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心中有些忐忑-《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诸葛亮眸中怒焰稍纵即逝,复归平静:"我志在天下,未平乱世,断无成家之念。这桩婚事,不过承庞公厚意罢了。"

  "唉,事已至此,也是与黄家无缘,可惜啊。"他轻啜香茶,语气平淡。

  "贤侄真的一点也不介意?"

  庞德公虽有所疑,但见其从容,便点头赞许:"若连这点事都让你乱了阵脚,如何匡扶社稷?"

  随后起身:"士元,随我去黄家探看究竟。"

  庞家叔侄即刻动身,直赴已被焚毁的黄家。

  "那黄家姑娘明明与二哥订有婚约,竟被曹晚这暴徒劫走,这是对二哥的大不敬!"诸葛均愤愤言道。

  诸葛亮不再隐忍,眼中闪过杀机:"此贼比曹操更为凶残!若不除他,必成大患,多少英雄义士会丧命于他手下。"

  "速备战马!"他厉声吩咐。

  "二哥欲往何处?"

  "本想隐居南阳,等待明主,但曹晚猖狂至极,迫使我不得不提前出山。"

  诸葛亮挥扇指向南方:"立即赶往樊城,借刘琦之力,铲除曹晚!"

  马车疾驰而出,扬长而去。

  "曹晚,夺妻之仇,我必与你势不两立!"

  诸葛亮凝视着渐行渐远的草庐,默默立下誓言。

  新野。

  黄昏时分,曹晚平安返回。留守的满宠等人出城迎接。只见曹晚怀抱佳人同乘一骑而来,众人不禁莞尔。

  “有其叔必有其侄,这位平南将军真像主公。”满宠感叹。

  “不仅像,简直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连已故的大公子,也没谁能比子昭公子更像主公。”程昱亦笑道。

  “只可惜子桓公子他们若有一分子昭公子的才能,主公也不至于为立储之事烦恼。”满宠无意间脱口而出。

  程昱眉头微皱,轻咳几声提醒。

  满宠立刻意识到失言,连忙住口,堆笑上前迎接。

  “这位黄老先生愿出资相助,你们速带他回许都妥善安置。”

  曹晚笑着吩咐。

  满宠与程昱大吃一惊,没想到公子竟连黄家家主也一同带来。

  “黄老先生深明大义,我代主公感谢您。”两人整理衣冠拱手致谢。

  “不敢当,这是我应尽的责任。”黄承彦内心苦涩,仍保持笑意。

  众人进城,曹晚回府,将黄月英扶下马。

  黄月英长舒一口气,一路的羞涩终于缓解。

  “夜已深,夫人,早些歇息吧。”曹晚牵起她的手欲进屋。

  一句“夫人”让黄月英面红耳赤。

  她没想到曹晚刚把她带回新野,连喘息的机会都不给,便急不可耐。

  “将军,月英初到新野,是否太急了些?能否让我先平静一下?”黄月英试图婉拒。

  曹晚不以为意:“好事要趁早,以后有的是时间让你适应。”

  “可是……”

  黄月英咬了咬唇,说道:“强扭的瓜不甜,将军即便占了月英之身,也得不到月英之心。”

  曹晚冷笑着回应:“我不在乎甜不甜,能解渴就好。”

  “我还有诸多仇敌待斩,无暇与你儿女情长。”

  话毕,他一把揽住她纤细的肩,将她带入房中。这霸道的姿态彻底熄灭了黄月英最后的抗拒。

  “世间竟有如此蛮横之人,或许这就是命中注定的纠葛吧。”

  黄月英心中叹息,无奈随他而去。窗外月色渐明,夜深露重。

  ---

  次日清晨,曹晚醒来,见身旁空无一人,只余些许余温。

  “将军醒了,容我为您梳洗。”

  黄月英推门而入,端来铜盆,面带浅笑。

  “夫人的态度较昨日大变。”曹晚观察着她,露出玩味之色。

  “既已嫁与将军,自当恪守妇道。”

  黄月英低眉顺目,轻声回答。

  曹晚满意地点点头,享受她的服侍。

  “盥洗已毕,该更衣了。”

  黄月英递上盔甲,欲为他穿戴。

  “还唤我将军?”

  曹晚挑眉示意。

  黄月英顿时明白,双颊泛红。

  “为夫,替你更衣。”

  她抿唇浅笑,带着几分娇羞。

  曹晚满意一笑,转身吩咐门外亲卫:“传令全军,即刻集结,南下樊城!”

  “诺!”

  亲卫领命离去。

  “夫君要去南边?不是说要回北边吗?”

  黄月英略显惊讶,秀眉微蹙。

  “回北边?为何要回去?”

  曹晚持剑出门,反问一句。

  “夫君重创刘表,拿下新野,如今南阳尽入曹家掌控,南方威胁消弭,您不该北上徐州,与父亲大人联手对付刘备吗?”

