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渴望在有生之年能见证梦境推演中的那些锐利武器、炮弹、舰船乃至飞机成为现实。
至于攻打高丽或东瀛,正如朱松所言,有了这些武器装备,征服两地将易如反掌,无需急于一时。
“若选第二条路,还需解决一个问题。”
“我们需要培养一位优秀的海军将领。”
“若由他统帅和训练海军,此事将轻松许多。”
朱松话锋一转。
“谁?”
朱元璋急忙询问。
“一位名叫马和,也称马三宝的人。”
“他或许源自父皇宫中的太监群体,洪武十四年,傅有德、蓝玉与沐英征服云南时,捕获了一批孩童带回宫中为太监,马和可能就在其中。”
“但洪武二十三年,蓝玉北伐时,他留在了北平府,现今应在四哥府邸。”
朱松缓缓说明。
“马和?”
朱元璋闻言,眉宇紧锁。
身为九五之尊,他怎会关注一个小太监,且此人还在老四那里。
“你可曾听闻郑和此人?”
朱元璋话锋突变,反问道。
“郑和?!”
朱松闻言惊愕。
郑和不就是马和吗?郑姓乃燕王朱棣所赐!
老爷子竟知晓郑和,却为何不知郑和即马和?
“对,郑和!我梦中推演有一幕,你登基后,天道十二年,派遣郑和平定东瀛。”
“即便在老四为帝时,郑和也被派往西洋七次。”
朱元璋点头解释。
言及此处,朱元璋恍然大悟。
“等等……你说的马和,莫非就是郑和?”
“马和此刻在老四府邸?”
朱元璋急切地向朱松确认。
“正是,郑和即马和,郑乃皇家赐姓。”
朱松苦笑点头。
看来老爷子虽能预见未来,但对细节仍有些混淆。
“原来如此!”
“无妨,马和我会从老四那要回,直接送予你。”
朱元璋恍然领悟,随后豪迈地表示。
对朱松所求,朱元璋自当竭力满足。
如此人才,留于老四之手,实属屈才!
“也好,届时直接将马和送入王卫学院便是。”
“儿臣将专门致力于对他的培养。”
朱松点头应允。
“好,就此决定!”
“但你打算将造船厂设于何处?”
朱元璋拍定决策,同时略显犹豫地问道。
毕竟西北乃内陆之地,仅邻长江与黄河,适宜建造大型舰艇吗?
“就设于嘉陵江与黄河沿岸。”
“儿臣会尽快拟出计划,呈予父皇审阅。”
朱松爽快答应。
与父皇坦诚相谈后,行事更为自如,这对他是大利。
“甚好。”
“待你离开西北,再在沿海建厂亦可。”
朱元璋缓缓点头。
“父皇,您何时起有了灭东瀛之念?”
朱松好奇地问道。
“灭东瀛之念,由来已久。
大明初建时,我便有意渡海东征,但被刘伯温等人劝阻。”
朱元璋无奈叹息。
这些年,东南沿海屡遭倭寇侵扰,百姓苦不堪言。
洪武年间,此类消息不绝于耳,年年皆有倭寇滋事。
这些宵小之辈,虽不成气候,却时常滋事,令朱元璋头疼不已。
而今又得知东瀛人的野心,这弹丸之地竟藏此大患,更坚定了朱元璋除之而后快的决心。
在朱匣焌梦中经历里,朱松派遣郑和平定东瀛,斩杀其所谓和幕府大将军,众多反抗者,最终封一孙为岐王,镇守东瀛。
不过十年,东瀛全境尽在掌控之中。
岐王向东瀛赠送了上乘的粮种与文化,伴随大批汉人迁徙,东瀛迅速汉化。
正因如此,后世东瀛仍在明室管辖下,最终被设为东瀛省。
值得注意的是,岐王乃朱匣焌次子朱剑坤,亦是杰出人物,持有皇卫军校高等。
“此事儿臣略有知晓。”
朱松点头应和,却暗觉朱元璋重提旧事背后必有深意,或许是通过预知未来,察觉东瀛隐患后,才有了此念。
“老九,吾有一事不明,欲问你。”
朱元璋忽然发问。
“父皇请讲!”
