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终究未能守住-《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曹晚生擒公孙度,班师回朝。

  此时,襄平城头已飘扬起大魏军旗,这座燕国故都重回中原怀抱。然而满城白骨累累,宛若炼狱。

  曹晚未进城,直接返回主营。

  大帐之中,诸将列席。

  "押叛贼公孙度上帐!"曹晚沉声喝道。

  片刻后,燕云卫押着断臂的公孙度入帐。

  见曹晚端坐高位,公孙度怒不可遏,几乎失控。

  "逆贼,见太子殿下竟不跪拜!"魏延呵斥。

  公孙度强忍怒火:"吾乃燕王,岂能向竖子低头!"

  曹晚剑眉微蹙,魏延上前,一脚踢向公孙度膝弯。

  "喀嚓"一声,公孙度惨呼一声,膝盖弯曲跪下。

  如此侮辱让公孙度怒不可遏,奋力起身。

  魏延又是一脚,公孙度再度跪倒。

  反复几次,直至腿骨断裂,公孙度彻底失去反抗之力。

  "曹晚,我好歹也是一方之主,你怎能如此羞辱于我!"

  "有种就杀了我!"公孙度嘶吼咆哮。

  他只求速死。

  "我曾说过必不食言,定让你生不如死。"曹晚冷声道。

  公孙度浑身一颤。

  此时,燕云卫急报:"千余名襄平幸存者聚集营外,恳请殿下处置公孙度。"

  "他们有何诉求?"曹晚问。

  "他们请求殿下处决公孙度,以慰亡灵。"燕云卫答。

  公孙度闻言色变,面容扭曲。

  曹晚轻笑:"带他去见他的子民。"

  公孙度心下惊惧,冷汗直冒。

  魏延拽着公孙度的发髻,将其拖至辕门。

  营外跪满百姓,个个悲愤难当。

  有逃出城池的平民,也有侥幸存活于城中的难民。

  得知公孙度被擒,他们纷纷赶来,只为报仇雪恨。

  "殿下,请杀此贼,替我们伸冤!"

  "我家眷全被他害死,他禽兽不如!"

  "殿下若除公孙度,我愿终生追随!"

  众人叩首恳求,声音响彻云霄。

  曹晚冷眼:"公孙度,听清否?"

  公孙度非但无愧,反而怒吼:"该死的是你们,人人该死!"

  众人骇然,他竟至如此境地仍无悔意。

  公孙度怒骂不止,场面愈发失控。

  公孙度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叛徒,曹魏终将灭亡,定会有英雄替我复仇!"

  曹晚勃然大怒,挥手示意:"打断他的牙齿!"

  魏延领命,迅速上前,一拳挥出。

  "咔!"一声闷响,公孙度痛哼一声,一颗牙齿飞出。

  魏延如雨点般挥拳,公孙度惨叫连连,口中鲜血四溅,牙齿一颗接一颗断裂。

  起初还能怒骂,数十拳后已气息奄奄,无力再言。

  曹晚摆手示意,魏延止住动作。公孙度满嘴牙齿尽失,鼻青脸肿,状若鬼魅。

  "襄平城的父老乡亲听好!"曹晚高声说道,"今日我许诺,必让你们得以复仇!"

  数千百姓欢声雷动。

  曹晚命令将公孙度押至襄平城楼示众,百姓随行至城下。

  曹晚指向公孙度,喊道:"此人残害乡亲,今日任由尔等血债血偿!"

  号令一下,士兵让开道路。

  百姓群情激愤,蜂拥而上,扑向公孙度。

  "啊——"

  "你们这些畜生!"

  "曹晚,杀我吧!求你杀了我吧!"

  公孙度哀嚎绝望,痛不欲生。

  曹晚冷笑旁观,看着公孙度被百姓愤怒分食,惨叫在城楼上久久回荡。

  北方,丸都城。

  一名细作疾驰而来,将襄平城破、公孙度被分食的消息禀报给高伯固。

  大殿内顿时喧嚣不已,群臣皆显震惊。

  "襄平城,终究未能守住。"

  曹晚终究没有料到,曹丕竟以这般手段置公孙度于死地。

  高伯固手握密报,心中泛起寒意。一瞬间,他仿佛预见到自身命运的阴影。曹丕与曹真的目光同样透着隐忧。

  长叹一声,高伯固沉声道:"公孙度既逝,曹晚必不会善罢甘休。唯今之计,唯有严阵以待,拼死一战。"

  襄阳城内,曹晚正设宴欢庆平定辽东的功绩。席间,他已开始谋划如何彻底清除北方隐患。

  "北境兵力虽弱,但其据险而守,各城池固若金汤。"太史慈分析道。他深知北境地形复杂,多年征战积累的经验使他成为众人中最懂北境形势的人。

  "即便有襄阳炮,能否攻破这些山城?"赵云疑虑重重。

  "襄阳炮虽强,却难以对付山地城防。更何况,曹丕已将我方部署尽告敌军,北境早已加强防御。"

  众将议论纷纷,皆感棘手。

  "即便城池再坚,亦在所不惜!"曹晚猛然拍桌,神情坚毅。他深知,北境若存,日后必成大患。身为一代枭雄,他绝不会让历史重演。北方之地,绝不能留给外族。众将见状,无不凛然,纷纷应诺。

  “殿下若欲灭,我等自当拼死相随!”

