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心中已有打算-《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曹晚随即分兵搜罗粮草,筹备军资。

  不久后,他亲率大军直逼安息首都巴比伦。

  魏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安息东部诸省接连沦陷。

  不到一月,大魏军锋直抵巴比伦三百里外。

  加西斯才获急报。此时,他正率主力驻扎西利西亚行省,与罗马军对峙。

  营帐内,加西斯眉头紧锁,与帕曼纽商议对策。

  忽闻亲卫急报:“魏军侵入我国,现已迫近巴比伦!”

  加西斯震惊失色,难以置信。虽早知魏军入境,却未料其推进如此迅猛,仅月余便逼近国都。

  “曹晚竟敢进犯王城!”加西斯惊怒交加。

  帕曼纽请命:“魏军远征必然疲敝,我军回援,定可将其击溃。”

  加西斯稍定,却忧心忡忡:“然我正与罗马开战,若抽调兵力,敌方乘虚而入,如何是好?”

  帕曼纽叹息:“形势至此,别无良策。唯有一途,向罗马割地求和。”

  加西斯沉思无语。向罗马乞和,实属颜面尽失。

  但若不求和,又何以抵挡魏军?

  长久沉默后,加西斯无奈叹道:“也只能如此了……但我担心罗马未必应允。”

  帕曼纽劝慰:“罗马人精明,见利必从。”

  加西斯醒悟,即刻遣使赴罗马议和。

  数日后,罗马帝塞鲁斯接获求和文书。

  他遂召集群臣,共议是否接纳安息的请求。

  "安息军不久便会瓦解,我坚信胜利属于我们。何必答应他们的求和?直接将其击溃即可!"

  重臣安东尼说道。

  塞鲁斯的目光转向庞培:"你觉得如何?"

  庞培答道:"魏国现已攻入安息,正朝巴比伦推进。加西斯此时求和,想必与此有关。"

  塞鲁斯神色微变,罗马群臣亦随之变色。

  "东方人竟敢真的侵入安息,这前所未闻。"

  "若我们不接受加西斯的求和,魏国恐会抢先占领巴比伦。"塞鲁斯说道。

  "确实如此。"庞培接着说,"不如接受求和,让安息与魏国互相消耗,我们便可坐享其成。"

  然而,安东尼反驳:"我罗马大军所向披靡,先踏平安息,再灭魏国便是,何必玩这些小儿把戏?"

  罗马诸将纷纷附和。

  塞鲁斯沉默良久,最终没有立刻决定,而是遣散了众人。

  帐内只剩塞鲁斯一人时,他开口道:"出来吧。"

  一名男子从内帐走出。

  "曹晚已经攻入安息,你知道了吧。"塞鲁斯问道。

  男子点头:"知道,魏军刚越葱岭,我就已经得知。"

  "那么,这曹晚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塞鲁斯追问。

  "此人极其残忍,每攻下一城,必屠尽异族。"男子沉声说道,"若他攻下安息与罗马,定会将所有人杀绝!"

  塞鲁斯眼中闪过一丝惊惧。

  "罗马与魏国之间,注定一场大战!"塞鲁斯问,"对于加西斯的求和,你说,朕该不该接受?"

  "必须接受!"男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可以借助安息人削弱魏国,最后再从中获利。"

  塞鲁斯微微颔首,心中已有打算。

  "你心思缜密,朕想知道,你究竟是谁?"塞鲁斯下令。

  男子脱下斗篷,露出真容。

  "我是东方人。"

  塞鲁斯眼中闪过一抹奇异之色:"你到底是谁?"

  司马师。

  男人简短回应。

  “为何助罗马对抗魏国?那可是你的故土啊。”塞鲁斯疑惑发问。

  司马师愤然答道:“曹晚害我父丧命,族灭家亡,我必取他首级!”

  起初,司马师欲借助安息之力对付魏国,以报此仇。

  然而,加西斯不堪一击,在与曹晚的交锋中惨败。

  于是,司马师迅速转向罗马,希望借他们的力量对抗曹晚。

  “朕明白了。”塞鲁斯点头应允。

  翌日,塞鲁斯决定接受加西斯的求和提议,遣使返回安息。

  加西斯得以暂时松懈,接受罗马提出的条件。

  安息以西的腓尼基、西利西亚、埃及等地皆划归罗马。

  塞鲁斯接收割地后,立刻下令军队撤退。

  罗马的退让让加西斯稍有喘息之机,将注意力重新投向东边。

  昆塔城东,曹晚亲自率领八万铁骑疾驰。

  他意图赶在安息援军之前拿下巴比伦屏障。

  魏延前来禀报。

  “启禀殿下,帕曼纽率十一万骑兵逼近昆塔城百里。”

  魏延拱手陈情。

  曹晚皱眉思索:“加西斯竟敢分出这么多兵力,难道不怕罗马趁虚而入?”

  魏延道:“锦衣卫探得情报,罗马与加西斯达成协议,大军现已撤至爱琴海。”

  “罗马人意在坐享其成。”曹晚冷笑。

  随即召来庞统商议策略。

  帐内众将意见不一,有的主张在昆塔城东扎营,先破帕曼纽再攻城。

  另一派则建议直接迎战十一万敌军。

  曹晚将目光投向庞统:“你有何见解?”

  庞统道:“我军的优势在于速战速决,若帕曼纽固守昆塔不出,我们难以攻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曹晚点头认可庞统的意见。

  庞统言道:“若深陷持久战,恐罗马先取巴比伦,于我方不利。”

  “引帕曼纽出昆塔城,迫其决战,如此安息军便难以阻挡我军攻下巴比伦。”

  “安息军本土作战,八万对十一万,是否还需等待主力齐聚?”