朱松略显心虚。
老爷子既能预知未来,何事还需问他?
“你身上八奇技,究竟是何传承?”
朱元璋直接问道。
八奇技?
朱松闻言愕然。
不是说系统无法推演系统信息吗?
老爷子怎知八奇技?
施展拘灵遣将之时,秦始皇嬴政身影显现,令朱元璋大惊。
“正是八奇技!”
“老九,国运系统对你并无隐瞒,这八奇技你得给朕细细道来。”
“朕一直好奇,你究竟有何等能耐?”
“国运系统告知朕,你身上承有八奇技,且这些传承将来能让众多朱家子孙习得一二。”
朱元璋满怀期待地向朱松解释。
震惊过后,朱松迅速恢复冷静。
老爷子如此发问,显然对八奇技不甚了了,这也证实国运系统无法推演八奇技系统。
老爷子知晓八奇技,应是因自己在后世展现了部分八奇技手段,被国运系统辨识。
念及此,朱松心中释然,再无隐瞒之意。
正如老爷子所说,既然他已坦诚介绍了自己的国运系统,身为儿子,我岂能再有所隐瞒?
“八奇技,具体是指……”
朱松随即向朱元璋详细阐述了八奇技中的八大绝技。
提及双全手能治愈世间所有疾病时,朱元璋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那此双全手,是否能救标儿?”
朱元璋急切地问道。
“恐怕要让父皇失望了。”
“八奇技中,孩儿目前仅掌握了神机百炼、通天箓和拘灵遣将三门绝技,其余五种尚未领悟。”
“否则,孩儿也不会对杨氏之事束手无策了。”
朱松摇头苦笑回应。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瞬间消散。
难道是一场空欢喜?
“那你觉得,你能否领悟这双全手?需要多久?”
朱元璋仍有些不甘心地追问。
“孩儿也不敢妄言。”
朱松缓缓摇头。
但他认为,要想领悟双全手,至少需达到天师境界才有可能。
只是,修炼至天师境界,究竟需多久呢?
毕竟,他刚突破真人境界不久。
朱元璋听后,难免失望。
人往往如此,期望愈大,失望亦愈深。
“父皇勿忧,大哥如今能多活数年,孩儿届时未必找不到救治之法。”
“父皇不是说了吗?孩儿拥有系统,充满无限可能,未来的成就或许远超您的推演。”
见朱元璋失望,朱松连忙安慰。
“嗯,咱相信你,尽力而为便是。”
朱元璋无奈,只能点头。
“对了,父皇,之前提及建造造船厂之事。”
“但仅凭造船厂远远不够。”
“若要真正造出蒸汽机舰船,并使之投入大明海军使用,还需发展基础工业。”
朱松话锋一转,向朱元璋道出见解:“能否详述一二?若行得通,我必全力支持。”
朱元璋迅速回应,点头赞同:“简而言之,正如橡胶之于工业,未来还需另一种关键资源驱动。
蒸汽机船不足为奇,内燃机更胜一筹。
但内燃机需石油为燃料,大明亟需开采石油。”
“石油?”朱元璋皱眉反问。
“正是石油!”朱松坚定回答,“蒸汽机船依赖煤炭,而内燃机则依赖石油。
两者动力源迥异,无可比性。
尤其是您提及的汽车、火车,内燃机效率远超蒸汽机。
再者,海军欲造航母或飞机,石油更是不可或缺的动力。”
朱元璋思索片刻,恍然大悟:“你所言石油,莫非就是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及之物?”