  “然而,此战如何谋划,还需仔细商议才是。”

  太史慈神色平静,语气沉稳。

  众将齐声响应。

  曹晚目光微闪,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无须担心,我已有破城之法,他山城再固若金汤,也将在我的秘密武器面前土崩瓦解!”

  听闻曹晚提及秘密武器,众将精神顿时振奋。曹晚素来以奇技闻名,从襄阳炮到诸多神兵利器,无不令人叹服。众人相信,他的新武器必然威力非凡。

  “若殿下已有破城之法,那此役定能势如破竹,我建议趁胜追击,一举荡平!”庞统眼中透着兴奋。

  众将纷纷附和,一致主张发兵。

  最终决定既定,曹晚即刻派遣使者返回邺城,一方面向曹操报捷,另一方面呈递奏章,请求增调粮草支援襄平。

  此时,国地势多为山间丘陵,骑兵行动受限,曹晚遂将主力骑兵调至幽州,以防鲜卑轲比能趁虚而入。与此同时,十万步军留驻襄平,随时准备攻伐。

  大战迫在眉睫之际,高伯固竟派其子高男武为使节来到襄平,声称愿意归降大魏,进贡称臣。

  大殿之内。

  “高伯固这人,不过是临阵退缩,现在才想到臣服,未免太过天真!”曹晚冷哼一声。

  粮草充足,士气高昂,攻伐时机成熟,曹晚绝无退缩之意。

  “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处死高男武,让高伯固明白迟来的臣服毫无意义!”颜良杀机毕露,出言建议。

  曹晚略作沉吟,正欲下令。

  “殿下且慢!”庞统拱手说道,“高伯固既然主动求和,不如借此机会分化内部,让曹不与其内斗,我们坐收渔翁之利。”

  “继续说。”

  曹晚目光微动,挥袖示意。

  “曹丕败走辽东后,诸多中原世家残党纷纷投靠。公孙度覆灭之后,许多叛逆亦追随曹丕。”

  “曹丕如今在辽东已有几分势力,必让高伯固有所顾忌。”

  “殿下为何不善待高男武,散布消息,称高伯固欲除掉曹丕?此言若传至丸都城,无论高伯固是否真动手,他们还能齐心吗?”

  庞统冷笑,献上计策。

  曹晚点头轻笑。

  对高伯固而言,曹丕始终是外族威胁。高伯固容忍曹丕,一是惧其势力,二是利用他对魏国的了解。

  两人得以共处,关键在于共享敌人。

  眼下,高伯固单方面臣服于魏国,曹丕心中必生波澜。

  一旦谣言四起,曹丕定会惶恐不安,对高伯固存疑。彼此猜忌,各自为营,岂非正合吾意?

  “士元之计甚妙!”

  曹晚抚掌大笑,下令召高男武入殿。

  片刻后,高男武踏入大殿,俯身行礼:“臣高男武,拜见太子殿下!”

  “高男武,你父王为何突然称臣?莫不是公孙度覆灭,让他胆寒?”曹晚冷声质问。

  高男武神情一肃,急切拱手:“殿下英明盖世,我族上下无不敬畏!此次归顺,实因误信公孙度,一时糊涂所致。”

  “如今我父王幡然悔悟,特遣我代为请罪,恳请殿下宽恕。”

  高男武语带颤抖,努力解释。

  高伯固是否真心悔过?

  曹晚眼中的杀意稍减。

  高男武急忙说道:"家父确实诚心悔过,只是曹丕手握两万大军,我担心难以对付他。"

  高男武试图寻找托词。

  曹晚自然明白,曹丕所率领的大约两万多逃亡汉军,正驻扎在纥升骨城。

  然而,这些军队的补给全依赖于丸都方面的供应。

  这意味着,曹丕的命运完全掌握在高伯固手里。

  若高伯固想要除掉曹丕,只需切断粮草,曹丕的两万大军便会立刻溃散。

  "这是你们父子之间的事!"

  曹晚轻蔑地挥了挥手:"我已经给出条件,成不成全看你们自己的选择。"

  随即,

  曹晚不愿再与其多言,直接将高男武送回馆舍。

  高男武无奈之下,派遣亲信赶往丸都,请教高伯固该如何处理曹丕。

  信使刚出发,曹晚就依照庞统之策,派出锦衣卫散布谣言,声称高伯固打算以曹丕的人头献给曹晚,作为归顺大魏的礼物。

  离间之计悄然展开,攻打 的筹备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十万魏军严阵以待,只等曹晚一声令下,便对 展开攻势。

  锦衣卫传播的流言迅速传入 ,闹得满城风雨。

  高伯固还未作出决定,各地已有传言称他已决定杀害曹丕,以此向大魏表示忠诚。

  ...

  纥升骨城,丸都的西南门户。

  数以万计的中原逃亡者汇聚于此。

  高伯固于是让曹丕带领这些汉人防守此城,借以借助汉人的力量保护丸都的门户。

  锦衣卫散布的谣言很快传到这里,也进入了曹丕的耳朵。

  "高伯固这蠢货,竟然想拿我的项上人头来换取曹晚放过他,真是天真至极!"

  曹丕拍桌痛骂。

  厅下,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