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这是足以夸耀终生的功绩-《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尽管百姓期待和平,但守军仍在严阵以待。城墙上,士兵轮班值守,确保能第一时间察觉敌情。城内主要道路频繁有巡逻队穿梭,以防魏军突袭,以便迅速支援。

  城中营地里,无论刚结束巡逻还是即将出征的士兵,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响应警报奔赴城墙。

  或许是上天庇佑,又或是百姓与商贩祈愿奏效,整整一天,守军都没有发现魏军的身影。直到建业城进入夜晚,魏军仍未现身。这让廖图颇为困惑,按理说昨日未能攻下建业城,魏军今日应会有更猛晚的攻击。如此平静的一天,让他疑虑重重,担心魏军另有图谋。

  原本以为魏军会在夜间偷袭,守军昨晚枕戈待旦。但直至次日清晨,一切风平浪静。根据昨日的公告,今天需要打开城门。廖图深知此时不宜开放,但城中百姓的生活不能中断。若一直紧闭城门,即便没有魏军进攻,城中也会陷入困境。

  最终,城门如公告所言正常开启,百姓与商贩无不欢欣鼓舞。然而,他们以为的和平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城门打开之际,除黄易等四人及众多守军外,城中其余人都异常欣喜。

  通告要求今日即便心中不愿,也必须打开城门,让民众自由活动。城门开启后,人流川流不息。

  由于刚解除封锁,进出检查比以往更加严密,虽降低了通行效率,但百姓均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

  此刻,许肃与众人在商议是否继续原有计划。从现状看,内部瓦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军民团结如一,短期内难以挑拨离间。

  经众人讨论,决定撤离。收拾妥当后,众人下楼。到大厅结清房费便准备启程。客栈掌柜欲言又止,最终未开口。

  日前遭魏军攻城,许多行商今朝匆忙离开。客栈内冷冷清清,不少房间已退。

  商人虽重利益,但在乱世中,再多财富也需以命相搏。谁也不愿落得一场空。

  掌柜深知此理,本想劝许肃等人留宿,转念一想,性命终究最重。

  若知许肃等人的真正身份,掌柜恐怕就不会这般想了。

  不久,结完账的许肃一行人缓缓走向城门。城门前队伍蜿蜒。

  操练完毕,郭嘉叮嘱曹仁和赵云筹备更多攻城器具。新一轮猛攻即将展开。

  巳时。

  许肃等人抵达魏军营地,表明身份后被引入主营地。郭嘉正与曹仁、赵云商议对策。

  见许肃到来,三人颇为惊讶。

  “郭先生安好。”

  “曹将军、赵将军安好。”

  许肃先问候郭嘉,再向曹仁和赵云致意。

  “为何归来?”

  曹仁直视许肃。

  “回禀曹将军,形势有变,计划需调整。”

  许肃满心无奈地道出实情。

  “何以至此?”

  郭嘉满是困惑地看着许肃。

  “禀郭先生,城中百姓与守军情谊深厚。”

  “况且昨日我军暂停攻势,如今军民关系更为密切。”

  “这几日我们探查消息,无论是守军士卒还是城中民众,皆对李池将军极为钦佩。”

  “是以,我等唯有退兵建业。”

  许肃将近日观察到的关键信息汇报给郭嘉等人。

  郭嘉听罢陷入深思。

  片刻后,郭嘉目光坚定:“曹将军、赵将军,今日暂且休战。”

  “即刻部署攻城准备。”

  “明日巳时,全军集合。”

  “全力出击,一举夺下建业。”

  郭嘉权衡后决定强攻。

  “明日后方事务交由曹将军负责。”

  郭嘉转向曹仁,随即布置任务。

  “属下明白。”

  曹仁毫不迟疑地接受命令。

  “明日,赵将军,我们先与建业守将约战。”

  “莫要败北,以免损我军士气。”

  郭嘉笑着调侃赵云。

  “请郭先生安心,末将必不负所托。”

  “定竭尽全力,速战速决,擒获敌将。”

  赵云立刻领命。

  “诸位各自归营准备,早些歇息。”

  “明日让建业成为我大魏疆域的一部分。”

  郭嘉语气凌厉地说道。

  “是。”

  营帐内的众人齐声应答。

  众人随即开始筹备次日攻城事宜。

  平静的一日过去。

  建业郡守府书房内,黄易、李池、周玄与廖图围坐商议。

  “魏军真要撤兵了吗?”

  黄易对此感到难以置信。

  “不太可能,都两天了。”

  “魏军发起一轮攻击后便毫无动静。”

  “这其中必有蹊跷。”

  廖图虽觉异常,却无从解释。

  “魏军是不是被吓退了?”

