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他正好利用这条律法整治他们-《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次日,李存孝率军再度挑衅,并直指张鲁与张卫的短处。

  张卫听后勃然大怒,执意出战。

  汉中将领试图劝阻,认为这是对方的激将之计,却反遭张卫呵斥:“你们身为臣子,眼见主公受辱却无动于衷,难道真想谋反不成?”

  张卫刚说完重话,其他将领便沉默不语。

  他坚持出征,众人无奈跟随。

  汉中与西凉的决战随即展开,却未如预期般激烈。

  李存孝直接点名要张卫出战,张卫竟应战,最终被李存孝一击毙命。

  李存孝大声宣告身份,震慑敌军。

  他的言辞激发了汉中军中早已存在的归降意愿,尤其在听到西凉军善待俘虏的消息后,士气动摇。

  一些士兵率先扔下武器,其他士兵紧随其后,甚至将领也放下武器投降。

  就这样,李存孝轻松收服了汉中五万大军,避免了一场恶战。

  李存孝在击败五万敌军后,为避免张鲁有所察觉,迅速率数千精锐直奔汉中治所南郑。

  抵达南郑时,张鲁得知兄弟遇害及部下投降的消息,情绪激动吐血倒地,随后不幸离世。

  自此,汉中再无抵抗力量,李存孝顺利接管了该地区。

  三天后,薛仁贵指挥的五十万大军抵达汉中。

  面对已被完全占领的局面,薛仁贵对李存孝的军事才能表示高度赞赏,称其为“无双神将”

  在此之前,薛仁贵并未了解这一称号的具体含义,但在得知李存孝的武力层次后,他深刻体会到其非凡之处。

  李存孝的武力远超一般绝世武将,即便面对吕布这样的强者,也能迅速将其击败。

  而薛仁贵起初并不了解超越绝世武将的更高境界,直到从李存孝那里得知,这一境界名为“无双神将”

  代表着真正的武力巅峰。

  历史上仅有西楚霸王项羽达到过此境界,但因其早逝,该境界的具体情况未被广泛认知,世人仅以“霸王之勇”

  形容。

  因此,“绝世武将”

  成为公认的武力极限,但实际上,“无双神将”

  才是更高的存在,只是几乎无人能企及。

  薛仁贵得知“无双神将”

  境界后,内心充满向往。

  即便身为卓越统帅,他对提升武力同样痴迷。

  他并非只擅长谋略的儒帅,也不同于武艺平平的帅才,而是兼具智勇的顶级武将。

  尽管拥有超凡武艺,但他深知“无双神将”

  那样的非人实力自己难以企及,这并非因努力不足,而是天赋有限。

  就连被誉为大唐战神的薛仁贵都有不可为之事,常人更是望尘莫及。

  由此可见系统设定之离谱,竟将如此强大的境界直接纳入新手礼包。

  尽管后来林枫因召唤问题略有遗憾,但仅凭这份礼包里的三位“无双神将”

  已足以让他无惧非酋之运。

  与此同时,薛仁贵率五十万大军赶到,然而全为步兵的队伍拖慢了行军速度。

  即便他竭尽全力加速,仍未能及时赶到。

  当他到达汉中时,李存孝早已击败张鲁,完全占领汉中。

  这一役,薛仁贵可谓坐享其成,未费吹灰之力便收获成果。

  薛仁贵感叹道:这样的将领再多几个就好了。

  尽管汉中已被攻下,薛仁贵仍有许多任务需要处理。

  首要之事是在每一个城池部署大军。

  这一点上,李存孝难以做到,他手下仅有三万兵力,无法全面覆盖汉中的驻军需求。

  因此,李存孝仅安排西凉军守住阳平关等重要关隘及南郑治所,其他县城依旧由原汉中军负责。

  然而,随着薛仁贵的五十万大军抵达,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加上薛仁贵对原汉中军缺乏信任,关键事务如驻军必须由亲信执行。

  于是,他在到达汉中的当天便接管了全境防御工作,特别是阳平关及通往益州的各个关隘,均派驻重兵把守。

  情报显示,刘璋已派十万大军准备攻打张鲁,但由于李存孝迅速占领汉中,张鲁已被消灭。

  然而,刘璋尚未得知此消息,为避免意外发生,通往益州的关口必须严密防守。

  这也要归功于张鲁当年未雨绸缪,提前加固了这些关隘设施,如今尽归薛仁贵所有。

  驻军结束后,薛仁贵立即颁布告示安抚民众,宣布西凉军为正义之师,不会侵害百姓,并效仿林枫的做法,在占领之地免除一年赋税,以增强百姓获得感。

  同时,他宣讲西凉地区的法律条文,其中明确禁止土地兼并等违法行为,并依据情节轻重施以相应惩罚,尤其对那些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制定了严厉措施,这是专为打击世家大族和地主豪强制定的条款。