朱松正色点头:“正是。
石油之名,始见于沈括之笔。
历史上,石油有石漆、膏油等诸多称谓,直至北宋,沈括首次科学命名为‘石油’。
据其记载,鄜州、延州出产石油,当地人用以照明。
此油状如纯漆,燃烧时烟浓,能将帐篷熏黑。
沈括还以石油碳黑制墨,光泽亮度俱佳,名曰‘延川石液’,苏轼赞其胜过松烟。”
“此石油之价值,远超沈括昔日所录,未来工业之进步,石油实为关键,将成首要能源之一!”朱松颔首阐述。
“原来如此!”
“如此说来,大明亟需开采此石油?然何处可寻其踪迹?”朱元璋信朱松之言,陷入思索。
“大明境内,辽东、山东、河北、河南皆有油田!”
“儿臣掌握确切位置,只需选地勘探开采,筑井即可!”朱松续道,“儿臣还拟建提炼石油之工坊。”
此计划需大明皇帝朱元璋支持,因油田均不在朱松封地。
“辽东、河北难办!”
“山东、河南或可行!”
“既如此,朕允你赴山东、河南开采油田!”朱元璋略作思索,即下决断,“朕将谕张紞,令户部助你,省却诸多烦扰!”
辽东虽属大明,然多为女真人居住,且与鞑靼接壤,战乱频繁,开采时机未至。
待漠北、高丽平定,再议辽东不迟。
至于河北,乃燕王朱棣领地,虑其嫉妒作梗,故以河南、山东为开采首选。
“儿臣谢父皇隆恩!”朱松未料朱元璋如此爽快,连忙施礼致谢。
“无须言谢,朕亦为大明考量!”朱元璋笑道,“石油既如此重要,开采自是必然!”
“大明本土石油储量有限,欲控全球石油,中亚、西亚之地,势在必得!”朱松趁机吐露未来图谋中东之意。
“咦?你提的中亚、西亚,莫非是指与君士坦丁堡这些地方?”
朱元璋听后,兴趣盎然。
“父皇似乎也有所了解?”
“大致位置,该是在现今波斯及奥斯曼区域吧!”
“正是此处!”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至于攻打高丽或东瀛,正如朱松所言,有了这些武器装备,征服两地将易如反掌,无需急于一时。
“若选第二条路,还需解决一个问题。”
“我们需要培养一位优秀的海军将领。”
“若由他统帅和训练海军,此事将轻松许多。”
朱松话锋一转。
“谁?”
朱元璋急忙询问。
“一位名叫马和,也称马三宝的人。”
“他或许源自父皇宫中的太监群体,洪武十四年,傅有德、蓝玉与沐英征服云南时,捕获了一批孩童带回宫中为太监,马和可能就在其中。”
“但洪武二十三年,蓝玉北伐时,他留在了北平府,现今应在四哥府邸。”
朱松缓缓说明。
“马和?”
朱元璋闻言,眉宇紧锁。
身为九五之尊,他怎会关注一个小太监,且此人还在老四那里。
“你可曾听闻郑和此人?”
朱元璋话锋突变,反问道。
“郑和?!”
朱松闻言惊愕。
郑和不就是马和吗?郑姓乃燕王朱棣所赐!
老爷子竟知晓郑和,却为何不知郑和即马和?
“对,郑和!我梦中推演有一幕,你登基后,天道十二年,派遣郑和平定东瀛。”
“即便在老四为帝时,郑和也被派往西洋七次。”
朱元璋点头解释。
言及此处,朱元璋恍然大悟。
“等等……你说的马和,莫非就是郑和?”
“马和此刻在老四府邸?”
朱元璋急切地向朱松确认。
“正是,郑和即马和,郑乃皇家赐姓。”
朱松苦笑点头。
看来老爷子虽能预见未来,但对细节仍有些混淆。
“原来如此!”
“无妨,马和我会从老四那要回,直接送予你。”
朱元璋恍然领悟,随后豪迈地表示。
对朱松所求,朱元璋自当竭力满足。
如此人才,留于老四之手,实属屈才!
