,仅儒家学者受到较大冲击。
若此态势持续,儒家在大明的地位将日渐衰微。
朱松从根本上便能轻易击败儒家,无需他法。
不久,朱元璋将亲征漠北的消息传回应天府。
朱标在朝堂宣布后,满朝震惊。
儒臣们再次高呼“国之大,好战必亡”,纷纷反对。
他们认为,漠北侵犯并非首次,年年皆有,且此次损失不大,无需兴师动众,派使者警告即可,更不必劳烦皇帝亲征。
当然,反对声中也有支持的声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户部、吏部和礼部三位尚书表态支持朱元璋北征。
蓝玉等淮西勋贵因未被带上北征而焦急,他们正忙于筹备皇卫学院的春季招生,无法脱身,只能眼巴巴看着北方。
朱元璋御驾亲征漠北的消息迅速自应天府传开,并迅速向漠北传播。
然而,出发地并非应天府,而是西北汉中府。
在汉中府,朱元璋与朱松父子正商讨行军计划,耿青、秦武和周通亦在场。
原计划是直赴太原府与晋王朱棡会合,再与北平燕王和大宁宁王集结,预计联军达十数万,足够强大。
汉中军战斗力超群,三万汉中军可匹敌二三十万正规军,尤其是火器,对任何军队都是重创。
朱元璋问朱松:“漠北已知我们将出征,与大宁军会合后,首战目标是谁?”
朱松指向大兴安岭西北区域:“阿苏特部在张家口以北,大军出关首当其冲。
我们以大同府之事为由出兵,首战应拿下阿苏特部。”
耿青追问:“若阿苏特部见势不妙逃跑呢?”
“他们跑了岂不正好?”
“若非他们逃跑,我们怎能深入漠北?”
“阿鲁台若愿率部族与我们决一死战,我倒真会敬佩他是个勇士!”
朱松轻蔑一笑,不以为然。
“言之有理!就盼他们逃跑!”
“他们在漠北四处逃窜,我们才有正当理由深入!”
“此番打下的土地,绝不会再还给这帮家伙!”
朱元璋闻言点头赞同。
他的目标不仅是击败漠北,更要彻底占领此地,使之成为大明疆土!
“暂且按此计划准备。”
“大军三日后启程,先赴太原府与晋王军队会合!”
朱松正色对耿青三人吩咐。
“遵命!”
三人齐声应答,随即退去。
“出征前事务是否已安排妥当?”
“漠北与西域不同,或许要在那里逗留一阵。
我们不在汉中期间,那边切不可生乱!”
朱元璋面色凝重地叮嘱朱松。
“父皇放心,儿臣早已安排妥当,绝无问题!”
朱松自信地笑道。
“如此甚好,你办事我向来放心!”
“平定漠北后,回来便迁都,先将朝廷迁至西安府!”
朱元璋满意点头。
“父皇,你现今有多少国运值?”
朱松突然好奇地问。
“我看看……大约七千,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朱元璋看了一眼国运值,有些惊讶。
“儿臣只是提醒父皇,此次漠北之行,国运值还需慎用!”
朱松苦笑提醒。
上次收复西域,朱元璋消耗万余国运值推演战场,在朱松看来,其实并无必要!
“吾已知,届时视情形而定!推演之事仍需为之,至少可减将士无谓之伤亡!”
朱元璋缓缓颔首道。
“时辰不早,父皇宜早歇,儿臣告退!”
朱松与朱元璋别后,径直奔向徐妙锦居所。
北征在即,他尚有事需嘱咐徐妙锦。
朱元璋则专注审视国运系统。
朱松之提醒,令其深觉有理。
辛苦积攒之国运值,岂可轻率挥霍!
正凝视着仅有的七千点国运值时,国运系统之声突兀响起:“叮,系统首次升级通道已开,宿主是否愿耗3000国运值以升级?”
何物?
国运系统竟欲升级?
“一次升级需3000国运值,是否过多?”
朱元璋心疼不已。
“3000点国运值升级系统,宿主实乃获利!此价无亏无诈,超值无疑!”
国运系统之声再响。
朱元璋心中暗骂:你这鬼系统,狡猾至极,终日觊觎我国运值!
西域之时,若非你极力怂恿,吾怎会几乎耗尽国运值?
然系统升级势在必行,他自觉旧系统在老九系统前黯然失色,效用甚微!
升级后,效用定有所提升吧?
“罢了,3000国运值便3000国运值,吾予你!”
朱元璋咬牙,终忍痛耗去3000点国运值。
“扣除宿主3000点国运值,系统升级中……”
“国运系统升级完毕,开启时空之门功能!”
不久,国运系统首次升级告成。
闻听国运系统开启时空之门功能,朱元璋愕然立定。
“系统,此时空之门有何用?”
朱元璋心中思绪万千,迫不及待地询问国运系统。
“此时空之门能让朕穿越时空?每次开启需耗费一万点国运值?”
国运系统迅速为朱元璋阐明了时空之门的用法。
得知一次穿越竟要一万点国运值,朱元璋不禁大呼不值!
他目前仅剩四千国运值,连开启一次都不够。
况且他正忙于北征,即便有足够国运值,也得等征服漠北后再考虑此事。
“穿越时空,是否意味着朕能亲身进入其他时空,而非如梦境推演般仅能旁观?”
朱元璋略带疑虑地问道。
“宿主放心,梦境推演仅限于梦中,你只能旁观。
而穿越时空则是让你真实存在于那个时空,系统还会为你安排一个合理的身份。”
国运系统耐心解释。
此言一出,朱元璋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竟是真的能穿越!
“那穿越后,朕能否随时返回?”
朱元璋急忙追问。
“每次穿越,只能在异时空停留一月,之后系统会自动将你传送回大明。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