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一切自然而成-《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看来,这位陈家千金亦非易于之辈。

  不过,让朱松稍感欣慰的是,陈优姿至少懂得收敛,不似那般刁蛮任性。

  至于陈优姿,对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汉王殿下更是心生满意。

  朱松年岁二旬有余,相貌英俊,气质超凡脱俗,极易赢得女子倾心。

  如此一来,陈优姿更愿在朱松面前展现自己温婉贤淑的一面,即便有所伪装,也欲给他留下美好印象。

  一旁的陈迪见状,暗自松了口气。

  女儿似乎开窍了,加之汉王朱松对爱女的态度似乎颇为满意,也让陈迪心安不少。

  毕竟,汉王侧妃之位,不过是为老朱家延续香火罢了。

  汉王侧妃,仅为老朱家增添血脉延续。

  除夕转瞬即逝,汉中府的喧嚣却未平息,因汉王即将纳妃!

  汉王朱松之事,无论汉中还是西北,总能牵动众人之心。

  西北百姓感念汉王之恩,闻其再娶,皆欲共襄盛举。

  即便平民无缘王府婚宴,迎亲之日,街头一睹风采亦足慰心怀。

  陈优姿过门之日,汉王府前豪车云集。

  西北各世家大族,凡有名望者,皆收朱松请帖,家主亲携贺礼赴宴。

  此事非同小可,皇帝亦亲临现场。

  故受邀者皆提早到场,以免失礼。

  晨曦初照,朱元璋与周贵妃即开始忙碌。

  周贵妃筹备婚礼,朱元璋则与赴宴富商豪绅玩牌取乐。

  朱松与朱标见父皇公然“赢钱”,面露无奈。

  “九弟纳侧妃,最开心的反倒是父皇。”朱标苦笑摇头。

  “这有何妨?父皇为大明辛劳一生,现该享乐。

  他喜欢,便由他去吧!”朱松释然。

  “怎总是咱赢?你们没故意让着咱吧?”

  朱元璋赢多渐感不好意思,嘟囔起来。

  富商豪绅岂敢承认故意输牌,纷纷拍马屁附和。

  此时,耿青、秦武、周通等汉中军将领抵达,令朱元璋眼前一亮。

  “你们会玩炸金花吗?和他们玩没意思,来陪我玩,咱们另开一桌!”

  朱元璋立刻将注意力转向耿青等人。

  耿青等人相视一望,随后齐齐看向朱松。

  见朱松含笑点头,他们便依从,另设一桌。

  换了对手后,朱元璋偶尔也会输牌。

  众人皆知不敢赢皇帝的钱,但这些将领中偏有两个“无畏”之人——周通与耿青。

  周通不拘小节,不论对手是谁,该赢便赢,直性子一个。

  耿青亦是如此,他并非鲁莽,而是深知若老爷子一直赢,定会无趣。

  牌桌上的乐趣,不就在于你来我往吗?

  即便赢了老爷子,老爷子看似不悦,实则只是表面现象。

  “这两人真把老爷子给拿住了!”朱松苦笑摇头。

  “九弟,王府接亲队伍已出发,准备一下,去府门口迎新娘吧!”朱标适时提醒。

  皇子、王爷成婚,无需上门迎亲,此乃礼制。

  朱松对此倒是满意,省却诸多麻烦。

  另一边,陈优姿身着婚服,头戴红盖头,已坐进轿中,准备前往汉王府。

  街上,百姓围观,鞭炮齐鸣,场面热闹非凡。

  朱松已非初婚,历经杨诗雨、徐妙锦,至陈优姿,已是驾轻就熟。

  此番特别之处在于,双亲身临其境。

  陈迪笑容满面,汉中官员络绎不绝来访,欲攀附这位汉王岳父,加之其礼部侍郎之职,更显尊贵。

  拜堂时,陈迪虽无法安坐,却得立于朱元璋与周贵妃之侧,荣耀非凡,非比寻常。

  朱元璋与周贵妃今日未摆架子,以亲家之礼相待,令陈迪倍感荣宠。

  朱松对此淡然处之,视婚姻为形式,与陈优姿亦无深情,故无甚激动。

  陈优姿则不然,初至汉中尚有排斥,入境后心境大变,视朱松为良配,即便为妾亦甘之如饴。

  因陈迪已私下透露,朱松或将成为。

  届时,她岂不将成皇妃?至于皇后之位,自知非徐妙锦莫属,不敢奢望。

  徐妙锦乃中山王徐达之女,其身份尊贵,非她可比。

  仪式毕,陈优姿心满意足地被引入婚房。

  朱松则需宴宾客,稍后方能入洞房。

  是夜,汉王府欢声笑语,热闹更甚徐妙锦初嫁之时。

  原因无他,皇帝与太子亲临。

  敬酒后,朱元璋催促朱松入洞房,盼其早日为朱家延续香火。

  “父皇,时辰尚早,宾客犹在。”朱松苦笑提醒。

  “我们不就在这儿嘛?你还怕我压不住场子?”

  “今晚你的头等大事是洞房,别让陈家姑娘等急了!”

  朱元璋催促中带着不满。

  朱松听后苦笑不已。

  有朱元璋在,哪还有镇不住的场子?