“也好,届时直接将马和送入王卫学院便是。”
“儿臣将专门致力于对他的培养。”
朱松点头应允。
“好,就此决定!”
“但你打算将造船厂设于何处?”
朱元璋拍定决策,同时略显犹豫地问道。
毕竟西北乃内陆之地,仅邻长江与黄河,适宜建造大型舰艇吗?
“就设于嘉陵江与黄河沿岸。”
“儿臣会尽快拟出计划,呈予父皇审阅。”
朱松爽快答应。
与父皇坦诚相谈后,行事更为自如,这对他是大利。
“甚好。”
“待你离开西北,再在沿海建厂亦可。”
朱元璋缓缓点头。
“父皇,您何时起有了灭东瀛之念?”
朱松好奇地问道。
“灭东瀛之念,由来已久。
大明初建时,我便有意渡海东征,但被刘伯温等人劝阻。”
朱元璋无奈叹息。
这些年,东南沿海屡遭倭寇侵扰,百姓苦不堪言。
洪武年间,此类消息不绝于耳,年年皆有倭寇滋事。
这些宵小之辈,虽不成气候,却时常滋事,令朱元璋头疼不已。
而今又得知东瀛人的野心,这弹丸之地竟藏此大患,更坚定了朱元璋除之而后快的决心。
在朱匣焌梦中经历里,朱松派遣郑和平定东瀛,斩杀其所谓和幕府大将军,众多反抗者,最终封一孙为岐王,镇守东瀛。
不过十年,东瀛全境尽在掌控之中。
岐王向东瀛赠送了上乘的粮种与文化,伴随大批汉人迁徙,东瀛迅速汉化。
正因如此,后世东瀛仍在明室管辖下,最终被设为东瀛省。
值得注意的是,岐王乃朱匣焌次子朱剑坤,亦是杰出人物,持有皇卫军校高等。
“此事儿臣略有知晓。”
朱松点头应和,却暗觉朱元璋重提旧事背后必有深意,或许是通过预知未来,察觉东瀛隐患后,才有了此念。
“老九,吾有一事不明,欲问你。”
朱元璋忽然发问。
“父皇请讲!”
朱松略显心虚。
老爷子既能预知未来,何事还需问他?
“你身上八奇技,究竟是何传承?”
朱元璋直接问道。
八奇技?
朱松闻言愕然。
不是说系统无法推演系统信息吗?
老爷子怎知八奇技?
施展拘灵遣将之时,秦始皇嬴政身影显现,令朱元璋大惊。
“正是八奇技!”
“老九,国运系统对你并无隐瞒,这八奇技你得给朕细细道来。”
“朕一直好奇,你究竟有何等能耐?”
“国运系统告知朕,你身上承有八奇技,且这些传承将来能让众多朱家子孙习得一二。”
朱元璋满怀期待地向朱松解释。
震惊过后,朱松迅速恢复冷静。
老爷子如此发问,显然对八奇技不甚了了,这也证实国运系统无法推演八奇技系统。
老爷子知晓八奇技,应是因自己在后世展现了部分八奇技手段,被国运系统辨识。
念及此,朱松心中释然,再无隐瞒之意。
正如老爷子所说,既然他已坦诚介绍了自己的国运系统,身为儿子,我岂能再有所隐瞒?
“八奇技,具体是指……”
朱松随即向朱元璋详细阐述了八奇技中的八大绝技。
提及双全手能治愈世间所有疾病时,朱元璋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那此双全手,是否能救标儿?”
朱元璋急切地问道。
“恐怕要让父皇失望了。”
“八奇技中,孩儿目前仅掌握了神机百炼、通天箓和拘灵遣将三门绝技,其余五种尚未领悟。”
“否则,孩儿也不会对杨氏之事束手无策了。”
朱松摇头苦笑回应。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瞬间消散。
难道是一场空欢喜?
“那你觉得,你能否领悟这双全手?需要多久?”