  颜良忧虑道。

  庞统答曰:“我军士气正盛,而安息人心志低迷,此乃良机。”

  曹晚心意已决。

  曹晚豪迈道:“吾意已定,与安息骑兵决战!”

  决战既起!

  “战!”张辽高呼。

  诸将热血沸腾,战火点燃。

  曹晚随即越昆塔城,直面帕曼纽。

  曹晚又遣一万精骑,监视城内安息军。

  午后,魏军抵达战场。

  曹晚布重骑严阵以待,却遣赵云、颜良等率轻骑突袭安息军。

  十里之外。

  帕曼纽率十一万大军疾驰。

  他深知兵法,欲先入城固守,无奈军心低落,只能应战。

  当他距城十里时,闻魏军已在城西列阵。

  这表明帕曼纽决定在外与魏军决一死战。

  “曹晚长途跋涉,竟敢与我对决!”帕曼纽怒吼。

  “传令,备战!”帕曼纽厉声下令。

  十一万安息军向东进发。

  帕曼纽战术直接,以重骑兵冲锋,击溃魏军。

  前方尘土飞扬。

  魏军铁骑现身。

  “魏军主动出击!”帕曼纽皱眉下令布阵。

  安息骑兵停住脚步,整队列阵。

  魏军骑兵逼近。

  颜良、赵云分率铁骑直冲安息军。

  “这点兵力,妄图破我,岂不可笑!”帕曼纽命大军缓进。

  颜良率铁骑逼近安息右翼。

  大军携尘土之势扑向安息军。

  安息重骑握紧刀锋,准备迎击。

  一万骑兵逼近百步。

  颜良忽然转向,斜刺敌阵。

  大军从安息军前掠过。

  颜良举手扬弓。

  一箭离弦,伴随凄厉惨呼,一名安息骑士自马上坠落。

  大魏骑士弯弓搭箭,劲矢似飞蝗般直射安息军,惨叫声此起彼伏。安息士卒猝不及防,片刻间便横尸遍野。帕曼纽挥刀格挡,却难以阻挡箭雨之威。

  “魏骑射术,竟如此精妙!”帕曼纽惊骇大喊。他未曾料到曹晚早有谋划,魏军骑射天下无双。

  颜良发箭后,纵马疾驰而去。帕曼纽勃然大怒,欲驱重骑追赶。然而,此刻赵云统领的一万精骑已然杀到。万余铁骑转向,从安息军前方掠过,利箭齐发,又让大批重骑兵倒地不起。

  随后,文丑率军接踵而至,再次以箭雨覆盖安息阵营。魏军扬长而去,此番交锋,已有三千安息将士丧命。

  帕曼纽震怒,立即命令全军推进追击。安息军浩浩荡荡地朝魏军追去。但因以重骑为主,速度远不及魏军轻骑迅捷。待帕曼纽察觉时,魏军已消失不见。

  无奈之下,帕曼纽只好下令停止追击,重新整队。然而,安息军尚未停稳,魏军便再度杀回,重复先前战术,一轮箭雨让安息军再损三千人。

  帕曼纽这才醒悟,中了曹晚的诱敌之计。曹晚意在避免正面决战,利用轻骑快速机动的优势持续骚扰安息军。帕曼纽进退维谷,若追则恐魏军太快,若撤则可能被全歼。

  安息军距离魏军主力尚有十余里,一旦撤退,魏军必然追击。届时,安息军将面临灭顶之灾。帕曼纽不敢轻举妄动,任由颜良、赵云率领铁骑在侧翼不断袭扰。

  城西,曹晚早已布阵完毕。午后,他远远望见安息军的身影。颜良等轻骑已在搅乱安息军阵型。曹晚唇边泛起一抹冷笑,局势正如他所料。

  安息损兵惨重,士气低迷。开战前便折损八千精锐,曹晚欲施致命一击。

  曹晚下令:"传太史慈,狙杀敌寇。"

  命令下达后,太史慈率轻骑迅猛突进,箭雨倾泻,如密网般笼罩安息军。安息将士蜷缩于马背勉强抵御,重骑亦被魏军肆意屠戮。

  转瞬之间,安息再遭重创,濒临溃败。曹晚目光冷冽,高呼:"张辽、于禁!"

  两位猛将出阵,领命冲击敌阵。战鼓震天,二将挟雷霆之势杀出,铁骑横扫,似摧枯拉朽般碾压安息防线。

  安息主帅帕曼纽面色骤变,险些握不住战刀。魏军兵锋强盛,总兵力已达十一万,势不可挡。帕曼纽嘶吼指挥,但安息军阵型已被扰乱。

  魏骑疾驰而至,局势急转直下。安息军彻底失控,争相逃窜。"违令者斩!"帕曼纽声嘶力竭地试图稳住军心,却无人响应。

  "撤往巴比伦!"失去斗志的帕曼纽随败军仓皇撤离。远方烟尘滚滚,胜负已分。

  曹晚见安息军西撤,帕曼纽欲遁。

  “想逃?”

  曹晚厉声道:“传令,追击,一个不留。”

  张辽、太史慈领命,分两翼疾追,合围之势铺开。

  安息人无路可逃。

  未及远遁,便遭魏军箭雨覆盖,死伤惨重。

  颜良与太史慈率铁骑紧追,血路绵延十数里。

  魏军穷追不舍,安息军遗弃六万之众,仅剩两万残兵。

  帕曼纽侥幸脱身,却见前方渡口已被封锁。

  于禁、李典并肩而立,拦阻其退路。

  二人奉曹晚之命,提前赶到此处,布下天罗地网。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