  林枫明白这些人一贯的做法,必定侵占了大量土地。

  他正好利用这条律法整治他们。

  一方面可通过抄家获得巨大财富,另一方面借处决这些世家大族和豪强地主赢得普通百姓的支持,进而获得更多民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借此机会树立律法的威严,让辖区内的民众意识到西凉律法并非虚设,而是切实有效的规则,违者必受惩罚。

  这是林枫逐步向子民灌输法治意识的过程,有助于日后推行新法时减少阻碍。

  处理完这些家族后,林枫计划开仓赈灾,这不过是动用府库资源,他毫不心疼。

  百姓得此恩惠,必然更加拥护西凉王。

  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古代,粮食是生存的根本,谁能提供粮草,谁便是百姓心中的依靠。

  至于五斗米教,薛仁贵清楚其在汉中的影响力。

  此时不宜直接针对该教派,应寻找合适人选替代张鲁,作为临时领袖。

  通过微妙引导,逐步调整教义使之契合林枫的理念,最终服务于他的统治需求。

  正如古代儒家思想一样,任何信仰都需为统治阶层的利益服务。

  五斗米教的教义需迎合林枫的统治需求,若不符则需调整或清除。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汉中的局势发生剧变,世家大族人人自危,南郑街头多次血迹斑斑。

  薛仁贵执行命令果断,西凉王的威慑力让百姓拍手称快。

  然而,在众人眼中,林枫既似天使又如魔鬼。

  在持续整治中,汉中秩序逐步重建,大量豪强被处置。

  杨家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撤离,其过往的骄横行为终遭清算。

  杨家家主杨松生性贪婪,毫无道义可言,因此在薛仁贵的打击下,杨家最终被抄家灭族。

  面对覆灭的命运,杨家曾试图联合其他不满的世家进行反抗,却如同蚍蜉撼树般徒劳无功,很快便被锦衣卫与西凉军镇压。

  盘踞汉中多年的杨家就此土崩瓦解,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这一消息让汉中震动不已,尤其是一些侥幸存活下来的世家更是惶恐不安。

  他们意识到,连杨家这样的庞大家族都能轻易被西凉军摧毁,自己更是难逃厄运。

  于是,这些世家不得不达成共识:无论如何都不能触怒西凉军。

  即便西凉的律法对他们的利益造成极大冲击,甚至夺走土地和加重赋税,他们也只能忍耐。

  因为他们明白,服从至少能保住性命;若违抗,只会招致毁灭。

  至于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凭借多年积累,仍能维持基本温饱,这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与此同时,汉中百姓因西凉军开仓放粮之举深受触动,将未曾谋面的西凉王视为“圣人”

  视西凉军为天降救星。

  民心迅速向西凉靠拢,汉中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另一边,在西凉尉犁郡,林枫已从锦衣卫处得知汉中已被李存孝攻占的消息,并了解了薛仁贵在汉中的治理成效。

  林枫阅完情报后感叹不已:“飞虎将军果然名不虚传,这情形仿佛重现了东汉末年的壮举。

  薛仁贵亦是如此,四维属性全满的帅才,他的政治洞察力与治理才能确实令人钦佩,完美执行了我的战略意图。”

  随即,林枫唤来锦衣卫:“传令薛仁贵,务必全力以赴,尽快攻占益州。”

  锦衣卫领命准备离去时,林枫似想起什么,再次开口:“且慢!”

  锦衣卫停下脚步问:“主公还有何吩咐?”

  林枫追问道:“关中的情况怎么样了?”

  锦衣卫回答:“主公,此事由玄武指挥使负责,我并不清楚。”

  林枫闻言皱眉:“以后在我面前不得称小人,你们是我的部下,也是我的耳目,肩负重任,怎能自称为小人?从今往后,只许自称末将。”

  锦衣卫惶恐地说:“主公,这不合规矩,尊卑有别,我只是一个普通士兵,哪敢僭越?”

  林枫语气坚定:“我说行就行,这些繁文缛节在此处不适用,你只需记住便好。”

  锦衣卫无奈应下,临走前犹豫了一下还是恭敬地回应:“末将这就去请玄武指挥使前来。”

  不多时,玄武到来。

  “主公,玄武指挥使在外求见。”

  林枫睁开眼,平静地说:“让他进来。”

  “是!”

  片刻后,玄武步入大厅,向林枫拱手行礼:“锦衣卫副指挥使玄武,拜见主公!”

  “免礼,坐下说话。”

  待玄武落座,林枫急切地问:“关中的情况如何?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动静?”

  玄武沉思片刻,答道:“主公,关中还算平静,一切如旧。

  董卓依旧长居郿坞,极少涉足长安。

  政务多由李儒处理,凉州兵军纪松散,战力大不如前。

  长安的官员依然无所作为,浑浑噩噩。

  主公岳父蔡邕大人安好,受到董卓信任,身边也有我们的暗线保护。”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