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心中暗自忧虑-《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卞夫人满意地点点头,嘴角浮现冷笑。

  “有了这把柄在握,除去曹晚这个障碍,胜算定然大增。”

  “诸位无需忧虑,父亲定不会将曹家基业交给冒充我曹家子弟的骗子。”

  曹植与曹不同时舒了一口气,相视一笑。

  邺城北门。

  曹操立于城头,看着一队队将士出城,往北朝易京进发。

  城门外。

  曹晚昂然而立,金甲耀目,手执霸王戟,霸气尽显。

  “这才是我的儿子!”

  曹操心中得意,抚须而笑。

  “若曹庸泉下有知,见到此般出色的儿郎,也当含笑九泉了。”

  身旁的曹仁望着曹晚的背影,亦感叹不已。

  “子孝啊,你恐怕难以想象,我不过是借曹庸之子的身份,光明正大地将晚儿纳入我家罢了。”

  “只有我曹操,才配拥有如此杰出的后人!”

  曹操暗自偷笑,却不急于揭穿。

  “走吧,我们该启程了,早日平定袁绍,结束战事。”

  曹操翻身上马,下了城头,一路向北。

  幽州南部,易京。

  袁绍伫立于残破的城头,俯瞰这条十余里长的防线。

  昔日,他曾在此与公孙瓒苦战一年有余。

  公孙瓒败亡后,袁绍厌恶此地,命人将其拆除。

  他未曾料想,有一天竟需重建此处。

  “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拆毁了。”

  袁绍叹息一声,挥手命令道:“传令下去,强征附近郡县百姓,日夜赶工修复防线!”

  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民夫被征调,立即投入修复工作。

  “以此进度,至多二十日,防线即可完工,主公便可召三公子从邺城前来汇合。”

  身旁的陆逊宽慰道。

  袁绍点头,脸上浮现傲气。

  他默默发誓:“我袁绍绝不步公孙瓒后尘,曹操,我绝不会败给你!”

  突闻噩耗,田丰跌跌撞撞登上城头,伏身跪倒在袁绍面前。

  “主公,急讯传来!”

  “邺城已被曹军攻陷,三公子亦惨遭曹晚亲手杀害!”

  袁绍如遭雷击,傲然之色瞬间消散,僵立当场,仿若石像。

  “邺城沦陷?”

  “尚儿真的……死了?”

  “为何?为何天意如此?”

  他喃喃低语,神情恍惚。

  片刻后,悲痛化作狂吼,响彻城头:

  “苍天啊,我袁绍究竟有何过错,竟让曹晚这逆贼杀尽我三子!”

  他挥拳猛击城垛,状若疯狂,全然不知伤痕累累的双手。左右将士皆垂首叹息,愁云满面。

  “仅数日间,曹晚便攻破邺城?”

  “难道天理不容,真要放任此贼肆虐天下?”

  陆逊低声呢喃,同样陷入茫然。

  “报!”

  一名斥候疾驰而至。

  “启禀主公,曹操亲率大军撤离邺城,正朝易京进发!”

  再一道惊雷击下,袁绍摇晃退步,田丰等人连忙扶住。

  “曹操!你侄儿害我三子,如今又要逼死老夫!”

  袁绍怒极咬牙,破口大骂。

  田丰劝道:“主公,事已至此,徒呼奈何无益,请速定良策,固守易京!”

  袁绍浑身一震,悲愤转为绝望恐惧。

  “曹贼三日即至,哪来时日重筑防线!”

  他疲惫叹息,似已认命。众人默然,无计可施。

  “袁公,尚有一线生机,此刻不可言败!”

  陆逊挺身而出,打破沉寂。

  黑山贼张燕坐拥十万兵马,盘踞于太行山中。

  若主公能说服张燕率领黑山军出山相助,必能阻止曹操北进,为重建易京防线争取宝贵时间。

  陆逊慷慨陈词,献上此策。

  “黑山军,张燕!”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

  “昔日老夫征讨公孙瓒时,张燕曾派兵相救。如今,他还会否再度出手?”

  袁绍心存疑虑。

  陆逊言辞坚定:“张燕当年相助公孙瓒,是为了唇亡齿寒。今日形势亦然,他定会因惧怕自身危急而再次出兵。”

  袁绍眉宇紧锁,沉默无言。

  张燕不过一介黄巾余党,出身卑微,远不及曹操实力雄厚。

  让身为四世三公的袁绍放下身段请求张燕助战,实非易事。

  “主公,如今局势危急,切莫犹豫!”

  “老夫愿前往太行山,劝说张燕出山效力。”

  田丰挺身而出,直言进谏。

  袁绍神情严肃。

  连田丰这般名望之人尚且愿意赴险,他又有何推辞?

  “如此,便有劳元皓一行。我袁氏存亡,全靠你了。”

  袁绍终是点头,郑重嘱托。

  田丰拱手回道:“主公安心,只要田丰尚在,袁氏绝不会覆灭!”

  随即,田丰踏上征程,直赴太行山。

  袁绍催促百姓日夜赶工,全力修复易京防线。

  ……

  易京以南三百里,安国城。

  曹军安营驻扎,计划次日继续北上。

  县府内,曹操与众将商议进攻易京的战略。

  忽闻魏延急步而入,附耳向曹晚低声禀报。

  “袁绍这老匹夫,果然仍未放弃最后的侥幸。”

  曹晚冷笑一声,拱手道:“叔父,即刻传令,大军转向西方,奔赴阳城!”

  大堂之中,众人皆是一愣。

  “晚儿,为何舍近求远,绕道阳城,而不直接进攻易京?”