  黄月英的话让曹晚嘴角微扬,目光透着赞赏。

  “收拾刘备,一个月足矣,我有的是时间。不过,此战之后,我要血洗襄阳。”

  此言出口,黄月英脸色骤变。

  “短短时日,他灭张绣、占新野,已是惊世之举!如今这般赫赫战功,他仍不满意,还要血洗襄阳……这胃口未免太大了些。”

  黄月英心绪起伏,怔怔看着丈夫,一时无言。

  “不必担心,不会让你久等,我很快便回。”

  曹晚轻触她的脸颊,转身离去,身影瞬间隐没于院外。

  黄月英望着他的背影,眸光中竟有几分不舍。

  当日,曹军万人南下,气势如虹,直逼樊城。

  樊城倚靠汉水北岸,与襄阳隔河相望,是襄阳的最后一道防线。

  此时,刘琦已率两万余人奔赴襄阳支援。

  各地将领如王威、刘磐等陆续调至樊城,荆南名将黄忠亦率五千长沙军赶至樊城。

  刘表余威仍在,荆州军渐复声势。

  然而,曹晚对刘琦毫不在意,万人大军逼近,直接安营扎寨。

  数次惨败,让荆州将士对曹晚心生畏惧。

  曹晚连日挑战,刘琦始终高挂免战牌,避而不战。

  樊城,县府内。

  刘琦眉头紧皱,神情阴郁。府外喧嚣不已,曹晚的叫骂声传入耳中,字字句句直指祖辈。

  身为州牧之子、汉室宗亲,却被辱至如此境地,刘琦心中满是愤懑。

  “这曹晚太过分!”

  刘琦握拳站起,几乎按捺不住出战之意。然而,理智让他重新坐下,轻叹一声。

  “黄老将军,请率长沙兵出战,为我军雪耻!”

  黄忠闻言愤然请缨。

  刘琦却劝道:“汉升将军且慢,曹晚狡诈多端,贸然出击恐有不测。”

  众将附议坚守,黄忠无奈落座。

  “区区万人便让数万将士退缩,我荆州人的气节何在?”

  堂中忽闻冷笑之声,诸葛亮羽扇轻摇,缓步入内。

  “孔明兄驾临,实在令人欣慰。”

  刘琦欢喜上前,握住诸葛亮的手。

  “虽非本地人,但久居于此,此地便是我的第二故乡。如今家乡遭难,怎能袖手旁观?”

  诸葛亮言辞坚定,表明决心。

  “有卧龙相助,何惧曹晚!”

  刘琦精神大振。

  “孔明兄既有良策,还请速摘免战牌。”

  诸葛亮遥指城门。

  “不知孔明兄有何妙计应对曹晚?”

  诸葛亮手持羽扇,从容不迫地将自己的计策娓娓道来。

  “贤弟,此计你可有信心?”

  刘琦听完,心中有些忐忑。

  “兄长是否不信我?”

  诸葛亮淡然反问,语气与眼神之间流露出一种掌控天地的自信。

  “卧龙之谋,我怎敢不信?就依你所言行事。”

  刘琦不再迟疑,果断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

  一骑快马飞驰出城,携带刘琦的战书直奔曹营。

  ——

  城北,曹营内。

  “刘琦这小子竟敢向我叫阵,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曹晚冷笑一声,将手中的战书挥了挥。

  战书上,刘琦傲慢挑衅,宣称次日在樊城前布下一座阵法,若曹晚有胆量就前来破解;若无胆量,则退守新野,返回北方。

  “平南将军,刘琦此举意在削弱我军士气。”

  程昱分析道。古往今来,两军相持时,常以斗将或斗阵来打压对方气势,鼓舞己方士气。斗将是武将一对一决斗,生死立判;斗阵则是布阵一方设下迷局,破阵方需派遣勇将出战。

  刘琦数万大军被困樊城,每日受辱,士气低迷至极。他既不愿正面迎敌,又想借摆阵之举重振军心。

  “刘琦才疏学浅,荆州并无擅阵之人,他如何突然变得如此大胆?实在令人费解。”

  文聘低声嘀咕,满脸困惑。

  “或许并非如此。”

  曹晚冷哼一声,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诸葛亮。

  此刻的诸葛亮本应隐居乡野。然而曹晚昨日得知,自己抢走黄月英之前,曾有人为诸葛亮牵线提亲。黄家本欲将女儿许配给他,却被自己横刀夺爱。想到这里,曹晚心中一凛,若此事惹怒诸葛亮,让他决心出山对抗自己,也未可知。

  “诸葛亮,若真与我曹晚为敌,休怪我让你颜面尽失!”

  曹晚眼中寒芒闪动,挥手怒喝:“回去告诉刘琦,他若斗阵,我自当奉陪!”

  信使狼狈逃出曹营。

  “将军,阵法玄妙,我等仅知皮毛,明日破阵恐怕无十足把握。”

  程昱面露愧色,满宠亦点头附和。即便贾诩,眼中也缺乏信心。

  “破阵之事无需诸位费心,由我亲自应对!”

  曹晚霸气自信地一挥袖。

  众谋士心头震动,彼此悄然对视。

  “难道我们这位平南将军不仅武艺卓绝,阵法也如此精通?”

  众人暗暗揣测。

  此时,贾诩提醒道:“将军,依老夫之见,还需防备刘琦斗阵不过是个幌子,暗藏伏兵。”

  “嗯,毒士所言极是,若是那诸葛小儿出手,绝非斗阵这般简单。”

  曹晚眸光微转,喝令:“文丑听令!”

  “末将在!”

  文丑出列。

  曹晚指向北面,下令:“拨你三千人马,即刻从小道返回新野,若有敌军突袭,就地剿灭!”

  “遵命!”

  文丑领命,当晚率部急行军而去。

  ...

  樊城。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