  李池虽觉难以成真,仍道出一种可能。

  “若事果如吾等所料,便是上佳之局。”

  “无需动兵,各自安好度日。”

  周玄不愿战,然职责使然,若开战必当率先冲锋。

  众人商议良久,仍未得有用结论。

  “暂且如此,再候数日。”

  “若魏军无动作,吾等即返山阴。”

  周玄家人居于山阴,离家日久,建业城内百姓安居乐业,令他思乡心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易与李池对视后苦笑。

  “烦请周将军与廖先生费心。”

  最终由李池开口:

  “七日后,若魏军仍未行动。”

  “二位可率部归山阴。”

  “毕竟诸位家属皆在山阴。”

  李池知不可强留。

  周玄与廖图乃孙皓派来增援,若魏军久不攻,恐被视为撤军,此部亦需回山阴。

  山阴为吴国国都,守备愈强愈好。

  建业城无忧,此军便须归返。

  想到此,李池略有不舍。

  三万人虽增粮耗,却助守军不少。

  “临行前,吾等设宴饯别诸位。”

  黄易提议全城为援军送行。

  “此举似有不妥。”

  周玄面露难色。

  “若非二位率军前来,守城何其艰难。”

  “此乃建业城心意,望勿推辞。”

  黄易目光坚定,不容拒绝。

  周玄与廖图对视片刻,终应允。

  “请二位安心,几日后我亲理此事。”

  “定不让诸位有遗憾。”

  黄易随即承担晚宴筹备。

  “多谢黄郡守。”

  周玄与廖图当即向黄易致谢。

  随后四人结束了此次商议。

  次日清晨,魏军驻地。

  操练完毕后,魏军将士继续筹备攻城事宜。

  辰时七刻,建业城外。

  黑压压的魏军映入守城将士的眼帘。

  城头守军急促敲响警钟。

  全城随之进入备战状态。

  百姓纷纷奔向城中避难。

  未在城墙附近的守军迅速朝西门集结。

  李池、周玄与廖图正在营中,闻声即刻率众赶往西门。

  黄易亦迅速自郡守府赶至西门。

  守军部署完毕后,城外魏军亦列阵完成。

  当李池三人抵达西门城楼时,目睹魏军庞大的攻城器械。

  三人面露凝重之色。

  今日魏军所备器械较之前增加逾倍。

  三人深知此战必是一场恶斗。

  胜败之间,或是建业陷落,或为魏军覆灭。

  然而守军并无这般忧虑,数日前的胜利令其信心倍增。

  只要维持现有布局,魏军绝无可能突破。

  抵御魏军进攻,将是无上荣耀。

  这是足以夸耀终生的功绩。

  此刻守军士气高昂,皆欲以眼前敌军成就威名。

  守军严阵以待,静候魏军行动。

  赵云见建业城头人数趋于稳定,遂向郭嘉请缨出战。

  获准后,赵云策马直奔建业方向。

  抵达城墙下,赵云挺枪指向城楼。

  “魏将赵云,请战!”

  “何人敢应?”

  赵云豪迈地高呼。

  城墙守军齐齐将目光投向城楼前的两位将军。

  “李将军、周将军,何人出战?”

  黄易的目光在李池与周玄之间游移。

  “我前去。”李将军乃建业守将,职责重大,“建业还需你指挥调度。”

  “我本为增援而来,此刻由我去最为合适。”周玄主动请缨,未等李池回应便迈步向前。

  “燕军周玄应战!”他高声喝道,随后直奔城门。

  众人目送他的背影,黄易、李池、廖图齐齐行礼。

  城门洞开,一人影现身。

  周玄披挂整齐,手持长枪,与赵云遥相对峙。二人目光交汇,战意渐浓。

  战鼓雷鸣,二人蓄势待发。随着鼓声激荡,两人气息节节攀升。

  待气势达到巅峰,双方便催马冲锋,长枪横持于后。

  临近交锋,长枪横扫而出。枪尖碰撞,银光迸射,二人同时挺枪刺向对方。

  避过枪锋,两人展开数回合对决,却无人能伤对方分毫。

  李池暗自思索,赵云显然未尽全力,而周玄已略显吃力,呼吸急促,与赵云的从容形成鲜明对比。

  黄易与廖图虽觉周玄此举振奋士气,但仍心存疑虑。

  周玄久疏战阵,廖图担忧他能否维持此等状态。

  城下激斗再起,第二轮蓄势开始。

  周玄呼吸沉重,而赵云依旧气定神闲。

  周玄深知,若此刻无法取胜,必败无疑。虽不愿承认,但他已无退路。

  周玄虽依旧健硕,但年岁已高,难以再现往昔风采。

  赵云见周玄眉头紧锁,莞尔一笑:“周老将军安好。”

  此言一出,周玄眉头更深:“无需多言,动手便是。”

  双方再度蓄势待发,第二轮对决随即展开。

  城墙上的守军齐声呐喊,为周玄鼓劲助威。

  初时交锋,周玄尚能与赵云相持不下。

  然而随着战斗延续,周玄气势渐弱。

  不久,周玄被迫转入防守。

  赵云攻势愈发凌厉,长枪呼啸间逼得周玄喘不过气。

  赵云枪法严密无隙,周玄难以找到破绽反击。

  城墙守军目睹周玄节节败退,高声呐喊以鼓舞士气。

  无奈之下,周玄抵抗愈发吃力。

  最终,在赵云狂风骤雨般的攻击下,周玄的防线彻底崩溃。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