  曹操疑惑地问道。

  曹晚答道:“叔父有所不知,我锦衣卫早已探得消息,黑山贼张燕的部队已离开太行山,想来是应袁绍之邀,欲往易京助阵!”

  说罢,曹晚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说道:

  “张燕若去易京,阳城便是必经之地,侄儿特意请叔父改道,以便出其不意,突袭张燕。”

  曹操顿时醒悟,但还是好奇地问:“子昭,你竟早已盯紧了张燕的一举一动?”

  “袁绍如今可倚仗的外力,不过南匈奴与黑山军罢了。南匈奴既已覆灭,他必然转向黑山军求助。因此在攻下邺城之前,我就派遣锦衣卫潜入太行山,严密监控张燕动向。”

  曹晚平静地道出缘由。

  曹营诸将豁然开朗,目光中满是钦佩。

  “在他驻守邺城时便已谋划至此,这般深远谋略,连我也自愧不如啊!”

  曹操微微颔首,内心满是赞赏。

  随后,

  他起身振奋道:“传令全军,即刻出发,改道阳城,断袁绍最后一丝希望!”

  当夜,八万曹军再度启程,浩浩荡荡向西北进发。

  与此同时,曹仁率小股兵力,依旧打着曹操的旗号,继续北上易京。

  ……

  三日后,阳城以西十里的路上。

  十万黑山军正沿大道缓缓行进,队伍杂乱无章,喧哗声不断。

  “黑山军本就出身匪盗,军纪松弛,虽有十万之众,怕是难以牵制曹操!”

  田丰望着这混乱不堪的队伍,心中暗自忧虑。

  “报——”

  “前方十里处便是阳城!”

  探马快步赶来,高声通报。

  张燕双目微亮,回头喊道:“兄弟们,前面有座城池,天黑之前随你们抢掠一番!”

  黑山军士气高涨,兴奋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张将军,您一路下来已劫掠五座城池,拉走数百车物资,如此沉重的负担,如何能与曹军抗衡?”

  田丰实在忍不住,沉声劝道。

  "我黑山军被袁公困于太行山,终日缺衣少食,好不容易突围而出,你竟想让我的兄弟们空手而归?你以为他们能答应吗?"

  张燕冷眼回问。

  田丰眉间紧锁,严肃道:"可你带着如此多的财宝和女人,如何还能与曹军正面交锋?"

  "田先生莫非觉得我会为了你家主公,与曹孟德拼命?"张燕轻蔑一笑。

  田丰脸色骤变,急切道:"你分明答应过相助我家主公,怎能出尔反尔!"

  "田先生稍安勿躁,我并未食言。我确实要帮袁本初,但绝不会与曹操硬拼。"

  张燕笑意盈盈地道出计策:"我将十万大军驻扎阳城外,只需按兵不动,曹操必因侧翼威胁而不敢贸然进攻易京。只要拖延一月,袁公的防线稳固,又何惧曹操?"

  "狡猾!"田丰暗自低咒,却忍不住眉头舒展。

  他闭口不再劝说,任由张燕驱军前行。

  张燕扬鞭策马,带领黑山军朝阳城而去。夕阳下,那座小城逐渐清晰可见。

  张燕自负兵力雄厚,认定攻陷阳城易如反掌,于是未遣探子侦查,直接统大军逼近西门。

  "阳城县令听令,速开城门,容我军入城掠夺,仅取钱粮与女子,否则立刻毁城,屠尽全城!"

  张燕横刀傲立,威吓城内。

  城头寂然无声。

  田丰见状,上前高呼:"我是袁公幕僚田丰,特来请黑山军助战,县令速开城门!"

  仍无人回应。

  张燕怒不可遏,吼道:"最后一次警告,再不开门——"

  话音未落。

  城头忽现无数将士,各色战旗随风招展,"曹"字大旗尤为醒目。

  城楼之上。

  曹操与曹晚父子现身,冷眼俯瞰着慌乱的黑山军。

  “张燕!”曹操手指喝道,“我那侄儿早已料到你欲投奔袁绍,我在此静候多时!”

  城前。

  张燕与田丰骤然变色,如遇幽灵。

  “曹操不是往易京去了吗?怎会在此?”

  张燕质问田丰。

  田丰额头冒汗,摇头答道:“我亦不知,连曹晚也在。此人不可轻视,速撤军要紧!”

  “撤军?”

  张燕冷笑,满不在乎:“即便他算准我要救袁公,阳城不过弹丸之地,他能有多少人马?我十万大军,何惧之有!”

  “曹晚战力非凡,绝非寻常可敌,切勿轻举妄动!”田丰急得快拦住张燕。

  “哪怕他是重生的霸王,我十万大军唾液也能淹没他!”

  张燕毫不畏惧,下令道:“黑山军听令,立刻攻城,活捉曹操!”

  号令传出。

  数万黑山军蜂拥而上,毫无阵型地扑向阳城。

  “乌合之众终是乌合之众。”

  曹晚冷笑,对曹操道:“叔父,时机成熟,一举歼灭!”

  曹操眼中寒光一闪,低喝:“竖起信旗,伏兵出击!”

  一面赤旗登时高挂城头。

  号角长鸣,战场肃杀。

  八万曹军步骑左右包抄,如铁钳般直逼黑山军。

  “竟有这般多兵力?”

  张燕震惊失色,狂傲尽消。

  “张将军,我先前告诫过,曹氏叔侄狡猾至极!”田丰哽咽道。

  “糟糕,是我疏忽大意了!”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