  话说到这个地步,朱松只能应承一声,随即离开婚宴,直奔婚房。

  洞房之夜,一切自然而成。

  婚宴直至深夜才散,而朱松与新妇陈优姿早已疲惫入睡。

  最让朱元璋乐呵的是,这一晚他又大赚了一笔。

  即便耿青和周通全力以对,最终的赢家仍是朱元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次日清晨,陈优姿随朱松起身,前往前厅向朱元璋、周贵妃及大妇徐妙锦敬茶。

  无论她内心是否情愿,徐妙锦毕竟是正室,她作为新妇首日进门,向长姐敬茶乃必行之礼。

  徐妙锦并未摆正妻架子。

  婚事已定,朱松却无甚特别感受,对他而言,不过是王府里多添了一副碗筷。

  或许因他是穿越者的缘故,即便是对徐妙锦,也谈不上真爱,顶多是喜欢,对陈优姿更是如此。

  但陈优姿既已入门,他也不会冷落她,自会尽好丈夫之责。

  饭后,朱元璋与周贵妃相伴前往大戏院看戏。

  饭厅里,只剩朱松、徐妙锦和陈优姿三人。

  “殿下,您打算如何安排妹妹?”

  徐妙锦向朱松问道。

  “看她自己意愿,只要合理,我都会尽力满足。”

  朱松边喝粥边笑答。

  “我没什么挑剔的,和姐姐一样就好。”

  陈优姿连忙接口。

  一听这话,朱松眉头一挑。

  和徐妙锦一样?

  陈优姿竟提出要求正妻般的待遇,一脸坦然,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徐妙锦迅速接话缓和气氛:“理应如此。

  妹妹的月例也参照我的吧。”

  朱松未等开口,徐妙锦已为他解围:“我事务繁多,新婚初期恐也难顾及你。

  有何需求,尽管找锦儿,她会妥善安排。”

  “每月账房会给你三百两银子作日常开销,出行也有护卫相随,其余事宜锦儿都会打点。”朱松放下碗筷,直接吩咐。

  他看出这位娇贵的大有争宠之心,只要徐妙锦不介意,他也不计较。

  毕竟,陈优姿作为侧妃,怎会亏待?

  此事显露,并非所有女子都如杨诗雨和徐妙锦般贤淑持家。

  朱松对陈优姿不抱期望,只求她不添乱。

  言罢,朱松起身离去,他事务繁多,西域初定,汉中军亦需扩编,西域广袤,守军不可或缺。

  陈优姿望着朱松背影,好奇问徐妙锦:“汉王殿下平日都这么忙吗?姐姐初嫁时也是如此吗?”

  徐妙锦笑答:“我早习惯了。

  不仅殿下忙,我也很忙。

  你若有兴趣,可帮我管理纺织厂。”

  朱松极为忙碌,初嫁汉中未久,便已前往道观闭关修炼,数日不见亦是常态。

  “咦?妹妹竟不知此事!”

  “但我刚到汉中府,对此地尚感陌生。”

  “若姐姐得暇,可否携妹妹同游街市?”

  陈优姿一听要管理纺织厂,连忙摇头,对此类事务一窍不通。

  她此刻唯一心愿,便是尽情游历汉中府。

  “也好,今日便陪妹妹逛逛,让你熟悉一番。”

  徐妙锦含笑应允。

  朱元璋与周贵妃观戏后,漫步街头,谈论起朱松与陈优姿的婚事。

  “你对陈家这丫头有何看法?”

  朱元璋看似随意地问周贵妃。

  “虽不及锦儿,但她出自名门,规矩自是懂得。”

  周贵妃淡然回答,此事无需遮掩,朱元璋自会洞察。

  陈优姿与徐妙锦,确无比较之处。

  朱元璋微微点头,对此并不十分在意,他最关心的是国运系统的预言——陈优姿将为老九再添二子。

  说直白些,他对陈优姿的唯一期望,便是为朱家延续血脉。

  至于未来皇后之位,非徐妙锦莫属,无人能夺。

  二老返回汉王府时,恰逢徐妙锦与陈优姿结伴而归。

  陈优姿满脸兴奋,显然在汉中府大街上游玩得极为尽兴,随从手中满载而归,可见购物颇丰。

  朱元璋神色平静,两女行礼毕,他便携周贵妃返回自己院中,无意与陈优姿多谈。

  平日里,他倒常与徐妙锦交谈,对她颇为满意。

  为朱松挑选的正妻徐妙锦,也让朱元璋深感庆幸。

  唯有徐妙锦这般聪慧得体之女子,方有资格未来母仪天下。

  陈优姿不知皇帝所想,心中仍回味着街市所见。

  初至汉中府,仅在马车内匆匆一瞥,入住别院后,除除夕外未曾出门。

  今日算是大开眼界,且发现汉中府大街上的色目人与异域人士远比西安府多。

  “姐姐,我听说汉中府有热气球能载人飞天?”陈优姿想起街上所闻,心生好奇,问向徐妙锦。

  “确有此事,我还乘坐过两次。”徐妙锦答道,“你若有兴趣,待天气适宜,让袁管家安排,我们同去。”

  徐妙锦心中微感无奈。

  陈优姿虽已嫁入汉王府,仍如孩童般贪玩。

  且她花钱大手大脚,所购皆要最好,想是陈家宠溺所致,一时难以改正。

  “好啊,妹妹就盼姐姐的好消息了!”陈优姿闻言,兴奋拍手。

  朱松婚后第三日,朱标亦准备启程返回应天府。

  此次离京近月,朝中事务想必又积压甚多。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