朱元璋仍有些不甘心地追问。
“孩儿也不敢妄言。”
朱松缓缓摇头。
但他认为,要想领悟双全手,至少需达到天师境界才有可能。
只是,修炼至天师境界,究竟需多久呢?
毕竟,他刚突破真人境界不久。
朱元璋听后,难免失望。
人往往如此,期望愈大,失望亦愈深。
“父皇勿忧,大哥如今能多活数年,孩儿届时未必找不到救治之法。”
“父皇不是说了吗?孩儿拥有系统,充满无限可能,未来的成就或许远超您的推演。”
见朱元璋失望,朱松连忙安慰。
“嗯,咱相信你,尽力而为便是。”
朱元璋无奈,只能点头。
“对了,父皇,之前提及建造造船厂之事。”
“但仅凭造船厂远远不够。”
“若要真正造出蒸汽机舰船,并使之投入大明海军使用,还需发展基础工业。”
朱松话锋一转,向朱元璋道出见解:“能否详述一二?若行得通,我必全力支持。”
朱元璋迅速回应,点头赞同:“简而言之,正如橡胶之于工业,未来还需另一种关键资源驱动。
蒸汽机船不足为奇,内燃机更胜一筹。
但内燃机需石油为燃料,大明亟需开采石油。”
“石油?”朱元璋皱眉反问。
“正是石油!”朱松坚定回答,“蒸汽机船依赖煤炭,而内燃机则依赖石油。
两者动力源迥异,无可比性。
尤其是您提及的汽车、火车,内燃机效率远超蒸汽机。
再者,海军欲造航母或飞机,石油更是不可或缺的动力。”
朱元璋思索片刻,恍然大悟:“你所言石油,莫非就是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及之物?”
朱松正色点头:“正是。
石油之名,始见于沈括之笔。
历史上,石油有石漆、膏油等诸多称谓,直至北宋,沈括首次科学命名为‘石油’。
据其记载,鄜州、延州出产石油,当地人用以照明。
此油状如纯漆,燃烧时烟浓,能将帐篷熏黑。
沈括还以石油碳黑制墨,光泽亮度俱佳,名曰‘延川石液’,苏轼赞其胜过松烟。”
“此石油之价值,远超沈括昔日所录,未来工业之进步,石油实为关键,将成首要能源之一!”朱松颔首阐述。
“原来如此!”
“如此说来,大明亟需开采此石油?然何处可寻其踪迹?”朱元璋信朱松之言,陷入思索。
“大明境内,辽东、山东、河北、河南皆有油田!”
“儿臣掌握确切位置,只需选地勘探开采,筑井即可!”朱松续道,“儿臣还拟建提炼石油之工坊。”
此计划需大明皇帝朱元璋支持,因油田均不在朱松封地。
“辽东、河北难办!”
“山东、河南或可行!”
“既如此,朕允你赴山东、河南开采油田!”朱元璋略作思索,即下决断,“朕将谕张紞,令户部助你,省却诸多烦扰!”
辽东虽属大明,然多为女真人居住,且与鞑靼接壤,战乱频繁,开采时机未至。
待漠北、高丽平定,再议辽东不迟。
至于河北,乃燕王朱棣领地,虑其嫉妒作梗,故以河南、山东为开采首选。
“儿臣谢父皇隆恩!”朱松未料朱元璋如此爽快,连忙施礼致谢。
“无须言谢,朕亦为大明考量!”朱元璋笑道,“石油既如此重要,开采自是必然!”
“大明本土石油储量有限,欲控全球石油,中亚、西亚之地,势在必得!”朱松趁机吐露未来图谋中东之意。
“咦?你提的中亚、西亚,莫非是指与君士坦丁堡这些地方?”
朱元璋听后,兴趣盎然。
“父皇似乎也有所了解?”
“大致位置,该是在现今波斯及奥斯曼区域吧!”
“正是此处!”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